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隨眠品▪P16

  ..續本文上一頁那個時侯我在上海社科院上班——因爲文革以後,寺院是僧人都趕出來了,那麼在社會上,你不能不靠生活了。文革了一段時間呢,比較穩定了,就到社會科學院去工作了一、二年——那麼那個時候,那個看門的一個門警,他是一個大概部隊裏回來的人了,他開開門,開開門一般說是這個地位很低了,但是他是一個,還是自以爲好象是很了不得那個樣子,我看到就是那個樣子。一部汽車,小轎車開進來,他馬上去,舉起來,嘩!那個手指揮的樣子,好象感到自己蠻滿足了。人家坐在車上,你給他指路,本來是很卑微的事情了,他還感到滿足,樣子做得……。這是卑慢。第四,“有勝我慢類,亦從卑慢出”,就是前面。

  第五,“有等我慢類”,人家跟我相等,産生一個慢,就是前面慢出來的。

  第六,“有劣我慢類”,人家跟我相等的,說我比他高,那就是從過慢出。

  第七,“無勝我慢類”,無勝我,他跟我一樣,那麼就是從前面的慢出,慢心出的,符合客觀環境,但是呢,自己擡高自己。

  第八,“無等我慢類”,無等我慢類,就是說,人家跟我相等,你說比我比他高,就是過慢出,從前面過慢裏邊分出來的。

  第九,“無劣我慢類,從卑慢出”,無劣我慢類,人家比我高,你也承認自己差,但是你說我這個樣子也可以了,那麼從卑慢出。這九個慢,實際上就是前面叁個慢裏邊開出來的。

  “問:無劣我慢,高處是何”,無劣我慢——最後一個了,既然你說人家是比我高,你也承認他高,這個,你那個擡高自己的慢從什麼地方說起來呢?

  “答:謂自愛樂勝有情聚,返顧己身,雖知極劣,而自尊重,得成無劣我慢也”,他自己“愛樂勝有情聚”,那些比他超勝的那些有情聚,他也羨慕那些人,再反反看看自己,跟他們比起來差遠了。但是雖然如此,“而自尊重”,就像那個門警一樣的,人家坐在車上開進來,自己就站在裏邊,給他指路,差得不得了,他還是感到自己很尊重,好象自己還蠻了不得了。這個地方就是,慢的地方就表現在這個地方,承認人家高,但是你還有慢,所以這個很微細了。他不要說你承認人家高了,你就沒有慢心了,還有慢在裏頭。

  所以這樣子開了九個,就叫我們好好的辨析,我們自己心裏的狀態了。慢心是很容易起來的,即使你承認人家高,你比他低,還有慢在裏邊,何況你認爲比人家高。所以說這個慢,是很不容易除掉的。

  

  皆通見修斷者,七慢、九慢,皆見修斷,緣見所斷起者,名見所斷,緣事起者,名修所斷。修所斷慢,聖未斷時,雖複成就,或有現行,或不現行。不現行者,我慢一也,所余六慢,聖可現行。前九慢類,聖亦不現行,故頌言有修斷不行者,即九慢類,及我慢也。聖如殺纏等者,舉例釋也,如殺生纏,是修所斷,聖雖未斷,必不現行,殺纏既爾,慢類亦然。殺生纏者,謂瞋是也。等者,等取盜、淫、诳、纏,無有愛全,有愛一分。言無有者,謂叁界非常,于此貪求,名無有愛。一類衆生,被苦所逼,作如是念,願我死後,斷壞無有,故于無有,而起愛也。有愛一分者,有諸異生,願我當爲藹羅筏拿大龍王等藹羅筏拿,水中龍象,從水爲名,帝釋所乘也,于當有起愛,名爲有愛,願爲龍象等,是有愛中一分愛也,此一分愛,緣傍生故,聖不起也。殺等諸纏,緣事起故,皆修所斷。

  下面,“皆通見所斷者”,這是到底是見所斷、修所斷,這個問題。“七慢、九慢,皆見修斷”,七個慢也好,九個慢也好,都是通見道所斷、修道所斷。

  那麼怎樣子叫見所斷,怎樣叫修所斷呢?“緣見所斷起者,名見所斷。緣事起者,名修所斷”,這個慢,假使緣見所斷的煩惱起的,就是前面我們講的那一段了(不曉得你們討論的時候,到底怎麼討論,我也不知道)。就是前面我們說有一句,“若緣見此所斷爲境,名見此所斷”,就是這個。假使你緣這個慢心,緣的是見所斷的煩惱的,那麼這個慢心也是見道所斷,反過來;假使你這個慢心是緣修所斷的,緣事起的,不是迷理的,那麼叫修所斷。

  “修所斷慢,聖未斷時,雖複成就,或有現行,或不現行。不現行者,我慢一也。所余六慢,聖可現行。前九慢類,聖亦不現行,故頌言:有修斷不行”,這個辨了修所斷、見所斷之後,那麼就聯系到聖者還有沒有起那些慢。見所斷的慢,當然聖者是斷掉了,沒有了,因爲他見了道以後是見道所斷的煩惱都沒有了。

  那麼修所斷的煩惱,聖者還起不起現行?那麼這個裏邊呢,就有簡別了。他說,修所斷的慢,就是從慢來說——慢我們說有修所斷、見所斷了,見所斷的,聖者決定不起,這于見道的時候斷完了——那麼修道所斷的慢,聖者起不起?一般說,你修所斷的慢,聖者還沒有斷了,應當要起,但是不是。“有現行,或不現行”,有的是要起,有的不起的。那麼哪個不起?我慢。因爲聖者是見到無我了,我慢是不起了,就是這個修所斷的我慢,他也不會現行,種子沒有斷,但是它現行,事實上表現不會出來了。所以我們可以再一個鑒別,你說這個人開悟了——開悟就是見道,見道之後,你有沒有我慢啦?如果你還是我慢貢高的話,靠不住。

  這個見所斷慢當然除掉了,就是修所斷的我慢也不現行了,聖者,所以說真正是聖者的話,決定沒有我慢,那麼有我慢的話,也可以說決不是聖者了。所以說,這裏邊說修所斷的煩惱,聖者是雖有成就。成就就是說,它種子沒有斷了,但是,它可以不現行。什麼不現行?哪一個不現行的?就是我慢一個。

  其余六個慢——這是七慢來說了——“聖可現行”,其余六個慢,聖者有的時候還會起來,但是起來之後,一觀照,馬上就沒有了,跟凡夫不一樣。凡夫慢起,你給他勸他,他還要跟你發脾氣,他說:“我什麼慢了?”跟你吵起來了。這個聖者就不一樣,雖然現行,一說就息下去,自己或者念頭正念一提起就息下去了。而我慢,絕對不現行,不起來的。

  那麼前面九個慢,聖者也不現行的,那就是聖者跟凡夫差別很大了。這九個慢,聖者沒有的。即使是修所斷的,種子沒有斷,現行不起,所以簡別聖者、凡夫,這些地方就可以簡別出來的。“聖亦不現行”,“故頌言”,所以在頌裏邊,就這麼說,“有修斷不行”,就是聖者雖然有些煩惱是修所斷的,但是,他不現行的,就是指這個九個慢跟我慢。

  那麼還有了,其它煩惱也有。“聖如殺纏等”,舉個例。我慢,跟九慢,聖者雖然修所斷的沒有斷,但是不起現行。其它的例有沒有了?還有!殺纏。殺生的纏什麼?修所斷,殺生的煩惱,修所斷的,這是指修所斷的殺生纏,殺生纏就是瞋心了。“聖雖未斷,必不現行,殺纏既爾,慢類亦然”,聖者修所斷的煩惱沒有斷,但是殺生的這個煩惱,聖者絕對不起現行。那就是說修所斷的煩惱裏邊,有些殺生的煩惱,聖者是不會起現行的。那就是說,聖者見了道以後,什麼情況之下不會犯五戒,就是殺生是不會殺的,哪怕你殺了他的頭,叫他殺,他也不殺的。“必不現行”,這個不會起來的。“慢類亦然”,這是舉例了,殺纏是聖者不起,那麼慢,聖者不起,也是這個道理是一樣的,不要懷疑,就是叫你不要懷疑。這個聖者是任運不犯五戒,這是大家公認了。殺纏就是殺生的那個煩惱了,聖者不會起的,即使修所斷不會起的。那麼以這個證明,修所斷的煩惱,雖然是修所斷,聖者沒有斷掉,但是也不起,跟殺生纏一樣,同類的,可以理解的。

  什麼叫殺生纏?下邊要說。“殺生纏者,謂瞋是也”,就是瞋恨心。這個瞋恨心起了,要殺生的,這個瞋恨心叫殺生纏。

  “等”,不但是瞋,還有“盜、淫、诳纏”,那就是五戒了,殺盜淫妄了,在聖者不會起的了,這個大家都公認的。還有“無有愛全,有愛一分”,這個,這一些聖者都不會起的。

  那麼盜淫诳這些煩惱,當然是大家知道了。什麼叫無有愛?什麼叫有愛一分?下邊要講。什麼叫無有愛?先說無有。“謂叁界非常,于此貪求,名無有愛”,就希望叁界斷滅,下邊一個例就可以知道了。

  “一類衆生,被苦所逼,作如是念,願我死後,斷壞無有,故于無有,而起愛也”,什麼叫無有愛呢?有的衆生,他活得……,活得苦透了,到處碰壁,他最好就是死了之後什麼都沒有了。這些人有沒有?現實上,世界上很多這些人,他在世界上,到處碰壁了,實在是活不下去了,他就希望一死了之,什麼都不要有了,這叫無有愛。實際上不可能的,你死了之後,還有後頭輪回,在後頭等在你那裏。一般說,死了以後就是很苦的了,叁惡道去。那麼這叫無有愛,就是希望死了以後,什麼都沒有了。“斷壞無有”,什麼都沒有。他這個意思,也就是不要再受苦了,受苦受得實在吃不開了,最好死了以後什麼都沒有了,再苦也沒有了,就完了,這叫無有愛。就是這個無有愛,聖者沒有的,聖者不會起的。

  “有愛一分”,有愛的一部分,聖者也不會起。什麼叫有愛一分呢?“有諸異生,願我當爲藹羅筏拿大龍王等”,藹羅筏拿是一種龍,龍王了。藹羅筏拿是一條河水的名字,是帝釋天所乘的那個龍象。那麼他自己發願,將來要做這麼樣子的一個龍王,或者是象王,這個願,凡夫會生,因爲看到帝釋天乘的龍象,是很珍貴了,他也發一個願:我將來做一個帝釋天騎的龍象。那麼這樣子願,聖者不會起的,因爲這是畜生了,畢竟是畜生了,聖者不會起畜生道的願,不會有的。

  “與當有起愛,名爲有愛”,將來要有,將來要投生的這個有了,起愛,就是希望投生,將來再要感一個有,這個叫有愛。這個有愛裏邊一部分做龍、做象的,叫有愛一分。因爲這一部分的愛,是要做旁生,要做畜生了,這個聖者不會的。聖者就是人天了,不會發願做畜生的。所以說,這個“緣傍生故,聖不起也”,因爲這個愛,是將來希望自己做一個畜生的,這樣的愛、這樣子的願,聖者不會起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隨眠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