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它跟影子两个有矛盾,不能在一个地方都有。这是第三个,“一处无二并”。
第四云:或言一处无二并者,镜面月像,谓之为二,近远别见,如观井水,若有并生,如何别见,故知诸像,于理实无。解云:于一镜处,有面月二像,看面像则近,观月像则远,二像若实,岂容一处,近远别见也。
它就是说,假使一个地方,假使你是实在的话,那么假使镜子,一个镜子,它照月亮,镜子很近,执在手里,很近,月亮在天上很远。既然假使月亮是真的,那么怎么在一个地方,有远了,近了,两个东西在一起呢?很远的月亮,也在你这个镜子里边,镜子也在这个地方,一个近,一个远,怎么在一个地方呢?那么可见这个月亮,在镜面的月亮是假的,这个很科学。“如观井水”,这句话呢,在一般的注解里边没有怎么强调的说,那就是说井跟水,井里边有水了,井是很近,看到井口就看到了。这个水很远,既然一个近一个远,两个不是在一个地方,井的口在面上,井的水在井下边,那么两个是分开的。那你现在镜子里边:镜面,一个镜子的表面,很近就在你手边;月亮很远,同时在一个地方。近的,远的,在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,那可知这个月亮的像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如果真的,这么一个地方有远有近,都会看到呢?所以“知诸像,与理实无”。
“解云:于一镜处有面月二像,看面像则近,观月则远,二像若实,岂容一处,近远别见也”。这个是圆晖法师的解释,跟其它的注解,有点不同。照理说,《俱舍论》的意思,镜面跟月亮,一个近,一个远。而圆晖法师呢,就是一个镜子里边,又照了你自己脸像,又照了月亮,一个脸像近,月像远,一个远,一个近都在镜子里边,道理是差不多。实际上据考证,还有些注解,注释家的研究呢,认为根据《俱舍论》的原义,应当是这个面是镜子的面,不是人的面,不是镜子里边有个人,照一个像。是镜子的面,镜子的那个镜面,跟月亮这两个做比较,一个近,一个远。好象一个井,水在里边,远一点,井口在上边近一点,那么明明两个一近一远的,不能在一个地方,跟井底很清楚了,井的井口就在面上,井水在下边,不在一个地方。那么你一个镜面里边,镜面很近,月亮很远,同时在一个地方,那可见得,这个月亮的影子,这个像是假的。
那么有这四个理由来证明,像不是实在有体的。
又论云:然诸因缘,和合势力,令如是见,以诸法性,功能差别,难可思议。解云:令如是见者,谓镜质等势力,返见本面实无像。
“又论云:然诸因缘,和合势力,令如是见,以诸法性,功能差别,难可思议”。这个圆晖法师解:“令如是见者,谓镜质等势力,返见本面实无像”。它就是解释:既然是像是假的,为什么镜子里边显像呢?它就是说,因缘和合的势力,就可以产生这样的幻觉,看到镜子里边有像。因为法性如此,法就有这些功能,一切法里边,它有这个功能。
这个说法,因为当时科学没有发达了,当时说得含糊,但是原则是跟现在科学完全符合。物质的一些反射的条件,就可以产生影子的,镜子上就照出影子来。现在我们很简单了,光线反射出来嘛,好象看见镜子里,那个月亮在里边。实际上,这个月亮却在天上,是光的反射的关系,就看出来,好象在里边,实际上是假,当然是假的了。所以这个古代的解释,跟现在的科学完全符合。
那么这个很奇怪,现在的科学家,对佛教就感到惊奇,就在这一点,在二千几百年以前的佛教,讲的道理,跟现在科学很多是完全符合。不但是这些小地方,还有很多尖端的科学,跟佛教讲的道理,也都吻合。我们说天体运行,佛经里边讲,有世界,佛世界旁边的旁世界,各式各样都有,那就是十方世界了,到处安布的有,这个不可思议。在我们以前的人,以为地总是在下,天在上,哪有地上,天在下的,人可以倒立的,这个东西不可思议,但是现在证明完全是对的。我们这个地球,你说这个上面,那么反面的,地球的人还是站在里边,你说你是正的话,他就是倒立的,他天在下边,地在上,倒起站着,这个佛经里讲得有。但是世间上,以前根本不可思议,这么人,倒起立起来,里边斜起站起来,怎么站?地心吸力,都把它吸住了,这个现在是很科学,反正这些东西很多。
非相续二生者,释上不等,故非譬也。非相续者,汝所立像,非一相续,不等于法。夫言相续,此灭彼生,唯从镜中,有像现故,明知质像体类各别,非一相续。又像与本质,俱时而有,故知质像非是相续。若死生法,是一相续,要从此死后彼方生,汝将质像非一相续法,而喻死生一相续法者,不实等也。
“非相续二生者”,这个就是解释,以像来比这个我们死生的法,不相等的,这个是一个颂的话了。“非相续二生者,释上不等故非譬”。前面是说像实有,那驳掉了,像是假的,以四个例来驳,驳掉它,那么这个像跟我们的法,两个来比喻的话,不相称,它们是不相等,不能划等号的,不能拿来做比喻。
“非相续者,汝所立像”,这个非相续,什么意思呢?“汝所立像”,你所立的像,不是一个相续,我们说相续的法,也可以说它是处无间了,你这个根本不是相续法,你怎么拿来做比喻呢?我们说,以续生故,你相续而生的法,这个理由,你现在,种子跟果是相续而生的,你那个镜子里的像来说,它根本不是相续的东西,怎么可以,拿来做比喻,不等于法,法是相续的,以续生的,死生是相续的,这个像不是相续的。
“夫言相续,此灭彼生,唯从镜中,有像现故,明知质像,体类各别,非一相续”。所以相续法,那么前面那个灭掉了,后面生起来,一个灭,一个生,一个灭,一个生,那是相续。你说种子坏了,这个芽出来,芽长硬了,成了秆,秆里边长叶子了,叶子里边开花了,花掉了,又成果了,就是相续法了。前面灭掉,后头生起来,叫相续法。你现在像,镜子里照一个像,像是像,镜是镜,并没有说,像出现了,镜子不见了,而镜灭掉了,没有啊,它不是相续法唉!像是另外一个东西,是个假相了,它根本不是一个相续法。“体类各别”,镜子跟像,它的体,它的类都是各是各的,并不是一个东西的前后的连续的东西,那你怎么拿来做比喻呢?
本来我们看前面,犹如镜子的像来做这个比喻,本来很勉强,这里它驳了,像不是一个相续法,怎么拿来做比喻?我们说比喻,要跟因的相续法,要有联系的,才能做比喻了。你现在拿一个东西,不相干的东西,那根本不能拿来做比喻。这个我们学因明,我们就知道这个原因,那么没有学的吗,也想得起来。因为这是因明里边最肤浅的问题,想也想得起来的,既然不是相续法,那不能拿来做比喻。
“又像与本质,俱时而有,故知质像非是相续”。像跟这个本质,假使你一个照镜子,照出像来了,像出现了,人并没有灭掉,同时都存在,那怎么说是相续法?如果相续法的话,像出现了,人就不见了,那么像不见了,人就生出来了,这是一个相续。现在两个是各了各的,那么就是怎么能叫相续法呢?根本不成做比喻的,没有条件做比喻。“故知质像非是相续”,质跟像两个不是相续法。
这个大众部的这个救是很勉强,祗好骗骗老太婆,这个有点思想的人,一看就看出来了。这个像跟质不是一个东西,它如果一个东西的话,前面的没有,后面生出来,它两个都存在,可见是两个东西,不是一个相续。而死生法呢,是一个相续,这个死了之后,那边才生,并不是说,你这边还没有死完,它那边已经生出来了,这两个东西都一起存在,不可能。所以说,一个是相续法,此灭彼生,一个是不相续法,不是相续法,两个可以并存,这个不能当作比喻。死生法呢,是一个相续,这里死掉了,那边才生,你把质像,不是一个相续的法来比喻死生是一个相续的法,不相等的,这个不能做比喻的。“不”能“实等”也,这个是不等的,不是相等的,后边再加个理由。
言二生者,汝所立像,托二缘生,不等于法。谓本质及镜,为二缘也。生有唯从死有为缘,故生有起,唯一缘生法也。汝以二缘生法,以喻一缘生法,是则不可等于法,故非譬也。
“言二生者,汝所立像,托二缘生,不等于法。谓本质及镜,为二缘也”。你说的像,这个镜子照的像,两个缘才能生。这两个缘,不是祗有两个缘,是主要的是靠两个缘:一个是镜子,一个是人,本质就是人了。人站在镜子面前就显出像来了,那么至少这两个东西,都是主要的因素,少一个是不能显的。
而死生呢,却不是两个,不一样的。“生有唯从死有为缘,故生有起,唯一缘生法也”。而生有,你死掉之后,投生了,这个叫生有了。它祗靠死有的,没有其它的东西,两个一起合起来,是这个生有。它死掉,死有没有了,生有就出来了。“一缘生法”,这个“一缘生法”,不要误会了,前面说过的,一切法从来的,所有的法,没有一个缘生的,一因生法,没有的。这个缘是主要的缘,并不是排斥其它的助缘。噢,其它的助缘,还有很多没有摄在里边。就是主要的因缘,一个是镜子的像是镜跟像,而本质是两个,而死有跟生有的关系呢,是一个,这个两个又是不等。所以说几个方面来说,像的比喻,跟死生法不是一类的东西,不能相称的,不能做比喻的。
“汝以二缘生法,以喻一缘生法,是则不可等于法,故非譬也”,这也是说,你这个法跟譬喻,譬喻跟我们的法,不相等,一个是二缘生,一个是一缘生,你拿二缘生的法,来比喻一缘生的不等,不能成为比喻。
已依正理,对破彼宗,故知死生必有中有。
“已依正理,对破彼宗,故知死生必有中有”,这个就是理破,依理证来证明,这个大众部的说法是不对,是有中有的,以理论的方式推出,决定有中有。这是前面的。下边是教证,以佛说的教来证明有中有。
说有健达…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