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我们不一样,他做得到,我们做不到,好了不干了,就是退了,所以他示现胎生,就是鼓励我们。我们说菩萨是四摄嘛,利行、同事,他给你一样,他也是胎生,那么我们也可以,看了他能够成就,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就呢?赶快努力修行了,所以有起这个鼓励作用。
“若不尔者”,假使不是这样子,不从胎生的话,“族姓难知,恐疑幻化,为天为鬼”,如果你不是胎生,你化生的话,他哪里来的我不知道,凭空这么来了,这个怀疑了,这个人到底是真的是佛呢,好人,还是天上来的好人,还是鬼化的,坏的东西呢,搞不清楚了。那么外道书里边还有这个说法,“如外道论,矫设谤言”,外道的论里边,他恶意置一个诽谤的话,他说过了一百劫之后,有一个大幻,出现世间,一百劫以后,有一个大幻,就是变化的,这个魔了之类的东西,来世间上来教化什么东西,不要相信他。那么他,所以释迦牟尼,不要幻,不要做化生。做化生之后有那么多坏处,住胎生,有那么多好处,所以说呢,虽然是化生是最胜,但是释迦牟尼,投生就不用这个化生,用胎生,因为这个原因。“故受胎生,息诸疑谤”,所以呢,受胎生可以免得那么毁谤。
“有余师说,为留身界,故受胎生。令无量人及诸异类,一兴供养,千返生天及证解脱”,还有一个说法,有的人这么说,胎生呢,可以留一个舍利下来,身界就是舍利了,他将来涅槃以后呢,可以留东西。你化生没有了,就什么都没有了。来的时候,凭空来的,去的时候,也凭空去了,没有了,那么没有东西留下来的。那么现在我们说他留一个舍利下来呢,可以使无量的人,其他的种类,不是人了,或者是畜生,乃至,祗要起个供养心,恭敬心,就可以一千返的生到天上去,受人天福报,天上的福报,最后还能证解脱。祗要见了舍利起恭敬心,那么有这么大的利益。“若受化生,无外种故,身纔殒逝,复无遗形。如灭灯光,即无所见”,假使受化生的话呢,因为没有外的四大种呢,没有这个外的四大种,不藉它的,外边的四大种,粗的四大种没有了。“身才殒逝”,他死掉之后,什么都没有了。没有“遗形”,什么都没有,好象灯灭掉了,光也没有了,什么都没有。“无所见”,见不到。
“已上论文,梵云驮都,此云界”,这个身界就是解释这个话。以上是论文,这是上边是《俱舍论》的文,这他印度话叫驮都,这个叫身界,就是佛的身界,就是舍利了。“亦名室利罗,此云体,佛身体,旧云舍利,讹余可知也”,这个说了半天,身界就是指的舍利,那么胎、卵、湿、化,四生讲了很多,讲完了。
丁七 明中有
戊一 正明中有
己一 正明中有
从此第七,明中有。于中有二:一、正明中有,二、正破外道。就明中有中,分三段:一、正明中有,二、证有中有,三、诸门分别。且初正明中有者,论云:此中何法,说名中有?何缘中有,非即名生?此有两问。颂曰:
死生二有中 五蕴名中有 未至应至处 故中有非生
释曰:上两句答初问,下两句答第二问。
“从此第七,明中有”,中有的问题,很多人都是,超度了,什么东西了?到底中有是什么?这里是讲了一点,后边还要讲。我记得,还更详细的在后头,这是中有的,讲的比较略的。“一、正明中有,二、正破外道。就明中有中,分三段:一、正明中有,二、证有中有,三、诸门分别”,第一个,什么叫中有?第二个,证有中有,噢!大众部说中有是没有的,那么这里是证明中有是有的。经部跟有部都是证中有是有的。那么最后,第三个,诸门分别,中有的一些情形,那就是后边讲得很多了。
先说中有,什么叫中有?“论云:此中何法,说名中有?”前面不是说胎卵湿化里边,中有是化生了,提到中有了,但是中有什么东西还不知道。马上就来,跟上来就给你讲,什么叫中有?所以学《俱舍》呢,它没有一个东西不交代,什么每一个法都给你讲清楚的,但是不要着急。看到中有,你着急了,这是什么东西啊?没有见过面,不要急,马上就来了,跟你讲中有。什么叫中有?“此中何法,说名中有?何缘中有,非即名生?”先说什么法,什么东西叫中有。另外中有为什么不叫生?我们说中有,我们说假使你说一个人没有了,变了中有了,就是说中有起了,不能说中有生了,这为什么原因?后边要讲,它一个颂来回答。这两个问题,第一个问题。
“死生二有中,五蕴名中有”,从生有、死有的两个中间这个五蕴,就叫中有。这是解释什么叫中有,下边一个问题,“未至应至处,故中有非生”,它该投生的地方还没有到,所以中有不叫生,叫起。
“释曰:上两句答初问,下两句答第二问”。
死生二有中,五蕴名中有者,谓死有后,在生有前,二有中间,有五蕴起,为至生处,故起此身,二趣中间,说名中有。
“死生二有中,五蕴名中有”,死有、生有的中间,这边死掉了,叫死有。什么叫死有?后边还要讲起,我们现在简单先提一下。当你死掉的那一剎那,死有的时间很短,祗有一剎那,就是正死的那一剎那,叫死有。生有就是投生的那一剎那,也是很短的时间,叫生有。生有跟死有死了,生有还没有投生之前,这个中间的那个阶段就叫中有。生、死、生死中叫有,就是五蕴,这个五蕴叫中有。
“谓死有后,在生有前”,死有以后,死了以后,还没有投生之前,“二有中间”,二个有的中间,“有五蕴起”,生起一个五蕴,起一个五蕴,就叫中有了。“为至生处,故起此身,二趣中间,说名中有”,他这个中有起了之后,干什么呢?就是到投生地方去的,所以说起这个身体,就是中有,就是中有的身了。在二趣中间,第一个死有的这个趣舍掉了,后面投生的那个趣还没到,那么在中间的阶段叫中有。所以说,什么叫中有?二趣中间叫中有。
未至应至处,故中有非生者,答第二问。中有已起,不名生者,谓未至彼当来,所应至处,是故中有,不名为生。论云:何谓当来所应至处问也?谓引异熟究竟分明,是谓当来所应至处答也。解云:中有唯天眼见故,昧劣不明也。
“未至应至处,故中有非生者”,中有是什么东西说清楚了,下边为什么中有不叫生呢?就是这个颂,引这个颂,“未至应至处,故中有非生者”,就是第二个问题,为什么不叫生呢?中有起了之后,不能叫生,原因在哪里?“谓未至彼当来,所应至处,是故中有,不名为生”,它本来要投生,要到那里去的,还没有到,那么还没有生呢,不能叫生,祗能说起。
“论云:何谓当来所应至处?”什么叫当来所应至处?要引起异熟果究竟分明,非常之清楚的,异熟果生出来,这个是要去的地方就是投生五趣,投生的地方,这个叫当来所应至处。就是它投生的地方,当来,就是将来,马上要去的地方,中有还没到,正要去。
“解云:中有唯天眼见故,昧劣不明也”,那么我们这里就是说了,生有,它是很明白的,肉眼、天眼可以看得到的,这是异熟果,究竟分明,就是说,不但是天眼能见,肉眼也可以很清楚看到。我们投生之后,我们人也好,畜生也好,你就是肉眼都看得清清楚楚。但是中有昧劣,它是祗有天眼,也是要同类的天眼,或者是修得殊胜的天眼,一般的天眼还看不到。那么这个天眼才能看到,不清楚,不分明,所以说呢,中有不能叫生。
所谓生者,要引起的异熟果,是究竟分明,很清楚能看到的,那么才叫做生。当应至处,将来投生的地方叫生,中阴不是这么回事,它祗有天眼能见,很昧劣,不能叫生。那么这里解释为什么中阴不能叫生,祗能叫起,起一个中阴。
所以说我们学过佛法的,内行的,就是比较内行的人呢,说中阴呢,祗能叫起。如果你说这个死了,中阴,生了个中阴,外行,这是佛教没有学过的人。真正学过的人,内行、外行,他一看就知道,碰到中阴祗能起,不能叫生,那个说中阴生,还有的说灵魂,更是那个糟糕。他说灵魂出去了,这个是外道的话,佛教里从来没有灵魂的。中有很清楚,中有还是五蕴,五蕴就是说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有物质的,灵魂就是精神状态,没有物质的。外道,就是包括耶稣教之类的,它认为物质精神,精神加物质就是一个人,物质的躯壳的一个房子,精神是一个主人,房子里住了主人了,它就能够活动了,能够起作用了,叫一个人。这么灵魂成一个精神状态的东西,而且不生不灭的,永生的,佛教里边没有这个概念。所以说在佛教里边谈灵魂,我们祗好可怜他,说他没有学好,再说点不好听的话,就是外道,佛教不谈灵魂的。我看到有一本杂志里边,里边讲过,那很多年了,灵魂、灵魂讲了很多,自鸣得意,好象他讲了很多中阴的道理,实际上明眼人一看,你是个外行,根本佛教的中阴还不知道,这个灵魂就说了半天。
己二 证有中有
从此第二,证有中有。依大众部,不立中有,故论云:有余部说,从死至生,处容间绝,故无中有述大众部宗也。此不应许论主总非。所以者何大众部征也?依理教故总答。何谓理教?颂曰:
如谷等相续 处无间续生 像实有不成 不等故非譬
一处无二并 非相续二生 说有健达缚 及五七经故
释曰:前六句依理证,第七第八句依教证。
“从此第二,证有中有”,这一段是比较困难,我们今天是看能不能讲完,不讲完呢,明天就是一点点,要讲完呢,就是这一段是很费劲的。这一段相当费劲,那么试试看。“从此第二,证有中有”,可能有人预习过,噢!宗信,看过没有?没有。如果没有预习过呢,这一段恐怕是比较困难的,我们讲下去再说。
我们这里简单补充一下,《顺正理论》有一段文4,它说“此但名起”,此就是中有,祗能够叫起,不能说生,为什么?“死生有中暂时起故”,死有,死了以后,生有,还没有生以前,暂时起来一下。中有是很微薄,很微脆的,最多能够…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