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隨眠品▪P3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叁世,怎麼分呢?這個我們可以想象的:假使一切法,過去未來現在都是實在有,擺在哪裏?那麼你叁世的變化,是怎麼變出來的?一般的想象,現在有的東西,到了過去了,沒有了,這個叫過去,未來沒有的東西,到現在生出來了,那麼叫現在;如果過去本來有的,未來本來有的,那麼怎麼到現在過去未來,怎麼分啊?這個叁世不好分了。那麼這個裏邊,有部就解釋這個問題,有四大家來解釋這個問題。

  

  庚二 敘說定宗

  從此第二,定宗。論雲:今此部中,差別有幾問數?誰所立世,最善可依問宗差別?頌曰:

  此中有四種  類相位待異  第叁約作用  立世最爲善  

  “從此第二,定宗”,他定他們的宗,就是他們要立這個宗派,一定要把這個根本問題解決了,叁世一切法都是實在有的。而這個叁世差別又如何來安立的?那麼他有四大家來安立這個問題。

  “論雲:今此部中,差別有幾?誰所立世,最善可依?”那麼解決這個問題,有部裏邊有幾種差別?就是有幾家來解釋這個問題了?這幾家裏邊,“誰所立世,最善可依”,哪一家,他安立這個叁世,安立得最好,可以作爲依據的?這還是有部宗的事情。 

  “頌曰:此中有四種,類相位待異,第叁約作用,立世最爲善”,那麼安立一切法實在有的,叁世如何差別,這個說法,有部裏邊有四種解釋:一種是類的不同,一種是相的不同,一種是位的不同,一是待(待就是互相對待),有對待的不同。這麼立叁世有差異。第叁種,“約作用”,在第叁種位不同的裏邊,它是以作用來說的,作用未生叫未來,作用起來了,正在起作用,叫現在,作用謝掉了,那叫過去,這個說法最好。這是先在有部裏邊,四家的解釋裏邊,采取哪一家最好;然而經部又把這一家最好的也破掉了。這是一個大辯論。今天還有幾分鍾,先把這個介紹一下。這個你聽過《俱舍論》的序的,或者你們複習的,聽過的,已經有一個概念了:就是四大家如何安立叁世的不同。

  

  釋曰:上兩句,答初問;下兩句,答第二問。今此部中,差別有四:一類異,二相異,叁位異,四待異。尊者法救,作如是說:由類不同,叁世有異。謂從未來至現在時,舍未來類,得現在類。若從現在流至過去,舍現在類,得過去類。但類不同,非體有異。如破金器,作余物時,形雖有殊,金色無異。

  “釋曰:上兩句,答初問;下兩句,答第二問”,他一共提兩個問題。在有部裏邊安立叁世差別的,有幾種?那麼此有四種。哪四種?“類相位待異”,這四種不同。那麼“誰所立世,最善可依”,哪一家立的叁世的說法,是最善,可以依靠、依據的?那麼就是“第叁約作用,立世最爲善”。第叁種,以約作用來立叁世的,安立這個叁世最善,就是最善巧,可以依靠。這是從有部宗的內部來說。

  “釋曰:上兩句,答初問;下兩句,答第二問。今此部中,差別有四”,此部,就是一切有部,薩婆多部,安立叁世的不同有四種差別。“一類異,二相異,叁位異,四待異”。

  那麼我們今天講這個類異。“尊者法救”,法救尊者,他安立的說法,“作如是說”,這樣子說,“由類不同,叁世有異”。我們說叁世,本來一切法都是實在有的了,看上去怎麼分它叁世(過去未來現在)不同呢?它因爲是類別的不同,所以分叁世。怎麼叫類別不同呢?“謂從未來至現在時”,本來是一個法還沒有生,在未來世,到現在生起來了,怎麼樣子區分它的未來現在呢?“舍未來類,得現在類”,它本來是屬于未來的那一類的,現在把未來的那一類舍掉了,而把現在的那一個類得到了,那麼它就叫現在了。“若從現在流至過去,舍現在類,得過去類”,假使現在的法一刹那過去了,成了過去之後,它怎麼樣子變成過去的呢?它把現在的那個類,把它舍掉了,把過去的類拿起來了,那麼叫過去的法了。“但類不同,非體有異”,他是因爲類的不同分叁世,體都是叁世實在的,一樣地有。

  這就是第一種解釋,雖然叁世的法都實在有,但是可以區別過去、未來、現在。怎麼區別?類不同。本來是未來沒有生的叫未來類,把未來類舍掉了,拿了現在類,成了現在法,把現在類的法舍掉了,過去的類把它拿起來,成了過去的法了,以這樣子來解釋叁世的差別,就是拿類不同。

  他這樣子講,人家不理解了,他就打個比喻。“如破金器,作余物時,形雖有殊,金色無異”,假使金的東西,一個金的器,你把它改造其它的東西,假使我們本來是一個金戒指,你把它打個金項鏈,那麼形狀是不同了(項鏈是長長的,可以挂的,戒指是圓圓的,硬邦邦的,兩個不一樣),但是都是金,本體是一樣的。這什麼意思呢?他就是說金戒指比方是過去,項鏈算它是現在,過去對現在是不同的,他說也是不同了,戒指是圓的、硬的,項鏈是長的、是可以圈起來的,那麼形狀是不同了,但是體是一個;叁世都是實在有,體沒有動,形狀不同了,未來的樣子,未來類,舍掉了,不是戒指了,得現在類,成了個項鏈了。那麼就是說過去未來現在是有差別,這個差別是類的不同,不是體的不同。

  這是第一種。雖然叁世法一切都是實在有體的,但是因爲類是有不同,過去的叫過去類,現在的屬于現在類,未來的屬于未來類,類不同就分了叁世,而體一樣的,打的比喻就是戒指可以做項鏈,項鏈成了過去又可以變成一個什麼了,金鎖片,那麼金鎖片、戒指、項鏈都是不同的東西,那過去、未來、現在叁世分明,但是都是金,都是實在有的體,實體是一樣的。

  那麼以這樣子的,來解釋叁世不同而體是實有。看起來很善巧,但世親菩薩有他的看法,這個看法,他的評論是很尖銳,說他是外道見。這個什麼外道呢?因爲是在數論外道裏邊講一個變異的,他們裏邊有一個變異,就是變化的,那麼你這樣子講,成了一個數論外道的這個類型去了,那就是照我們佛教說裏講不通。那把這個法救尊者的,是駁掉了,這個在後頭。

  今天因爲限于時間,先講一個,明天,大家去複習一下,這一段是難度比較高的。那麼尤其是前面的過去系、未來系、現在系,最起碼的,要求你們把這個表能夠理解。表裏說什麼?爲什麼這樣說的?就不要管它了,對新來的說,表裏是怎麼說的,這個要知道。

  

  

  第一百○二講

  

  《俱舍論頌疏》。上一次我們講到有部的安立叁世。第一位論師,法救尊者,他說叁世的不同,是因爲它的類的不同,在過去屬于過去類,在現在屬于現在類,在未來屬于未來類,體還是那個,因爲類的不同,那麼叁世的差別就根據類來判。打的比喻,假使一個金子,它在過去的時候,它假使一個戒指,那麼是圓的,它到現在時,它的類改變了,成了個項鏈,長的,到未來的時候,打個金鎖片,成了扁的。那麼這樣子,金子是沒有動,叁世的法的體沒有動,但是時間的變化,就是由類的不同來標志出來,這是法救尊者的第一位,他講的差別的來源,是類的不同。

  

  尊者妙音,說相不同,叁世有異。謂法在過去,正與過去相合,而不名爲離現未相。以過去相顯,但名爲過去。現在正與現在相合,而不名爲離過未相。未來正與未來相合,而不名爲離過現相。隨顯得名,准過去說。 

  那麼今天我們介紹第二位,第二位的尊者是妙音尊者。妙音尊者是有部很有名的一位論師,他說叁世的不同,由相來判的。“說相不同,叁世有異”,因爲它的法的體是沒有動了,但是它的相有不同,那麼叁世就有分別。什麼相不同呢?

  “謂法在過去,正與過去相合,而不名爲離現未相,以過去相顯,但名爲過去。現在正與現在相合,而不名爲離過未相。未來正與未來相合,而不名爲離過現相。隨顯得名,准過去說”,他的解釋怎麼回事呢?他說,一切法都有叁個相,這叁個相,它都是一個法都有的。這叁個相就是過去相、現在相、未來相,它法在過去的時候,它就跟過去的相合,而現在相跟未來相並沒有丟掉了,還是在那裏,但是沒有合起來。“以過去相顯,但名爲過去”,因爲過去的相比較顯著,因爲它直接跟過去合了,現在、未來是擺了一邊,那麼這個,叫過去法;同樣現在的法,法在現在的時候,它跟現在的相合,但是並沒有說離開過去未來的相,過去未來的相,它還是有,但是沒有合;那麼未來的法,跟未來相合,但是它過去、現在的相,並不是沒有,暫時沒有合而已。隨那個比較明顯的,就是合的那個,就安它的名字,是過去,是未來,是現在。他這個意思什麼呢?總的來說,我們說,假使你一個人,身邊有叁張票子了,你手裏拿一張票子,拿在手裏,那麼假使這張票子是過去,那麼你屬于過去法,那麼現在、未來兩張票子,並不是你沒有,放在口袋裏,沒有給它拿在手裏,如果你拿在手裏那張票就是過去,那你就過去相,過去法;那麼你假使,這個法在現在的時候,就把現在那張票子拿在手裏,那麼過去、未來的票子,擺在口袋裏,它不顯,隱在裏邊,而現在的那張票子顯,你就是現在的法,那麼假使在未來的話,也是同樣,未來的票子在手裏,那麼過去現在的相並不是沒有,擺在口袋裏不顯,隨哪一個相顯就說這個法屬于什麼東西。過去相顯就是過去法,現在相顯就是現在法,未來相顯就是未來法。

  這個在注解裏邊,還有這麼說法,這個說法,我們不大想用。他就是一個人,有叁個女人,他跟哪個女人歡喜作樂的時候,並不是他只有一個女人,其余兩個女人還在,那麼假使這個跟他合的時候,就是說這個相,屬于這個法。那麼這個意思差不多,反正我們拿票子,比較好一點。那麼這是從相的不同來判別這個法的叁世的差異。這是第二位尊者,妙音尊者的說法。他也很善巧的了,就是一個法,過去、未來、現在叁個相都有,哪一個相明顯,就是說正在跟那個相合的,就叫這個法是什麼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隨眠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