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裏去,跟那個宮娥彩女了,跟他們說,這個孩子,哪個來養啊?她們看了那麼好孩子,都說我來養!我來養!我來養!所以大家都說我養呢,國王就把這個孩子取了我養這個名字。“故以標名,舊雲頂生”,過去翻譯叫頂生王,“此是義翻,然非正目”,頂生王自從他的頂上生而翻的,真正的這個名字叫我養。“此王長大,爲金輪王”,這個王長大之後,這個小孩子長大之後,就是做金輪王的。
第二,“遮盧,此雲髀生”,是大腿裏生的。邬波遮盧是小髀,兩兄弟了,都是從髀生的,一個大,一個小。“于我養王”,這邊是我養王,他們這個都是過去業報所感,都是和一般的不一樣。他本身這個我養王呢,是頂上生的,他的兩個孩子都是大腿裏生的,他“于我養王,兩髀之上,各生一疱”,大腿上面生了一個疱,每一個疱裏邊,又生了一個孩子,他們的傳統,他們的血統是濕生,自己從頂上的疱生,他的孩子從他的腿上的疱生,兩個疱各生一個孩子。“從所生處爲名”,從髀生的就是髀生,那麼他大的叫髀生,小的就小髀了。將來長大之後,也是轉輪王。那麼這個兩個,已經叁個人了。他們父子兩代叁個,都是濕生。
還有一個“鴿鬘”,鴿鬘也是一個濕生的。已經“昔有一王”,過去一個王呢,他叫靜授,“于王腋下,有一疱生”,他的腋下,生了一個疱,疱裏邊又長了個女孩子,她的名字叫鴿鬘。爲什麼叫鴿鬘?“如鴿飛出”,他養她的時候,像鴿子一樣飛出來的,叫鴿,但是王非常歡喜她,像寶鬘一樣的,愛護她,那麼叫鴿鬘。一個鴿,像鴿子,因爲她長出來,跟鴿子一樣飛出來的;一個,他又很歡喜她,很珍貴她,愛她像寶鬘一樣,叫鴿鬘。這個鴿鬘,六離合釋叫什麼?你們去想想看。“故以爲名焉,庵羅衛女”。
我們說題目給你出了,你們要彙報的。討論之後,什麼都沒有了,就這麼一般事情蔫掉了,不行的。我出的題,明天討論之後要彙報上來的。那麼昨天,我們臨時選了幾個組長,那麼你們以後就是,假使你們看到合適的,就由他們接下去,如果你們還要另外舉的,也可以再舉。那麼那個負責人,就是把那些討論之後的一些問題,要提上來的。我們說的鴿鬘,鴿鬘是什麼釋?這個要回答的。
另外一個叫庵羅衛女,從庵羅樹的濕氣裏生的,“從樹爲名”,她從那個樹生,就叫庵羅衛,樹叫庵羅樹了。那麼人是濕生裏邊舉了很多例。
人化生者,唯劫初起。
人化生的,也有啊。劫初的時候,劫初時候沒有男女的,那時候都是化生的,最初的人,我們說現在的一般的哲學認爲人是猴子進化的,但是我們佛教裏邊說呢,人類是從光音天下來的。因爲劫初的時候,地上形成地面之後,長的東西很好,地肥,長得跟奶餅一樣好吃,甜得不得了,味道也好,香味也好。那麼這個地形成了,空空的還沒有人,光音天的天人,看到一個空地來遊覽來了。遊覽遊覽了,他就是看到這個地肥啊,長得很好,很香,就拿起來嘗一嘗,嘗了很好吃,就吃起來了,吃!吃!吃!吃到後來,慢慢的,本來光音天身上是光明爲體了,可以來玩玩,遊覽之後,他也回去了,飛上去了。東西一吃了,重了。重了他飛不回去了,那麼就地上安居了,回不了了,祗好地上定居下來了。
所以,那個時候沒有男女相。光音天是二禅天嗎,二禅是色界天,色界天沒有女相的,所以來的時候都是男相的了。實際上,也不算男的,所以基本沒有男女相的。那麼他那個時候的人呢,就是化生,那麼後來呢,因爲吃了東西,就有大小便,這個後頭都要講。吃了東西大小便呢,吃了東西不是要排泄嗎?排泄就是,水分呢,小便,重的那些固體的是大便。有了大小便呢,就有大小便道,大小便道有了之後,就産生這個貪欲,互相看了小便道,互相看了歡喜生貪愛心,這是無始以來的習氣。後來就是成了兩種形了,男的,女的。比較進取一些的那些就成男相;那些退縮的,柔軟一些的成了女相,這個根據他個性,慢慢慢慢就形成男女相,就有淫欲的事情,胎生這才開始。這是劫初時,是化生的。
這是人類的胎卵濕化,他舉了些例子。
傍生叁種,人所共見。化生如龍、揭路荼等。解雲:此雲頂瘿,亦名蘇刺尼,此雲妙翅,舊雲金翅鳥。
那麼傍生有叁種,這是一般都看得到的,因爲傍生跟人有共業了,我們都看到的。鬼道,有的時候偶爾有些人,所謂狗眼啊,或者有特異功能的人看到一些,一般人是看不到,它的共業比較很少。有共業的也有,有的人見鬼,但是一般人都見不到,那麼它這個旁邊叁種呢,“人所共見”。
化生的是龍,揭路荼。揭路荼就是金翅鳥了。“揭路荼,此雲頂瘿,亦名蘇剌尼”,這個翻譯過來嘛,中國話就是“妙翅,舊雲金翅鳥”,它的翅很大,飛起來,大鵬鳥了,大鵬金翅鳥了。我上供的時候都念的了。因爲金翅鳥是吃龍的,它吃龍,它本身也是化生,那麼裏邊就産生一個問題,龍是化生,假使一個金翅鳥吃了一個化生龍,它能不能吃飽?這個問題,你們想想,化生龍,吃下去,它死掉了,就什麼都沒有了,這白白的,吃下去。但是,它吃下去不是像我們人一樣的,把它殺死了再吃,它一口活吞的了,吞下去的時候,有飽的感覺,到了肚子它死掉了,又空了,要再去找了,再吃了。
地獄及諸天,中有唯化生者,一切地獄、及諸天、中有,皆唯化生。
“地獄及諸天,中有唯化生”,那麼這裏講化生了。地獄、天跟中有,祗有化生,沒有其它的生。“一切地獄、及諸天、中有,皆唯化生”,其它沒有。
鬼趣唯通胎化二生。鬼胎生者,如餓鬼母,白目連言:我夜生五子,隨生皆自食,晝生五亦然,雖食盡而無飽。解雲:意表有胎生。
“鬼趣通胎化二種”,鬼兩種,胎生的也有,化生的也有。那麼鬼胎生的比較少一點,他舉個例,“如餓鬼母”,有個鬼之母啊,“白目連言”它舉經上有這麼一個公案,它舉了。她一個鬼之母,她說,她給目連說呢,“我夜生五子,隨生皆自食,晝生五亦然,雖食盡無飽”,就是餓鬼的苦了。餓鬼苦,餓得怎麼樣呢?她自己養了五個孩子,晚上養了五個孩子,實在餓得不得了,幹脆把孩子都吃了,白天又養五個孩子,也是餓得不得了,又把它們吃了,這麼連著吃那麼十個孩子呢,吃飽了沒有?還是餓得不得了,雖然把它們吃完了,還是一點也沒有飽,還是餓,這個餓鬼的業報,就是吃不飽的了。那麼這是,這裏寫這一個呢,是證明這個餓鬼有胎生了。
論雲:一切生中,何生最勝?應言最勝,唯是化生。若爾,何緣後身菩薩,得生自在,而受胎生?見受胎生,有大利益故。謂爲引導諸大釋種親屬,相因令入正法。又引余類,令知菩薩是輪王種,生敬慕心,因得舍邪,歸于正法。又令所化生增上心,彼既是人,能成大事,我曹亦爾,何不能爲?因發正勤,專修正法。又若不爾,族姓難知,恐疑幻化,爲天爲鬼,如外道論,矯設謗言,過百劫後,當有大幻,出現世間。故受胎生,息諸疑謗。有余師說,爲留身界,故受胎生,令無量人及諸異類,一興供養,千返生天,及證解脫。若受化生,無外種故,身纔殒逝,複無遺形,如滅燈光,即無所見。 已上論文,梵雲馱都,此雲界,佛身界也,亦名室利羅,此雲體,佛身體,舊雲舍利,訛余可知也。
“論雲:一切生中,何生最勝?”那麼下邊呢,比較一下胎卵濕化,這個生裏邊,四個生了,哪一種最殊勝?哪一種生最好?
“應言最勝唯是化生”,那麼回答了,應當說,最勝的生呢,是化生。“若爾何緣,後身菩薩得生自在而受胎生?”有問題了,化生最殊勝,後身菩薩,就是釋迦牟尼佛,最後成佛的那個身的菩薩,他一切生得自在了,他可以哪一個生都可以去,爲什麼要受胎生呢?化生好了嘛,最殊勝的是化生嘛,佛已是最殊勝的,他要成佛的,應當顯化生了。
“見受胎生有大利益故”,但是回答了,他說你固然化生最殊勝,但是呢,佛看到胎生有大利益,化生就沒有這個利益,而且還有點害處。“謂爲引導諸大釋種親屬相因,令入正法。又引余類,令知菩薩是輪王種,生敬慕心。因得舍邪,歸于正法”,“又令所化生增上心。彼既是人,能成大事,我曹亦爾,何不能爲,因發正勤,專修正法”,那麼這個時候說,佛爲什麼示現的,要受化胎生呢?受胎生有好處,很多好處。下面就說,他說要,因爲他胎生了,他就很多親屬了,可以引導那些釋迦族的親屬,令他們,因爲親屬的關系,他成了佛,憑他們過去的親屬關系,佛也可以引導他們進入正法。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,後來回到他國家裏去,很多人出家嘛,阿難、提婆達多、難陀等等,都是那時候出家的。釋迦族裏邊出了很多有名望的都出家了,迦留陀夷啊,這是大臣了,是他的。那麼這個就是有這個利益,他有很多親屬,可以引導他們出家,這是第一個。
“又引余類,令知菩薩是輪王種”,那麼這個釋迦牟尼佛,從輪王的那個種族裏生出來,那麼使其他的一些老百姓呢,生羨慕心,恭敬他,這是了不得的人,“因得舍邪,歸于正法”,既然從這個,因爲世界上有這個想法了,我們現在也是這樣子的,假使這個出家人,他是一個國王出家的,或者是大臣,或者是大長者出家的,人家就恭敬他。如果旃陀羅,下賤種出家的,看不起。這是人的習氣,這麼,那麼順了人的習氣,那麼釋迦牟尼佛投生于王種,這是使大家生敬慕心,因爲,至于他的身份的關系,他們自己想象釋迦牟尼這樣出家了,我們也可以相信他了,舍了邪的歸依正法,相信他的法。
另外一個,所化的有情起增上心。什麼叫增上心?就是說自己自尊心了。“彼既是人,能成大事”,釋迦牟尼佛是胎生,跟我們一樣的,他可以即身能夠修行成佛,我們爲什麼不能成就呢?當然也可以努力啊,生起精進呢,專門修正法,最後也可以達到一定的成就。如果說他是不是胎生的,根本跟…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