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▪P21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它跟影子兩個有矛盾,不能在一個地方都有。這是第叁個,“一處無二並”。

  

  第四雲:或言一處無二並者,鏡面月像,謂之爲二,近遠別見,如觀井水,若有並生,如何別見,故知諸像,于理實無。解雲:于一鏡處,有面月二像,看面像則近,觀月像則遠,二像若實,豈容一處,近遠別見也。

  它就是說,假使一個地方,假使你是實在的話,那麼假使鏡子,一個鏡子,它照月亮,鏡子很近,執在手裏,很近,月亮在天上很遠。既然假使月亮是真的,那麼怎麼在一個地方,有遠了,近了,兩個東西在一起呢?很遠的月亮,也在你這個鏡子裏邊,鏡子也在這個地方,一個近,一個遠,怎麼在一個地方呢?那麼可見這個月亮,在鏡面的月亮是假的,這個很科學。“如觀井水”,這句話呢,在一般的注解裏邊沒有怎麼強調的說,那就是說井跟水,井裏邊有水了,井是很近,看到井口就看到了。這個水很遠,既然一個近一個遠,兩個不是在一個地方,井的口在面上,井的水在井下邊,那麼兩個是分開的。那你現在鏡子裏邊:鏡面,一個鏡子的表面,很近就在你手邊;月亮很遠,同時在一個地方。近的,遠的,在一個地方都可以看到,那可知這個月亮的像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如果真的,這麼一個地方有遠有近,都會看到呢?所以“知諸像,與理實無”。

  “解雲:于一鏡處有面月二像,看面像則近,觀月則遠,二像若實,豈容一處,近遠別見也”。這個是圓晖法師的解釋,跟其它的注解,有點不同。照理說,《俱舍論》的意思,鏡面跟月亮,一個近,一個遠。而圓晖法師呢,就是一個鏡子裏邊,又照了你自己臉像,又照了月亮,一個臉像近,月像遠,一個遠,一個近都在鏡子裏邊,道理是差不多。實際上據考證,還有些注解,注釋家的研究呢,認爲根據《俱舍論》的原義,應當是這個面是鏡子的面,不是人的面,不是鏡子裏邊有個人,照一個像。是鏡子的面,鏡子的那個鏡面,跟月亮這兩個做比較,一個近,一個遠。好象一個井,水在裏邊,遠一點,井口在上邊近一點,那麼明明兩個一近一遠的,不能在一個地方,跟井底很清楚了,井的井口就在面上,井水在下邊,不在一個地方。那麼你一個鏡面裏邊,鏡面很近,月亮很遠,同時在一個地方,那可見得,這個月亮的影子,這個像是假的。

  那麼有這四個理由來證明,像不是實在有體的。

  

  又論雲:然諸因緣,和合勢力,令如是見,以諸法性,功能差別,難可思議。解雲:令如是見者,謂鏡質等勢力,返見本面實無像。

  “又論雲:然諸因緣,和合勢力,令如是見,以諸法性,功能差別,難可思議”。這個圓晖法師解:“令如是見者,謂鏡質等勢力,返見本面實無像”。它就是解釋:既然是像是假的,爲什麼鏡子裏邊顯像呢?它就是說,因緣和合的勢力,就可以産生這樣的幻覺,看到鏡子裏邊有像。因爲法性如此,法就有這些功能,一切法裏邊,它有這個功能。

  這個說法,因爲當時科學沒有發達了,當時說得含糊,但是原則是跟現在科學完全符合。物質的一些反射的條件,就可以産生影子的,鏡子上就照出影子來。現在我們很簡單了,光線反射出來嘛,好象看見鏡子裏,那個月亮在裏邊。實際上,這個月亮卻在天上,是光的反射的關系,就看出來,好象在裏邊,實際上是假,當然是假的了。所以這個古代的解釋,跟現在的科學完全符合。

  那麼這個很奇怪,現在的科學家,對佛教就感到驚奇,就在這一點,在二千幾百年以前的佛教,講的道理,跟現在科學很多是完全符合。不但是這些小地方,還有很多尖端的科學,跟佛教講的道理,也都吻合。我們說天體運行,佛經裏邊講,有世界,佛世界旁邊的旁世界,各式各樣都有,那就是十方世界了,到處安布的有,這個不可思議。在我們以前的人,以爲地總是在下,天在上,哪有地上,天在下的,人可以倒立的,這個東西不可思議,但是現在證明完全是對的。我們這個地球,你說這個上面,那麼反面的,地球的人還是站在裏邊,你說你是正的話,他就是倒立的,他天在下邊,地在上,倒起站著,這個佛經裏講得有。但是世間上,以前根本不可思議,這麼人,倒起立起來,裏邊斜起站起來,怎麼站?地心吸力,都把它吸住了,這個現在是很科學,反正這些東西很多。

  

  非相續二生者,釋上不等,故非譬也。非相續者,汝所立像,非一相續,不等于法。夫言相續,此滅彼生,唯從鏡中,有像現故,明知質像體類各別,非一相續。又像與本質,俱時而有,故知質像非是相續。若死生法,是一相續,要從此死後彼方生,汝將質像非一相續法,而喻死生一相續法者,不實等也。

  “非相續二生者”,這個就是解釋,以像來比這個我們死生的法,不相等的,這個是一個頌的話了。“非相續二生者,釋上不等故非譬”。前面是說像實有,那駁掉了,像是假的,以四個例來駁,駁掉它,那麼這個像跟我們的法,兩個來比喻的話,不相稱,它們是不相等,不能劃等號的,不能拿來做比喻。

  “非相續者,汝所立像”,這個非相續,什麼意思呢?“汝所立像”,你所立的像,不是一個相續,我們說相續的法,也可以說它是處無間了,你這個根本不是相續法,你怎麼拿來做比喻呢?我們說,以續生故,你相續而生的法,這個理由,你現在,種子跟果是相續而生的,你那個鏡子裏的像來說,它根本不是相續的東西,怎麼可以,拿來做比喻,不等于法,法是相續的,以續生的,死生是相續的,這個像不是相續的。

  “夫言相續,此滅彼生,唯從鏡中,有像現故,明知質像,體類各別,非一相續”。所以相續法,那麼前面那個滅掉了,後面生起來,一個滅,一個生,一個滅,一個生,那是相續。你說種子壞了,這個芽出來,芽長硬了,成了稈,稈裏邊長葉子了,葉子裏邊開花了,花掉了,又成果了,就是相續法了。前面滅掉,後頭生起來,叫相續法。你現在像,鏡子裏照一個像,像是像,鏡是鏡,並沒有說,像出現了,鏡子不見了,而鏡滅掉了,沒有啊,它不是相續法唉!像是另外一個東西,是個假相了,它根本不是一個相續法。“體類各別”,鏡子跟像,它的體,它的類都是各是各的,並不是一個東西的前後的連續的東西,那你怎麼拿來做比喻呢?

  本來我們看前面,猶如鏡子的像來做這個比喻,本來很勉強,這裏它駁了,像不是一個相續法,怎麼拿來做比喻?我們說比喻,要跟因的相續法,要有聯系的,才能做比喻了。你現在拿一個東西,不相幹的東西,那根本不能拿來做比喻。這個我們學因明,我們就知道這個原因,那麼沒有學的嗎,也想得起來。因爲這是因明裏邊最膚淺的問題,想也想得起來的,既然不是相續法,那不能拿來做比喻。

  “又像與本質,俱時而有,故知質像非是相續”。像跟這個本質,假使你一個照鏡子,照出像來了,像出現了,人並沒有滅掉,同時都存在,那怎麼說是相續法?如果相續法的話,像出現了,人就不見了,那麼像不見了,人就生出來了,這是一個相續。現在兩個是各了各的,那麼就是怎麼能叫相續法呢?根本不成做比喻的,沒有條件做比喻。“故知質像非是相續”,質跟像兩個不是相續法。

  這個大衆部的這個救是很勉強,祗好騙騙老太婆,這個有點思想的人,一看就看出來了。這個像跟質不是一個東西,它如果一個東西的話,前面的沒有,後面生出來,它兩個都存在,可見是兩個東西,不是一個相續。而死生法呢,是一個相續,這個死了之後,那邊才生,並不是說,你這邊還沒有死完,它那邊已經生出來了,這兩個東西都一起存在,不可能。所以說,一個是相續法,此滅彼生,一個是不相續法,不是相續法,兩個可以並存,這個不能當作比喻。死生法呢,是一個相續,這裏死掉了,那邊才生,你把質像,不是一個相續的法來比喻死生是一個相續的法,不相等的,這個不能做比喻的。“不”能“實等”也,這個是不等的,不是相等的,後邊再加個理由。

  

  言二生者,汝所立像,托二緣生,不等于法。謂本質及鏡,爲二緣也。生有唯從死有爲緣,故生有起,唯一緣生法也。汝以二緣生法,以喻一緣生法,是則不可等于法,故非譬也。

  “言二生者,汝所立像,托二緣生,不等于法。謂本質及鏡,爲二緣也”。你說的像,這個鏡子照的像,兩個緣才能生。這兩個緣,不是祗有兩個緣,是主要的是靠兩個緣:一個是鏡子,一個是人,本質就是人了。人站在鏡子面前就顯出像來了,那麼至少這兩個東西,都是主要的因素,少一個是不能顯的。

  而死生呢,卻不是兩個,不一樣的。“生有唯從死有爲緣,故生有起,唯一緣生法也”。而生有,你死掉之後,投生了,這個叫生有了。它祗靠死有的,沒有其它的東西,兩個一起合起來,是這個生有。它死掉,死有沒有了,生有就出來了。“一緣生法”,這個“一緣生法”,不要誤會了,前面說過的,一切法從來的,所有的法,沒有一個緣生的,一因生法,沒有的。這個緣是主要的緣,並不是排斥其它的助緣。噢,其它的助緣,還有很多沒有攝在裏邊。就是主要的因緣,一個是鏡子的像是鏡跟像,而本質是兩個,而死有跟生有的關系呢,是一個,這個兩個又是不等。所以說幾個方面來說,像的比喻,跟死生法不是一類的東西,不能相稱的,不能做比喻的。

  “汝以二緣生法,以喻一緣生法,是則不可等于法,故非譬也”,這也是說,你這個法跟譬喻,譬喻跟我們的法,不相等,一個是二緣生,一個是一緣生,你拿二緣生的法,來比喻一緣生的不等,不能成爲比喻。

  

  已依正理,對破彼宗,故知死生必有中有。

  “已依正理,對破彼宗,故知死生必有中有”,這個就是理破,依理證來證明,這個大衆部的說法是不對,是有中有的,以理論的方式推出,決定有中有。這是前面的。下邊是教證,以佛說的教來證明有中有。

  

  說有健達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