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就这里就是说了,凡是见了道的圣者,他这一类东西都没有的,就是说,第一是我慢没有了,九慢也没有了;要杀盗淫妄的那些烦恼也没有了;乃至希望死了以后,一切断灭,什么都没有了,世界整个消灭,也不会有;乃至将来要投生,做一个很伟大的畜生,也不会有那些想法。这是圣者,见了道以后就有那么的功德。
“杀等诸缠,缘事起故,皆修所断”,这个杀生,那个盗了,淫了,妄了,或者是有爱,无有爱,这些都不是迷理的,迷事的,从事上起来的烦恼,这是修所断。这虽然是修所断,圣者是见道,修的烦恼不一定断完,但是虽然没有断,但是他不现行。这是圣者的一些功德。有些烦恼是修所断,但是圣者身上不会起现行的。那么我们要简别一个开悟不开悟,这又是一个标准了噢,可以去看了。
丁二 明未断不起
从此第二,明未断不起。论云:何缘圣者,未断不起?颂曰:
慢类等我慢 恶作中不善 圣有而不起 见疑所增故
“从此第二,明未断不起”,就是紧接跟着这个事情来的:既然这个烦恼没有断,怎么不起现行呢?就解释这个问题。
“论云:何缘圣者,未断不起”,为什么圣者,这个修所断的烦恼还没有断,而不起现行呢?
“颂曰:慢类等我慢,恶作中不善,圣有而不起,见疑所增故”,那就是提出这个原因来了。为什么这些烦恼,圣者虽然没有断,他不起来,不起现行呢?因为这些烦恼是见了、疑所增上的,因为有见有疑,它就产生这些烦恼。既然见疑在见道的时候断掉了,那么这些烦恼自然也没有依靠了,也不会产生了。虽然它本身没有断,但事实上它生起现行的力量没有了,所以它也不起了。
释曰:慢类等者,谓九慢类也,等取杀等诸缠、无有爱全、有爱一分也。此慢类等,及与我慢,并恶作中,不善恶作。圣有而不起者,此上慢等,圣有而不起也。
“释曰:慢类等者,谓九慢类也”,慢类等,就是九慢,还有个我慢。这个是前面讲过的,圣者虽然没有断,可以不起来。“等”,“等取杀生诸缠”,就是前面所说杀盗淫妄的那些烦恼,还有无有爱、有爱一分。无有爱全,就是所以的无有爱,跟有爱的一部分,发愿做畜生的那一部分。“此慢类等”,这些九慢、我慢、杀缠、无有爱、有爱一分等等,“及与我慢”。并还要加一个恶作中不善。前面讲的现在还补一个,恶作里边不善的恶作。
恶作是追悔,追悔有善、有不善的,假使做了好事追悔了,就是不善的,假使做了坏事,追悔了,那是善的。那么这个恶作里边不善,就是做了好事追悔。今天布施了,“哎呀,糟糕,该也不要布施的,我现在钱不够了”。这样的心就不好了。或者做了其它的功德,或者是念诵念了很多,追悔了,“哎呀!花了那么多时间白白地念了,没得好处”。你看不到了,好处在…。你念了一遍经,或者念了一个月经,你好处就来了,那成佛太快了。好处是你自己见不到的,但是你认为没有好处,这个是追悔了,那就是恶作的不善。
这些东西,圣者虽然有,它是修所断了,圣者虽然有,就是说还成就的,没有断掉,而不起现行。“此上慢等,圣者而不起也”,上慢、我慢等等,圣者虽然有它的种子,就是有它的那个……,他的得还在了,但是呢,不起现行。
见疑所增故者,释不起所由也。九慢、我慢,我见所增;杀等诸缠,邪见所增,由起邪见,行杀等也;无有爱全,断见所增;有爱一分,常见所增;不善恶作,由疑所增。此见及疑,圣已永断,故慢类等,圣不现行。论云:而由见疑背已折故解云:慢类等已 见疑为背,圣断见疑,名背已折也。
“见疑所增故”,为什么原因不起现行呢?“见疑所增故”,这些烦恼,是见疑所增长的。“释不起所由也”,为什么圣者不起现行的理由,就是这个,“见疑所增故”。
“九慢、我慢,我见所增”,九慢、我慢是萨迦耶见,这个我见所增长的。“杀等诸缠”,杀盗淫妄的烦恼,是邪见所增,它属于邪见把它滋长起来的。“由起邪见,行杀等故”,因为你没有邪见,不会起杀盗淫妄的,因为见不正,有邪见,那么你就是会引起杀盗淫妄的事情。
什么叫邪见呢?就是不相信这个造了是要感恶报的。人家说——假使你信因果的话,他就不会去杀生了——这个杀了生之后要受报的,他不相信,“这个吃了又没有关系的”,什么什么的,杀了就吃。这个是邪见,起了邪见才做杀盗淫妄的事情。本来是邪淫不能做的,他就是邪见,这个没有关系,只要自己舒服,什么什么都干,那么这个就是邪见干出来的。邪见是见所断。“由起邪见,行杀等也”。因为杀盗淫妄都由邪见而起的。
“无有爱全”,全部的,这是断见,就希望一切断灭,“断见所增”。“有爱一分,常见所增”,“有爱”,将来死了之后投生,要投什么投什么的,一部分就是做畜生的那不好的那一部分。这是常见所增。
“不善恶作,由疑所增”,疑心所增长的。
这个见也好,疑也好,不管你邪见、断见、常见,都是见道所断的。“圣者已永断”,这些见了疑了,圣者在见道的时候把它断完了,八十八使里边的,断完了。“故慢类等,圣不现行”,既然发起它的见疑,圣者断掉了,那么所发起的那些烦恼,也不现行了。
“论云:而由见疑背已折故”,为什么不起呢?《俱舍论》里边说,“由见疑背已折故”,见疑的背已经断掉了。
“解云:慢类等以见疑为背,圣断见疑,名背已折”,什么叫背已断折?我们说一个人如果背脊骨打断了,坐不起来,站也站不起来了,只能睡在那里了。那么这个烦恼一样的,你这个杀生的烦恼,杀盗淫妄的烦恼也好,九慢、我慢也好,这些以见跟疑的力量把它支持起来的,等于说它的背脊是见跟疑;现在见疑是在见道的时候断掉了,那就背已经给人家打断了,你背脊打断了,你爬不起来了,你只能躺在那里,现行不会有了。虽然没有死掉,他的烦恼还在,但是现行起不了了。那就是解释,为什么圣者他修所断的烦恼根本还没有断,而不起现行,就是因为这些烦恼是见跟疑滋长、生长的,现在在见道的时候,把这些见、把这些疑已经断掉了,那么它所滋长的烦恼,好象是背脊骨一样(把它支起来,还能坐起来,才能行动),现在背脊骨给你打断了,那你行动也不能行动了,你这个坐也坐不起来,瘫痪了,只能睡在那里,睡在那里,就不起作用了。那就是说,虽然它没有断,命还在,人还在,但是呢,背脊骨没有了、断掉了,那些行动不自在了,那要起现行是不行了,不能现行。所以说,圣者虽然没有断这些烦恼,没有现行。
我们经常给大家说的,见了道的圣者,他五戒是不会犯的,那就是这个道理。五戒——杀盗淫妄,是缘事而来的,不是迷理的事情,本来修所断的,他要是还没断修道的烦恼,怎么它不起这些呢?就是因为它是邪见支持来的,邪见没有了,这些事情虽然没有断,作用不起了。所以圣者的一些特征,我们看了很多了。那么现在很多人说是见道了、开悟了,那你要是看真的开悟、假的开悟,这也是个尺子,一量就量出来了。
那么明天是遍行,讲遍行。遍行还可以,遍行之后,无漏缘、有漏缘,那就是够干的,不下一点死功夫是搞不通的。那么最好是先预习一下。
另外,我们就是说了,现在暑期还是没有过了,一般还在放假之中,我们前两天是照顾那个某同学了,先开讲几课,现在我们要照顾本道场的那些才来的人。他们前面都没听到,后头要爬那么高的山,爬不动,肯定爬不动。就是从头听到底的,能够把这里咬下来,也是要花好大精力。那么就是要一定的时间,去把前面的复习一下。也要把现在的仔细地消化一下。今天讲的是容易的,明天这个两段,却是高度的难度,那么希望大家能先预习一下。我们说就是学得好的了,前面学的,从头听到底的,预习一下,去看一看。那么其他的,把当下的讲的,要在讨论的时候至少弄一个理解,就是说不能深入,也要理解,它讲什么东西要知道一点;然后要抽一点时间,补前面的。前面的不知道,后面即使你把它背下来,也懂不了好多。你加法不会,乘法你怎么做呢?你把口诀背下来了,你算吗?口诀背下来,我说:38×56,你口诀背下来,答案怎么呢?要加的。你加法不会,你怎么做呢?还是做不下来。加法很容易的,但是你不会的,你也没有办法,乘法就做不起。同样的,你减法不会,除法做不来。我叫你做个除法,你把式子列出来了,要减了,你减不来,糟了,又不行了。
所以说前面东西,看看容易还是要把它掌握住,然后后头的才能够彻底理解。你说马马虎虎知道也可以,马马虎虎知道的话,“为什么这样说啊”,马上就哑掉了。这个是不是真的懂,这个没有用的,不经考验的,这些。
我们说学一部论,或者学一部经,要踏踏实实,把自己确实是懂了,他讲什么东西自己领会了,人家问你也答得出来了,自己也最好是能用起来了,那么才是把一部书学好了。单是表面上文字看一看,似是而非,似懂非懂的,这个不作数的。那么,这个就要下工夫了,闻思修,我们经常说的,闻了之后要思。闻慧听懂了(听不懂,闻慧还没有,我讲了半天,不晓得讲啥,那闻慧还没产生),闻慧有了之后还得思慧,因为表面水瓢写账,帐是写上了,今天怎么一笔钱写好了,写在水瓢上,你明天去水一舀的话,再看看没有了。那你听过了之后忘掉了,没有经过思惟的话,不深刻的。思惟就是把它刻下去,刻在木头上了,那这个擦不掉了。你桌子上写一个字,你把它用抹布一擦就擦掉了;你把它刻上去了,你擦不掉了。那么刻上去还不够了,还要修,还要更把它巩固下来。那么这是要闻思修。但是修,谈何容易,要得定之后的才行。那么思,我们说不要得定就可以的,只要自己坐下来能够…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随眠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