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▪P36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就是,以前呢,討論的時候深刻一點。我還要講一點,昨天我收了一封信,上海兩個居士,他們這裏過年的時候來了之後,回去就學《廣論》。他們是有工作的,都是住在單位裏邊,學校裏,星期六回家,兩個人討論,他們在信上說討論的收獲極大。他說他們經過討論,提高得不曉得多少?比一個人看,比一個人聽,效果要好得多,反正,討論的甜頭,他們嘗到了,他們兩個呢,就是說回家之後,一碰到,就是話說不完的說,但是呢,沒有題外的話,都是在題內的,而且主要的是針對如何來應用《廣論》上的理論,這個才是真正討論了。我們說討論的時候,我們這裏,總有人給我反映了,討論的內容總是不生動,不感興趣,甚至有些人,就不想討論。這個呢,我想我們這裏學校出來的人不少,你們學校裏討論的方式,討論的題材,用到《俱舍》來都可以套用。而重要的,如何結合那些書上的理論,如何淨化自己的身口意叁業,這才是真正的收效。單是嘴上能說一套,還是一半,不是說不好,祗達到一半,要在行持上完全落實了,那就是真正的效果收到了。那麼行持上要使它落實的話,那主要,還是淨化自己的心了。身口意叁業,以意爲主,意決定身語業的,身語業是聽意指揮的,意淨化了之後,身語決定也跟著淨,意不淨的話,身語再裝模作樣的,表面上看的很威儀,但是內心是腐爛的,也沒有用。我們以前,好象是四分律,還是哪裏?有一個比喻:一個講果子,有的果子,最好的,外邊又好看,裏邊又甜,像這個香蕉,蘋果之類的,外邊顔色又非常好看,削開來又香又甜的,這是頭等。有的呢,是外相不好看,但是吃起來裏邊還是很好吃這是二等,也好。有的是外相既不好,剖開來也不好,叁等,那個沒有用的。最壞的,就是外相很好,裏邊卻是爛的,有欺騙性,這個是最壞,有危害性的。內外都爛的,腐爛的,人家看你這個樣子就不對頭,不會跟你學的。外面裝模作樣,做得那個很威儀,裏邊是一塌糊塗,那才是自害害人,就是這些人。所以我們認爲,要做就是做第一等最好;第二等的人也可以;要不然的話,就做第叁等;千萬別做第四等,這個裝模作樣,裏邊腐爛的,這個是害人不淺的。下邊,我們今天接下去講。

  

  煩惱業所爲,由中有相續者,釋難也。既無實我,應許諸蘊,即能從此轉趣余世。中有入胎,爲遮此難,故有斯頌。蘊剎那滅,不可從此轉趣余世,但由數習煩惱業力,令中有蘊相續入胎。

  昨天,我們講到十二因緣,“無我唯諸蘊,煩惱業所爲,由中有相續,入胎如燈焰”。因爲時間隔了兩天了,我們再提一下,那麼一切法,外道總是說:既然你們前面講的中有投胎了,你們既然承認有情生死輪回,從這一生死到那一處爲止,投生,那麼這個中間呢,就是有我了。外道主張有我的,假使沒有我的話,這輩子死掉了,下輩子投生的是什麼東西呢?當然是有我了。所以他根據你們佛教有投生的原則呢,他就說,你們也承認有我了。那麼我們佛教,怎麼回答呢?說沒有的,一個就是無我,來個肯定的回答,否定他,他的意思是不對的!我們的裏邊是沒有我的,那麼既然沒有我,是誰在流轉生死呢?“唯諸蘊”,五蘊在裏邊流轉生死,那麼五蘊怎麼流轉生死呢?煩惱業所爲,起了煩惱,有煩惱業,起了煩惱造業,造業就要感果,就感投生,投那一趣。

  那麼中間還有一個問題:既然蘊是剎那滅的,我們說以前學過《印度佛學》,有部的主張五蘊是剎那滅的。那麼既然蘊是剎那滅的,才生就滅掉了,如何能夠轉世呢?你還沒有投生之前,他已經滅掉了,五蘊剎那滅,它外道就執著一個我,這是不生不滅的,精神不滅啊,這個靈魂之類的東西,不會消滅的。那麼至于這個東西呢,才能投生了,從這一世投到那一世,你們說五蘊有煩惱業的因緣投生。但是五蘊,是你們說剎那滅的,它怎麼能從這一世跑到哪一世去呢?又是一個問題。那麼他回答這個問題:“入胎如燈焰”,中有入胎,就像燈焰一樣。燈焰我們知道,一個燈的柱下邊我們看油燈,那就可以看到油燈的柱把這個芯子,把油滴從燈盤裏吸上來。吸上來,油燈點了火之後,就化爲火焰,這個火焰,一燒就滅掉了。一滴油就化,一下子,這個火就沒有。但是這一滴火,還沒有滅之前,第二滴油又吸上來了,就把第二滴油,就靠前面那個火一點燃了,它又是一亮,它一亮還沒熄之後,第叁滴油上來了,這樣子不斷地上來,不斷地前面消滅,後頭生起來。這個燈焰,我們就看到,它還是不動的一個焰,這個火焰是永遠,很長的可以維持下去,一直到油燒完,它可以不斷,相續不斷。那麼這個也是一樣,我們的五蘊,雖然剎那生滅,但是前後,因爲業報的關系,相似相續,相似相續,它可以雖然滅掉了,後邊又生起來了。這個滅掉,後頭生起來這樣子,就産生這個中陰身入胎,完全可能。世間上也有這個喻,燈焰剎那生滅,是燈焰,可以從這裏跑到那裏中間不中斷。那麼我們的中陰身一樣,雖然五蘊剎那生滅,但是它可以連續的從一地方死去到那地方投生,相似相續不斷,中間不會斷掉,而不需要你們所說的那個不生不滅的靈魂之類的我,不需要!所以這一點是講的,是投生的中間呢,不需要有個外道所說的我。

  這個昨天,我們就講到這裏,下邊如引次第增,是說入了胎之後,它裏邊如何發展?

  

  入胎如燈焰,如引次第增者,正明相續也。譬如燈焰雖剎那滅,而能相續轉趣余世,諸蘊亦然,名轉無失。故雖無我,但由惑業以爲因故,諸蘊相續入胎義成。如業所引,令胎中蘊次第轉增。次第增者,謂從羯羅藍,乃至缽羅奢佉,名次第轉增也。

  “正明相續也”,你們五蘊,它這個雖然在剎那滅,可以相似相續。那麼它相似相續的一些情境,如何具體的表現出來?下邊就給你說了,入胎之後,怎麼樣子的發展?怎麼樣子相似相續?“如引次第增”,引就是引業,它說這個引業呢,就是我們造的業是兩種了:引業、滿業。引業是決定我們在五趣中投哪一趣呢?假使造了人的引業,決定投入人趣;造狗的引業,決定狗趣,那麼這是根據它的引業投了。哪一趣肯定之後,然後在這一趣裏邊,受那些苦樂報,是滿業的關系。滿業好的,這個做人,又是長壽,長得又好,又是身體健康,又是聰明,又是地位高,財富大,有權力,這是滿業。假使滿業差的,雖然生到人間又是殘缺,又是愚蠢,又是沒有錢,乞丐,這樣子要飯的,沒有權力受人欺侮,這樣,乃至于短命。那麼這些呢,滿業關系,那麼這裏就是引業,因爲你投入趣了,或者是什麼趣了,是引業關系了,“如余趣今亦然,名轉無失”。

  這個還是根據前面的說下去,燈焰,它雖然是剎那生滅,但是它可以把這個燈焰的火焰維持下去,相似相續,從這一世到那一世,從這一方到那一方。那麼這樣子呢,可以轉過去了,所以說五蘊也一樣,雖然沒有我的,因爲煩惱起了,造了業,這是一個因,産生的果,五蘊的果。剎那相續,入胎,這個也可以成立,那麼這是前面的了,入胎的如燈焰了。

  下邊是“如引次第增”,是根據你所造的業,引哪一個業,引到哪一個趣裏入胎。“令胎中蘊次第轉增”,入了胎之後,這個引業還在發展,這個業還在起作用了,在胎裏邊不斷地增長。什麼叫“次第增”,下面就說了:“謂從羯羅藍,乃至缽羅奢佉,名次第轉增也”,一層一層的發展呢,羯羅藍就是一個凝滑,父精母血,兩個合攏來一點,加這個投生的識,叁和合,這是第一個階段,後來呢就是額部昙,後邊有,我們等一下說。

  

  相續由惑業,更趣于余世者,明叁有輪轉也。謂次第增,乃至命終,現蘊相續,于現在世,複起惑業,以此爲因,更趣于余世。故有輪無初者,明無始也。如是惑業,爲因故生,生複爲因,起于惑業,從此惑業,更複有生,故知有輪,旋環無始。

  “相續由惑業,更趣于余世者”,那麼這樣子入了胎之後,慢慢地增,從胎裏邊五位羯羅藍、額部昙、閉屍、健南、缽羅奢佉,六根完整了。然後出胎,出胎又是五位,嬰孩、少年、青年、壯年、老年,這個五個階段。然後經過五位,又老年之後、又是死掉、死掉又投生,這是流轉無始,叁有輪轉。那麼這樣子呢,因爲造業的關系,這一輩子,從胎裏以後慢慢長大到老死,最後死了之後,又是中有再投胎到余世,這就叁有輪回的情況。

  什麼叫“次第增?”“乃至命終,現蘊相續”,從入胎起,一直到命終,這個五蘊不斷地相似相續的變化。照現在的科學說嘛,就是它的細胞,不斷地在變嗎,從小孩子的很嫩的細胞到老了,之後脆弱的,衰老的樣子。就算這樣子變,但是這個人相續沒有斷掉,不是小孩子不見了,那個老人出現了,沒有那個,他從前到後,沒有斷掉。從小孩子,雖然變得老人,那個樣子完全不一樣了,但是中間沒有斷掉,相似相續,五蘊相續。“于現在世”,那麼乃至命終,中間的這個五蘊,現在這個五蘊不斷地相續。那麼但是你在這一輩子中間,還有煩惱了,你又造了業了,這個煩惱業造了之後,應感到那裏,將來還要投生到其它地方去。所以說呢,“有輪無初”,這個流轉生死,跟一個輪一樣,沒有一個頭的,一個圓的輪子,你說那一個是頭,這個不好說了。

  我記得有一個公案,就是嘉措仁波切,他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一個西藏的大德,他聽說宗大師,(嘉措仁波切,還是傑措仁波切,我記不清楚了,反正這兩位是很有名的,很聰明的,)他要去聽聽宗大師那裏講經,他威望很高,想去跟他辯論,他跟他辯論呢,他就一肚子不服氣啊!跑了去,跑去在路上碰到一個老太婆,她問他,她說你去幹什麼?他說我跟宗大師辯論,她說你這個人這人跟宗大師辯論,太不自量了。他說有什麼不自量,他說我什麼都學會了,五部都精通了,什麼東西都搞得下來。她說爲什麼你這麼聰明,現在我問你一個問題,一個老婆正在屙屎了,大便了,大便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