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隨眠品▪P35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一張裁,固然是慢,你把紙疊起來,一刀切下去,現在切紙機有嘛,一刀切下去很快,好象超越了,不超越,切紙的刀,機器切下去,每一張紙都經過的,不過快一點就是了。所以說頓也好,漸也好,沒有次第是不行的。這個世間上的比喻,也都可以看得出來,你學學問,必定要從幼兒園,小學,中學,大學,研究班,一定要這麼上去,如果你跳上去的話,你才養出來的孩子,沒有經過學校,你要給他念大學去了,那考不取的,就是你開後門進去了,把他苦死了,什麼都不懂,那也沒有意義了。所以次第是必定要的。那麼我們說學,最起碼的次第,先要學有部的有,然後學經部的空,空了很多一部分了,然後就唯識的空,把外境空完,只留下個內識,再學一個中觀的空,中觀裏邊又有層次,有自續派的,應成派的,最徹底的,應成派空,這個空見掌握了,那是真正的空見,那麼你將來修持,修證出來的就是這個空見,能照見五蘊皆空,能度一切苦厄。如果你的空見執了偏的,執了錯的,那你修定再修得深,證到空,偏的,錯的。所以知見很重要,錯的知見證到的是錯的果,正的知見證到的真的果。這個也就是強調聞思修的重要性,如果你聞思修馬馬虎虎,弄了個糊裏糊塗空,那你再用功、苦行,證到的一個糊裏糊塗的空,作用不大。

  

  己二 正破

  從此第二,經部廣破。頌曰:

  何礙用雲何  無異世便壞  有誰未生滅  此法性甚深  

  那麼下邊,經部要廣破,如何廣破?“頌曰:何礙用雲何,無異世便壞,有誰未生滅,此法性甚深”,這個裏邊,有幾次的反複。第一個經部是提質問,“何礙用”?你這個作用,過去、未來是沒有起,到現在是起了,那麼這個作用,什麼東西,阻止它不起來的?“用雲何?”再說你這個作用,現在是起了,那麼這個作用是什麼東西把它引出來的?是不是另外一個作用把它引起來?我們說以前,我們學過那個法,生,一個法要大生來生它,大生又怎麼生呢?小生來生,以前我們這個,恐怕沒有忘記吧?那麼這個作用,它能夠使法成了現在,但是這個作用又怎麼樣子把它生起來,生到現在的,是不是還要一個作用?把它這個作用把它生出來呢?那這樣子弄下去就無窮過了,所以說這個用雲何?

  “無異”,有部就要救,他說你,法體跟作用是沒有異的,有體必有用,體就是用,離不開的,那麼體是一個,用也不會無窮。“世便壞”,照你這麼說,這是經部破了,那個叁世的就不能安立了,這個叁世安立就破壞掉了。“有誰未生滅,此法性甚深”,這是他們廣辯了,最後,經部,這個是世親論主嘲笑有部了,有部辯得沒有話說了,他怎麼說呢?“此法性甚深”,這個叁世的法,甚深微妙,不可思議,我們在辯來辯去,都是在思議裏邊,它是照我們說的,是叁世實有,但是,因爲不可思議,我們也說不出一個道理來,但你說的也不對頭,你還是在聞思裏邊的東西,這個法的本性是不可思議,要超脫言思的,你用思議來說,你也沒有說對,我們也不能表達出來。爲什麼?超有言思的。那麼這個是世親菩薩就是嘲笑有部的話了,他沒有話說了,就這麼來一個,不可思議,法性甚深來回答。

  

  釋曰:前叁句,經部破,第四句,有宗答。何礙用雲何者,此用字兩度言之:一、何礙用,二、用雲何。何礙用者,經部破雲:汝說叁世法體常有,應一切時,能起作用。何法礙用,時有時無?

  “釋曰:前叁句,經部破,第四句,有宗答。何礙用雲何者”,這個裏邊要兩度,“此用字兩度言之”,這個用,貫上貫下,“何礙用”、“用雲何”是用了兩次,那麼有的論師,他反對這個用兩次,但是你講了半天,結果講的意思,還是用了兩次,這個我感到沒有必要去辯。因爲日本人,他們聰明是相當聰明,他們研究了很多《俱舍》,往往有別出心裁,把前面——我們說所謂俱舍叁大家的見解,他把他駁掉,這個有很多,日本的注解很多,那麼日本人對《俱舍》也是花了極大的心血的,那麼這是日本人的研究的成果,我們說,當然你也可以采取,但是我們說采取它的話,並沒有把它的意思改變,那這個還是根據《光記》的說法也可以。何礙用,用雲何,這個用,是貫上貫下。

  什麼叫何礙用?“經部破雲”,經部破有部,他說你說叁世的法體是常有的,實在有的,那麼應一切時能起作用,既然法是常的,作用也應當是常的,過去、未來、現在的法都能起作用。“何法礙用,時有時無”,那麼哪個東西,把那個作用頂住了?過去、未來是沒有作用的,現在作用就來了。這個作用,我們說體用不相離的了,有體必有用,你既然說過去、未來、現在的法都有體的,那應當都有作用;那麼你說過去、未來的作用是沒有,一個是沒有起,一個是已經謝掉了,而現在作用,是正在生起來,那麼我倒問問你看,你這個過去的作用,未來的作用,什麼東西把它頂住,使它不起來的。那麼你未來的作用消掉了,你是什麼東西,使它作用不起作用的?這個你沒有一個方法解決了,這個問題。

  

  用雲何者,汝說法體由作用故,叁世有別。又此作用,雲何得說爲去來今,且作用中,而得更立有余作用。用上有用,便致無窮。 

  第, 二個問難。“用雲何?”你說的法體由作用故,那麼叁世有差別,就是說這個法,因爲是有作用起了,一個作用謝了,一個作用沒有起,差別叁世。

  “又此作用,雲何得說爲去來今?”那麼這個作用,怎麼說它是過去、未來、現在呢?“且作用中,而得更立有余作用”,是不是另外一個作用,使這個作用生起來了,叫現在,這個作用把它謝掉了叫過去,這個作用沒有生出來叫未來,就是作用的過去、未來、現在,你是什麼法使它産生的?那麼回想一下小生、大生的作用關系就知道了,是不是另外還有一個作用,起個作用把它生出來,就是大生是不是還有一個小生生?這個裏邊是第二個問難。“用上有用”,假使你說作用裏邊還要安個作用。“便致無窮”,那有無窮過,那就還是有過失。就是說你這個作用把這個大作用生起來,那這個小作用,又有哪個把它生起來呢?那麼還有小小作用,小小作用哪個生的呢?小小小,沒有完了。

  

  無異者,有宗救也。用不離體,名爲無異,既用即體,體既無無窮之過,故用亦無無窮之失也。 

  “無異”,這是有部說的,有部跟你說,無窮過沒有的,爲什麼?體用無異的。“用不離體,名爲無異”,這個體跟用不能判成兩個東西。我們說法體是一個,那麼用也是一個,你不能說用是無窮過了,這個你錯了。因爲是體跟用不能分別兩個,體一個,用決定也是一個。“用不離體,名爲無異,既用即體”,那麼既然用就是體,“體既無無窮之過故,用亦無無窮之失也”,我們說體,既沒有說有無量無邊的不可窮盡的體,一個法一個體,那麼它的作用跟體沒有差別,怎麼會得無窮呢?你這個無窮過,不能成立。

  

  世便壞者,破也。此經部重破:若言無異,叁世便壞,體既恒有,用亦應然,何得有時,名爲過未?故彼所執世義破壞。

  那麼經部又破它了,“世便壞者,破也。此經部重破”,照你這麼說,體用是沒有差別的,那麼你安的叁世,你就不成立了,就破壞了。“體既恒有,用亦應然”,體跟用你自己說沒有差別的,體是叁世有的,那用叁世也有的,既然叁世都有用,那麼這個叁世差別你就安立不成功了。沒有生的是未來,已經生的是現在,謝掉的是過去,不能這麼說了,因爲體是過去的,用應當也有,你無異,體有用也有,那麼未來的體也是有的,未來也有用,也是無異,照你說無異的話,那你安的叁世就自己破壞了,不能成立。

  “何得有時,名爲過未?”那麼照你這麼說,體用都是恒有,那作用也是恒有的,那麼怎麼可以說,這個時候叫過去,那個時候叫未來呢?“故彼所執世義破壞”,所以說你把無異這個話提出來的話,你自己安立的叁世就破壞了,自己破壞自己的宗。

  

  有誰未生滅者,更以理破之,若說過未,如現實有,應俱名現。誰未已生,名爲未來,誰複已滅,名爲過去,故不許法本無今有,有已還無,則叁世義,皆不成立。

  “有誰未生滅”,這是“更以理破之”,經部,更用道理來破它。“若說過未,如現實有”,假使你說過去未來的法,跟現在一樣,實在是有的,“應俱名現”,那麼都叫現在,既然它都是有的,都叫現在了。過去的消失了,叫過去,未來的沒有來,還沒起來叫未來,都是有的,都叫現在了,那麼怎麼分呢?“誰未已生,名爲未來,誰複已滅,名爲過去”,那麼這個法體都是有的,都現在面前,都是現在“誰未已生”,哪一個還沒有生出來叫未來,哪個生了之後滅掉了,叫過去呢?法沒有動啊!那個法都實實在在地擺在那裏,那麼沒有生的也沒有,消滅的也沒有,那過去、未來、現在怎麼安立呢?“故不許法本無今有,有已還無,則叁世義,皆不成立”,這是經部的說法,經部的說法,未來的法還沒有生起來,沒有體的;但是到因緣和合,到現在這個和合的假相顯了,有體了,但是等因緣幻滅了,因緣散了之後,這個法過去了,法體也沒有了。所以說你假使不承認,“本無今有”,本來一切法是沒有的,現在是因緣和合而有,有了之後,因緣散了之後,還是沒有。“本無”,就是未來是沒有體,“今有”,現在有體的,有了之後過去了,也沒有體了。你如果不承認過去、未來沒有體,現在有體的話,你這個叁世安立是不會成功的。總括地講,“皆不成立”,你就要怎麼說,怎麼說,你說叁世的話,都站不住腳。這個經部辯得很厲害。

  

  又經部雲:汝薩婆多,許體恒有,而說性非常,如是義言,所未曾有。依如是義,故有頌曰:許法體恒有,而說性非常,性體複無別,此真自在作此頌經部調有宗也。言如外道說,自在天自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隨眠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