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就這裏就是說了,凡是見了道的聖者,他這一類東西都沒有的,就是說,第一是我慢沒有了,九慢也沒有了;要殺盜淫妄的那些煩惱也沒有了;乃至希望死了以後,一切斷滅,什麼都沒有了,世界整個消滅,也不會有;乃至將來要投生,做一個很偉大的畜生,也不會有那些想法。這是聖者,見了道以後就有那麼的功德。
“殺等諸纏,緣事起故,皆修所斷”,這個殺生,那個盜了,淫了,妄了,或者是有愛,無有愛,這些都不是迷理的,迷事的,從事上起來的煩惱,這是修所斷。這雖然是修所斷,聖者是見道,修的煩惱不一定斷完,但是雖然沒有斷,但是他不現行。這是聖者的一些功德。有些煩惱是修所斷,但是聖者身上不會起現行的。那麼我們要簡別一個開悟不開悟,這又是一個標准了噢,可以去看了。
丁二 明未斷不起
從此第二,明未斷不起。論雲:何緣聖者,未斷不起?頌曰:
慢類等我慢 惡作中不善 聖有而不起 見疑所增故
“從此第二,明未斷不起”,就是緊接跟著這個事情來的:既然這個煩惱沒有斷,怎麼不起現行呢?就解釋這個問題。
“論雲:何緣聖者,未斷不起”,爲什麼聖者,這個修所斷的煩惱還沒有斷,而不起現行呢?
“頌曰:慢類等我慢,惡作中不善,聖有而不起,見疑所增故”,那就是提出這個原因來了。爲什麼這些煩惱,聖者雖然沒有斷,他不起來,不起現行呢?因爲這些煩惱是見了、疑所增上的,因爲有見有疑,它就産生這些煩惱。既然見疑在見道的時候斷掉了,那麼這些煩惱自然也沒有依靠了,也不會産生了。雖然它本身沒有斷,但事實上它生起現行的力量沒有了,所以它也不起了。
釋曰:慢類等者,謂九慢類也,等取殺等諸纏、無有愛全、有愛一分也。此慢類等,及與我慢,並惡作中,不善惡作。聖有而不起者,此上慢等,聖有而不起也。
“釋曰:慢類等者,謂九慢類也”,慢類等,就是九慢,還有個我慢。這個是前面講過的,聖者雖然沒有斷,可以不起來。“等”,“等取殺生諸纏”,就是前面所說殺盜淫妄的那些煩惱,還有無有愛、有愛一分。無有愛全,就是所以的無有愛,跟有愛的一部分,發願做畜生的那一部分。“此慢類等”,這些九慢、我慢、殺纏、無有愛、有愛一分等等,“及與我慢”。並還要加一個惡作中不善。前面講的現在還補一個,惡作裏邊不善的惡作。
惡作是追悔,追悔有善、有不善的,假使做了好事追悔了,就是不善的,假使做了壞事,追悔了,那是善的。那麼這個惡作裏邊不善,就是做了好事追悔。今天布施了,“哎呀,糟糕,該也不要布施的,我現在錢不夠了”。這樣的心就不好了。或者做了其它的功德,或者是念誦念了很多,追悔了,“哎呀!花了那麼多時間白白地念了,沒得好處”。你看不到了,好處在…。你念了一遍經,或者念了一個月經,你好處就來了,那成佛太快了。好處是你自己見不到的,但是你認爲沒有好處,這個是追悔了,那就是惡作的不善。
這些東西,聖者雖然有,它是修所斷了,聖者雖然有,就是說還成就的,沒有斷掉,而不起現行。“此上慢等,聖者而不起也”,上慢、我慢等等,聖者雖然有它的種子,就是有它的那個……,他的得還在了,但是呢,不起現行。
見疑所增故者,釋不起所由也。九慢、我慢,我見所增;殺等諸纏,邪見所增,由起邪見,行殺等也;無有愛全,斷見所增;有愛一分,常見所增;不善惡作,由疑所增。此見及疑,聖已永斷,故慢類等,聖不現行。論雲:而由見疑背已折故解雲:慢類等已 見疑爲背,聖斷見疑,名背已折也。
“見疑所增故”,爲什麼原因不起現行呢?“見疑所增故”,這些煩惱,是見疑所增長的。“釋不起所由也”,爲什麼聖者不起現行的理由,就是這個,“見疑所增故”。
“九慢、我慢,我見所增”,九慢、我慢是薩迦耶見,這個我見所增長的。“殺等諸纏”,殺盜淫妄的煩惱,是邪見所增,它屬于邪見把它滋長起來的。“由起邪見,行殺等故”,因爲你沒有邪見,不會起殺盜淫妄的,因爲見不正,有邪見,那麼你就是會引起殺盜淫妄的事情。
什麼叫邪見呢?就是不相信這個造了是要感惡報的。人家說——假使你信因果的話,他就不會去殺生了——這個殺了生之後要受報的,他不相信,“這個吃了又沒有關系的”,什麼什麼的,殺了就吃。這個是邪見,起了邪見才做殺盜淫妄的事情。本來是邪淫不能做的,他就是邪見,這個沒有關系,只要自己舒服,什麼什麼都幹,那麼這個就是邪見幹出來的。邪見是見所斷。“由起邪見,行殺等也”。因爲殺盜淫妄都由邪見而起的。
“無有愛全”,全部的,這是斷見,就希望一切斷滅,“斷見所增”。“有愛一分,常見所增”,“有愛”,將來死了之後投生,要投什麼投什麼的,一部分就是做畜生的那不好的那一部分。這是常見所增。
“不善惡作,由疑所增”,疑心所增長的。
這個見也好,疑也好,不管你邪見、斷見、常見,都是見道所斷的。“聖者已永斷”,這些見了疑了,聖者在見道的時候把它斷完了,八十八使裏邊的,斷完了。“故慢類等,聖不現行”,既然發起它的見疑,聖者斷掉了,那麼所發起的那些煩惱,也不現行了。
“論雲:而由見疑背已折故”,爲什麼不起呢?《俱舍論》裏邊說,“由見疑背已折故”,見疑的背已經斷掉了。
“解雲:慢類等以見疑爲背,聖斷見疑,名背已折”,什麼叫背已斷折?我們說一個人如果背脊骨打斷了,坐不起來,站也站不起來了,只能睡在那裏了。那麼這個煩惱一樣的,你這個殺生的煩惱,殺盜淫妄的煩惱也好,九慢、我慢也好,這些以見跟疑的力量把它支持起來的,等于說它的背脊是見跟疑;現在見疑是在見道的時候斷掉了,那就背已經給人家打斷了,你背脊打斷了,你爬不起來了,你只能躺在那裏,現行不會有了。雖然沒有死掉,他的煩惱還在,但是現行起不了了。那就是解釋,爲什麼聖者他修所斷的煩惱根本還沒有斷,而不起現行,就是因爲這些煩惱是見跟疑滋長、生長的,現在在見道的時候,把這些見、把這些疑已經斷掉了,那麼它所滋長的煩惱,好象是背脊骨一樣(把它支起來,還能坐起來,才能行動),現在背脊骨給你打斷了,那你行動也不能行動了,你這個坐也坐不起來,癱瘓了,只能睡在那裏,睡在那裏,就不起作用了。那就是說,雖然它沒有斷,命還在,人還在,但是呢,背脊骨沒有了、斷掉了,那些行動不自在了,那要起現行是不行了,不能現行。所以說,聖者雖然沒有斷這些煩惱,沒有現行。
我們經常給大家說的,見了道的聖者,他五戒是不會犯的,那就是這個道理。五戒——殺盜淫妄,是緣事而來的,不是迷理的事情,本來修所斷的,他要是還沒斷修道的煩惱,怎麼它不起這些呢?就是因爲它是邪見支持來的,邪見沒有了,這些事情雖然沒有斷,作用不起了。所以聖者的一些特征,我們看了很多了。那麼現在很多人說是見道了、開悟了,那你要是看真的開悟、假的開悟,這也是個尺子,一量就量出來了。
那麼明天是遍行,講遍行。遍行還可以,遍行之後,無漏緣、有漏緣,那就是夠幹的,不下一點死功夫是搞不通的。那麼最好是先預習一下。
另外,我們就是說了,現在暑期還是沒有過了,一般還在放假之中,我們前兩天是照顧那個某同學了,先開講幾課,現在我們要照顧本道場的那些才來的人。他們前面都沒聽到,後頭要爬那麼高的山,爬不動,肯定爬不動。就是從頭聽到底的,能夠把這裏咬下來,也是要花好大精力。那麼就是要一定的時間,去把前面的複習一下。也要把現在的仔細地消化一下。今天講的是容易的,明天這個兩段,卻是高度的難度,那麼希望大家能先預習一下。我們說就是學得好的了,前面學的,從頭聽到底的,預習一下,去看一看。那麼其他的,把當下的講的,要在討論的時候至少弄一個理解,就是說不能深入,也要理解,它講什麼東西要知道一點;然後要抽一點時間,補前面的。前面的不知道,後面即使你把它背下來,也懂不了好多。你加法不會,乘法你怎麼做呢?你把口訣背下來了,你算嗎?口訣背下來,我說:38×56,你口訣背下來,答案怎麼呢?要加的。你加法不會,你怎麼做呢?還是做不下來。加法很容易的,但是你不會的,你也沒有辦法,乘法就做不起。同樣的,你減法不會,除法做不來。我叫你做個除法,你把式子列出來了,要減了,你減不來,糟了,又不行了。
所以說前面東西,看看容易還是要把它掌握住,然後後頭的才能夠徹底理解。你說馬馬虎虎知道也可以,馬馬虎虎知道的話,“爲什麼這樣說啊”,馬上就啞掉了。這個是不是真的懂,這個沒有用的,不經考驗的,這些。
我們說學一部論,或者學一部經,要踏踏實實,把自己確實是懂了,他講什麼東西自己領會了,人家問你也答得出來了,自己也最好是能用起來了,那麼才是把一部書學好了。單是表面上文字看一看,似是而非,似懂非懂的,這個不作數的。那麼,這個就要下工夫了,聞思修,我們經常說的,聞了之後要思。聞慧聽懂了(聽不懂,聞慧還沒有,我講了半天,不曉得講啥,那聞慧還沒産生),聞慧有了之後還得思慧,因爲表面水瓢寫賬,帳是寫上了,今天怎麼一筆錢寫好了,寫在水瓢上,你明天去水一舀的話,再看看沒有了。那你聽過了之後忘掉了,沒有經過思惟的話,不深刻的。思惟就是把它刻下去,刻在木頭上了,那這個擦不掉了。你桌子上寫一個字,你把它用抹布一擦就擦掉了;你把它刻上去了,你擦不掉了。那麼刻上去還不夠了,還要修,還要更把它鞏固下來。那麼這是要聞思修。但是修,談何容易,要得定之後的才行。那麼思,我們說不要得定就可以的,只要自己坐下來能夠…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隨眠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