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規矩是怎樣子的呢,婆羅門他們一般的規矩呢,就是小孩子的時候,七歲左右,開始在家裏學各式各樣的學問,學到十五歲,到外邊去參學,小孩子學普通的學問,十五歲之後專門學婆羅門的法,他就到處遊方、參學。到四十歲的時候,回家娶妻養孩子,這是他們外道,外道就是怕斷掉,怕斷,斷見常見,就怕家祠要斷,那麼四十歲回家,娶妻養孩子。但是到五十歲以後,就是入山修道,畢竟以修爲主。那麼現在有的人,有的出家人也想走這個道路,和尚沒有了,回去養那個小和尚,他自己以後再出來,再修行。好不好?婆羅門,不是比丘!是婆羅門的思想,佛教不這樣子的。那麼這個時候,婆羅門也産生了。
“後時有王,貪吝財物,不能均給國土人民,故貧匮人者,多行賊盜”,那麼,當然第一個王是好的,後來慢慢,慢慢,這個壞的王也出現了。這個國王貪吝財物,對財物自己起貪心,不能均給,不公平了,不能使國家裏的人呢,大家公平的,供應大家,國土人們,那麼就貧富懸殊,産生貧困的人了。那麼國家裏的老百姓,有些是窮的人,他沒有辦法了,不能生活了,祗能作盜賊了。多行盜賊,做強盜,做這些了。
“王爲禁止,行輕重罰,爲殺害業,始于此時”,國王對那些盜賊嘛,不准他做,要麼就抓住之後呢,要罰他了,輕的打幾下,關幾下,重的要殺了。那麼殺的事情就開始了,本來沒有殺的,殺的事情是沒有的。這是殺,殺的業。我們看十惡業道,淫、偷等等,殺、盜、淫的事情,一個一個開始了。這個,所以說佛教看起來,不是進化,是退化了,“始于此時”。
“時有罪人,心怖刑罰,覆藏其罪,異想發言,虛诳語生,此時爲首”,那麼這個罪人,看到你做了壞事了,偷了東西要抓起來,要罰要殺的,害怕了,他就怕刑罰加上來受不了,抓住之後,你偷了多少?沒有偷!妄語來了,這個第一次打妄語,就是這樣子來的。本來不需要打妄語的,他因爲要罰他了,要准備殺頭了,他害怕了,他不想死嘛,他就說沒偷,或者什麼,妄語打起來了。“異想發言”,心裏想的話跟說的話不一樣,就是心裏不直說了,“虛诳語生”,虛妄語這個時候開始生了。十惡業道一個一個的開始了。那麼這就是我們佛教的社會發展史,是這麼一回事情。那麼當然按現在的科學來說的,合不上了。
己叁 明劫中災
庚一 明小叁災
從此第叁,明劫中災。就中:一、明小叁災,二、明大叁災。且小叁災者,論雲:于劫減位,有小叁災,其相雲何?頌曰:
業道增壽減 至十叁災現 刀疾饑如次 七日月年止
釋曰:從諸有情,起虛诳語,諸惡業道,後後轉增,由惡業增故,此洲人壽量漸減,乃至極十,小叁災現。故諸災患,二法爲本:一躭美食,二性懶惰。此小叁災,中劫末起。言叁災者,一刀兵,二疾疫,叁饑馑。
“從此第叁,明劫中災”,這是劫裏邊有什麼災,裏邊有小叁災、大叁災。所以說,《俱舍》好就好在這裏,什麼東西都給你講清楚了。你這個學過之後,看佛經,它說個小叁災,心裏知道是什麼事情,大叁災又是什麼事情,心裏一目了然。劫裏邊的災,有大的災、小的災,都有叁種,叫小叁災、大叁災。先說小叁災。
“且小叁災者。論雲:于劫減位,有小叁災。其相雲何?”在劫減的時候,就八萬四千歲減到十歲的時候,快到十歲的時候,有小叁災,其相雲何?那麼這個小叁災是怎麼一回事?
頌雲:“業道增壽減,至十叁災現”,業道,這個十惡業道,不是前面講過了嗎,這個淫欲、偷盜、殺害,還有妄語,殺、盜、淫、妄,反正都齊了。那麼業道越來越增呢,壽命也越來越減,至十,壽命減到十歲的時候,叁災就要出現。哪叁災呢?“刀疾饑如次”,刀兵災、疾疫災、饑荒災。這麼叁種災,如其次第,它的時間,“七日月年止”,一個是刀兵災,七日就停了,刀兵災,七日殺得差不多了,七天的屠殺,人殺得差不多了,有人逃在山裏,躲在裏邊,沒有殺死,其余的,參加鬥爭的,都殺死了,都完了。那些疾疫災是七個月,饑馑災要鬧七年,這個過了之後,就止。
“釋曰:從諸有情起虛诳語,諸惡業道,後後轉增”,虛诳語是個壞事情噢,一打诳語呢,什麼壞事都可以做了。噢,一說你,我沒有!你做壞,邪淫,沒有!做了這個殺人嗎?沒有!人家面前裝作衣冠楚楚,好象是個君子,但是背後什麼都幹,這個是虛诳語的壞處。從此有情起虛诳語之後,那麼殺盜淫妄起了,那些惡業道呢,不斷地增加,“後後轉增”,一個一個增長啊,增長,因爲惡業道,因爲惡業增的緣故,那麼果報也差了,“故此洲人壽量漸減”,壽量漸減,這個洲的人的壽量,也就減下去了。“乃至極十”,乃至減到十歲,最少了。十歲以後,爲什麼不再減?十歲以後,經過叁個災,人也死得差不多了,大家看到不是雠恨了,大家看到都生歡喜心了。我們在曠野中間,如果碰到一個人的話,高興得不得了,本來一個人害怕呢,如果有個人給你作伴了,祗有高興的,沒有雠恨心。不會起了,不會爭,不會鬥了,互相地幫助,互相地救濟了。所以說十歲以後,因爲人差不多少到快沒有了,那些煩惱心息下去了,善的心增長了,慢慢也增長,最後又增到八萬歲。這個壽量慢慢減到,乃至極十,最小的是十歲,這個時候,“小叁災現”,有叁種的災,這比起來是小的,所以叫小叁災。
這句話很重要,“故諸災患,二法爲本:一躭美食,二性懶惰”,這個看看,看起來不是重罪,但是一切災患,就是這個根本。這我們前面看清楚,第一是躭美食,想吃好東西。我們說,出家人辛苦,一天到晚修法,吃得好點,沒有關系,啊,多吃一點,實際上,吃得好的,災患的根本。所以說我們呢,當然是從常住的觀點來說,希望大家把佛學好,飲食、營養要好一點。但是營養好,不等于味道好,不要從味道上著想,營養好了,就是一個機器油上去了,機器能夠運轉了,就夠了,你能修行了。不要貪味道,這個味道不好吃,那個味道好吃,今天你做饅頭,明天做包子,後天包水餃,一天點菜,上館子……,成了,這個也不要。營養夠了就可以了,能修行了。如果你躭美食的話,一切災害將來要來的話,跟著你後頭就來了,那個時候就糟糕了。
另外一個懶惰,睡在床上不要動。我們記得以前,在寶光寺的時候,有一個學生,他就是早上上殿,實在起不來,再怎麼喊不動,打也不動,情願挨打,打兩下,他還是睡他的覺。但是他有一個脾氣就是,最怕打針,他是再怎麼感冒,他不要打針的,他打針害怕的。後來,巧得很,我們裏邊有一個,那時候,有個老師,他會針灸的。他盡不起來,我們說,你再不起來,我們就找老師給你打針了,啊,馬上起來,這個是對治法。但是我們說,懶惰是一個壞事情,一切災患是懶惰來的了。我們說分田,這個東西都是懶惰,因爲要把東西藏起來,産生後來那麼多災患。
所以說這兩個東西,大家記住啊,躭美食、性懶惰,是災患的本。那麼這個記住了,修行有好處,一切災苦要避免的話,不要懶惰,不要貪好的東西吃。
“此小叁災,中劫末起”,這個小叁災呢,在中劫的末,就是當人壽減到十歲的時候呢,有的地方說叁十歲開始,叁十歲一次,二十歲一次,十歲一次,這裏呢,是十歲的時候開始,那個劫末的時候,開始發生的,現起的。哪叁災呢?刀兵、疾疫、饑馑,這個刀兵災,疾疫災、饑馑災,這是小叁災,十歲的時候。
十歲時人,爲非法貪,相續增盛,不平等愛,映弊35其心,瞋毒增上,相見便起猛利害心,隨手所執,皆成利刀,互相殺害。
那麼什麼叫刀兵災?十歲的時候,“爲非法貪,相續增盛,不平等愛,映弊其心。瞋毒增上,相見便起猛利害心,隨手所執,皆成利刀,互相殺害”,十歲的時候,那個時候心狠毒,非法的貪,這個不如法的貪,現在我們也看到噢,人的貪心比以前重得不曉得多了幾倍了,不如法的貪,你如法的貪也好一點,不如法的貪不斷的增長。不平等的愛映蔽其心,朋黨,這一批他是要的,那一批要排斥的,不平等愛映蔽其心,把他心遮住了,糊塗了。那麼這樣子呢,瞋毒增長,瞋恨心也增長了,相見便起猛利害心,看到了,就要去害他。
《俱舍論》裏邊打了個比喻,好比打獵的人看到野獸一樣,要麼不看到,要看到,決定要把他打死。那個時候的人一樣,看到了雠人之後,就想把他害掉,這個瞋恨心重得不得了。在文革的時候就有相似的出現,兩派鬥爭的時候,啊呀,那是武鬥起來是不管的,父親、孩子也不管了,夫妻也不管了,姐妹也不管了。我聽說溫州有這麼一回事,他們告訴我,兩個姐妹,是兩個派性的噢。那個時候武鬥,兩派武鬥,這其中一個打死了,睡在地上,她的姐姐,不曉得妹妹,跑過來,看到她親人掉了地上打死了,她不但不起同情心,反而跑過去一腳,哪個叫你參加那一個派的!結果,啪!管自己跑過去了,睬也不睬她,還要罵她一句。這樣子的心,已經現在出現了。將來劫末的時候,那不曉得還要增長多少倍的瞋毒。那麼看到就要起猛烈的害心,也不是小小的害心,極厲害的害心。就是跟打獵的看到野獸一樣,一定要把他打死,隨手所執,皆成利劍,隨你手裏拿個樹枝也好,樹葉子也好,都成利劍,都快得很,都是很尖。因爲人的心硬了,長的東西也是硬梆梆的,很快,可以殺人的噢。隨手所拿的東西,都成了利刀,互相的殺害,拿起來就殺,這是刀兵劫,這樣子七天七夜的互相的殘殺。那人類比較老實的,比較善良的,不參加鬥爭的,就跑到山裏躲起來。那麼,幾個參加鬥爭的,也互相殘殺。殺得差不多了,那以後人就少了,這樣子出來,大家互相的要友愛了。這是刀兵劫。
又中劫末十歲時人,由具如前諸過失故,非人吐毒,疾疫流行,遇辄命終,難可救療。
“又中劫末”,中劫的末的時候,就是十歲的…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