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▪P15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信啊!给你们家里去报个信,他父亲说,报信可以,给她说一下,今天送饭,送一个人的饭好了,不要送两个人的饭了。他根本没有在乎,生死嘛,是业报的事情嘛,他们都懂,明业果什么都懂的,死了一个孩子嘛,痛苦,有什么痛苦呢?都是业报现了,他就生出来了,业报完了,他就走了,这是跟着业在转了。

  结果呢,他就跑得去,他跑到他们家里去,对他母亲说,唉呀!你们这个,他的孩子的父亲,真是残酷得很啊,心硬得很,他的儿子在他身边倒下去了,无动于衷,他叫我来给你报信,送一个人的饭了,不要送两人饭。他母亲听到之后,噢,他倒了,他业报到了,我今天就烧一个饭好了,不要多烧,也无所谓,唉!这个旅客奇怪得不得了,这个国家的人怎么心那么硬的了,夫妻两个,老夫妇两个,祗有一个孩子,他没有了,都无动于衷,一个说祗要送一个人的饭好了,一个说我好省点气力了,祗要烧一个人就可以。

  那个很奇怪,去问了佛呢,佛说他们都已经里边证了果的人了,不是一般的人,所以对这些事情,人间的喜怒哀乐,这个悲欢离合,根本无动于衷,无所谓了。那就是说,我们这个佛教在世间上,我们不要说这个,什么度众生,说得那么大,就是我们要保持我们的精神状态,不受那些忧虑的伤害,永远保持那个愉快的心情,也是要修佛法。

  这个心理学,我们很希望现在的一批人,能够把佛教的心理学,好好地研究一番,将来可以做出很大的贡献。过去一段时间,日本曾经做了这个努力,佛教心理学,下了很多功夫,但是没有做出成绩来,后来又暗下去了,很长一段时间就没有人搞那些事情了。但是我感到这个佛教心理学,探讨下去,一定可以有很大的功效的,至少在这个医学上,心理治疗方面会起很大作用,那么对精神病之类的决定有大效果。这个我看值得研究。

  

  般遮罗王有妃,生五百卵,生已羞耻,恐为灾变,以小函盛,弃殑伽河,随流而去,下有邻国王,因观河水有函,遣人接取见卵,将归城内,经数日间,各出一子,养大骁勇,所往皆伏,无敢敌者。时彼邻国王,与彼父王,久来怨雠,欲遣征伐,先作书告,今欲决战,寻后兵至,围绕其城,即欲摧破。般遮罗王,极大忙怖,王妃问委,慰喻王言:王不须愁,此五百子,皆是我儿,具陈前事,夫子见母,恶心必息。妃自登城,告五百子,说上因缘,如何今者,欲造逆罪,若不信者,各应张口,妃按两乳,有五百道乳,各注一口。应时信伏,因即和好,两国交通,各无征伐。

  下边我们说下去。还有卵生的,就是有个“般遮罗王”,他的一个妃子,“生五百卵,生已羞耻,恐为灾变,以小函盛,弃殑伽河,随流而去”,在这个般遮罗王呢,有个妃子,生了五百卵。她生了孩子呢,生了五百个蛋,生了之后感到很羞耻,还不好意思。那么她恐怕,还有迷信了,这五百个蛋,是不祥的事情,那么就把它掉了河里去了,藏了个小盒子呢,掉在河里边,随流而去,随河水淌下去。

  这个河的下流,一个邻国,他的国王呢,他有一次去河边去看看呢,他看到有个小的盒子漂过来,他就派人去看,这是什么东西?一拿过来看呢,里边有五百个卵,他看了很奇怪拿回去了。拿回去之后呢,“经数日间,各出一子,养大骁勇,所往皆伏,无敢敌者”,这个国王他盒子拿回去之后,过了几天,每一个卵都产生一个孩子,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呢,非常勇敢,气力又大,所往皆伏,所往无敌,你打哪里,那里都要打不过他,都伏他的,无敢敌者,没有给他对抗的。那么这个,他一下子得了五百个大将,不得了,这个国家就强起来了。

  “时彼邻国王,与彼父王,久来怨雠,欲遣征伐”,那么这个国王,恰恰跟上流的那个国王,历史上是有怨雠的,雠怨,那么这是世雠,趁这个时候,他说我有五百个大将,可以报雠去了,他就要去讨伐他了。“先作书告”,就是打仗之前,就是告诉他一下了,先写一本书告诉他,我们要决战了,这次给你们来个决战。那么“寻后兵至”,书通达之后,兵也到了,一会儿兵也到了,“围绕其城”,把它城围起来了,“即欲摧破”,马上就要把它攻破了。

  “般遮罗王,极大忙怖”,般遮罗王,吓死了,吓得不得了,手脚错乱了。“王妃问委,慰喻王言:王不须愁,此五百子,皆是我儿,具陈前事”,这个王妃就问他,你这个做,那么样子,恐怖干什么呢?弄得手忙脚乱的样子。这个国王就告诉她了,这个围城了,不得了了,五百个大将来了。她呢,这个王妃就安慰他,你不要愁,这五百个人都是我的孩子啊!他们都是我的儿子了。她就把以前的事情给他说了,生了五百卵,不好意思,丢掉的,就是这么回事。他孩子见了母亲,这是古代的人,现在的人不行了,古代的人,他是品德好,孩子对母亲有天生的一些感情,他的恶心会得必定要息下去的。

  那么这个王妃亲自登城,对五百人告诉,她说过去是什么什么因缘,你们就是我过去的孩子,怎么你们今天造业呢,要讨伐你们的父王?“若不信者”,假使这个事情,你们要不相信的话,你们可以把嘴张开来,这王妃就把乳一按,就有五百条乳出去,每一个孩子,每一个大将口里边一股乳进去,他们才相信,这个确实是他们的母亲。“因即和好”,那就不打了,相和了,“两国交通,各无征伐”,两国就是互相交通,就是和好了,友谊了,再也不打仗了。那么这个地方呢,是这么说的。

  另外呢,《大唐西域记》也有这个记载,它是稍微有点不一样。这些东西呢,是过去讲经的时候,因为那个时候空,有公案可以多看一些,现在是没时间,那么大概记得,可能会有点出入,不敢是说很仔细了。大概是这样子:有一个地方,一个山的里边有一个仙人,他是修道了,他是外道仙人。有一次,他到水里沐浴,水里沐浴之后呢,雌的一个鹿吃了他那个洗澡的水,吃了之后就怀孕,怀孕养了一个孩子是女的,非常端正,就是人相,不是鹿,但是上边都是人相,也长得非常端正,就是两个脚是鹿,脚还是她母亲的样子,是鹿的足。那么这个鹿生了这个孩子之后,感到她是人喽,不是鹿了,它就把这个孩子放在仙人的屋子的前面,它就跑掉了。这个仙人一看这个鹿呢,这个人长得非常好,因为他是外道,不是佛了,佛制苾刍,就不受了。他看一个小孩子,一个婴孩了,把它收起来养她。养大之后呢,就帮了他做事情。

  那么这样子呢,有一次他叫她,这个女孩子去他们,大概下雨吧,柴潮了,柴木潮掉了,点不起火,以前没有自来火了,他要钻木取火,这个木头都潮了,取不出火了。他另外那个地方还有一个仙人在修道的,去他那里去取点火来,那个女孩子去了呢,她说要火,那个仙人看她走路,走过的路都是莲花脚印,因为这是过去因缘,她不是普通人。那么他就很奇怪,他说我给你火可以,我这个屋子,你给我绕一圈,绕了一个圈圈,我就给你火。那个女孩子嘛,要拿火,绕一圈,就绕一圈了,就在这个屋子周围绕了一圈,然后拿了火回去了。

  这个时候,有个国王来打猎,就看到他什么,一个仙人,那个要取火的仙人屋子的周围一圈都是莲花的印子,他就很奇怪,他就去问那个仙人。那个仙人就告诉他说,有这么一个人来了,脚的走路过就是有莲花,国王就跑到那个第一个仙人那里,见他的那个女孩子呢,长得非常好了,就迎回去,做他的王妃了。

  做了王妃,后来她生下来的呢,据那个《大唐西域记》的记载,生下来是朵莲花,一朵莲花里边呢,每一个莲花里边都有一个孩子。那么这倒不是她自己丢的,她养了之后,她也不知道,那些其他的王妃呢,很妒嫉,本来她长得好,已经妒嫉了,再生了五百个孩子,生得很端正,更妒嫉了,就悄悄地把他那些孩子都丢到河里边去了。那么这河呢,这个莲花,他们有福报了,这个水淹不了,这朵莲花就跟了河水漂,上面还有天人给他保护,好象王伞盖一样的,就是这样子。这样子漂、漂、漂,漂到下边,下流之后,下流国王正在观,正在游观,看到河里边,一个王盖盖起,一朵莲花来了,很奇怪,叫人把它取回来呢,有五百个小孩子,就把他们养大。五百个就是五百个大将,下边是差不多的,就是前面有点不一样。这是人的卵生,举了这个例,就是说人的卵生也有。

  

  人胎生者,如今世人。

  如今世人,“人胎生者,如今世人”,胎生就不要说了,现在的人,当时世亲菩萨的时候,包括他以前的,佛在世的时候,直到现在,都是胎生的,那是不足为奇了,一般都是胎生,不要举例了。

  

  人湿生者,如曼驮多、遮卢、邬波遮卢、鸽鬘、庵罗卫女。解云:曼驮多,此云我养,是布杀陀王,顶疱而生,颜貌端正。王抱入宫,诸宫皆言我能养也,故以标名。旧云顶生,此是义翻,然非正目。此王长大,为金轮王。遮卢,此云髀生。邬波遮卢,此云小髀。于我养王,两髀之上,各生一疱,疱生一子,从所生处为名,以小标别,亦为轮王。鸽鬘者,昔有一王,名为静授,于王腋下,有一疱生,生一女子,名为鸽鬘,如鸽飞出,王重如鬘,故以为名焉。庵罗卫女,从庵罗树湿气而生,从树为名。

  那么人湿生的,人有四生了,那么湿生的那些人呢,也举个例了,因为一般是看不到的。“如曼驮多、遮卢、邬波遮卢、鸽鬘、庵罗卫女”,这是,那么几个人,都是湿生的。那么这个具体的,下边,他圆晖法师解释。

  “曼驮多”,这是印度话,叫“我养”。为什么叫我养呢?就是“布杀陀王,顶疱而生”,一个国王就布杀陀王,他的顶上生了个疱,这个疱就化了一个孩子,这个孩子养下来了,就是顶生王了。一般顶生王的名字,大家听到过,他顶上生的。顶上生了个疱了,疱破掉了,就生一个孩子,那么这个孩子养下来,长得非常端正,“颜貌端正,王抱入宫”,招谁能养?“诸宫皆言,我能养也,故以标名”,长得很好的孩子呢,王就抱到宫殿…
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