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▪P105

  ..续本文上一页后,就引起水灾。然后是风灾,“由风相击”,有这个风不断地冲击,产生了极大的风。

  “此三灾力,坏器世间,乃至极微,亦无余在”,这个三个灾的力量,把器世间全部破坏掉了,乃至破到极微也没有了,不要说灰尘了,灰尘还是极微体,飞起来的,连一个最小的极微都不存在了,全部化了空,这是空劫。坏劫之后是空劫,什么都没有。那么我们的科学现在说起来,是能量还在,物质的东西都没有了。

  

  上三定为顶者:第二静虑,为火灾顶,此下为火所焚烧故;第三静虑,为水灾顶,此下为水所浸润故;第四静虑,为风灾顶,此下为风,所飘散故。

  “上三定为顶者,第二静虑,为火灾顶,此下为火,所焚烧故”,从阿鼻地狱到梵天,全部为大火所烧,而第二静虑火烧不掉,叫火灾的顶,火灾是烧不到的。“第三静虑”是水灾顶,从下边一直到二禅,“此下水所浸润故”,都被大水所淹,祗有第三静虑淹不到,它是水灾的顶。“第四静虑,为风灾顶”,“此下”,从阿鼻地狱,乃至三禅“为风所飘散故”,第四静虑吹不动。

  

  如次内灾等者:谓初静虑,寻伺为内灾,能烧烦恼心,等外火灾故;第二静虑,喜受为内灾,与轻安俱,润身如水,等外水灾故;第三静虑,动息为内灾,息即是风,等外风灾故。下三静虑,有如是内灾,遭是外灾坏。

  “如次内灾等”,为什么要产生外三灾呢?因为内部有这个因素,所以引起外灾。一切因果来说,外边的东西都是内边引起的。这个佛也说过,佛教的灭亡,不是外边的力量可以灭亡的,不管你什么行政命令也好,外道也好,天魔也好,都不能消灭佛教。真正消灭佛教的,狮子虫,内部的人,破坏,内部的。所以说,内部的东西是最麻烦的事情。现在外三灾之所以能够,一直从阿鼻地狱破坏到初禅、二禅、三禅,因为是内三灾。内灾除掉,这个外灾也不会来。

  所以说我们修行呢,不要外求。我经常说这个话,广化的山门,大家都要回忆一下,“莫向外求”,不要外边去求。往外面追求,追求什么,什么,什么,追求财色名食睡当然不好,追求什么,殊胜的神通什么东西,也是外求,不要求。自己内心求,把内部的东西烦恼除掉了,外边灾患不会有,那些福报就会来,那些殊胜的法缘也会到,所以是要内求,不要外求。

  那么这里三灾的内灾是什么东西?“谓初静虑,寻伺为内灾,能烧烦恼心,等外火灾故”,初静虑有寻伺嘛,我们说初静虑,寻伺喜乐定,这个寻伺能够烧恼这个心,寻伺是冲动的,等于说要烧恼我们的心,那就感到外边的大火烧坏这个器世间,“等外火灾故”,相等于外面的火灾,能够烧恼这个整个世界。

  “第二静虑,喜受为内灾”,喜受,我们说喜受是冲动的,“与轻安俱润身如水”,这个喜受跟轻安的触,一起能够使身体感到舒服。润,好象水一样,当时感到很舒服。但是外灾就引起水灾,等外水灾故,这是相等的外边的水灾。

  “第三静虑,动息为内灾”,到第三静虑,固然把喜息下去,寻伺当然也息下去,但是出入息还要,就是要呼吸,这个呼吸,内的呼吸的风动,就感到外边的风灾。所以说起来,如果严格的说,出入息还是一个毛病,那出入息,还是一个不好的因素。你出入息没有了,那就风灾的因素也不会有了,不会感到风灾,这是第三静虑的动息为内灾。“息即是风”,呼吸就是风了,“等外风灾故”,相等于外边的风灾,内边有这个三个东西的因素,就能够感到外边的三灾。

  所以说不要去怨天尤人,好象说,我们这么运气不好啊,碰到火灾,碰到水灾什么东西,或者说这个不保佑啊,或者是什么什么啦,命不好了等等。不要去怪,就是自己。自己的寻伺没有去掉,决定要感到大火灾,你的喜乐觉受,喜受没有去掉,那决定要感到水灾,风呼吸没有去掉,决定要感到风灾,这是必然的,因果如此。

  “下三静虑,有如是内灾”,下三静虑有这个内灾,所以他要碰到这些外灾。“遭是外灾坏”,要碰到这些外灾的破坏。那么不是静虑的话,更是充满了这些东西,在欲界的里边,那些喜受、寻伺、什么呼吸了,当然是更厉害了,所以说外灾是也不能避免的。

  

  问:何缘不立地,亦以为灾耶?答:以器世间即是地故,但可火等与地相违,不可说言地还违地。

  “问:何缘不立地,亦以为灾耶?”我们说四大,地水火风,为什么火、水、风是灾?地没有灾呢?

  “答:以器世间,即是地故,但可火等,与地相违,不可说言地还违地”,这个器世间,本来本身就是地大,而地大自己不能相违,火、风、水可以跟地相违,破坏地。地自己破坏自己,那就没有这个事情,所以说地大的灾是没有的。

  

  问:第四静虑,何为外灾耶?答:颂言四无不动故,彼无外灾,离内灾故,由佛说彼名不动地故,内外三灾所不及故。

  “问:第四静虑,何为外灾耶?”那么它前面说了,三静虑都有外灾,那么第四静虑是什么外灾呢?

  “答:颂言四无不动故”,这个颂回答,四无,第四静虑没有外灾,为什么?不动故。“彼无外灾,离内灾故”,第四静虑没有外灾,它没有内灾嘛,前面这个内灾的因素,它都没有。“由佛说彼名不动地故”,佛说第四静虑是不动地,它不动的。为什么叫不动?“内外三灾,所不及故”,内三灾,外三灾都达不到它,不动,不为三灾所动,内三灾也动不了它,外三灾也动不了它,所以叫不动地。

  

  问:若尔彼地,器应是常。答:颂言然彼器非常,情俱生灭故。谓彼天处,无总地形,但如众星,居处各别,彼天生时,天宫随起,彼天死时,天宫随灭。

  “问:若尔彼地,器应是常”,照你这么说,外三灾碰不到它,不会三灾都不坏,那么它是器世间是常的,那不会破坏了。

  “答:颂言然彼器非常,情俱生灭故”,这个颂,都是回答问题的颂。很紧要,那你这个问题呢,颂里现成的答案有了,然而它的器世间不是常的。“谓彼天处,无总地形”,第四静虑的天是怎么样的呢?它的天的处所,没有总的地形的。“但如众星,居处各别,彼天生时,天宫随起,彼天死时,天宫随灭”,第四静虑的那个世间的情况,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,各管各的。一个有情他生出来,生到第四静虑去了,他的宫殿随他的身体同时生起来,他的异熟报有了,依报也有了,那么他的异熟报消灭了,他的依报也消灭。所以说也不是常的。虽然外三灾不能破坏它,但是它本身跟着它的有情的命同时生灭。生上去的时候,自然天宫就生起来,消灭的时候,天宫也就没有了,所以还不是常的。

  

  问:所说三灾,云何次第?答:颂言要七火一水,七水火后风。要先无间,起七火灾,其次定应一水灾起,此后无间,复七火灾,还有一水灾,如是乃至满七水灾,复七火灾,后风灾起。如是总有八七火灾,一七水灾,一风灾起。应知八七火灾,中间有七水灾,次第八七火灾后,有一风灾,计数总有六十四灾。

  “问:所说三灾,云何次第”,这个三灾的次第是怎么一回事?它是一次夹一次呢,还是怎么样子呢?这个三灾是按了什么次第来的?这个也有规律的。

  “颂言:要七火一水,七水火后风”,“要先无间,起七火灾,其次定应一水灾起”,这是客观的规律,一定要无间,就是连续的,中间不夹其它灾的,七次火灾,不断地起火灾。第一次是七个太阳烧了,烧到初禅;后来成了之后,又烧,烧到初禅;连续的七次的烧,然后一次水灾。“此后无间,复七火灾”,一次水灾之后,又是七次火灾,七次火灾之后,又来一次水灾。这样子,七个火,一个水,七个火,一个水,连续的下去;等到七次的水满了之后,再来一个七个火灾,反正水灾之前后都是七次火灾,那么数满七次水灾以后,再七次火灾以后,风灾来了,“后风灾起”。“如是总有八七火灾,一七水灾,一风灾起”,那么它总的算帐呢,前面要八个七的火灾,八七五十六个火灾,一个七的水灾,那么再来一次大的风灾。“应知八七火灾中间,有七水灾,次第八七火灾后”,此第八个七次火灾以后,一次风灾。就是先是火灾,七次火灾一个水灾,再七次火灾一个水灾,第七次水灾之后,又是第八次的七个火灾,这第八次的七个火灾以后,就是风灾了,不是水灾了,把它数字算起来呢,“总有六十四个灾”。我们说七八五十六,再加七个水灾,那么就是五十六加七,六十三,再加一次风灾,六十四。

  

  问:何缘七火灾后有一水灾?答:谓顺极光净天寿八大劫故。谓缘水灾坏第二禅,既极光天寿八大劫,故第八灾方有水灾,坏第二禅也。

  “问:何缘七火灾后,有一水灾?”他问得很仔细,为什么原因要七次火灾以后,再来一次水灾?“答:谓顺极光净天寿八大劫故”,这个客观上也是配合的,极光净天的寿命是八大劫。“谓缘水灾坏第二禅”,水灾是要坏第二禅的,极光净天是第二禅,有八大劫的寿。所以说第八次的灾,才有水灾,前面七次坏不到第二禅,第八次的灾,八劫,那有情的命也没有了,所以要摧毁掉。这是跟下面一样,先是有情世间坏,有情世间的八大劫的寿命过了,然后器世间坏,那么它因为有情八大劫的寿还在的话,水灾不会来的。经过了七次火灾之后,那么再来一次,那就是第八劫过了,那就是水灾了。

  

  问:何缘八七火灾后,方有一风灾?答:谓顺遍净天寿六十四大劫故。谓风灾起,坏第三禅,既遍净天寿六十四劫,故第六十四灾,方是风灾,坏第三禅也。故论云:由彼有情,所修定因,于上渐胜,故感身寿其量渐长,由是所居亦渐久住。由此善释,施设足文,遍净天寿六十四劫。

  “问:何缘八七火灾后,方有一风灾?”这个问得更仔细了,为什么第八次的七次火灾,连续七次火灾以后,它有风灾?这也是一定的规律的。“答:谓顺遍净天”,三禅天的寿命六十四个大劫,一定要到六十四劫的时候,才配上风…
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