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▪P10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规矩是怎样子的呢,婆罗门他们一般的规矩呢,就是小孩子的时候,七岁左右,开始在家里学各式各样的学问,学到十五岁,到外边去参学,小孩子学普通的学问,十五岁之后专门学婆罗门的法,他就到处游方、参学。到四十岁的时候,回家娶妻养孩子,这是他们外道,外道就是怕断掉,怕断,断见常见,就怕家祠要断,那么四十岁回家,娶妻养孩子。但是到五十岁以后,就是入山修道,毕竟以修为主。那么现在有的人,有的出家人也想走这个道路,和尚没有了,回去养那个小和尚,他自己以后再出来,再修行。好不好?婆罗门,不是比丘!是婆罗门的思想,佛教不这样子的。那么这个时候,婆罗门也产生了。

  “后时有王,贪吝财物,不能均给国土人民,故贫匮人者,多行贼盗”,那么,当然第一个王是好的,后来慢慢,慢慢,这个坏的王也出现了。这个国王贪吝财物,对财物自己起贪心,不能均给,不公平了,不能使国家里的人呢,大家公平的,供应大家,国土人们,那么就贫富悬殊,产生贫困的人了。那么国家里的老百姓,有些是穷的人,他没有办法了,不能生活了,祗能作盗贼了。多行盗贼,做强盗,做这些了。

  “王为禁止,行轻重罚,为杀害业,始于此时”,国王对那些盗贼嘛,不准他做,要么就抓住之后呢,要罚他了,轻的打几下,关几下,重的要杀了。那么杀的事情就开始了,本来没有杀的,杀的事情是没有的。这是杀,杀的业。我们看十恶业道,淫、偷等等,杀、盗、淫的事情,一个一个开始了。这个,所以说佛教看起来,不是进化,是退化了,“始于此时”。

  “时有罪人,心怖刑罚,覆藏其罪,异想发言,虚诳语生,此时为首”,那么这个罪人,看到你做了坏事了,偷了东西要抓起来,要罚要杀的,害怕了,他就怕刑罚加上来受不了,抓住之后,你偷了多少?没有偷!妄语来了,这个第一次打妄语,就是这样子来的。本来不需要打妄语的,他因为要罚他了,要准备杀头了,他害怕了,他不想死嘛,他就说没偷,或者什么,妄语打起来了。“异想发言”,心里想的话跟说的话不一样,就是心里不直说了,“虚诳语生”,虚妄语这个时候开始生了。十恶业道一个一个的开始了。那么这就是我们佛教的社会发展史,是这么一回事情。那么当然按现在的科学来说的,合不上了。

  

  己三 明劫中灾

  庚一 明小三灾

  从此第三,明劫中灾。就中:一、明小三灾,二、明大三灾。且小三灾者,论云:于劫减位,有小三灾,其相云何?颂曰:

  业道增寿减  至十三灾现  刀疾饥如次  七日月年止

  释曰:从诸有情,起虚诳语,诸恶业道,后后转增,由恶业增故,此洲人寿量渐减,乃至极十,小三灾现。故诸灾患,二法为本:一躭美食,二性懒惰。此小三灾,中劫末起。言三灾者,一刀兵,二疾疫,三饥馑。

  “从此第三,明劫中灾”,这是劫里边有什么灾,里边有小三灾、大三灾。所以说,《俱舍》好就好在这里,什么东西都给你讲清楚了。你这个学过之后,看佛经,它说个小三灾,心里知道是什么事情,大三灾又是什么事情,心里一目了然。劫里边的灾,有大的灾、小的灾,都有三种,叫小三灾、大三灾。先说小三灾。

  “且小三灾者。论云:于劫减位,有小三灾。其相云何?”在劫减的时候,就八万四千岁减到十岁的时候,快到十岁的时候,有小三灾,其相云何?那么这个小三灾是怎么一回事?

  颂云:“业道增寿减,至十三灾现”,业道,这个十恶业道,不是前面讲过了吗,这个淫欲、偷盗、杀害,还有妄语,杀、盗、淫、妄,反正都齐了。那么业道越来越增呢,寿命也越来越减,至十,寿命减到十岁的时候,三灾就要出现。哪三灾呢?“刀疾饥如次”,刀兵灾、疾疫灾、饥荒灾。这么三种灾,如其次第,它的时间,“七日月年止”,一个是刀兵灾,七日就停了,刀兵灾,七日杀得差不多了,七天的屠杀,人杀得差不多了,有人逃在山里,躲在里边,没有杀死,其余的,参加斗争的,都杀死了,都完了。那些疾疫灾是七个月,饥馑灾要闹七年,这个过了之后,就止。

  “释曰:从诸有情起虚诳语,诸恶业道,后后转增”,虚诳语是个坏事情噢,一打诳语呢,什么坏事都可以做了。噢,一说你,我没有!你做坏,邪淫,没有!做了这个杀人吗?没有!人家面前装作衣冠楚楚,好象是个君子,但是背后什么都干,这个是虚诳语的坏处。从此有情起虚诳语之后,那么杀盗淫妄起了,那些恶业道呢,不断地增加,“后后转增”,一个一个增长啊,增长,因为恶业道,因为恶业增的缘故,那么果报也差了,“故此洲人寿量渐减”,寿量渐减,这个洲的人的寿量,也就减下去了。“乃至极十”,乃至减到十岁,最少了。十岁以后,为什么不再减?十岁以后,经过三个灾,人也死得差不多了,大家看到不是雠恨了,大家看到都生欢喜心了。我们在旷野中间,如果碰到一个人的话,高兴得不得了,本来一个人害怕呢,如果有个人给你作伴了,祗有高兴的,没有雠恨心。不会起了,不会争,不会斗了,互相地帮助,互相地救济了。所以说十岁以后,因为人差不多少到快没有了,那些烦恼心息下去了,善的心增长了,慢慢也增长,最后又增到八万岁。这个寿量慢慢减到,乃至极十,最小的是十岁,这个时候,“小三灾现”,有三种的灾,这比起来是小的,所以叫小三灾。

  这句话很重要,“故诸灾患,二法为本:一躭美食,二性懒惰”,这个看看,看起来不是重罪,但是一切灾患,就是这个根本。这我们前面看清楚,第一是躭美食,想吃好东西。我们说,出家人辛苦,一天到晚修法,吃得好点,没有关系,啊,多吃一点,实际上,吃得好的,灾患的根本。所以说我们呢,当然是从常住的观点来说,希望大家把佛学好,饮食、营养要好一点。但是营养好,不等于味道好,不要从味道上着想,营养好了,就是一个机器油上去了,机器能够运转了,就够了,你能修行了。不要贪味道,这个味道不好吃,那个味道好吃,今天你做馒头,明天做包子,后天包水饺,一天点菜,上馆子……,成了,这个也不要。营养够了就可以了,能修行了。如果你躭美食的话,一切灾害将来要来的话,跟着你后头就来了,那个时候就糟糕了。

  另外一个懒惰,睡在床上不要动。我们记得以前,在宝光寺的时候,有一个学生,他就是早上上殿,实在起不来,再怎么喊不动,打也不动,情愿挨打,打两下,他还是睡他的觉。但是他有一个脾气就是,最怕打针,他是再怎么感冒,他不要打针的,他打针害怕的。后来,巧得很,我们里边有一个,那时候,有个老师,他会针灸的。他尽不起来,我们说,你再不起来,我们就找老师给你打针了,啊,马上起来,这个是对治法。但是我们说,懒惰是一个坏事情,一切灾患是懒惰来的了。我们说分田,这个东西都是懒惰,因为要把东西藏起来,产生后来那么多灾患。

  所以说这两个东西,大家记住啊,躭美食、性懒惰,是灾患的本。那么这个记住了,修行有好处,一切灾苦要避免的话,不要懒惰,不要贪好的东西吃。

  “此小三灾,中劫末起”,这个小三灾呢,在中劫的末,就是当人寿减到十岁的时候呢,有的地方说三十岁开始,三十岁一次,二十岁一次,十岁一次,这里呢,是十岁的时候开始,那个劫末的时候,开始发生的,现起的。哪三灾呢?刀兵、疾疫、饥馑,这个刀兵灾,疾疫灾、饥馑灾,这是小三灾,十岁的时候。

  

  十岁时人,为非法贪,相续增盛,不平等爱,映弊35其心,瞋毒增上,相见便起猛利害心,随手所执,皆成利刀,互相杀害。

  那么什么叫刀兵灾?十岁的时候,“为非法贪,相续增盛,不平等爱,映弊其心。瞋毒增上,相见便起猛利害心,随手所执,皆成利刀,互相杀害”,十岁的时候,那个时候心狠毒,非法的贪,这个不如法的贪,现在我们也看到噢,人的贪心比以前重得不晓得多了几倍了,不如法的贪,你如法的贪也好一点,不如法的贪不断的增长。不平等的爱映蔽其心,朋党,这一批他是要的,那一批要排斥的,不平等爱映蔽其心,把他心遮住了,糊涂了。那么这样子呢,瞋毒增长,瞋恨心也增长了,相见便起猛利害心,看到了,就要去害他。

  《俱舍论》里边打了个比喻,好比打猎的人看到野兽一样,要么不看到,要看到,决定要把他打死。那个时候的人一样,看到了雠人之后,就想把他害掉,这个瞋恨心重得不得了。在文革的时候就有相似的出现,两派斗争的时候,啊呀,那是武斗起来是不管的,父亲、孩子也不管了,夫妻也不管了,姐妹也不管了。我听说温州有这么一回事,他们告诉我,两个姐妹,是两个派性的噢。那个时候武斗,两派武斗,这其中一个打死了,睡在地上,她的姐姐,不晓得妹妹,跑过来,看到她亲人掉了地上打死了,她不但不起同情心,反而跑过去一脚,哪个叫你参加那一个派的!结果,啪!管自己跑过去了,睬也不睬她,还要骂她一句。这样子的心,已经现在出现了。将来劫末的时候,那不晓得还要增长多少倍的瞋毒。那么看到就要起猛烈的害心,也不是小小的害心,极厉害的害心。就是跟打猎的看到野兽一样,一定要把他打死,随手所执,皆成利剑,随你手里拿个树枝也好,树叶子也好,都成利剑,都快得很,都是很尖。因为人的心硬了,长的东西也是硬梆梆的,很快,可以杀人的噢。随手所拿的东西,都成了利刀,互相的杀害,拿起来就杀,这是刀兵劫,这样子七天七夜的互相的残杀。那人类比较老实的,比较善良的,不参加斗争的,就跑到山里躲起来。那么,几个参加斗争的,也互相残杀。杀得差不多了,那以后人就少了,这样子出来,大家互相的要友爱了。这是刀兵劫。

  

  又中劫末十岁时人,由具如前诸过失故,非人吐毒,疾疫流行,遇辄命终,难可救疗。

  “又中劫末”,中劫的末的时候,就是十岁的…
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