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就有那么大,那么高,而且呢,有中阴身有衣的。欲界的中阴身,相对的对照一下,就是没有衣的。为什么色界中阴身有衣,“惭愧增故”,生到色界天的人,惭愧心增上。欲界有欲贪,男女之欲了,色界没有了,他惭愧性强。所以说呢,“天然有衣”,就是中阴的时候也是有衣。“欲界中有不与衣俱,由皆宿习无惭愧故”,欲界的中有身没有衣的,为什么?就是过去以来的烦恼习气,没有惭愧。那么所以说我们欲界投生,中有身都没有衣,小孩生下来也没有衣。当然,那么这个是好象天然的,父母生下来的,如此的,振振有词的说。这个就是无惭愧的话,你是没有惭愧纔没有衣,如果你有惭愧的话,色界天人有惭愧,不但他本有天生、天然有衣,中有的时候也有衣。
那么有一个例外,“唯有鲜白苾刍尼由本愿力,世世有自然衣,恒不离身,随时改变,乃至最后般涅槃时,亦以此衣,缠尸焚葬也”,那么有一个例外,欲界的中有,一般是没有衣的,但是有个例外:有个鲜白苾刍尼,鲜白苾刍尼是个名字了,苾刍尼因过去发愿的力量的缘故,她生生世世都自然有衣,她发什么愿?过去世的时候,她供僧,以衣服供僧,供十方僧。供僧的时候就发愿,发愿她生生世世都有衣服,乃至中阴的时候,也不裸形,也有衣服。因为她供衣的功德,加上她发的愿,满她的愿。所以她发了愿之后,生生世世中阴身也有衣,生了之后,生下来天然有衣。小孩子这个衣很小,长大了,身高多高,衣服也多高,乃至出家之后,衣服变成袈裟,乃至她涅槃之后,衣服就她尸体的这尸体的布就是那一块,那么这样子,就是随了她身体的,她的一生的阶段的改变,那么这是她过去发愿的果报了。
那么除了这个鲜白苾刍尼之外呢,还有,但是极少,就是商那和修,这是阿难的弟子。他在过去的时候,以一种草织的衣,安居自恣的时候,拿来供僧。他以这样子的供养的力量,在五百生里边的中阴都是有衣服的。而且也是同样,这个衣服出胎之后,就穿了有衣服。身体长的时候,衣服也长,乃至阿难度他出家的时候,衣服也变袈裟了。这个跟鲜白苾刍尼一样,都是供养衣服的果报。那么还有,当然还要发愿了。那么这样子的人呢,在欲界是绝无仅有的,这么一个、两个。其他的,一般都是没有衣。
下边本有,那么这里呢讲了,欲界的色界的,无色界为什么不讲?大家想一想,无色界为什么不讲了?无色界没有中有了,无色界没有形状的,无色界又没有处所的。中有,是从这个有到那个有,中间过渡的一个阶段,无色界,你这里没有了,当下无色界就生了。无色界又不要跑过去的,无色界没有地方的,这里没有了,就是生了无色界了,无色界又没有形状,也没有身体的。所以无色界没有中有的,所以不讲无色界。
本有谓死前,居生剎那后者,本过去业所感之有,名为本有,此之本有,在死有前,居生有后,中间诸蕴,为本有体。言生有者,初受生时一剎那蕴也。言死有者,最后命终一剎那死蕴也。
那么前面说的,当本有形,样子好象是当本有形,什么叫本有?解释一下,“本有谓死前,居生剎那后”。它颂里最后两句解释本有了,死有之前,生剎那以后,这个中间的一个阶段,就是叫本有。“本过去业所感之有,名为本有”。就是依据过去你造的业,就感了这么一个有,这个有就是现在的一个五蕴。就是过去的业所感得来的,过去本来造的业,根据过去的业,感到现在的五蕴身,这就叫本有。这个本有是什么时候的呢?在死有之前,生有之后,中间的那些五蕴,都是本有的体。那么又牵涉到,什么叫生有?什么叫死有?
那么先说生有,要讲本有,先把生有,死有搞清楚。生有,才投生的那一剎那我们学过《广论》,投生的时候是什么?识了,无明缘行,行缘识吗,就是这个时候的五蕴,就是生有。祗有一剎那记住不是很长时间。生有,是正在投生这一剎那叫生有。这生有过了之后,就是本有。一直到维持到死有,死有就是最后命终了,那一剎那也是很短的时间,命要没有了,最后快没有的,到没有这一剎那叫死有。从生有起,一直到死有之前,中间这一段全部是本有。所以说,“此之本有,在死有前,居生有后,中间诸蕴为本有体”,诸蕴就是五蕴了,当本有的体。
什么叫生有?“言生有者,初受生时,一剎那蕴也”,最初受生的时候,这一剎那的五蕴就叫生有。
什么叫死有?“言死有者,最后命终一剎死蕴也”,最后命终的这一剎那的五蕴,这叫死有。
欲色二界,具足四有;若无色界,唯阙中有,有余三有。
“欲色二界,具足四有”,欲界色界四有。什么叫四有?生有、死有、本有,中有,这四个有,四有轮转了。“若无色界,唯阙中有,有余三有”。无色界,中有没有的,讲过了。那么其它三有是有的,生有、本有、死有、没有中有。那么四个有就是:生有最初了,最初是生有;然后是本有,本有最后死的时候是死有;死有之后呢,就是中阴了,中有;中有投生之后,叫后有。后有就是现在的本有,就是当本有,也可以叫后有。从你现在的这一辈子来说,叫后有。从后边来说,就是后有。投生以后,就是本有。所以说四有轮转呢,基本上就是生有、本有、死有、中有,就是四个有。
庚二 明眼等九门
从此第二,明眼等九门,论云:已辨形状,余义当辨。颂曰:
同净天眼见 业通疾具根 无对不可转 食香非久住
倒心趣欲境 湿化染香处 天首上三横 地狱头归下
下边第二,“明眼等九门”,论中有讲得比较详细的,它从眼等开了九个门来分别。哪九个门呢?下边要讲,“论云:已辨形状,余义当辨”。中有的形状、大小讲过了,那么中有还有其它的一些事情要分辨一下,要说明一下。
“同净天眼见,业通疾具根,无对不可转”,这是各式各样的分别门。“食香非久住”,这是吃的东西,时间能住好久。“倒心趣欲境”,它怎么投生的,“湿化染香处”,天投生的形状,“天首上三横,地狱头归下”。这是各式各样九个门,这里把它说了,中阴的,还有九种,各种不同的特征。第一个是“同净天眼见”。
释曰:此有九门。同净天眼见者,第一眼境门,谓中有身,唯两眼境:一、同类眼见,五趣中有,各见自类也。二、净天眼见,言净天眼者,修得天眼,极清净故,能见中有。生得天眼,则不能观,以中有身极微细故。
“释曰:此有九门”,先说“第一眼境门”,它什么眼睛看得到,这是第一门。“谓中有身,唯两眼境”,中有的身体,祗有两个眼睛能够见到它的,就是祗有两种眼睛的境界。也就是说,祗有两种眼睛,可以看得到它,其它的眼睛是看不到中有的。以前有个居士,他是研究科学的,尽量地想证明佛教是真实的,佛教真实的,他就从中有下手。在世间的人,认为死掉之后,就什么都没有了,所以不相信佛教。他拼命想证明有个中有,利用中有来证明佛教是真实的,那么他就想尽脑筋了,想发明最新的科学仪器来探索这个中有的存在。最后没有办法,为什么?中有太微细了,以这些科学仪器,碰到这个中有的东西,根本不起作用。它的中有身呢,两眼见,从眼睛来说,它祗有两个眼睛看得到。
一个是“同类眼见,五趣中有,各见自类也”。同类的眼睛,可以看到它。假使人的中有看到人的中有,天的中有祗能看到天的中有,那么其它的中有,也看不到了。那么畜生的中有,祗能看到畜生,就看到自己的中有。畜生中有对畜生中有,它碰得到,看得到,其它的就看不到。五类的,五趣的中有互不相见,祗有同类的才能看到的。
第二种,高级的,“净天眼见”。这个天眼不是一般的天眼,要清净的天眼,就是修得的天眼。我们说,鬼神、天人都有天眼,这是报得的天眼,过去业报里边,就感到生下来就有那个天眼的特异功能。而这个净天眼要修得来的,不是一般报得的天眼。报得的天眼差,见不到中有,净天眼能见中有。所以说修得的天眼呢“极清净故”,叫净天眼,才能看到中有。生得天眼,就是报得的,他从业报上感到天眼,则不能见,见不到的。“以中有身极微细故”,因为中有的身体微细得不得了,铁围山可以穿过去。这个质料呢,一般人说,就是光一样的东西,什么东西透得过去。
有余师说:天中有眼,能见五趣;人中有眼,能见四趣,除天中有也;鬼中有眼,能见三趣,除人天也;傍生中有眼,能见二趣,除人天鬼也;地狱中有眼,唯见自类也。
有的论师他这么说:同类见,他说不是的,高级的能见下边的,下边的不能见上。那么就是说天人的中有,就是要投天的中有眼睛能够看到五趣,不但看到天趣,同类的当然能看到,就是人趣,傍生趣,乃至地狱趣,因为比它低级,它的天眼也能够看到它们的中有。那么下边第二层,人的中有的眼睛祗能看到四趣,人自己看自己,看傍生、地狱、鬼,天比他高看不到了。祗能看四趣,天的中有它看到不了。那么鬼的中有又差一点,可以看三趣。人、天中有看不到,看下边三趣。傍生的中有,比鬼的中有又差一点,祗能看两趣。就是傍生自己看自己,看地狱,人、天、鬼的中有它就看不到了。地狱的中有最少了,祗能看地狱自己的中有,前面四个趣,都比它高,他们的中有比它微细,看不到。那么这是另外一个说法。那么第一个,九个门。
业通疾者,第二行速门。凌空自在,是谓通义。通由业得,名为业通,此通势用速故,名疾,中有获得最疾业通,上至世尊,无能遮抑,以业势力最强盛故。
第二个是行速门,它的行动的速度极快。“业通疾”,我们说神通是练出来的,它这个通,是业报得来的,因从它的业里边就有这么行动极快的那个通,这不是神通,这是业通。“第二行速门,凌空自在,是谓通义”。什么叫通呢?“凌空自在”,空中飞行自在,这就是通的…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