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就有那麼大,那麼高,而且呢,有中陰身有衣的。欲界的中陰身,相對的對照一下,就是沒有衣的。爲什麼色界中陰身有衣,“慚愧增故”,生到色界天的人,慚愧心增上。欲界有欲貪,男女之欲了,色界沒有了,他慚愧性強。所以說呢,“天然有衣”,就是中陰的時候也是有衣。“欲界中有不與衣俱,由皆宿習無慚愧故”,欲界的中有身沒有衣的,爲什麼?就是過去以來的煩惱習氣,沒有慚愧。那麼所以說我們欲界投生,中有身都沒有衣,小孩生下來也沒有衣。當然,那麼這個是好象天然的,父母生下來的,如此的,振振有詞的說。這個就是無慚愧的話,你是沒有慚愧纔沒有衣,如果你有慚愧的話,色界天人有慚愧,不但他本有天生、天然有衣,中有的時候也有衣。
那麼有一個例外,“唯有鮮白苾刍尼由本願力,世世有自然衣,恒不離身,隨時改變,乃至最後般涅槃時,亦以此衣,纏屍焚葬也”,那麼有一個例外,欲界的中有,一般是沒有衣的,但是有個例外:有個鮮白苾刍尼,鮮白苾刍尼是個名字了,苾刍尼因過去發願的力量的緣故,她生生世世都自然有衣,她發什麼願?過去世的時候,她供僧,以衣服供僧,供十方僧。供僧的時候就發願,發願她生生世世都有衣服,乃至中陰的時候,也不裸形,也有衣服。因爲她供衣的功德,加上她發的願,滿她的願。所以她發了願之後,生生世世中陰身也有衣,生了之後,生下來天然有衣。小孩子這個衣很小,長大了,身高多高,衣服也多高,乃至出家之後,衣服變成袈裟,乃至她涅槃之後,衣服就她屍體的這屍體的布就是那一塊,那麼這樣子,就是隨了她身體的,她的一生的階段的改變,那麼這是她過去發願的果報了。
那麼除了這個鮮白苾刍尼之外呢,還有,但是極少,就是商那和修,這是阿難的弟子。他在過去的時候,以一種草織的衣,安居自恣的時候,拿來供僧。他以這樣子的供養的力量,在五百生裏邊的中陰都是有衣服的。而且也是同樣,這個衣服出胎之後,就穿了有衣服。身體長的時候,衣服也長,乃至阿難度他出家的時候,衣服也變袈裟了。這個跟鮮白苾刍尼一樣,都是供養衣服的果報。那麼還有,當然還要發願了。那麼這樣子的人呢,在欲界是絕無僅有的,這麼一個、兩個。其他的,一般都是沒有衣。
下邊本有,那麼這裏呢講了,欲界的色界的,無色界爲什麼不講?大家想一想,無色界爲什麼不講了?無色界沒有中有了,無色界沒有形狀的,無色界又沒有處所的。中有,是從這個有到那個有,中間過渡的一個階段,無色界,你這裏沒有了,當下無色界就生了。無色界又不要跑過去的,無色界沒有地方的,這裏沒有了,就是生了無色界了,無色界又沒有形狀,也沒有身體的。所以無色界沒有中有的,所以不講無色界。
本有謂死前,居生剎那後者,本過去業所感之有,名爲本有,此之本有,在死有前,居生有後,中間諸蘊,爲本有體。言生有者,初受生時一剎那蘊也。言死有者,最後命終一剎那死蘊也。
那麼前面說的,當本有形,樣子好象是當本有形,什麼叫本有?解釋一下,“本有謂死前,居生剎那後”。它頌裏最後兩句解釋本有了,死有之前,生剎那以後,這個中間的一個階段,就是叫本有。“本過去業所感之有,名爲本有”。就是依據過去你造的業,就感了這麼一個有,這個有就是現在的一個五蘊。就是過去的業所感得來的,過去本來造的業,根據過去的業,感到現在的五蘊身,這就叫本有。這個本有是什麼時候的呢?在死有之前,生有之後,中間的那些五蘊,都是本有的體。那麼又牽涉到,什麼叫生有?什麼叫死有?
那麼先說生有,要講本有,先把生有,死有搞清楚。生有,才投生的那一剎那我們學過《廣論》,投生的時候是什麼?識了,無明緣行,行緣識嗎,就是這個時候的五蘊,就是生有。祗有一剎那記住不是很長時間。生有,是正在投生這一剎那叫生有。這生有過了之後,就是本有。一直到維持到死有,死有就是最後命終了,那一剎那也是很短的時間,命要沒有了,最後快沒有的,到沒有這一剎那叫死有。從生有起,一直到死有之前,中間這一段全部是本有。所以說,“此之本有,在死有前,居生有後,中間諸蘊爲本有體”,諸蘊就是五蘊了,當本有的體。
什麼叫生有?“言生有者,初受生時,一剎那蘊也”,最初受生的時候,這一剎那的五蘊就叫生有。
什麼叫死有?“言死有者,最後命終一剎死蘊也”,最後命終的這一剎那的五蘊,這叫死有。
欲色二界,具足四有;若無色界,唯阙中有,有余叁有。
“欲色二界,具足四有”,欲界色界四有。什麼叫四有?生有、死有、本有,中有,這四個有,四有輪轉了。“若無色界,唯阙中有,有余叁有”。無色界,中有沒有的,講過了。那麼其它叁有是有的,生有、本有、死有、沒有中有。那麼四個有就是:生有最初了,最初是生有;然後是本有,本有最後死的時候是死有;死有之後呢,就是中陰了,中有;中有投生之後,叫後有。後有就是現在的本有,就是當本有,也可以叫後有。從你現在的這一輩子來說,叫後有。從後邊來說,就是後有。投生以後,就是本有。所以說四有輪轉呢,基本上就是生有、本有、死有、中有,就是四個有。
庚二 明眼等九門
從此第二,明眼等九門,論雲:已辨形狀,余義當辨。頌曰:
同淨天眼見 業通疾具根 無對不可轉 食香非久住
倒心趣欲境 濕化染香處 天首上叁橫 地獄頭歸下
下邊第二,“明眼等九門”,論中有講得比較詳細的,它從眼等開了九個門來分別。哪九個門呢?下邊要講,“論雲:已辨形狀,余義當辨”。中有的形狀、大小講過了,那麼中有還有其它的一些事情要分辨一下,要說明一下。
“同淨天眼見,業通疾具根,無對不可轉”,這是各式各樣的分別門。“食香非久住”,這是吃的東西,時間能住好久。“倒心趣欲境”,它怎麼投生的,“濕化染香處”,天投生的形狀,“天首上叁橫,地獄頭歸下”。這是各式各樣九個門,這裏把它說了,中陰的,還有九種,各種不同的特征。第一個是“同淨天眼見”。
釋曰:此有九門。同淨天眼見者,第一眼境門,謂中有身,唯兩眼境:一、同類眼見,五趣中有,各見自類也。二、淨天眼見,言淨天眼者,修得天眼,極清淨故,能見中有。生得天眼,則不能觀,以中有身極微細故。
“釋曰:此有九門”,先說“第一眼境門”,它什麼眼睛看得到,這是第一門。“謂中有身,唯兩眼境”,中有的身體,祗有兩個眼睛能夠見到它的,就是祗有兩種眼睛的境界。也就是說,祗有兩種眼睛,可以看得到它,其它的眼睛是看不到中有的。以前有個居士,他是研究科學的,盡量地想證明佛教是真實的,佛教真實的,他就從中有下手。在世間的人,認爲死掉之後,就什麼都沒有了,所以不相信佛教。他拼命想證明有個中有,利用中有來證明佛教是真實的,那麼他就想盡腦筋了,想發明最新的科學儀器來探索這個中有的存在。最後沒有辦法,爲什麼?中有太微細了,以這些科學儀器,碰到這個中有的東西,根本不起作用。它的中有身呢,兩眼見,從眼睛來說,它祗有兩個眼睛看得到。
一個是“同類眼見,五趣中有,各見自類也”。同類的眼睛,可以看到它。假使人的中有看到人的中有,天的中有祗能看到天的中有,那麼其它的中有,也看不到了。那麼畜生的中有,祗能看到畜生,就看到自己的中有。畜生中有對畜生中有,它碰得到,看得到,其它的就看不到。五類的,五趣的中有互不相見,祗有同類的才能看到的。
第二種,高級的,“淨天眼見”。這個天眼不是一般的天眼,要清淨的天眼,就是修得的天眼。我們說,鬼神、天人都有天眼,這是報得的天眼,過去業報裏邊,就感到生下來就有那個天眼的特異功能。而這個淨天眼要修得來的,不是一般報得的天眼。報得的天眼差,見不到中有,淨天眼能見中有。所以說修得的天眼呢“極清淨故”,叫淨天眼,才能看到中有。生得天眼,就是報得的,他從業報上感到天眼,則不能見,見不到的。“以中有身極微細故”,因爲中有的身體微細得不得了,鐵圍山可以穿過去。這個質料呢,一般人說,就是光一樣的東西,什麼東西透得過去。
有余師說:天中有眼,能見五趣;人中有眼,能見四趣,除天中有也;鬼中有眼,能見叁趣,除人天也;傍生中有眼,能見二趣,除人天鬼也;地獄中有眼,唯見自類也。
有的論師他這麼說:同類見,他說不是的,高級的能見下邊的,下邊的不能見上。那麼就是說天人的中有,就是要投天的中有眼睛能夠看到五趣,不但看到天趣,同類的當然能看到,就是人趣,傍生趣,乃至地獄趣,因爲比它低級,它的天眼也能夠看到它們的中有。那麼下邊第二層,人的中有的眼睛祗能看到四趣,人自己看自己,看傍生、地獄、鬼,天比他高看不到了。祗能看四趣,天的中有它看到不了。那麼鬼的中有又差一點,可以看叁趣。人、天中有看不到,看下邊叁趣。傍生的中有,比鬼的中有又差一點,祗能看兩趣。就是傍生自己看自己,看地獄,人、天、鬼的中有它就看不到了。地獄的中有最少了,祗能看地獄自己的中有,前面四個趣,都比它高,他們的中有比它微細,看不到。那麼這是另外一個說法。那麼第一個,九個門。
業通疾者,第二行速門。淩空自在,是謂通義。通由業得,名爲業通,此通勢用速故,名疾,中有獲得最疾業通,上至世尊,無能遮抑,以業勢力最強盛故。
第二個是行速門,它的行動的速度極快。“業通疾”,我們說神通是練出來的,它這個通,是業報得來的,因從它的業裏邊就有這麼行動極快的那個通,這不是神通,這是業通。“第二行速門,淩空自在,是謂通義”。什麼叫通呢?“淩空自在”,空中飛行自在,這就是通的…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