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论颂疏讲记 随眠品▪P3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三世,怎么分呢?这个我们可以想象的:假使一切法,过去未来现在都是实在有,摆在哪里?那么你三世的变化,是怎么变出来的?一般的想象,现在有的东西,到了过去了,没有了,这个叫过去,未来没有的东西,到现在生出来了,那么叫现在;如果过去本来有的,未来本来有的,那么怎么到现在过去未来,怎么分啊?这个三世不好分了。那么这个里边,有部就解释这个问题,有四大家来解释这个问题。

  

  庚二 叙说定宗

  从此第二,定宗。论云:今此部中,差别有几问数?谁所立世,最善可依问宗差别?颂曰:

  此中有四种  类相位待异  第三约作用  立世最为善  

  “从此第二,定宗”,他定他们的宗,就是他们要立这个宗派,一定要把这个根本问题解决了,三世一切法都是实在有的。而这个三世差别又如何来安立的?那么他有四大家来安立这个问题。

  “论云:今此部中,差别有几?谁所立世,最善可依?”那么解决这个问题,有部里边有几种差别?就是有几家来解释这个问题了?这几家里边,“谁所立世,最善可依”,哪一家,他安立这个三世,安立得最好,可以作为依据的?这还是有部宗的事情。 

  “颂曰:此中有四种,类相位待异,第三约作用,立世最为善”,那么安立一切法实在有的,三世如何差别,这个说法,有部里边有四种解释:一种是类的不同,一种是相的不同,一种是位的不同,一是待(待就是互相对待),有对待的不同。这么立三世有差异。第三种,“约作用”,在第三种位不同的里边,它是以作用来说的,作用未生叫未来,作用起来了,正在起作用,叫现在,作用谢掉了,那叫过去,这个说法最好。这是先在有部里边,四家的解释里边,采取哪一家最好;然而经部又把这一家最好的也破掉了。这是一个大辩论。今天还有几分钟,先把这个介绍一下。这个你听过《俱舍论》的序的,或者你们复习的,听过的,已经有一个概念了:就是四大家如何安立三世的不同。

  

  释曰:上两句,答初问;下两句,答第二问。今此部中,差别有四:一类异,二相异,三位异,四待异。尊者法救,作如是说:由类不同,三世有异。谓从未来至现在时,舍未来类,得现在类。若从现在流至过去,舍现在类,得过去类。但类不同,非体有异。如破金器,作余物时,形虽有殊,金色无异。

  “释曰:上两句,答初问;下两句,答第二问”,他一共提两个问题。在有部里边安立三世差别的,有几种?那么此有四种。哪四种?“类相位待异”,这四种不同。那么“谁所立世,最善可依”,哪一家立的三世的说法,是最善,可以依靠、依据的?那么就是“第三约作用,立世最为善”。第三种,以约作用来立三世的,安立这个三世最善,就是最善巧,可以依靠。这是从有部宗的内部来说。

  “释曰:上两句,答初问;下两句,答第二问。今此部中,差别有四”,此部,就是一切有部,萨婆多部,安立三世的不同有四种差别。“一类异,二相异,三位异,四待异”。

  那么我们今天讲这个类异。“尊者法救”,法救尊者,他安立的说法,“作如是说”,这样子说,“由类不同,三世有异”。我们说三世,本来一切法都是实在有的了,看上去怎么分它三世(过去未来现在)不同呢?它因为是类别的不同,所以分三世。怎么叫类别不同呢?“谓从未来至现在时”,本来是一个法还没有生,在未来世,到现在生起来了,怎么样子区分它的未来现在呢?“舍未来类,得现在类”,它本来是属于未来的那一类的,现在把未来的那一类舍掉了,而把现在的那一个类得到了,那么它就叫现在了。“若从现在流至过去,舍现在类,得过去类”,假使现在的法一刹那过去了,成了过去之后,它怎么样子变成过去的呢?它把现在的那个类,把它舍掉了,把过去的类拿起来了,那么叫过去的法了。“但类不同,非体有异”,他是因为类的不同分三世,体都是三世实在的,一样地有。

  这就是第一种解释,虽然三世的法都实在有,但是可以区别过去、未来、现在。怎么区别?类不同。本来是未来没有生的叫未来类,把未来类舍掉了,拿了现在类,成了现在法,把现在类的法舍掉了,过去的类把它拿起来,成了过去的法了,以这样子来解释三世的差别,就是拿类不同。

  他这样子讲,人家不理解了,他就打个比喻。“如破金器,作余物时,形虽有殊,金色无异”,假使金的东西,一个金的器,你把它改造其它的东西,假使我们本来是一个金戒指,你把它打个金项链,那么形状是不同了(项链是长长的,可以挂的,戒指是圆圆的,硬邦邦的,两个不一样),但是都是金,本体是一样的。这什么意思呢?他就是说金戒指比方是过去,项链算它是现在,过去对现在是不同的,他说也是不同了,戒指是圆的、硬的,项链是长的、是可以圈起来的,那么形状是不同了,但是体是一个;三世都是实在有,体没有动,形状不同了,未来的样子,未来类,舍掉了,不是戒指了,得现在类,成了个项链了。那么就是说过去未来现在是有差别,这个差别是类的不同,不是体的不同。

  这是第一种。虽然三世法一切都是实在有体的,但是因为类是有不同,过去的叫过去类,现在的属于现在类,未来的属于未来类,类不同就分了三世,而体一样的,打的比喻就是戒指可以做项链,项链成了过去又可以变成一个什么了,金锁片,那么金锁片、戒指、项链都是不同的东西,那过去、未来、现在三世分明,但是都是金,都是实在有的体,实体是一样的。

  那么以这样子的,来解释三世不同而体是实有。看起来很善巧,但世亲菩萨有他的看法,这个看法,他的评论是很尖锐,说他是外道见。这个什么外道呢?因为是在数论外道里边讲一个变异的,他们里边有一个变异,就是变化的,那么你这样子讲,成了一个数论外道的这个类型去了,那就是照我们佛教说里讲不通。那把这个法救尊者的,是驳掉了,这个在后头。

  今天因为限于时间,先讲一个,明天,大家去复习一下,这一段是难度比较高的。那么尤其是前面的过去系、未来系、现在系,最起码的,要求你们把这个表能够理解。表里说什么?为什么这样说的?就不要管它了,对新来的说,表里是怎么说的,这个要知道。

  

  

  第一百○二讲

  

  《俱舍论颂疏》。上一次我们讲到有部的安立三世。第一位论师,法救尊者,他说三世的不同,是因为它的类的不同,在过去属于过去类,在现在属于现在类,在未来属于未来类,体还是那个,因为类的不同,那么三世的差别就根据类来判。打的比喻,假使一个金子,它在过去的时候,它假使一个戒指,那么是圆的,它到现在时,它的类改变了,成了个项链,长的,到未来的时候,打个金锁片,成了扁的。那么这样子,金子是没有动,三世的法的体没有动,但是时间的变化,就是由类的不同来标志出来,这是法救尊者的第一位,他讲的差别的来源,是类的不同。

  

  尊者妙音,说相不同,三世有异。谓法在过去,正与过去相合,而不名为离现未相。以过去相显,但名为过去。现在正与现在相合,而不名为离过未相。未来正与未来相合,而不名为离过现相。随显得名,准过去说。 

  那么今天我们介绍第二位,第二位的尊者是妙音尊者。妙音尊者是有部很有名的一位论师,他说三世的不同,由相来判的。“说相不同,三世有异”,因为它的法的体是没有动了,但是它的相有不同,那么三世就有分别。什么相不同呢?

  “谓法在过去,正与过去相合,而不名为离现未相,以过去相显,但名为过去。现在正与现在相合,而不名为离过未相。未来正与未来相合,而不名为离过现相。随显得名,准过去说”,他的解释怎么回事呢?他说,一切法都有三个相,这三个相,它都是一个法都有的。这三个相就是过去相、现在相、未来相,它法在过去的时候,它就跟过去的相合,而现在相跟未来相并没有丢掉了,还是在那里,但是没有合起来。“以过去相显,但名为过去”,因为过去的相比较显著,因为它直接跟过去合了,现在、未来是摆了一边,那么这个,叫过去法;同样现在的法,法在现在的时候,它跟现在的相合,但是并没有说离开过去未来的相,过去未来的相,它还是有,但是没有合;那么未来的法,跟未来相合,但是它过去、现在的相,并不是没有,暂时没有合而已。随那个比较明显的,就是合的那个,就安它的名字,是过去,是未来,是现在。他这个意思什么呢?总的来说,我们说,假使你一个人,身边有三张票子了,你手里拿一张票子,拿在手里,那么假使这张票子是过去,那么你属于过去法,那么现在、未来两张票子,并不是你没有,放在口袋里,没有给它拿在手里,如果你拿在手里那张票就是过去,那你就过去相,过去法;那么你假使,这个法在现在的时候,就把现在那张票子拿在手里,那么过去、未来的票子,摆在口袋里,它不显,隐在里边,而现在的那张票子显,你就是现在的法,那么假使在未来的话,也是同样,未来的票子在手里,那么过去现在的相并不是没有,摆在口袋里不显,随哪一个相显就说这个法属于什么东西。过去相显就是过去法,现在相显就是现在法,未来相显就是未来法。

  这个在注解里边,还有这么说法,这个说法,我们不大想用。他就是一个人,有三个女人,他跟哪个女人欢喜作乐的时候,并不是他只有一个女人,其余两个女人还在,那么假使这个跟他合的时候,就是说这个相,属于这个法。那么这个意思差不多,反正我们拿票子,比较好一点。那么这是从相的不同来判别这个法的三世的差异。这是第二位尊者,妙音尊者的说法。他也很善巧的了,就是一个法,过去、未来、现在三个相都有,哪一个相明显,就是说正在跟那个相合的,就叫这个法是什么…
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随眠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