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隨眠品▪P26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此第五,明根非根”,哪些是根?哪些不是根?什麼根呢?前面叁個善根講過了,現在不善根。煩惱裏邊,講的當然不善法了,不善根,那麼因爲煩惱是二性分別,既有不善的,也有無記的,那麼無記也有個根。什麼叫無記根?不善根容易,無記根有辯論。

  

  丁一 明不善根

  且初第一,明不善根者,論雲:于上所說,不善惑中,幾是不善根,幾非不善根?頌曰:

  不善根欲界  貪瞋不善癡

  “且初第一,明不善根”,什麼叫不善根?“論雲:于上所說,不善惑中,幾是不善根?幾非不善根?”我們前面說的,煩惱分兩類了,一個是有覆無記,一個是不善性,那麼在不善的煩惱裏邊,哪些是不善根?就是一切法,不善法的根子。哪些不是不善根,並不是根本的。

  “頌曰:不善根欲界,貪瞋不善癡”,欲界的貪瞋,跟一個不善的癡,因爲癡還有無記的了,所以說要標明不善癡。這個是一切煩惱的根本,是不善的根,一切不善法的根子就在貪瞋癡。我們說貪瞋癡,這是一般的說法了,如果你要學過法相的,要貪瞋不善癡。你學過俱舍,跟人家就不一樣的了。你說貪瞋癡是煩惱,你馬上可以給他辯論,你說跟身見邊見相應的癡,不一定是不好的,這個他就肯定要輸掉。現在我們說,叁不善根,就是貪瞋跟不善癡。貪瞋癡還有講究,是欲界系的,如果不是欲界系,色無色界,沒有貪嗎?也有貪禅味,也有貪(瞋是沒有了),但是這個貪,不是不善根。所以說,真正你要給人家講不善根的話,“皆由無始貪瞋癡”,大有文章可做,哪些貪瞋癡才是真正不善根。

  

  釋曰:唯欲界系一切貪瞋,及不善癡,簡身邊見相應癡也。名不善根,有叁義:一唯不善;二是煩惱,簡隨煩惱也;叁與一切不善爲根。由具叁義,名不善根。所余煩惱,非不善根,義准可知。

  “釋曰:唯欲界系一切貪瞋,及不善癡”,只有欲界系的,欲界所系縛的貪,一切貪,一切瞋,還有一切不善的癡(無明)。什麼叫不善癡呢?就是要簡別身邊見相應癡,我們前面說過的,跟身見邊見相應的無明是無記性的,那麼你一定要把它除開,把身見邊見相應的癡除掉,那余下的是不善的癡。這個欲界的貪,欲界的瞋,欲界的不善癡,是一切不善法的根本,叫不善根。

  那麼爲什麼叫不善根?有叁個意思,第一,“唯不善”,它本身就是不善,不通無記。“二是煩惱,簡隨煩惱也”,是根本煩惱,隨煩惱是小煩惱,它是根本煩惱,煩惱的大煩惱。第叁,“與一切不善爲根”,這是根的意思來了,一切不善法,從這個根上長出來的。那麼真正的不善根,就是這叁個東西。

  “由具叁義,名不善根”,要立不善根的話,起碼的要具這叁個條件。第一條件,它本身只是不善的,不能通無記;第二個是大煩惱;第叁個是一切不善法的根子,都是從它來的。那麼這叁個意思具足,可以安立不善根。那麼在一切煩惱裏邊找半天,具足叁個意思的只有叁個東西,就是欲界的貪,欲界的瞋,欲界的不善癡。

  “所余煩惱,非不善根,義准可知”,那麼其余的煩惱,它不屬于不善根,它的道理,反過來就知道了,不具叁義,這叁個意思不具足,那就不能叫不善根了。不善根容易。

  

  丁二 明無記根

  戊一 明無記根

  從此第二,明無記根。就中分二:一、明無記根,二、因便明四記。且初明無記根者,論雲:于上所說無記惑中,幾是無記根,幾非無記根?頌曰:

  無記根有叁  無記愛癡慧  非余二高故  外方立四種

  中愛見慢癡  叁定皆癡故

  “從此第二,明無記根”,就是說,因爲煩惱裏邊有兩個性,我們前面說的善根講過了,這個,煩惱裏邊又講了不善根,那麼還有個無記,無記有沒有根?有。“就中分二,一、明無記根,二、因便明四記”,先講無記根;講了無記根裏邊,無記,這個無記的記,我們說是不是十四無記?不是。那麼什麼叫記?裏邊要四個記來了。這是第二科。

  “且初明無記根者,論雲:于上所說無記惑中”,先說無記根。我們前面說的,煩惱裏邊有無記的了,無記裏邊哪些是根呢?哪些是産生一切無記煩惱的根子?“幾非無記根”,哪一些不屬于無記根的?這也要簡別一下。

  “頌曰:無記根有叁,無記愛癡慧,非余二高故”,這是有部的說法,無記根跟善根、不善根一樣,都是叁個。哪叁個呢?無記的愛、無記的癡、無記的慧。那麼其它的煩惱,非余,其它煩惱不是的。爲什麼?二高故。這也是一個因明比量。那麼什麼二高故,下面要說。

  “外方立四種,中愛見慢癡,叁定皆癡故”,這是經部師說的,外國的師,論師,一般是指經部,他們說無記根,有四種。什麼叫無記根四種呢?他說是無記的愛、無記的見、無記的慢、無記的癡,這四個都是無記根。爲什麼原因?“叁定皆癡故”,這是它的因。那麼下邊我們看下去。

  

  釋曰:前叁句,薩婆多說,後叁句,經部師說。無記根有叁者,標也。毗婆沙師說:不善根既叁,無記根亦叁也。 

  “釋曰:前叁句,薩婆多說”,前叁句是有部的說法,“後叁句,經部師說”,這是經部的話。

  “無記根有叁者,標也”,這是有部立個宗,他說無記根是有叁,爲什麼?

  “毗婆沙師說,不善根既叁,無記根亦叁也”,這個善根、不善根、無記根都是叁,叁,叁,這麼哪叁個呢?

  

  無記愛癡慧者,列數也。一無記愛,上界貪也;二無記癡,謂上界癡,及欲界身邊見相應癡也;叁無記慧,此通有覆及與無覆,言有覆者,上界染慧,及欲界身邊見慧也。言無覆者,異熟生等四無記也。

  “無記愛癡慧”,無記的愛、無記的癡、無記的慧,這是一切無記法的根子。“列數也”,就把它的數字列出來。

  一個是無記愛。什麼叫無記愛呢?上二界的貪,色無色界的貪是無記的愛。因爲前面說過了,色界無色界隨眠都是無記的,那麼它的愛貪也是無記的,這是無記的根。

  第二是無記癡,也是上二界的無明,及欲界身見邊見相應的癡,這個前面說過,欲界身見邊見相應的癡也是無記的癡。那就是上二界的癡跟欲界身見邊見相應的癡,都屬于無記癡。這是第二個。

  第叁是無記的慧。“此通有覆及與無覆”,這個無記,有覆無記,無覆無記都有。

  有覆無記的慧,上界的染慧,及欲界的身邊見相應的慧。身見邊見本身就是慧,上二界都是無記的,上二界的染汙的慧。我們說慧有染汙的,有不染汙的,善的慧是不染汙的,也有無漏的慧。那麼這指的是上二界的染汙慧,是無記根,欲界的身見邊見這兩個慧也是無記根。

  還有無覆無記的。什麼叫無覆的?“異熟生等,四無記也”,異熟生、威儀路、工巧處、通果心,這四個無記不要忘記,這是無覆無記。那麼這四個無覆無記也屬于無記根裏邊。有覆的,前面幾個,上界的染汙慧,跟欲界的身邊見,無覆的,異熟生、威儀路、工巧處、通果心,這四個都是屬于無記慧裏邊的包的。

  

  非余二高故者,簡法也。非余者,上界疑慢也,此非無記根,謂疑于二趣轉,性搖動故,不應立根,慢于所緣,高舉相轉,異根法故,夫根法下轉也,慢既高舉,故不立根。

  那麼爲什麼只有叁個,其余不立無記根呢?“非余”,爲什麼原因呢?前面是肯定;這裏否定了其它的,“非”,不是的,爲什麼?二高故。

  “非余者,上界疑慢也”,上界的慢,上界的疑,也是無記的,爲什麼不立根?“謂疑于二趣轉,性搖動故”,疑,它是不決定的,一會兒考慮這裏,一會兒考慮那裏,二不定。這個二不定是最害人的,你要做個事情,你二不定的話,百事無成。我們做事情就要堅定,非此不可,一定要朝這個方向下去,這才有成功的希望;你這裏想想,那裏看看,那個你怎麼成功?所以說二趣者,性搖動,不立根,不能成根,立根的資格都沒有。

  “慢于所緣,高舉相轉,異根法故,夫根法下轉也,慢既高舉,故不立根”,慢,擡高自己,高舉的相,轉就是生起來,那麼跟根的意思不一樣,根是在下邊的,埋在下邊的,你是高高舉在上邊,那不是根。

  所以說爲什麼這個色無色界的疑跟那個慢,不能是根呢?一個是二不定,兩邊跑;一個是自己擡高自己,高相舉,不是根的意思,根是埋在下邊的。我們做事情也這樣子,要踏踏實實,腳踏實地的,這才有成功希望,把自己高高舉的,那麼飄飄然的,你決定失敗。

  所以說這兩個東西,跟根的意思不符合,所以不立根。這是有部的說法。他就是把無記根是叁個,一個是無記的愛,一個無記的癡,跟無記的慧,而其它的慢跟這個……,(瞋不要說,瞋是沒有的,在上二界沒有瞋的),那麼其它的一個慢跟疑,它不能立根,因爲它是一個是二,一個是高,不能立根。

  

  外方立四種者,外國諸師,立無記根有四種也。中愛見慢癡者,列四名也。中謂無記,善惡中故。一無記愛,上界貪也;二無記見,上界見,及欲身邊見也;叁無記慢,上界慢也;四無記癡,謂上界癡,及欲身邊見相應癡也。叁定皆癡故者,釋立四無記所以也。叁定者,愛、見、慢叁,依定而轉,愚夫修定,不過此叁,謂愛上定,及見上定,慢上定也。皆癡者,此叁皆依無明力轉,有斯勝用,故立此四,爲無記根。

  有部的說完了,下邊是外國師的,經部的。“外方立四種者,外國諸師,立無記根有四種”,他們立的是四個無記根。

  “中愛見慢癡”,他哪四個?無記的(“中”就是無記的,既不是善,又不是不善,在中間的),無記的愛、無記的見、無記的慢、無記的癡,這是屬于無記根。

  “中謂無記”,中就是指的無記,“善惡中故”,善惡的中間,所以叫中。

  一無記愛,上界的貪,跟前面一樣。

  二無記見,上界的見,跟欲界的身邊見,就是慧了,這個也差不多。

  叁是無記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隨眠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