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我們不一樣,他做得到,我們做不到,好了不幹了,就是退了,所以他示現胎生,就是鼓勵我們。我們說菩薩是四攝嘛,利行、同事,他給你一樣,他也是胎生,那麼我們也可以,看了他能夠成就,我們爲什麼不能成就呢?趕快努力修行了,所以有起這個鼓勵作用。
“若不爾者”,假使不是這樣子,不從胎生的話,“族姓難知,恐疑幻化,爲天爲鬼”,如果你不是胎生,你化生的話,他哪裏來的我不知道,憑空這麼來了,這個懷疑了,這個人到底是真的是佛呢,好人,還是天上來的好人,還是鬼化的,壞的東西呢,搞不清楚了。那麼外道書裏邊還有這個說法,“如外道論,矯設謗言”,外道的論裏邊,他惡意置一個誹謗的話,他說過了一百劫之後,有一個大幻,出現世間,一百劫以後,有一個大幻,就是變化的,這個魔了之類的東西,來世間上來教化什麼東西,不要相信他。那麼他,所以釋迦牟尼,不要幻,不要做化生。做化生之後有那麼多壞處,住胎生,有那麼多好處,所以說呢,雖然是化生是最勝,但是釋迦牟尼,投生就不用這個化生,用胎生,因爲這個原因。“故受胎生,息諸疑謗”,所以呢,受胎生可以免得那麼毀謗。
“有余師說,爲留身界,故受胎生。令無量人及諸異類,一興供養,千返生天及證解脫”,還有一個說法,有的人這麼說,胎生呢,可以留一個舍利下來,身界就是舍利了,他將來涅槃以後呢,可以留東西。你化生沒有了,就什麼都沒有了。來的時候,憑空來的,去的時候,也憑空去了,沒有了,那麼沒有東西留下來的。那麼現在我們說他留一個舍利下來呢,可以使無量的人,其他的種類,不是人了,或者是畜生,乃至,祗要起個供養心,恭敬心,就可以一千返的生到天上去,受人天福報,天上的福報,最後還能證解脫。祗要見了舍利起恭敬心,那麼有這麼大的利益。“若受化生,無外種故,身纔殒逝,複無遺形。如滅燈光,即無所見”,假使受化生的話呢,因爲沒有外的四大種呢,沒有這個外的四大種,不藉它的,外邊的四大種,粗的四大種沒有了。“身才殒逝”,他死掉之後,什麼都沒有了。沒有“遺形”,什麼都沒有,好象燈滅掉了,光也沒有了,什麼都沒有。“無所見”,見不到。
“已上論文,梵雲馱都,此雲界”,這個身界就是解釋這個話。以上是論文,這是上邊是《俱舍論》的文,這他印度話叫馱都,這個叫身界,就是佛的身界,就是舍利了。“亦名室利羅,此雲體,佛身體,舊雲舍利,訛余可知也”,這個說了半天,身界就是指的舍利,那麼胎、卵、濕、化,四生講了很多,講完了。
丁七 明中有
戊一 正明中有
己一 正明中有
從此第七,明中有。于中有二:一、正明中有,二、正破外道。就明中有中,分叁段:一、正明中有,二、證有中有,叁、諸門分別。且初正明中有者,論雲:此中何法,說名中有?何緣中有,非即名生?此有兩問。頌曰:
死生二有中 五蘊名中有 未至應至處 故中有非生
釋曰:上兩句答初問,下兩句答第二問。
“從此第七,明中有”,中有的問題,很多人都是,超度了,什麼東西了?到底中有是什麼?這裏是講了一點,後邊還要講。我記得,還更詳細的在後頭,這是中有的,講的比較略的。“一、正明中有,二、正破外道。就明中有中,分叁段:一、正明中有,二、證有中有,叁、諸門分別”,第一個,什麼叫中有?第二個,證有中有,噢!大衆部說中有是沒有的,那麼這裏是證明中有是有的。經部跟有部都是證中有是有的。那麼最後,第叁個,諸門分別,中有的一些情形,那就是後邊講得很多了。
先說中有,什麼叫中有?“論雲:此中何法,說名中有?”前面不是說胎卵濕化裏邊,中有是化生了,提到中有了,但是中有什麼東西還不知道。馬上就來,跟上來就給你講,什麼叫中有?所以學《俱舍》呢,它沒有一個東西不交代,什麼每一個法都給你講清楚的,但是不要著急。看到中有,你著急了,這是什麼東西啊?沒有見過面,不要急,馬上就來了,跟你講中有。什麼叫中有?“此中何法,說名中有?何緣中有,非即名生?”先說什麼法,什麼東西叫中有。另外中有爲什麼不叫生?我們說中有,我們說假使你說一個人沒有了,變了中有了,就是說中有起了,不能說中有生了,這爲什麼原因?後邊要講,它一個頌來回答。這兩個問題,第一個問題。
“死生二有中,五蘊名中有”,從生有、死有的兩個中間這個五蘊,就叫中有。這是解釋什麼叫中有,下邊一個問題,“未至應至處,故中有非生”,它該投生的地方還沒有到,所以中有不叫生,叫起。
“釋曰:上兩句答初問,下兩句答第二問”。
死生二有中,五蘊名中有者,謂死有後,在生有前,二有中間,有五蘊起,爲至生處,故起此身,二趣中間,說名中有。
“死生二有中,五蘊名中有”,死有、生有的中間,這邊死掉了,叫死有。什麼叫死有?後邊還要講起,我們現在簡單先提一下。當你死掉的那一剎那,死有的時間很短,祗有一剎那,就是正死的那一剎那,叫死有。生有就是投生的那一剎那,也是很短的時間,叫生有。生有跟死有死了,生有還沒有投生之前,這個中間的那個階段就叫中有。生、死、生死中叫有,就是五蘊,這個五蘊叫中有。
“謂死有後,在生有前”,死有以後,死了以後,還沒有投生之前,“二有中間”,二個有的中間,“有五蘊起”,生起一個五蘊,起一個五蘊,就叫中有了。“爲至生處,故起此身,二趣中間,說名中有”,他這個中有起了之後,幹什麼呢?就是到投生地方去的,所以說起這個身體,就是中有,就是中有的身了。在二趣中間,第一個死有的這個趣舍掉了,後面投生的那個趣還沒到,那麼在中間的階段叫中有。所以說,什麼叫中有?二趣中間叫中有。
未至應至處,故中有非生者,答第二問。中有已起,不名生者,謂未至彼當來,所應至處,是故中有,不名爲生。論雲:何謂當來所應至處問也?謂引異熟究竟分明,是謂當來所應至處答也。解雲:中有唯天眼見故,昧劣不明也。
“未至應至處,故中有非生者”,中有是什麼東西說清楚了,下邊爲什麼中有不叫生呢?就是這個頌,引這個頌,“未至應至處,故中有非生者”,就是第二個問題,爲什麼不叫生呢?中有起了之後,不能叫生,原因在哪裏?“謂未至彼當來,所應至處,是故中有,不名爲生”,它本來要投生,要到那裏去的,還沒有到,那麼還沒有生呢,不能叫生,祗能說起。
“論雲:何謂當來所應至處?”什麼叫當來所應至處?要引起異熟果究竟分明,非常之清楚的,異熟果生出來,這個是要去的地方就是投生五趣,投生的地方,這個叫當來所應至處。就是它投生的地方,當來,就是將來,馬上要去的地方,中有還沒到,正要去。
“解雲:中有唯天眼見故,昧劣不明也”,那麼我們這裏就是說了,生有,它是很明白的,肉眼、天眼可以看得到的,這是異熟果,究竟分明,就是說,不但是天眼能見,肉眼也可以很清楚看到。我們投生之後,我們人也好,畜生也好,你就是肉眼都看得清清楚楚。但是中有昧劣,它是祗有天眼,也是要同類的天眼,或者是修得殊勝的天眼,一般的天眼還看不到。那麼這個天眼才能看到,不清楚,不分明,所以說呢,中有不能叫生。
所謂生者,要引起的異熟果,是究竟分明,很清楚能看到的,那麼才叫做生。當應至處,將來投生的地方叫生,中陰不是這麼回事,它祗有天眼能見,很昧劣,不能叫生。那麼這裏解釋爲什麼中陰不能叫生,祗能叫起,起一個中陰。
所以說我們學過佛法的,內行的,就是比較內行的人呢,說中陰呢,祗能叫起。如果你說這個死了,中陰,生了個中陰,外行,這是佛教沒有學過的人。真正學過的人,內行、外行,他一看就知道,碰到中陰祗能起,不能叫生,那個說中陰生,還有的說靈魂,更是那個糟糕。他說靈魂出去了,這個是外道的話,佛教裏從來沒有靈魂的。中有很清楚,中有還是五蘊,五蘊就是說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有物質的,靈魂就是精神狀態,沒有物質的。外道,就是包括耶稣教之類的,它認爲物質精神,精神加物質就是一個人,物質的軀殼的一個房子,精神是一個主人,房子裏住了主人了,它就能夠活動了,能夠起作用了,叫一個人。這麼靈魂成一個精神狀態的東西,而且不生不滅的,永生的,佛教裏邊沒有這個概念。所以說在佛教裏邊談靈魂,我們祗好可憐他,說他沒有學好,再說點不好聽的話,就是外道,佛教不談靈魂的。我看到有一本雜志裏邊,裏邊講過,那很多年了,靈魂、靈魂講了很多,自鳴得意,好象他講了很多中陰的道理,實際上明眼人一看,你是個外行,根本佛教的中陰還不知道,這個靈魂就說了半天。
己二 證有中有
從此第二,證有中有。依大衆部,不立中有,故論雲:有余部說,從死至生,處容間絕,故無中有述大衆部宗也。此不應許論主總非。所以者何大衆部征也?依理教故總答。何謂理教?頌曰:
如谷等相續 處無間續生 像實有不成 不等故非譬
一處無二並 非相續二生 說有健達縛 及五七經故
釋曰:前六句依理證,第七第八句依教證。
“從此第二,證有中有”,這一段是比較困難,我們今天是看能不能講完,不講完呢,明天就是一點點,要講完呢,就是這一段是很費勁的。這一段相當費勁,那麼試試看。“從此第二,證有中有”,可能有人預習過,噢!宗信,看過沒有?沒有。如果沒有預習過呢,這一段恐怕是比較困難的,我們講下去再說。
我們這裏簡單補充一下,《順正理論》有一段文4,它說“此但名起”,此就是中有,祗能夠叫起,不能說生,爲什麼?“死生有中暫時起故”,死有,死了以後,生有,還沒有生以前,暫時起來一下。中有是很微薄,很微脆的,最多能夠…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