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论颂疏讲记 随眠品▪P1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是佛教里的五戒。这个问题,我们等一下解释。难道佛教的五戒不对吗?成了戒禁取了?他里边有原因的。禁呢是外道的戒,外道的牛戒、狗戒等等,他们的禁,他们的禁条了。执这个戒禁以为因道,以为是证涅槃的因、证涅槃的道,叫戒禁取了。这个戒禁取,是戒禁的取,取着那个戒禁,是戒禁的取着,依主释。

  这个六离合释,我们以前都有讲义,你们后来的,把前面的讲义抄一抄,在讨论的时候问一问。让他们给你们解释一下,难是不难,但是没有经过学习的话,却也不是马马虎虎好懂的。

  “论云”,那么它里边就举例了,这个《俱舍论》的原文。“如大自在生主,或余非世间因,妄起因执”,大自在天,或者生主,这是外道的那个上帝之类的东西了,或者其他的,他本来不是世界的因,你一定要说世间是他创造的,那么就是非因谓因。

  这是生因。因有两种:一种是能生因,一种是生天因。这是能生,创造世界的因,虚妄的,自己安立一个,大自在天也好,生主也好,上帝也好,等等。这些本来不是世界的因,你说它是创造世界的因,这是第一个能生因。

  第二是生天的因。外道是想生天,想证涅槃,他们修的道,却是一个外道的戒禁取的那个持牛戒、狗戒等等。或者“投水火等,种种邪行”,他有的是自己跳了水里去。以前外道就有一个执着,他认为印度的恒河能洗烦恼的,把烦恼洗尽的,他干脆就跳了恒河里去,淹死了,他把烦恼洗干净了,将来生天了。这是愚痴。自己自杀,自杀的因,将来感的果,决定是三恶道。所以说佛教里边是不赞成自杀的。自杀就是杀人了,你是一个人,你把自己杀掉了,把人杀掉了。如果你是圣者,你杀一个圣者了,那不得了。你修道的人,你一个比丘,你杀个比丘,你不得了。所以这个罪很大,不能自杀。那么他们外道却不知道,他看到一些……,以为恒河能够灭罪的,跳了恒河里把罪也洗干净了,或者把身子投火,事火外道,自己跳了火里去,种种的邪行,以为能生天。本来不是生天的因,“妄起因执”,他执它能生天。那么这是非因谓因。有两种:能生因,生天因。

  那么“受持禁戒,数相应智,非解脱道,妄起道执”,他受持那些禁戒,“数相应智”,印度有种外道,他经常在数那些法的,搞计算的,他以为这是解脱道,这个智跟他的计数相应的,叫数相应智。他认为这样子算!算!算!好象算级数什么,到以后能解脱了等等。这一类的,本来不是解脱道,他认为是能够解脱的道,这些都是非道谓道。

  那么这里就包括那些牛戒、狗戒。这个外道,不是说他完全是愚痴,是痴的来,笨得那么笨了,他学牛、学狗去了,他主要也有一些神通,他就看到一个牛,它第二辈子生天了。这个生天,我们说是前面的业,是顺后受业;它就是不是第二辈子受的业。它的前辈子造了业之后,顺生受业是做牛,这下一辈子是做牛,但是它还有善的因,顺后受,牛做好了之后能生天了。这是以前造的业决定的。但是他那些外道,他有点神通,他神通一看这个牛它生天了,他想牛能生天,那么就追究,牛到底为什么生天呢?就看牛吃草的,吃水的,这样子,他就学牛一样,吃水、吃草,饥饿了就吃草,渴了就吃水,那么疲倦了就睡觉,男女性起来了就淫欲,他以为这样子,就是能生天了。这就是愚痴,这是非因谓因。这些,将来就是感的苦果了。这些本来不是解脱道,当它是解脱道的想。

  “外道计算数智得涅槃也”,他们以这个计算的数的那个智慧,他们认为能够解脱成涅槃的,这是外道的一种。当然具体没有很详细的解释,大概总是中国的算八卦之类的东西,拼命算,算到后来,他能够到多少时间之后,能解脱,能证涅槃了。那么这样子做,“理实应立戒禁等取名”,那么不但是戒禁,还有各式各样的东西,这个数相应智等等,应该加个等字,“略去等言”,这个等字我们略掉了,叫戒禁取。所以说,这个戒禁取,不一定是戒禁,其它的东西执着能够生天、能够是解脱的,都在里边,有个等字的,但是略掉了。

  这里我们要解释一下的:为什么五戒也属于戒禁取?那就是说,我们持了戒之后,后头还有东西,由戒生定,由定生慧,等那个慧(般若的智慧)出来了,然后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——证涅槃。这是《心经》就讲得很清楚的。你说只要持戒了,定、慧不要了,就凭一个戒能证涅槃了,这是执着了。所以说戒禁取包括佛教内部的,执着五戒或者八戒能够解脱,能够证涅槃的,这是偏了。本来我们说不排斥这个持戒是证涅槃的因素之一,但是,这不是具足的因,只不过是一个前导,是要引发后边的定、慧才能够得到涅槃。你说单靠个戒,不要定慧了,那就是偏了一边去了,成了戒禁取了。所以说这个固然是比外道的戒禁取要稍胜一等,至少你持个五戒,也能得人天了,但毕竟你说能证涅槃这个话,是不现实的,也属于戒禁取。

  受过戒的,大家都知道“戒净有智慧,便得第一道”,戒净了之后,清净还得要智慧,智慧就是慧了,所以说这个慧——当然从定来的——你要由戒能够生定,得到无漏的空的智慧,然后第一道,涅槃可以证到了。单执着个戒,不要定慧,那当然是支分不够的。所以说这个戒禁取,就是执着单是持戒,不修定、慧,甚至于排斥定慧,而能够得涅槃解脱,这是属于戒禁取的范围。当然这个里边比外道的戒禁取要高一等,他能生人天,但是毕竟不能证涅槃,也是非道、非因。

  好,今天我们就讲这里。

  

  

   第九十八讲

  

  《俱舍论颂疏》。昨天我们讲到五见的自体,今天就是把戒禁取特别地提出来讲一下,因为它里边……。戒禁取意思就是非因计因,非道计道,因我们说是集谛,那么他既然是迷因,为什么不是集谛里边所断呢?在集谛下边没有戒禁取,而只有苦谛跟道谛里边有它。什么原因?这个要特别地另外立一个科。

  

  丁二 别释戒禁取

  从此第二,别明戒禁取者。论云:若于非因起是因见,此见何故非见集断?解云:既迷因起,应见集断也。颂曰:

  于大自在等  非因妄执因  从常我倒生  故唯见苦断 

  “从此第二,别明戒禁取者。论云:若于非因起是因见,此见何故非见集断”,这是根据《俱舍论》原文的,提一个问。戒禁取我们说是……,假使我们说戒禁取它是这样子的安下来的,就是非因计是因,本来不是因,你起一个它是因,这个见,这个就是戒禁取。那么既然是迷因,为什么不是见集谛的时候断?集谛是因了,苦谛是果了,那么道谛是道了,为什么它既然迷因的,该是在集谛里边断,为什么集谛下面没有它?这是提一个问。

  “颂曰:于大自在等,非因妄执因,从常我倒生,故唯见苦断”,它这里,颂词里就简单明白地把它标出来,大自在也好,上帝也好,或者是其他的也好,它本来不是创造世界的因,你说它是因,妄执因,虚妄的,执着它是因。这个“从常我倒生”,因为你计因的时候,主要是我们想到这个大自在是常的,或者是它有这么一个我。起常倒、我倒,这个常倒、我倒是苦谛所断的。

  苦谛之相,大家还记得,无常、苦、无我,还有一个是空。那么无常就是对治常,无我对治我,既然是常我倒而生的,那就是见苦所断,因为它直接是,对苦谛有违背的,那么这个属于见苦所断,不是见集所断。

  

  释曰:执自在等生世间者,必先计度,彼体是常,起常倒也,执为一我,起我倒也。执常我已,方起因执,故非因执,从常我生,常我二倒,唯见苦断,故彼非因执因,亦见苦断,以常我倒,身边见摄,迷粗果故,故见苦断。然戒禁取,总有二类,一非因执因,二非道计道。非因执因,复有二类,一迷执我常法起,二迷宿作苦行等起计狗等生(天)因,此二迷苦果,故皆见苦断。非道执道,亦有二类,一执有漏戒等,为解脱道,此迷粗果故,亦唯见苦断,二执谤道邪见及疑,为清净道,此戒禁取,违道谛强,见道谛断。

  “释曰:执自在等生世间者,必先计度,彼体是常,起常倒也,执为一我,起我倒也。执常我已,方起因执,故非因执,从常我生,常我二倒,唯见苦断,故彼非因执因,亦见苦断,以常我倒,身边见摄,迷粗果故,故见苦断”,这是先讲非因执因的一个问题。非因执因,我们前面讲过,计大自在天或者帝梵是创造世界的因,其它的宗教就是上帝、天主等等。那么你计他是生世界的因,那么你必定要先有这么一个心里的设想,就是那个大自在也好,上帝也好,它的体是常,它不是创造出来的,是常的,那么就起个常倒;它一定是一个我,它是一个唯一独立地存在的,不靠其它的东西帮助的一个我,就是上帝也好,大自在也好,那么起一个我倒。

  因为一切法本来没有我的,本来是无常的,你既然执它是常,执它是我的话,那么你就执了两个倒,一个是常倒,一个我倒。你有这个常我二倒之后,才能够执它是创造世界的因。因为它不是常的,也没有我的,那么它怎么是因呢?既然它是要创造世界因,它决定本身是常的,也是一个有主宰的这么一个神了,有主宰的,我就是主宰的意思,那么既然你要先要常倒、我倒之后,才能执它是创造世界的因,所以说常我二倒是一个根本。

  “故非因执,从常我执”,所以这个非因执,非因执因那个执着,从常倒、我倒而产生的,而常我二倒是见苦所断,所以属于见苦所断。

  “故彼非因执因,亦见苦断”,既然常我二倒是见苦所断的,苦谛下边的那四个行相,无常对治常,无我对治我,那么是见苦所断。常我二倒,见苦所断,从常我二倒所生的非因执因也是见苦所断,它们有直接联系的,所以说它也是见苦所断。

  “以常我倒身边见摄”,常倒、我倒这两个是身见…
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随眠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