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▪P10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时候。有的书上说二十岁,十岁是刀兵劫,最厉害的,人寿是二十岁的时候,又产生一个疾疫劫。那么这里还是十岁,有的经上说是二十岁,中劫末的时候,“由具如前诸过失故”,跟前面一样,人的烦恼重了,各式各样的过失具足,那么,“非人吐毒”,非人,那个罗刹之类的,那些非人看到人类那么坏,就吐一个毒气,这个毒气就使疾疫流行。非人吐毒,那个人间就产生瘟疫病,到处是传染病。“遇辄命终”,这个病,一碰到就死,这个是最厉害的传染病。“难可救疗”,不好治,不治之症,很难救。这是疾疫,七个月,七个月疾疫病,人也死得差不多了。

  

  又中劫末十岁时人,亦具如前诸过失故,天龙忿责,不降甘雨,由是世间,多遇饥馑,既无支济,多分命终。

  “又中劫末,十岁时人”,有的说三十岁,“亦具如前诸过失故”,也是跟前面一样,人的贪瞋痴心很盛,各式各样的过失都具足。“天龙忿责,不降甘雨”,这个天上的龙,看到这些人实在讨厌,很忿怒,呵责这些人,你这样子坏,我也不下雨了,不降甘雨,不给你们下雨,“由是世间,多遇饥馑”,那没有雨了,稻子长不出来了,那么饥馑、饥荒,灾就出现了。“既无支济,多分命终”,那么既然饥荒灾没有吃的了,大部分都死掉了。

  这个饥馑灾我们在一九五九年也碰到一次,当然没有那么厉害。一九五九年是大灾荒,到处都是饿荒了,不晓得怎么的,那个时候肚子大得不得了,再怎么吃下去也不会饱。我们那时候吃什么呢?饭,下边要说的,跟这个差不多的,这是前相。那时候我们吃饭都是一个稀饭,什么稀饭呢?玉茭面糊糊,玉米粉烧一个糊糊,一个人两瓢,没有了。饱也好,不饱也好,不管你。那么我们就这样子,年纪老的,胃口小的多一点,跟他年轻的要一点,再多没有了。大寮里祗给你两瓢,没有多的。吃了一半了,到饿不饱的最难过,干脆饿了的呢,好象饿了就完了,这个吃了一半没有了,最难过。哪怎么办呢?采野菜了,打野果子了,到处跑出去搞。野菜有一种(茴茴,音)菜,吃了泻肚子的。后来就是怎么样子的呢?挖洋芋。挖了洋芋,自己种的该吃了?不能吃,入库!每天分多少吃,有数量的。那么怎么样呢?地上挖的时候,一般是挖地的时候不限制了,生的吃下去,吃下两个。真的吃两个还嫌少,把泥巴不要剥掉,连泥巴一起吃下去。啊,这个样子,这个生活我们都过过啊。这样子吃还不饱啊,那个害浮胖病的人很多。那个时候我也害过一次浮胖病,营养不良嘛。吃的并不少,我看一看,那个时候吃的数量,粮食比现在至少要多两三倍,但是就是不饱。不晓得什么原因,吃了那些东西总是吃不饱的,再多也吃不饱。哪个时候很多人想办法,把自己的棉被、旧衣服跟老百姓换粮食,什么粮食?当时他们的粗粮,山药蛋之类的东西,都换掉了。

  那个时候,他们居士给我的粮票,全国粮票,那是最值钱的,可以买大米的。那时候,他们外地说了,五斤粮票可以换一部自行车,大家饿得不得了,自行车不要了,你拿了五斤粮票,吃饱了再说。我那个时候,粮票,我自己也不知道,后来文化大革命抄出来了,他说你知不知道,你有好多粮票?我说我不知道,六百斤。六百斤根本饿不了,还可以拿出来供众。不知道了,摆在哪里,自己想也想不到,糊里糊涂,不晓得怎么回事。大概是业报所感,该受饿的,有粮票不知道去拿来换东西吃。那是最后,文革的时候抄出来六百斤,六百斤,根本不会饿了嘛!这个自然灾害祗有一年,一年嘛,你哪吃得六百斤呢?一天一斤嘛,三百六十斤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。

  

  第六十八讲

  (第193下页上第1行-第197页下第3行)

  《俱舍颂疏》。昨天我们讲到小三灾,刀兵劫、疾疫劫、饥馑劫,十岁的时候,八万四千岁减到十岁的时候有三灾的出现。因为烦恼重,贪瞋痴厉害,那个时候瞋恨心特别厉害,人互相看到,就像打猎的看到野兽一样,起猛利的害心,一定要把他杀害掉。随手所执,皆成刀剑,拿起来就是刀剑。因为心瞋恚大,感到外器界都是坚硬的。树叶子、草,都跟剑一样厉害,互相杀害,这是刀兵劫。

  另外一种是疾疫劫。因为人的过失大,非人看了不欢喜,吐毒,疾疫流行,瘟疫病。这个瘟疫病不好治,“遇辄命终”,传染到了,就要命终,难可救济,很不容易救。

  最后是饥馑劫,因为世上的人过失众多,天龙不欢喜,不降甘雨。因为没有雨,这个五谷不登,所以饥馑流行。“既无支济,多分命终”,饿死的不少。

  

  由饥馑故,便有聚集、白骨、运筹。有二聚集:一、人聚集,谓彼时人,由极饥羸,聚集而死;二、种聚集,为益后人,辍其所食,置于小箧,拟为种子。白骨亦二:一、彼时人,命终未久,白骨便现;二、彼时人,饥馑所逼,聚集白骨,煎汁饮之。运筹亦二:一、由粮少,行筹食之。谓一家中,从长至幼,随筹至日,得小粗飡;二、谓以筹,挑故场蕴,得少谷粒,多用水煎,分共饮之,以济余命。

  “由饥馑故,便有聚集、白骨、运筹,有二聚集”,在饥馑劫的时候,有几种事情,一个是聚集,一个是白骨,一个是运筹。

  “聚集”有两个。第一“人聚集”,“谓彼时人,由极饥羸,聚集而死”,这是人合在一起。什么叫合在一起呢?那时的人,因为饿得太厉害了,大家集在一起,集体饿死,集聚而死。第二“种聚集”,“为益后人,辍其所食,置于小箧,拟为种子”,这个聚集是好的事情了,因为他自己感到自己遭了这个饥荒灾,如果把那些谷子都吃光了,后人连种子也没有了,更不行了。他们个别的有好心的人呢,他把自己吃的东西,稍微留一点点放在小箧子里边,以后给后人作种子用,可以再继续耕种。那么这也是聚集的一种。

  白骨也有两种。“一彼时人,命终未久,白骨便现”,因为那个时候,饿得很厉害,身上血肉基本上干枯了的,那么死了没有好久,白骨就现出来了。另外一种白骨的情况呢,“彼时人,饥馑所逼,聚集白骨,煎汁饮之”,那时候饿得慌了,没有办法了,把死掉的人的白骨,熬了汤喝。这样子吃一点点的营养,人的骨头也不顾忌了。这个吃骨还好的,互相残杀更残酷了,活的把他杀了吃了,古代有啊。

  运筹也有两种。“一由粮少,行筹食之。谓一家中,从长至幼,随筹至日,得小粗飡”,这个我们在自然灾害的时候,也有相仿的情况出现了,这个劫末的饥馑灾的苗子,已经现过了。它是什么呢?就是因为吃的东西太少了,粮食少呢,运筹。每个人发一个筹子,每一个家里边,从长到幼,从老的到小的,每一个人发一个筹子,那一个筹子挨到他该给粮食的,就到那里先拿一点点粗的,不好的东西。那么没有挨到的这个筹子,他就拿不到。这是运筹的第一种。

  第二种是“谓以筹挑故场蕴,得少谷粒,多用水煎,分共饮之”,他是说用筹子,在以前堆谷子的谷场,以前堆谷子的地方,它的地下还埋了一些小小的谷粒,这些谷粒没有搬掉的,剩下的,他用筹去挑,挑了之后,把那个挑出来的谷子,用大量的水……,因为粮食没有了,就在堆谷子的谷场子里边余下的一点,人家不注意的,把它挑出来,地下挑出来,然后用很多水把它煮了,熬了米汤,大家吃。这个不能叫稀饭了,简直就是米汤就完了,大家分了吃。这个饿得不行的时候,吃一点也好。我记得自然灾害的时候,过去在旧社会也有啊。哪一个县闹饥荒的时候,树皮、草根都吃完的,哪个跑过去那一带,这个树都是光溜溜的,草也没有了的。实在饿得慌的时候,什么都要吃,祗要能吃的东西,都能吃下去。那么他们挑堆谷场里边还有一些留下的谷子,当然一点也不能浪费了。

  讲到这里呢,我们说,我们现在的福报还有,就不要随便浪费。想到没有粮食的人,在地下丢下的粮食挑起来,还要分了大家,一点点汤,谷子用汤煮了大家吃。现在粮食糟蹋的现象很厉害,我们以前在四川的时候,他们学生开玩笑,观堂里吃的馒头,拿来丢人,掉在地下,一个打过去,丢也不管了。那个桶里边,倒剩饭的桶里边,好好的馒头,一碗碗的饭都倒在里边。这个现象,我们是看不惯的噢。现在的人福报大,福报大,但是要用完的时候。我们以前旧社会出来的,对这些是绝对不允许的,长辈看了这样子,要呵责,要骂的。那么现在的人好象很不在乎,自己折福。尤其是三宝的财物,这样随便乱丢、乱倒的话,将来是穷的时候,就不堪设想。甚至于其他的,品德不好的,到饿鬼趣,像目莲的母亲一样,一点饮食也得不到。那个时候才感到这个浪费粮食是可惜了。

  “以济余命”,大家就这样分了点米汤,吃一点点,来把这命吊着不死掉。但是这是灾患了,佛教里边就是有那些过患,就有对治方法。

  

  然有圣教,说治彼方,谓:若人有能一昼一夜,持不杀戒,决定不逢刀兵劫起;若能以一诃黎怛鸡,起殷净心,奉施众僧,决定不逢疾疫劫起;若有能以一抟之食,起殷重心,奉施众僧,决定不逢饥馑灾起。刀兵劫起,极唯七日;疾疫灾起,七月七日;饥馑灾起,七年七月七日。过此便止,人寿渐增。东西二洲,有似灾起,谓瞋增盛,身力羸劣,数加饥渴。北洲总无。

  “然有圣教,说治彼方”,这么灾患很苦啊,但是佛教里边有对治它的方法,有专门对治的方法。

  “若人有能一昼一夜,持不杀戒,决定不逢刀兵劫起”,祗要能够一天一夜,持一条不杀戒,那么在以后决定不会碰到刀兵劫,这个很便宜了。我们天天受八关斋戒,如果真心真意的,把这八条戒持好的话,经上有的,可以即此功德,一天一夜的功德,往生西方极乐,可以去,而且还是中品。那么我们想到这个持戒功德,不可思议。尤其是在末法时期,大家是要毁谤戒,要废除戒,要改戒。在这个时候,能够坚持戒律,能够心地清净地持上一天一夜,功德不可思议。如果尽形寿受持,那更是不可思…
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