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隨眠品▪P1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、邊見。執邊見——執常執斷,身見——就執我我所,所以這兩個顛倒,是身見、邊見所包含的。

  “迷粗果故,故見苦斷”,身見、邊見是果,有了這個身,然後執了這個身是邊,有常,或者是斷,這個是果。所以說既然是從果而迷,産生這個非因執因的,所以是見苦所斷,苦是果麼。那麼爲什麼非因執因是見苦所斷呢?就是這個原因。

  下邊講戒禁取。戒禁取,裏邊有兩類。一個是非因執因,一個是非道計道。我們非因執因的問題解決了,還有非道計道,這一個東西。

  非因執因有兩類,這裏再分析一下。非因執因,總分兩類,一個是“迷執我常法起,二迷宿作苦行等起”,一個就是非因計因,一個是執,一個常的、我的一個創造主,他能造世間,本來不是他創造的,你說是他創造的,非因執因。那麼這一種,前面破掉了。常、我是從這個見苦所斷的。

  另外一個,“迷宿作苦行等起”,就是他執著……。他以前,前輩子修了苦行,現在能生天,那麼就是說,牛戒了、狗戒了,就是産生這樣子的了。因爲我們昨天講過了,這些外道有通,他看到一個狗,或者一個牛死掉以後生天了,他就——因爲他智慧有限了——只看見目前的:它是一個狗,後來它生天,他就執著,受狗這麼樣子做,吃苦,那就會生天。他們以爲苦吃夠了,就會生天去了,受享樂了。那麼狗跟牛,是苦的了。狗吃什麼的呢?一般說吃大便的——那麼當然了,洋人的狗吃牛奶也有了,一般農村裏的狗,吃大便的。那麼這個牛,吃草吃水的。這樣子刻苦的生活,他們認爲就是能生天的因,這樣子也是非因執因了。這一類,他們迷了這個現在的苦行,現在受的苦,能將來生天,也是從果上看的,所以也是見苦所斷。

  “此二迷苦果”,這個第一類也好,第二類也好,都是從苦谛上(果上)來看這個事情,所以說雖然是非因執因,它的內涵重點還是在果上看。所以是見苦所斷。

  另外一個,非道計道,非道執道也有兩個。一個是執有漏的戒,“爲解脫道。此迷苦果故,亦唯見苦斷”,有漏的戒,就是我們說的五戒、八戒之類的了。它本身是能夠得到涅槃的原因,因爲由戒才能生定,有了定之後,才發這個無漏的般若的智慧,那就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,超脫生死。但是你如果執有漏的戒,沒有無漏的定慧的話,那個解脫也得不了,所以不能偏執了。持戒的目的是生定慧,不是就戒是夠了的。那麼既不能離開戒,也不能執著只要持戒就夠了,所以說我們要……。單是執著戒就能解脫的話,也是非道計道。這也是迷苦果。因爲這個有漏的戒,它能夠感到生天了,這一類的果,他認爲就是解脫了。這些就是迷果起的,見苦斷。

  第二,“執謗道邪見及疑,爲清淨道”,謗道的邪見,真正是清淨的道,能出離的道,你毀謗它不能出離,這個邪見,還有懷疑,這個本來是不對的,但是你執著它這個才是清淨的。像提婆達多一樣,他把佛的道——八正道——誹謗說不能出離,自己立一個道,那麼這樣子的非道計道,這是迷道谛了,直接跟道谛相違的。這個是見道所斷。

  所以說見道所斷裏邊有一個戒禁取,就是指這一類,而大部分的戒禁取,還是見苦所斷。我們前面的八十八使裏邊,見苦下邊五個見全的;見集下邊——邊見、身見是果上起的——當然集滅裏邊不會有它;而這個戒禁取,這裏講清楚了,只有見苦、見道下邊有它,見集、見滅是沒有。見滅當然更不會有它了,他不是迷滅谛了,他是迷因,但是,迷因不是迷集,它從果上看的,這是見苦所斷。直接違背道谛的那些邪見疑,執它爲清淨道的話,那是直接違背道谛的,是道谛所斷。所以說前面八十八使裏邊,大家回憶一下,見苦、見道裏邊有戒禁取,見集、見滅裏邊沒有它,也是這個原因。

  那麼下邊我們講四倒。我們現在在世界上,都在顛倒裏過生活。什麼倒?常、樂、我、淨。這個世界本來是無常的,一定要執它是常的。千秋之業,秦始皇並吞六國之後,還要傳之萬代,始皇、二世、叁世,一一想傳下去;哪知道是無常,傳到二世馬上就垮臺了,那麼無常執常。不淨執淨,這個世界上到處穢汙的,這個人本來是血肉、痰、涕、大小便所組成的,而執爲是清淨的,這是顛倒。

  沒有我的,偏偏要來一個我,我要怎麼辦,我要怎麼辦,我要創造什麼大的什麼偉大事業,以我爲中心,一切要聽我指揮。沒有那個事情。本來沒有我,你這個我哪裏來呢?一切法本來自性空,你說它是有的。所以這些都是四個顛倒了。

  那麼這個四個顛倒,就是常、樂、我、淨了。常是邊見裏邊的,沒有我執我是身見裏邊的。“明四倒”,下面我們專門講這個四個顛倒。

  

  丙四 明四倒

  從此第四,明四倒。論雲:如前所說,常我倒生,爲但有斯二種顛倒問也?應知顛倒,總有四種,謂一于非常執常顛倒,二于諸苦執樂顛倒,叁于不淨執淨顛倒,四于非我執我顛倒答也。如是四倒,其體雲何?頌曰:

  四顛倒自體  謂從于叁見  唯倒推增故  想心隨見力

  “從此第四,明四倒。論雲:如前所說,常我倒生”,這個接著前面來的。前面講戒禁取從常我二倒而生的。那麼“爲但有斯二種顛倒”,是不是只有這麼兩個顛倒呢?前面講了常倒、我倒,那麼顛倒是不是只有這麼兩個呢?提一個問題,這是《俱舍論》提的問題。“應知顛倒,總有四種”,他的回答,就是說我們應當知道顛倒不是只有兩種,總的說有四種。

  “謂一于非常執常”,一個是常倒,本來是無常的,你執它是常的,就是執常的顛倒,這個前面講過的。

  “于諸苦執樂顛倒”,對于一切法,我們說不要說是佛教,那現在的世間某些哲學思想也是知道一切法都是無常的,刹那刹那變化,沒有一個法能夠安住一刹那的,每一刹那都在變,無常。再進去,無常就是苦了,假使能常的,就是安樂了,但是一切法再好,你無常的。今天是好得不得了,明天怎麼你不知道!今天做皇帝,明天就被人家抓起來殺頭了,這個就是苦的,不能常保的。所以說,本來一切法世間上都是叁苦、八苦,但是你執有快樂,這世間是樂的,拼命追求,這是樂倒。

  “于不淨執淨顛倒”,一切法本來是不幹淨的,尤其是男女之身,大小便滿的,你就想一想嘛,這個人的身上汗那麼臭,大小便又那麼臭,它是産生大小便的一個機器,你說有什麼幹淨呢?我們說廁所大家都討厭,感到臭,不願意進去。廁所還是本身幹淨,是人的大小便給它打髒的,而人卻是本身産生大小便的東西,那比廁所要髒得多,卻執它是淨,那是大大的顛倒。

  “于非我執我顛倒”,一切法本來沒有我的,沒有自在,沒有主宰的,一定要執著這是……,我要做主,我要有主宰。這是我的顛倒。

  那麼總的來說,不但是有常、我二倒,一共是有四個倒:常倒、樂倒、淨倒,還有這個我的顛倒。常、樂、我、淨,就是這個東西。

  “如是四倒,其體雲何”,那麼這個四個顛倒,到底以何爲體呢?

  “頌曰:四顛倒自體,謂從于叁見”,四顛倒的體,就是叁個見裏劃出來的。“唯倒推增故,想心隨見力”,爲什麼只有四個倒?其它的不叫倒,它有它的原因。“唯倒”一個原因,“推”,一個原因,“增故”,這個叁個原因,所以要立這個四個顛倒。

  那麼其它的呢,經裏邊說,有想顛倒、心顛倒,到底是什麼?把它解釋一下。所以論就是講經的,論通了,經裏東西也就通了。經裏問題都是論裏邊解,給它都解了。

  

  釋曰:初兩句出體,第叁句廢立,第四句通經。四顛倒自體,謂從于叁見者:謂邊見中,唯取常見,以爲常倒;于見取中,取計樂淨,爲樂淨倒;于身見中,唯取我見,以爲我倒也。

  “釋曰:初兩句出體,第叁句廢立,第四句通經”,那麼先出體。“四顛倒自體,謂從于叁見”,四顛倒的體是什麼呢?就是叁個見。哪叁個見?“謂邊見中,唯取常見”,邊執見裏邊斷、常二見,取它一個常見,就是一個倒,“以爲常倒”。

  “于見取中取計樂淨,爲樂淨倒”,本來是不幹淨的,說它是幹淨;本來是苦的,說它是樂,這是見取。以劣執爲勝,本來不是那回事,執它那麼殊勝,這是見取。淨倒、樂倒是見取裏邊出來的。身見裏邊執個我,本來沒有我的,你說有一個我,這是從身見來的,所以說,這個常樂我淨四個倒,就是身見、邊見跟見取叁個見裏邊産生的。

  

  唯倒推增故者,此舉叁因,以立四倒。言叁因者,一一向倒故,二推度性故,叁妄增益故。謂戒禁取,非一向倒,執有漏道得淨涅槃,雖非究竟斷惑證滅,而能暫時離染證滅,緣少淨故,非一向倒。斷見邪見,非妄增益,無門轉故。余貪瞋等,不能推度,非見性故。是故余惑,非顛倒體。

  那麼爲什麼要安四個倒?“唯倒推增故”,“此舉叁因,以立四倒”,這四個顛倒,立四個,不是沒有原因的。既不能五個,也不能叁個,因爲要符合叁個原因才能立倒,而這四個東西就符合這叁個原因的。

  言此叁因,哪叁因呢?一是“一向倒故”,二是“推度性故”,叁是“妄增益故”。那麼下邊一個一個講。

  “謂戒禁取,非一向倒”,這個要立四個倒,要一向是顛倒的,沒有一點點靠近真理的那一方面的。戒禁取是不是倒?不能說倒!因爲你說,“執有漏道得淨涅槃,雖非究竟斷惑證滅,而能暫時離染證滅,緣少淨故,非一向倒”,戒禁取,不管是我們佛教內部的五戒、八戒,或者是外道的那些,他們執著那個戒禁取。假使外道的,他執生天,我們佛教裏邊,執五戒、八戒,它也能夠感人天的福報。這個它有它的一部分的真理,不是全部顛倒。我們要四顛倒,要一向倒,沒有一點點正的。

  “有漏道得淨涅槃”,就是說我們佛教的五戒、八戒了,它真正的證涅槃,雖然不可能的,不能究竟地斷煩惱證滅,證那個擇滅,但是,他也可以生人天,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隨眠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