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就是,以前呢,讨论的时候深刻一点。我还要讲一点,昨天我收了一封信,上海两个居士,他们这里过年的时候来了之后,回去就学《广论》。他们是有工作的,都是住在单位里边,学校里,星期六回家,两个人讨论,他们在信上说讨论的收获极大。他说他们经过讨论,提高得不晓得多少?比一个人看,比一个人听,效果要好得多,反正,讨论的甜头,他们尝到了,他们两个呢,就是说回家之后,一碰到,就是话说不完的说,但是呢,没有题外的话,都是在题内的,而且主要的是针对如何来应用《广论》上的理论,这个才是真正讨论了。我们说讨论的时候,我们这里,总有人给我反映了,讨论的内容总是不生动,不感兴趣,甚至有些人,就不想讨论。这个呢,我想我们这里学校出来的人不少,你们学校里讨论的方式,讨论的题材,用到《俱舍》来都可以套用。而重要的,如何结合那些书上的理论,如何净化自己的身口意三业,这才是真正的收效。单是嘴上能说一套,还是一半,不是说不好,祗达到一半,要在行持上完全落实了,那就是真正的效果收到了。那么行持上要使它落实的话,那主要,还是净化自己的心了。身口意三业,以意为主,意决定身语业的,身语业是听意指挥的,意净化了之后,身语决定也跟着净,意不净的话,身语再装模作样的,表面上看的很威仪,但是内心是腐烂的,也没有用。我们以前,好象是四分律,还是哪里?有一个比喻:一个讲果子,有的果子,最好的,外边又好看,里边又甜,像这个香蕉,苹果之类的,外边颜色又非常好看,削开来又香又甜的,这是头等。有的呢,是外相不好看,但是吃起来里边还是很好吃这是二等,也好。有的是外相既不好,剖开来也不好,三等,那个没有用的。最坏的,就是外相很好,里边却是烂的,有欺骗性,这个是最坏,有危害性的。内外都烂的,腐烂的,人家看你这个样子就不对头,不会跟你学的。外面装模作样,做得那个很威仪,里边是一塌糊涂,那才是自害害人,就是这些人。所以我们认为,要做就是做第一等最好;第二等的人也可以;要不然的话,就做第三等;千万别做第四等,这个装模作样,里边腐烂的,这个是害人不浅的。下边,我们今天接下去讲。
烦恼业所为,由中有相续者,释难也。既无实我,应许诸蕴,即能从此转趣余世。中有入胎,为遮此难,故有斯颂。蕴剎那灭,不可从此转趣余世,但由数习烦恼业力,令中有蕴相续入胎。
昨天,我们讲到十二因缘,“无我唯诸蕴,烦恼业所为,由中有相续,入胎如灯焰”。因为时间隔了两天了,我们再提一下,那么一切法,外道总是说:既然你们前面讲的中有投胎了,你们既然承认有情生死轮回,从这一生死到那一处为止,投生,那么这个中间呢,就是有我了。外道主张有我的,假使没有我的话,这辈子死掉了,下辈子投生的是什么东西呢?当然是有我了。所以他根据你们佛教有投生的原则呢,他就说,你们也承认有我了。那么我们佛教,怎么回答呢?说没有的,一个就是无我,来个肯定的回答,否定他,他的意思是不对的!我们的里边是没有我的,那么既然没有我,是谁在流转生死呢?“唯诸蕴”,五蕴在里边流转生死,那么五蕴怎么流转生死呢?烦恼业所为,起了烦恼,有烦恼业,起了烦恼造业,造业就要感果,就感投生,投那一趣。
那么中间还有一个问题:既然蕴是剎那灭的,我们说以前学过《印度佛学》,有部的主张五蕴是剎那灭的。那么既然蕴是剎那灭的,才生就灭掉了,如何能够转世呢?你还没有投生之前,他已经灭掉了,五蕴剎那灭,它外道就执着一个我,这是不生不灭的,精神不灭啊,这个灵魂之类的东西,不会消灭的。那么至于这个东西呢,才能投生了,从这一世投到那一世,你们说五蕴有烦恼业的因缘投生。但是五蕴,是你们说剎那灭的,它怎么能从这一世跑到哪一世去呢?又是一个问题。那么他回答这个问题:“入胎如灯焰”,中有入胎,就像灯焰一样。灯焰我们知道,一个灯的柱下边我们看油灯,那就可以看到油灯的柱把这个芯子,把油滴从灯盘里吸上来。吸上来,油灯点了火之后,就化为火焰,这个火焰,一烧就灭掉了。一滴油就化,一下子,这个火就没有。但是这一滴火,还没有灭之前,第二滴油又吸上来了,就把第二滴油,就靠前面那个火一点燃了,它又是一亮,它一亮还没熄之后,第三滴油上来了,这样子不断地上来,不断地前面消灭,后头生起来。这个灯焰,我们就看到,它还是不动的一个焰,这个火焰是永远,很长的可以维持下去,一直到油烧完,它可以不断,相续不断。那么这个也是一样,我们的五蕴,虽然剎那生灭,但是前后,因为业报的关系,相似相续,相似相续,它可以虽然灭掉了,后边又生起来了。这个灭掉,后头生起来这样子,就产生这个中阴身入胎,完全可能。世间上也有这个喻,灯焰剎那生灭,是灯焰,可以从这里跑到那里中间不中断。那么我们的中阴身一样,虽然五蕴剎那生灭,但是它可以连续的从一地方死去到那地方投生,相似相续不断,中间不会断掉,而不需要你们所说的那个不生不灭的灵魂之类的我,不需要!所以这一点是讲的,是投生的中间呢,不需要有个外道所说的我。
这个昨天,我们就讲到这里,下边如引次第增,是说入了胎之后,它里边如何发展?
入胎如灯焰,如引次第增者,正明相续也。譬如灯焰虽剎那灭,而能相续转趣余世,诸蕴亦然,名转无失。故虽无我,但由惑业以为因故,诸蕴相续入胎义成。如业所引,令胎中蕴次第转增。次第增者,谓从羯罗蓝,乃至钵罗奢佉,名次第转增也。
“正明相续也”,你们五蕴,它这个虽然在剎那灭,可以相似相续。那么它相似相续的一些情境,如何具体的表现出来?下边就给你说了,入胎之后,怎么样子的发展?怎么样子相似相续?“如引次第增”,引就是引业,它说这个引业呢,就是我们造的业是两种了:引业、满业。引业是决定我们在五趣中投哪一趣呢?假使造了人的引业,决定投入人趣;造狗的引业,决定狗趣,那么这是根据它的引业投了。哪一趣肯定之后,然后在这一趣里边,受那些苦乐报,是满业的关系。满业好的,这个做人,又是长寿,长得又好,又是身体健康,又是聪明,又是地位高,财富大,有权力,这是满业。假使满业差的,虽然生到人间又是残缺,又是愚蠢,又是没有钱,乞丐,这样子要饭的,没有权力受人欺侮,这样,乃至于短命。那么这些呢,满业关系,那么这里就是引业,因为你投入趣了,或者是什么趣了,是引业关系了,“如余趣今亦然,名转无失”。
这个还是根据前面的说下去,灯焰,它虽然是剎那生灭,但是它可以把这个灯焰的火焰维持下去,相似相续,从这一世到那一世,从这一方到那一方。那么这样子呢,可以转过去了,所以说五蕴也一样,虽然没有我的,因为烦恼起了,造了业,这是一个因,产生的果,五蕴的果。剎那相续,入胎,这个也可以成立,那么这是前面的了,入胎的如灯焰了。
下边是“如引次第增”,是根据你所造的业,引哪一个业,引到哪一个趣里入胎。“令胎中蕴次第转增”,入了胎之后,这个引业还在发展,这个业还在起作用了,在胎里边不断地增长。什么叫“次第增”,下面就说了:“谓从羯罗蓝,乃至钵罗奢佉,名次第转增也”,一层一层的发展呢,羯罗蓝就是一个凝滑,父精母血,两个合拢来一点,加这个投生的识,三和合,这是第一个阶段,后来呢就是额部昙,后边有,我们等一下说。
相续由惑业,更趣于余世者,明三有轮转也。谓次第增,乃至命终,现蕴相续,于现在世,复起惑业,以此为因,更趣于余世。故有轮无初者,明无始也。如是惑业,为因故生,生复为因,起于惑业,从此惑业,更复有生,故知有轮,旋环无始。
“相续由惑业,更趣于余世者”,那么这样子入了胎之后,慢慢地增,从胎里边五位羯罗蓝、额部昙、闭尸、健南、钵罗奢佉,六根完整了。然后出胎,出胎又是五位,婴孩、少年、青年、壮年、老年,这个五个阶段。然后经过五位,又老年之后、又是死掉、死掉又投生,这是流转无始,三有轮转。那么这样子呢,因为造业的关系,这一辈子,从胎里以后慢慢长大到老死,最后死了之后,又是中有再投胎到余世,这就三有轮回的情况。
什么叫“次第增?”“乃至命终,现蕴相续”,从入胎起,一直到命终,这个五蕴不断地相似相续的变化。照现在的科学说嘛,就是它的细胞,不断地在变吗,从小孩子的很嫩的细胞到老了,之后脆弱的,衰老的样子。就算这样子变,但是这个人相续没有断掉,不是小孩子不见了,那个老人出现了,没有那个,他从前到后,没有断掉。从小孩子,虽然变得老人,那个样子完全不一样了,但是中间没有断掉,相似相续,五蕴相续。“于现在世”,那么乃至命终,中间的这个五蕴,现在这个五蕴不断地相续。那么但是你在这一辈子中间,还有烦恼了,你又造了业了,这个烦恼业造了之后,应感到那里,将来还要投生到其它地方去。所以说呢,“有轮无初”,这个流转生死,跟一个轮一样,没有一个头的,一个圆的轮子,你说那一个是头,这个不好说了。
我记得有一个公案,就是嘉措仁波切,他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一个西藏的大德,他听说宗大师,(嘉措仁波切,还是杰措仁波切,我记不清楚了,反正这两位是很有名的,很聪明的,)他要去听听宗大师那里讲经,他威望很高,想去跟他辩论,他跟他辩论呢,他就一肚子不服气啊!跑了去,跑去在路上碰到一个老太婆,她问他,她说你去干什么?他说我跟宗大师辩论,她说你这个人这人跟宗大师辩论,太不自量了。他说有什么不自量,他说我什么都学会了,五部都精通了,什么东西都搞得下来。她说为什么你这么聪明,现在我问你一个问题,一个老婆正在屙屎了,大便了,大便…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