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隨眠品▪P7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道、無學道一分:見道裏邊又分五,一至五;那麼修道六,或者一,或者二;無學道一。這個很簡單了,修道的時候,六個忍果,他成就五個,到修道的時候,就是道類智的時候,第六個成就了,修道位,已經成修道位,十六刹那是修道了,所以成就六個,當你再把欲界的煩惱斷完了,那就成就五順下分結,那就成一個了,前面六個都包在裏邊了,當你把色界的煩惱斷完了,剩下兩個,一個五順下結的斷遍知,一個是色愛盡遍知,兩個,那麼無學道把一切無色界的煩惱斷完了,就成就一切結盡遍知,那就是成就一個。這個把前面的看了,也很明顯了,這個頌。

  

  釋曰:住見谛位無者,見道有十五心,前五心來,無遍知也。

  “釋曰:住見道位無……”,見道位,我們先要知道,見道的時候,有十五個剎那,這十五個剎那,我們聽過前面的都知道,沒有聽過的,就不好知道。那麼我們簡單說一下,見道的時候,有十五個剎那;見四谛,一共有十六個剎那,前十五剎那是見道,最後一個剎那入于修道。那麼苦、集、滅、道,四個谛,欲界的有苦法忍、苦法智,這是苦谛下的,那麼色界、無色界的,苦類忍,苦類智,這是苦谛下四個剎那。那麼集谛下邊,欲界的,集法忍、集法智,色界、無色界的集類忍、集類智,八個。然後滅谛下的,欲界是滅法忍、滅法智,上二界的滅類忍、滅類智。那麼道谛下邊的,欲界是道法忍、道法智,色界、無色界的道類忍、道類智;但是到道類忍,這第十五個是見道,再下邊,十六個是修道了。所以說見道裏邊,從苦法忍一直到道類忍,這個十五剎那是見道。

  這個見道裏邊,“前五心來,無遍知也”,在集法智的時候,才産生叁個緣具足,集法智的時候,那麼前面五個心,沒有斷遍知的,就是說,苦法忍、苦法智、苦類忍、苦類智,再加一個集法忍,這時候,滅雙因的條件還沒有足,所以說,沒有斷遍知;到滅法智出來了,那麼第一個斷遍知出來了,是滅雙因成就了,前面缺有頂了、無漏得,前面已經成就了。所以說,前面五個剎那呢,是沒有遍知的,“前五心來,無遍知也”,就是集法智還沒有出來,集谛下的那個遍行因還沒有消滅,沒有不成就,所以說,這五個位置不能有遍知。

  

  或成一至五者,于見道位,至第六集法智,及集類忍,唯成一遍知;至第八集類智,及滅法忍,成二遍知;至第十滅法智,及滅類忍,成叁遍知;至第十二滅類智,及道法忍,成四遍知;至第十四道法智,及第十五道類忍,成五遍知;故言一至五也。

  從見道位到第六個心之後,就有一個遍知。“或成一至五者,于見道位”,至第六個心,集法智的時候,到第七個集類忍的時候,得一個遍知,第一個遍知得到了。

  那麼到第八個,集類智、滅法忍的時候,第二遍知。第一個遍知是欲界苦集下的遍知,那麼到第八個集類智這個時候,上二界苦集下的遍知也成就了,第二個遍知成就了,滅法忍它沒有什麼成就,這個附帶在集類智後頭。那麼這個時候,兩個遍知就是欲界的苦集斷的遍知,跟上二界的苦集斷的遍知。

  到第十個剎那,滅法智,這個時候,那個滅谛下的遍知,欲界的成就了,滅類忍沒有成就什麼,它是附帶在前頭了。所以第叁個,欲界滅谛的遍知成就了,“成叁遍知”。

  (124B)到第二個剎那,滅類智,那是上二界的,滅谛下的,斷遍知成就了,道法忍沒有成就什麼,挨在滅類智後頭,那麼成就四個遍知了。

  到第十四個剎那,道法智,那就成就,欲界下的道谛下的煩惱的斷了的遍知成就了,成就了五個遍知了。到第十五剎那,道類忍,沒有成就什麼,因爲它還在拼,一共是五個,這是說,只有五遍知。所以說,“或成一至五”,第十五個道類忍都是屬于見道的。

  那麼第十六剎那的時候,第六個遍知,上二界的道谛下的斷遍知成就了,這已是修道了,所以不是見道。見道,要麼是沒有,前面五個心,要麼成就一個,或者兩個,叁個,四個,五個,根據他見道的智忍來判,這個都判,給你寫清楚了,或者成就一個,或者兩個,叁個,四個,乃至五個。

  

  修成六一二者,修謂住修道位,從道類智乃至未離欲染,成六遍知,及離欲者卻退亦成六遍知。全離欲染,色愛未盡,成一遍知,謂順下分。或先離欲,來入見道,至道類智,未起色愛盡勝果道時,亦成就一,謂順下分。又從色愛盡起色纏退,及無學位起色纏退,亦成順下分一也。若色愛永盡,成二遍知,謂順下分,及色愛盡。或先離色愛者,來入見道,從道類智,後起色愛盡勝果道,至未全離無色愛前,成順下分及色愛盡二。從無學位,起無色纏退,亦成順下分、色愛盡二。無學唯成一者,謂一切結盡遍知。

  “修成六一二”,那就容易了,修,到第十六位的時候,道類智,那就成就六個忍果了。“修謂住修道位,從道類智,乃至未離欲染”,欲界的煩惱還沒有斷完的,這是有六個遍知。

  這個時候,修道位。我們說這個六個遍知,不都是見道下的嘛?但是十六剎那,對人來說,已經修道了,所以這個,從法,從人來看,有一點差別就在這裏,這些地方就是差別的地方。人呢,到十六剎那的時候,屬于修道。所以說這第六個遍知,一般判,從人上判,是在修道位了。那麼“乃至未離欲染”,欲界的煩惱還沒斷,或者斷一品、二品、叁品,沒有斷九品的話,都是成就六遍知,前面六個。這是一種。

  “及離欲者卻退”,那麼離欲的。另外一種,本來是欲界的煩惱斷掉的,但是他退了,這個時候也是六遍知,成就六遍知。這是兩種,一種是見了道之後,欲界的煩惱還沒有斷,一種是雖然斷掉了,但是退掉了,這都是成就六遍知。

  “全離欲染,色愛未盡,成一遍知,謂順下分”,把欲界的煩惱全部離掉了,九品欲界的煩惱斷掉了,但是色界的煩惱還沒有斷完,這個時候,他所成就的一個遍知,這個遍知怎幺少起來了呢?這一遍知要包前面六個的,所以說順下分結遍知,把前面六個都包在裏邊的,這是集遍知,後邊要講爲什麼集遍知。所以雖然看起來是,成一個遍知,這個一遍知範圍很大,前面六個都在它裏邊,昨天我們那個表一看就知道了。這個順下分結盡遍知把前面六個忍果都包在裏邊的,這是一種。

  “或先離欲,來入見道,至道類智,未起色愛盡勝果道時,亦成就一”,先是離欲,以世間道、有漏道,把欲界煩惱九品斷完了,再見道,到道類智的時候,未起色愛盡,他見道到第十六刹那,道類智,他色界的煩惱沒有斷完,那麼他勝果道時,就是他到了道類智以後,解脫道了,再往前,勝果道,這個時候,他成就一個遍知,也是成順下分結遍知。

  那麼這個就有聯系到我們昨天出一個題。“超越證者,他們以有漏道,離了欲界的九品煩惱,然後見道,這時候他是怎麼樣一個情況?”那麼這裏可以參考了,他是見道,以先離欲,先把有漏道欲界的煩惱斷完,再用無漏道見道,見四谛十六行相,那麼是到道類智的時候,第十六刹那是修道了,他色界的煩惱還沒有斷完,那當然了,勝果道的時候,他成就一個遍知,順下分結遍知。

  “又從色愛盡起色纏退,及無學位起色纏退,亦成順下分一也”,這是從下往上說的一種,也有從上退下來的,就是說本來是色愛盡遍知得到了,但是起了色界的煩惱,退了,色愛盡的遍知退掉了,那麼他那個時候,也成就一個,順下分結遍知。

  還有從無學位,無學果退了,他起色纏退,不但是無世界的煩惱起來了,色界的煩惱也起了,那麼只留下一個欲界的煩惱還沒有退,那就也成就一個順下分結斷遍知,也成就一個噢。這是叁種情況,一種是往上進的,成就一,往下退的有兩種,色愛盡退,跟無學道退的,這兩種都是成就一。

  “若色愛永盡,成二遍知,謂順下分,及色愛盡”,那麼假使你把色界的煩惱斷完了,那麼這個人,就成就兩個遍知,一個是順下分結盡遍知,這是前面的、欲界的,那麼又把色界的也得到了,色愛盡斷遍知,那麼二種都成就,這是往上的,往下退的還有。

  “或先離色愛者,來入見道,從道類智”,這也是往上的。“從道類智,後起色愛盡勝果道,至未全離無色愛前,成順下分及色愛盡二”,這是第二種上進的,他這個是凡夫的時候,有漏道先把色界的煩惱也斷完了,那就是以有漏道把色界的煩惱斷完了,進入無色界了,可以。那麼這個時候,他就見道,再來修見道,十六刹那,那麼這個時候,他從見道的十五刹那的見了之後,進如第十六個道類智——修道,再起色愛盡的勝果道,從勝果道再進去,這個時候,他得的斷遍知是什麼?無色界的煩惱沒有斷完,這個時候,它的遍知,斷遍知成就兩個,一個是欲界的順下分結斷遍知,一個是色愛盡的斷遍知,這裏成就兩個。

  那麼退的,“從無學位,起無色纏退,亦成順下分、色愛盡二”,假使從無學的果起了無色界的煩惱,退了,色界煩惱沒有起,那麼他也成就兩個,順下分結盡斷遍知,跟色愛盡斷遍知,因爲欲界的煩惱,跟色界的煩惱,他是沒有退,這兩個斷遍知,他是成就的。

  那麼這是說,兩個是往上修的,一個是往下退的,都成就兩個斷遍知。

  最後“無學唯成一者”,無學道就成就一個遍知。“謂一切結盡遍知”,這個一個遍知就包含前面九個了,我們昨天那個表一看就知道,雖然是名字上說,他只成就一個,實際上九個都全部包含。這是從人的立場來觀察它:哪一個部位的人,成就幾個遍知。講完了。

  下邊就是要講一個問題,可能你們有些人是注意了,有些人沒有注意,爲什麼順下分結盡遍知,要把前面的都包在裏邊?最後一個一切結盡遍知,又要把前面全部包在裏邊,這個叫集遍知,這個遍知,要把前面的一切合攏來的。什麼原因?這也說了,這是這裏講。

  

  丙五 明集遍知

  從此第五,明集遍知。論雲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隨眠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