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▪P104

  ..续本文上一页议。所以说,不要看到持戒的困难,持戒的好处也无量无边,也不要羡慕人家。正法时期持戒,能够如法地持,大家赞叹。你知道,在末法时期,大家毁谤的时候,各式各样条件困难的时候,持一天一夜功德,比正法时期一百年还要大。所以说这个是经上有这些文,校量功德,当然记不住那么多啊,到底几倍是记不清,但是功德是极大,超过那个好多好多倍。这是刀兵劫,祗要能至心,一天一夜的持不杀戒,就能够避免不碰到刀兵劫。这个我们大家害怕刀兵劫的,就希望大家,真心地把不杀戒持好。

  另外,“能以一诃黎怛鸡,起殷净心,奉施众僧,决定不逢疾疫劫起”,诃黎怛鸡就是印度的庵摩罗果,这是一种万灵的药,吃了能治好病的。那么就是意思就是说,这个很普通的药,你祗要能够诚心诚意的,殷敬的心,清净心,没有杂其它的私心杂念的,把这个药来供僧,那么你将来决定不会碰到疾疫劫。所以说,供僧的医药有这么大的功德。因为僧是三宝之一,是佛的代表,也是住持正法的主体,所以说供养僧宝的功德,不可思议。能够对僧众里边施医药,将来就不会碰到疾疫灾。

  下边是饥馑灾,“若有能以一抟之食,起殷重心,奉施众僧,决定不逢饥馑灾起”,假使你能够,起殷重心,这个很重要,不是马马虎虎的心,不是要名要利的心,也不是求后世、现世福报的心,以殷重的心,即使少的一抟之食,很少的饮食来供僧的话,那么以后决定不逢饥馑灾起。

  我们在福建讲到这里的时候,就有很多的同学供僧、打斋。那么这是向应这个,也是为了避免将来碰到饥馑劫,这是好事。但是我们不希望你们供斋,因为你们没有钱。但是供斋的事情,大家发心。明天初八就是有盛大的供斋的事,很多居士发心供斋,这一天,就希望大家发心帮忙,当然念经的要念经了,其他能够空闲的,大寮里边尽量做一点事情,这个也是供斋的一份,也在里边了。

  所以不要感到做事情辛苦,在僧团里边一举一动,祗要是尽心地去做,将来的果报都不可思议。这不过是举了三点,以不杀戒,供僧众医药,供僧众饮食,能够避免这个三灾。如果你僧众里边服侍病人,服侍老人,或者做其它的事情,将来的果报也是极大,不可思议。在经里边,这些公案是多不可举。那么悟达国师,他服侍一个老的僧人,结果就把那个人面疮的怨业解除了。这还是花报,将来的异熟报还要大。所以不要认为,在僧团里边,发一点心感到吃亏了,好象自己很辛辛苦苦给大家做事情,我又没有什么待遇,没有什么报酬。如果你要报酬、要待遇的话,你去干工作好了,那个有待遇,有报酬。出家不是为这个来的,为集福德资粮、智慧资粮来的,这正是一个积集福德资粮的最好的机会不要放弃。不要见了宝山,空手回,宝山里边,到都到了,回去的时候,两手空空,什么都没有带,那么就是愚痴了。或者是宝没有拿到,搬了个大石头搬回去了,笨家伙,很重的石头搬回去,那里都有,你搬了干啥?宝山里边拿宝嘛,你宝不拿,你拿个石头回来。

  那么时间,“刀兵劫起,极唯七日”,刀兵劫杀害很快,七日就杀得差不多了,就停了。“疾疫灾起,七月七日”,害瘟疫病,那是七月七日,因为瘟疫病死亡卛要慢一点,不像刀,一刀下去就死掉了,瘟疫病还是要拖一段时间,慢慢的蔓延,大概是七月七日,那这个时候呢,这也是死得差不多了。到饥馑灾呢,那时间更长,“七年七月七日”,闹饥荒,一下子,不能全部饿死了,慢慢慢慢,七年之后,那就差不多,“过此便止”,到了这个时候,就停下来了。为什么?人死得差不多了,贪瞋的心也息下去 ,感到大家要团结了,要友爱了,这样子心改善了,这个果报也改善了。

  所以说我们现在要转末法为正法,第一要把心转过来,大家把正法的心生起来。什么叫正法的心呢?这个羯磨住世,就是正法住世,大家有持戒的心,正法就能转过来。所以说,一定要重视戒律,如果不重视戒律的话,就是自己促进这个末法时期的消沉。本来末法时期,已经是正法慢慢的衰败下去了,你是促进它衰败,使它败的快一些,那就是改戒,或者废戒的效果。我们要使正法常住,要使正法能够再兴起来,或者说使佛教不要马上消灭,那就是要护持正法,要重视戒律,要以戒为师,这个很重要。

  “过此便止”,过了这个时候呢,灾就息下去了。“人寿渐增”,因为人的心转好了,福报也有了,慢慢的增长,寿命也增长起来,这是南洲的情况。

  “东西二洲,有似灾起,谓瞋增盛,身力羸劣,数加饥渴。北洲总无”,南洲有这个小三灾,东西两洲的人福报比南洲大,他虽然没有跟我们一样的灾,但是有相似的情况出现。在我们南洲刀兵劫的时候,东西二洲的人瞋恚心特别盛,特别强,虽说没有拿刀去杀,但是这个时候的人瞋心特别厉害。疾疫劫流行的时候,他们感到身力羸劣,身体没有劲,就是疲塌塌的,精神没有。那么假使饥馑劫流行的时候,他们也有饥渴,经常吃不饱,感到饥饿,感到口渴。北俱卢洲,情况不一样了,什么灾都没有,一点影响也不受。因为他们的人,没有那么重的烦恼,所以说,这些影响一点也没有。东西二洲有相似的情况,但是没有南洲厉害,南洲人就是最厉害。

  南洲人是刚强难调。但是你转过来学佛法的时候,也是南洲的人,最快,最能够成就佛道,佛出世成佛,都在南洲。南洲的士夫有十六个殊胜,这个《现观庄严论》里讲过,这个当然现在不能一条条讲。总的说呢,南洲的士夫呢,有特别殊胜地方,固然造恶很厉害,但是造善的时候,如果反过来了,力量也特别强,成佛度众生,他能够坚韧不拔,牺牲头目脑髓他不在乎,为了达到目的,一切不顾。按这个样子的性格,也是南洲人有,那么所以说,好的事情,要南洲的士夫当得起,坏的事情做起来,南洲的士夫也最厉害,果报也最惨重。

  这是小三灾。下边是大三灾。

  

  庚二 明大三灾

  从此第二,明大三灾。论云:前说火灾焚烧世界,余灾亦尔,如应当知,何者为余,今当具辨。颂曰:

  三灾火水风  上三定为顶  如次内灾等  四无不动故

  然后器非常  情俱生灭故  要七火一水  七水火后风

  释曰:三灾火水风者,此大三灾,逼有情类,令舍下地,集上天宫。初火灾兴,由七日现;次水灾起,由雨霖霔;后风灾生,由风相击。此三灾力,坏器世间,乃至极微,亦无余在。

  “从此第二,明大三灾。论云:前说火灾焚烧世界,余灾亦尔,如应当知。何者为余,今当具辨”,前面说过世界成、住、坏、空的时候,坏劫开始的时候,坏劫来了,把有情先坏,然后,地狱里边火先烧起来,一层一层烧上来,乃至烧到梵天,这个是一个世界全部烧完。那么余灾亦尔,其余的灾,水灾、火灾也同样,那么这里余灾没有讲清楚,如应当知。他说,余灾,其它的灾一样,同样应当知道。那么什么叫余灾?怎么样子当知?应当具辨,现在要把它讲清楚。“颂曰:三灾火水风,上三定为顶。 如次内灾等,四无不动故,然彼器非常,情俱生灭故。要七火一水,七水火后风”,

  这是大三灾的情况,大三灾是哪三灾?第一句就告诉我们了,火灾、水灾、风灾,就是大三灾。它的顶,就是到哪里为止?“上三定为顶”,二禅是火灾的顶,火到初禅,二禅火烧不到,那是火灾的顶,烧不到的地方。三禅是水灾的顶,水淹二禅,三禅受不到,三禅是水灾的顶。四禅是风灾的顶,风吹三禅,三禅就吹掉了,吹得粉碎,而四禅天不动,不受风灾的,所以四禅是风灾的顶,上三定为顶。

  “如次内灾等”,它为什么有大三灾呢?因为内部有三种因素,内灾的因素,会感到外边的大三灾。第四禅没有,“四无”,四禅没有灾。为什么?不动故,它是不动,它为什么不动呢?就是说它已经出入息没有了,出入息就是风灾的因,寻伺是火灾的因,喜乐是水灾的因。四禅,寻伺没有了,火灾它受不到,喜乐没有了,水灾淹不到,出入息没有了,风灾也吹不到,所以说不动故。

  但是,那么四禅没有大三灾,是不是四禅天是常的,不坏了?也不是。“然彼器非常”,它的器世间也不是常的,“情俱生灭故”,它没有共业,是别业,有情生起四禅,他的宫殿也生了,有情他没有了,宫殿也消失了,情俱,跟有情同时生灭的。

  那么大三灾是怎么来的呢?要七火一水,七次火灾,然后跟着一次水灾,又是七次火灾,再来一次水灾。这样子连续,到七次水灾以后,再来七次火灾,然后一次大风灾。这是七个火,夹一个水,再这样子,满了七个水灾之后,再经过七次火灾,再一个大风灾。

  “释曰:三灾火水风者,此大三灾,逼有情类,令舍下地,集上天宫”,下三灾要起的时候,逼恼有情,赶快地离开下地,要往上生,要生到上边去,就是三灾碰不到的地方。万一这些生不上去呢?就生到其它世界的那些地方去。地狱的有情,他既没有这个善根生上去,他祗有生到其它世界的地狱里边去,还是受地狱苦。并不是说三灾来了,大家不受苦了,那些有根机的,有善根的,可以生到天上去,没有善根,没有根机的,他祗好其它的世界里边。地狱、饿鬼、傍生,三恶趣,还是一样,再受那个苦。那么这里就是说,在这个世界呢,就是一切有情,逼着它呢,有善根有福报的那就能舍了下地,生到上边天上去。

  “初火灾兴,由七日现”,那么火灾怎么开始呢?七个太阳出现,就是我们地面上,先是一个太阳。一个太阳,冬天感到很好,冬天的太阳大家喜欢,夏天就是受不了了。那么一个太阳已是如此,七个太阳一起来了,那就是前面讲过的,大山洞然,大海都干凅了,山都跟烧煤炉子一样烧起来,连大海的水都晒干了,那是有情当然是早就离开了,整个世界的,从阿鼻地狱开始,一直烧到梵天,那么这个火灾。七次火灾以后,就是水灾。“次水灾起,由雨霖霔”,因为大雨不断地下,不断地下之…
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