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此第五,明根非根”,哪些是根?哪些不是根?什么根呢?前面三个善根讲过了,现在不善根。烦恼里边,讲的当然不善法了,不善根,那么因为烦恼是二性分别,既有不善的,也有无记的,那么无记也有个根。什么叫无记根?不善根容易,无记根有辩论。
丁一 明不善根
且初第一,明不善根者,论云:于上所说,不善惑中,几是不善根,几非不善根?颂曰:
不善根欲界 贪瞋不善痴
“且初第一,明不善根”,什么叫不善根?“论云:于上所说,不善惑中,几是不善根?几非不善根?”我们前面说的,烦恼分两类了,一个是有覆无记,一个是不善性,那么在不善的烦恼里边,哪些是不善根?就是一切法,不善法的根子。哪些不是不善根,并不是根本的。
“颂曰:不善根欲界,贪瞋不善痴”,欲界的贪瞋,跟一个不善的痴,因为痴还有无记的了,所以说要标明不善痴。这个是一切烦恼的根本,是不善的根,一切不善法的根子就在贪瞋痴。我们说贪瞋痴,这是一般的说法了,如果你要学过法相的,要贪瞋不善痴。你学过俱舍,跟人家就不一样的了。你说贪瞋痴是烦恼,你马上可以给他辩论,你说跟身见边见相应的痴,不一定是不好的,这个他就肯定要输掉。现在我们说,三不善根,就是贪瞋跟不善痴。贪瞋痴还有讲究,是欲界系的,如果不是欲界系,色无色界,没有贪吗?也有贪禅味,也有贪(瞋是没有了),但是这个贪,不是不善根。所以说,真正你要给人家讲不善根的话,“皆由无始贪瞋痴”,大有文章可做,哪些贪瞋痴才是真正不善根。
释曰:唯欲界系一切贪瞋,及不善痴,简身边见相应痴也。名不善根,有三义:一唯不善;二是烦恼,简随烦恼也;三与一切不善为根。由具三义,名不善根。所余烦恼,非不善根,义准可知。
“释曰:唯欲界系一切贪瞋,及不善痴”,只有欲界系的,欲界所系缚的贪,一切贪,一切瞋,还有一切不善的痴(无明)。什么叫不善痴呢?就是要简别身边见相应痴,我们前面说过的,跟身见边见相应的无明是无记性的,那么你一定要把它除开,把身见边见相应的痴除掉,那余下的是不善的痴。这个欲界的贪,欲界的瞋,欲界的不善痴,是一切不善法的根本,叫不善根。
那么为什么叫不善根?有三个意思,第一,“唯不善”,它本身就是不善,不通无记。“二是烦恼,简随烦恼也”,是根本烦恼,随烦恼是小烦恼,它是根本烦恼,烦恼的大烦恼。第三,“与一切不善为根”,这是根的意思来了,一切不善法,从这个根上长出来的。那么真正的不善根,就是这三个东西。
“由具三义,名不善根”,要立不善根的话,起码的要具这三个条件。第一条件,它本身只是不善的,不能通无记;第二个是大烦恼;第三个是一切不善法的根子,都是从它来的。那么这三个意思具足,可以安立不善根。那么在一切烦恼里边找半天,具足三个意思的只有三个东西,就是欲界的贪,欲界的瞋,欲界的不善痴。
“所余烦恼,非不善根,义准可知”,那么其余的烦恼,它不属于不善根,它的道理,反过来就知道了,不具三义,这三个意思不具足,那就不能叫不善根了。不善根容易。
丁二 明无记根
戊一 明无记根
从此第二,明无记根。就中分二:一、明无记根,二、因便明四记。且初明无记根者,论云:于上所说无记惑中,几是无记根,几非无记根?颂曰:
无记根有三 无记爱痴慧 非余二高故 外方立四种
中爱见慢痴 三定皆痴故
“从此第二,明无记根”,就是说,因为烦恼里边有两个性,我们前面说的善根讲过了,这个,烦恼里边又讲了不善根,那么还有个无记,无记有没有根?有。“就中分二,一、明无记根,二、因便明四记”,先讲无记根;讲了无记根里边,无记,这个无记的记,我们说是不是十四无记?不是。那么什么叫记?里边要四个记来了。这是第二科。
“且初明无记根者,论云:于上所说无记惑中”,先说无记根。我们前面说的,烦恼里边有无记的了,无记里边哪些是根呢?哪些是产生一切无记烦恼的根子?“几非无记根”,哪一些不属于无记根的?这也要简别一下。
“颂曰:无记根有三,无记爱痴慧,非余二高故”,这是有部的说法,无记根跟善根、不善根一样,都是三个。哪三个呢?无记的爱、无记的痴、无记的慧。那么其它的烦恼,非余,其它烦恼不是的。为什么?二高故。这也是一个因明比量。那么什么二高故,下面要说。
“外方立四种,中爱见慢痴,三定皆痴故”,这是经部师说的,外国的师,论师,一般是指经部,他们说无记根,有四种。什么叫无记根四种呢?他说是无记的爱、无记的见、无记的慢、无记的痴,这四个都是无记根。为什么原因?“三定皆痴故”,这是它的因。那么下边我们看下去。
释曰:前三句,萨婆多说,后三句,经部师说。无记根有三者,标也。毗婆沙师说:不善根既三,无记根亦三也。
“释曰:前三句,萨婆多说”,前三句是有部的说法,“后三句,经部师说”,这是经部的话。
“无记根有三者,标也”,这是有部立个宗,他说无记根是有三,为什么?
“毗婆沙师说,不善根既三,无记根亦三也”,这个善根、不善根、无记根都是三,三,三,这么哪三个呢?
无记爱痴慧者,列数也。一无记爱,上界贪也;二无记痴,谓上界痴,及欲界身边见相应痴也;三无记慧,此通有覆及与无覆,言有覆者,上界染慧,及欲界身边见慧也。言无覆者,异熟生等四无记也。
“无记爱痴慧”,无记的爱、无记的痴、无记的慧,这是一切无记法的根子。“列数也”,就把它的数字列出来。
一个是无记爱。什么叫无记爱呢?上二界的贪,色无色界的贪是无记的爱。因为前面说过了,色界无色界随眠都是无记的,那么它的爱贪也是无记的,这是无记的根。
第二是无记痴,也是上二界的无明,及欲界身见边见相应的痴,这个前面说过,欲界身见边见相应的痴也是无记的痴。那就是上二界的痴跟欲界身见边见相应的痴,都属于无记痴。这是第二个。
第三是无记的慧。“此通有覆及与无覆”,这个无记,有覆无记,无覆无记都有。
有覆无记的慧,上界的染慧,及欲界的身边见相应的慧。身见边见本身就是慧,上二界都是无记的,上二界的染污的慧。我们说慧有染污的,有不染污的,善的慧是不染污的,也有无漏的慧。那么这指的是上二界的染污慧,是无记根,欲界的身见边见这两个慧也是无记根。
还有无覆无记的。什么叫无覆的?“异熟生等,四无记也”,异熟生、威仪路、工巧处、通果心,这四个无记不要忘记,这是无覆无记。那么这四个无覆无记也属于无记根里边。有覆的,前面几个,上界的染污慧,跟欲界的身边见,无覆的,异熟生、威仪路、工巧处、通果心,这四个都是属于无记慧里边的包的。
非余二高故者,简法也。非余者,上界疑慢也,此非无记根,谓疑于二趣转,性摇动故,不应立根,慢于所缘,高举相转,异根法故,夫根法下转也,慢既高举,故不立根。
那么为什么只有三个,其余不立无记根呢?“非余”,为什么原因呢?前面是肯定;这里否定了其它的,“非”,不是的,为什么?二高故。
“非余者,上界疑慢也”,上界的慢,上界的疑,也是无记的,为什么不立根?“谓疑于二趣转,性摇动故”,疑,它是不决定的,一会儿考虑这里,一会儿考虑那里,二不定。这个二不定是最害人的,你要做个事情,你二不定的话,百事无成。我们做事情就要坚定,非此不可,一定要朝这个方向下去,这才有成功的希望;你这里想想,那里看看,那个你怎么成功?所以说二趣者,性摇动,不立根,不能成根,立根的资格都没有。
“慢于所缘,高举相转,异根法故,夫根法下转也,慢既高举,故不立根”,慢,抬高自己,高举的相,转就是生起来,那么跟根的意思不一样,根是在下边的,埋在下边的,你是高高举在上边,那不是根。
所以说为什么这个色无色界的疑跟那个慢,不能是根呢?一个是二不定,两边跑;一个是自己抬高自己,高相举,不是根的意思,根是埋在下边的。我们做事情也这样子,要踏踏实实,脚踏实地的,这才有成功希望,把自己高高举的,那么飘飘然的,你决定失败。
所以说这两个东西,跟根的意思不符合,所以不立根。这是有部的说法。他就是把无记根是三个,一个是无记的爱,一个无记的痴,跟无记的慧,而其它的慢跟这个……,(瞋不要说,瞋是没有的,在上二界没有瞋的),那么其它的一个慢跟疑,它不能立根,因为它是一个是二,一个是高,不能立根。
外方立四种者,外国诸师,立无记根有四种也。中爱见慢痴者,列四名也。中谓无记,善恶中故。一无记爱,上界贪也;二无记见,上界见,及欲身边见也;三无记慢,上界慢也;四无记痴,谓上界痴,及欲身边见相应痴也。三定皆痴故者,释立四无记所以也。三定者,爱、见、慢三,依定而转,愚夫修定,不过此三,谓爱上定,及见上定,慢上定也。皆痴者,此三皆依无明力转,有斯胜用,故立此四,为无记根。
有部的说完了,下边是外国师的,经部的。“外方立四种者,外国诸师,立无记根有四种”,他们立的是四个无记根。
“中爱见慢痴”,他哪四个?无记的(“中”就是无记的,既不是善,又不是不善,在中间的),无记的爱、无记的见、无记的慢、无记的痴,这是属于无记根。
“中谓无记”,中就是指的无记,“善恶中故”,善恶的中间,所以叫中。
一无记爱,上界的贪,跟前面一样。
二无记见,上界的见,跟欲界的身边见,就是慧了,这个也差不多。
三是无记…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随眠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