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▪P10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議。所以說,不要看到持戒的困難,持戒的好處也無量無邊,也不要羨慕人家。正法時期持戒,能夠如法地持,大家贊歎。你知道,在末法時期,大家毀謗的時候,各式各樣條件困難的時候,持一天一夜功德,比正法時期一百年還要大。所以說這個是經上有這些文,校量功德,當然記不住那麼多啊,到底幾倍是記不清,但是功德是極大,超過那個好多好多倍。這是刀兵劫,祗要能至心,一天一夜的持不殺戒,就能夠避免不碰到刀兵劫。這個我們大家害怕刀兵劫的,就希望大家,真心地把不殺戒持好。

  另外,“能以一诃黎怛雞,起殷淨心,奉施衆僧,決定不逢疾疫劫起”,诃黎怛雞就是印度的庵摩羅果,這是一種萬靈的藥,吃了能治好病的。那麼就是意思就是說,這個很普通的藥,你祗要能夠誠心誠意的,殷敬的心,清淨心,沒有雜其它的私心雜念的,把這個藥來供僧,那麼你將來決定不會碰到疾疫劫。所以說,供僧的醫藥有這麼大的功德。因爲僧是叁寶之一,是佛的代表,也是住持正法的主體,所以說供養僧寶的功德,不可思議。能夠對僧衆裏邊施醫藥,將來就不會碰到疾疫災。

  下邊是饑馑災,“若有能以一抟之食,起殷重心,奉施衆僧,決定不逢饑馑災起”,假使你能夠,起殷重心,這個很重要,不是馬馬虎虎的心,不是要名要利的心,也不是求後世、現世福報的心,以殷重的心,即使少的一抟之食,很少的飲食來供僧的話,那麼以後決定不逢饑馑災起。

  我們在福建講到這裏的時候,就有很多的同學供僧、打齋。那麼這是向應這個,也是爲了避免將來碰到饑馑劫,這是好事。但是我們不希望你們供齋,因爲你們沒有錢。但是供齋的事情,大家發心。明天初八就是有盛大的供齋的事,很多居士發心供齋,這一天,就希望大家發心幫忙,當然念經的要念經了,其他能夠空閑的,大寮裏邊盡量做一點事情,這個也是供齋的一份,也在裏邊了。

  所以不要感到做事情辛苦,在僧團裏邊一舉一動,祗要是盡心地去做,將來的果報都不可思議。這不過是舉了叁點,以不殺戒,供僧衆醫藥,供僧衆飲食,能夠避免這個叁災。如果你僧衆裏邊服侍病人,服侍老人,或者做其它的事情,將來的果報也是極大,不可思議。在經裏邊,這些公案是多不可舉。那麼悟達國師,他服侍一個老的僧人,結果就把那個人面瘡的怨業解除了。這還是花報,將來的異熟報還要大。所以不要認爲,在僧團裏邊,發一點心感到吃虧了,好象自己很辛辛苦苦給大家做事情,我又沒有什麼待遇,沒有什麼報酬。如果你要報酬、要待遇的話,你去幹工作好了,那個有待遇,有報酬。出家不是爲這個來的,爲集福德資糧、智慧資糧來的,這正是一個積集福德資糧的最好的機會不要放棄。不要見了寶山,空手回,寶山裏邊,到都到了,回去的時候,兩手空空,什麼都沒有帶,那麼就是愚癡了。或者是寶沒有拿到,搬了個大石頭搬回去了,笨家夥,很重的石頭搬回去,那裏都有,你搬了幹啥?寶山裏邊拿寶嘛,你寶不拿,你拿個石頭回來。

  那麼時間,“刀兵劫起,極唯七日”,刀兵劫殺害很快,七日就殺得差不多了,就停了。“疾疫災起,七月七日”,害瘟疫病,那是七月七日,因爲瘟疫病死亡卛要慢一點,不像刀,一刀下去就死掉了,瘟疫病還是要拖一段時間,慢慢的蔓延,大概是七月七日,那這個時候呢,這也是死得差不多了。到饑馑災呢,那時間更長,“七年七月七日”,鬧饑荒,一下子,不能全部餓死了,慢慢慢慢,七年之後,那就差不多,“過此便止”,到了這個時候,就停下來了。爲什麼?人死得差不多了,貪瞋的心也息下去 ,感到大家要團結了,要友愛了,這樣子心改善了,這個果報也改善了。

  所以說我們現在要轉末法爲正法,第一要把心轉過來,大家把正法的心生起來。什麼叫正法的心呢?這個羯磨住世,就是正法住世,大家有持戒的心,正法就能轉過來。所以說,一定要重視戒律,如果不重視戒律的話,就是自己促進這個末法時期的消沈。本來末法時期,已經是正法慢慢的衰敗下去了,你是促進它衰敗,使它敗的快一些,那就是改戒,或者廢戒的效果。我們要使正法常住,要使正法能夠再興起來,或者說使佛教不要馬上消滅,那就是要護持正法,要重視戒律,要以戒爲師,這個很重要。

  “過此便止”,過了這個時候呢,災就息下去了。“人壽漸增”,因爲人的心轉好了,福報也有了,慢慢的增長,壽命也增長起來,這是南洲的情況。

  “東西二洲,有似災起,謂瞋增盛,身力羸劣,數加饑渴。北洲總無”,南洲有這個小叁災,東西兩洲的人福報比南洲大,他雖然沒有跟我們一樣的災,但是有相似的情況出現。在我們南洲刀兵劫的時候,東西二洲的人瞋恚心特別盛,特別強,雖說沒有拿刀去殺,但是這個時候的人瞋心特別厲害。疾疫劫流行的時候,他們感到身力羸劣,身體沒有勁,就是疲塌塌的,精神沒有。那麼假使饑馑劫流行的時候,他們也有饑渴,經常吃不飽,感到饑餓,感到口渴。北俱盧洲,情況不一樣了,什麼災都沒有,一點影響也不受。因爲他們的人,沒有那麼重的煩惱,所以說,這些影響一點也沒有。東西二洲有相似的情況,但是沒有南洲厲害,南洲人就是最厲害。

  南洲人是剛強難調。但是你轉過來學佛法的時候,也是南洲的人,最快,最能夠成就佛道,佛出世成佛,都在南洲。南洲的士夫有十六個殊勝,這個《現觀莊嚴論》裏講過,這個當然現在不能一條條講。總的說呢,南洲的士夫呢,有特別殊勝地方,固然造惡很厲害,但是造善的時候,如果反過來了,力量也特別強,成佛度衆生,他能夠堅韌不拔,犧牲頭目腦髓他不在乎,爲了達到目的,一切不顧。按這個樣子的性格,也是南洲人有,那麼所以說,好的事情,要南洲的士夫當得起,壞的事情做起來,南洲的士夫也最厲害,果報也最慘重。

  這是小叁災。下邊是大叁災。

  

  庚二 明大叁災

  從此第二,明大叁災。論雲:前說火災焚燒世界,余災亦爾,如應當知,何者爲余,今當具辨。頌曰:

  叁災火水風  上叁定爲頂  如次內災等  四無不動故

  然後器非常  情俱生滅故  要七火一水  七水火後風

  釋曰:叁災火水風者,此大叁災,逼有情類,令舍下地,集上天宮。初火災興,由七日現;次水災起,由雨霖霔;後風災生,由風相擊。此叁災力,壞器世間,乃至極微,亦無余在。

  “從此第二,明大叁災。論雲:前說火災焚燒世界,余災亦爾,如應當知。何者爲余,今當具辨”,前面說過世界成、住、壞、空的時候,壞劫開始的時候,壞劫來了,把有情先壞,然後,地獄裏邊火先燒起來,一層一層燒上來,乃至燒到梵天,這個是一個世界全部燒完。那麼余災亦爾,其余的災,水災、火災也同樣,那麼這裏余災沒有講清楚,如應當知。他說,余災,其它的災一樣,同樣應當知道。那麼什麼叫余災?怎麼樣子當知?應當具辨,現在要把它講清楚。“頌曰:叁災火水風,上叁定爲頂。 如次內災等,四無不動故,然彼器非常,情俱生滅故。要七火一水,七水火後風”,

  這是大叁災的情況,大叁災是哪叁災?第一句就告訴我們了,火災、水災、風災,就是大叁災。它的頂,就是到哪裏爲止?“上叁定爲頂”,二禅是火災的頂,火到初禅,二禅火燒不到,那是火災的頂,燒不到的地方。叁禅是水災的頂,水淹二禅,叁禅受不到,叁禅是水災的頂。四禅是風災的頂,風吹叁禅,叁禅就吹掉了,吹得粉碎,而四禅天不動,不受風災的,所以四禅是風災的頂,上叁定爲頂。

  “如次內災等”,它爲什麼有大叁災呢?因爲內部有叁種因素,內災的因素,會感到外邊的大叁災。第四禅沒有,“四無”,四禅沒有災。爲什麼?不動故,它是不動,它爲什麼不動呢?就是說它已經出入息沒有了,出入息就是風災的因,尋伺是火災的因,喜樂是水災的因。四禅,尋伺沒有了,火災它受不到,喜樂沒有了,水災淹不到,出入息沒有了,風災也吹不到,所以說不動故。

  但是,那麼四禅沒有大叁災,是不是四禅天是常的,不壞了?也不是。“然彼器非常”,它的器世間也不是常的,“情俱生滅故”,它沒有共業,是別業,有情生起四禅,他的宮殿也生了,有情他沒有了,宮殿也消失了,情俱,跟有情同時生滅的。

  那麼大叁災是怎麼來的呢?要七火一水,七次火災,然後跟著一次水災,又是七次火災,再來一次水災。這樣子連續,到七次水災以後,再來七次火災,然後一次大風災。這是七個火,夾一個水,再這樣子,滿了七個水災之後,再經過七次火災,再一個大風災。

  “釋曰:叁災火水風者,此大叁災,逼有情類,令舍下地,集上天宮”,下叁災要起的時候,逼惱有情,趕快地離開下地,要往上生,要生到上邊去,就是叁災碰不到的地方。萬一這些生不上去呢?就生到其它世界的那些地方去。地獄的有情,他既沒有這個善根生上去,他祗有生到其它世界的地獄裏邊去,還是受地獄苦。並不是說叁災來了,大家不受苦了,那些有根機的,有善根的,可以生到天上去,沒有善根,沒有根機的,他祗好其它的世界裏邊。地獄、餓鬼、傍生,叁惡趣,還是一樣,再受那個苦。那麼這裏就是說,在這個世界呢,就是一切有情,逼著它呢,有善根有福報的那就能舍了下地,生到上邊天上去。

  “初火災興,由七日現”,那麼火災怎麼開始呢?七個太陽出現,就是我們地面上,先是一個太陽。一個太陽,冬天感到很好,冬天的太陽大家喜歡,夏天就是受不了了。那麼一個太陽已是如此,七個太陽一起來了,那就是前面講過的,大山洞然,大海都幹凅了,山都跟燒煤爐子一樣燒起來,連大海的水都曬幹了,那是有情當然是早就離開了,整個世界的,從阿鼻地獄開始,一直燒到梵天,那麼這個火災。七次火災以後,就是水災。“次水災起,由雨霖霔”,因爲大雨不斷地下,不斷地下之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