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好了,就问他:这个大便哪个是头?哪个是尾?你说先出来的是头呢,还是后出来的是头?这个不好说了,先出来的是头,头在下边,后出来的是头,它在后头,这个东西把他难倒了。这个老太婆说,你看你这个问题你都答不下来,你还跟宗大师辩论,我看就回去,不要辩了,回去吧!结果呢,还是把他折服了,他跑到宗大师那里就很恭敬,他当然还是经过一番辩论了,后来折服的。一个轮呢,它是没有头的,你说一个轮子拿到手里边一个圆圈,你说哪一个头呢?那不好说了,你说这个头,那边说,那他是那个头,每一个都是头,也都是尾巴,这个没有一个头。那么我们在流转生死,也没有一个头,那么我们的世间上的人,就是一个虚妄的分别心,因为看到一些东西都要分别它,哪里来的?哪里是一个开头?我们人是哪里来的?猴子变的。猴子又是哪里来的?其它动物进化来的。其它动物又是哪里来的?这个推!推!推到后来,推到细胞,这个细胞从哪里来的?没有办法。没有办法了,这个事情,就到此为止,解决不了了。
那么我们说,这个东西是虚妄分别了。那么实际上,我们证到空性以后呢,就知道这些都是本来是虚妄的,没有的东西。前天我们已经讲过了,眼睛有毛病的人,看到天中,天空中天花乱坠。你去问他,这个天花哪里来的?从哪个天掉下来的?你怎么回答?根本天上没有花,哪你说有一个从哪里掉下来,不好说了。
这是流转生死也如此,没有个头,没有一个尾,“故有轮无初者,明无始也,如是惑业,为因故生,生复为因,起于惑业”,生了之后又造业,造业之后又感果,感了果之后,又造业,造业又要投生,这个哪里有个头呢?没有一个头。“故知有轮,旋环无始”,这个不是诡辩,这个是,真正你把空性道理知道之后,搀进去,就知道确实是那么个事情,你要从虚妄分别里找个头是不可能的。因为我们真正学中观呢,就是不生亦不灭,不一亦不异,不来亦不出,八个不了。一切法没有自性东西,根本就谈不上来出、生灭、一异、大小,这个都是谈不上的。那个六祖大师也有的,什么东西?人家问你,你是两边,都不是的。他问这边,你问那边,反正你执一边都是错的。
又论文明次第增义,引经颂曰:最初羯罗蓝,此云凝滑亦云和合。次生頞部昙,此云疱。从此生闭尸,此云血肉也。闭尸生健南,此云坚肉。次钵罗奢佉,此云支节。后发毛爪等,及色根形相,渐次而转增,发毛等,总是第五位,此上是胎内五位也 。
“又论文明次第增义,引经颂曰”,那么这个怎么次第增呢?经上有颂,他就引下来,就是胎内的次第增,前面就是说,从羯罗蓝乃至钵罗奢佉,现在是,那中间什么东西呢?
“最初羯罗蓝”,经里有那个颂了,羯罗蓝是凝滑,也是和合,就是父精母血和合成了一点凝滑的东西。“次生頞部昙,此云疱”,慢慢的发育了,成了一个疱,疱子。那么“从此生闭尸”,那是有血肉的东西了,不是单一个疱了,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一块。“闭尸生健南”,健南是个那个软啪啪的肉呢,比较已经有点坚硬了。次是“钵罗奢佉”,钵罗奢佉部位要长一点时间,要长一点,就是说五官这个时候分别出来了。小孩子的五官,这个时候,已经慢慢生出来了。“后发毛爪等,及色根形相,渐次而转增”,从毛发、爪子乃至五根,五根就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了。身就是开始有了,眼睛、耳朵、鼻子、舌头这是慢慢生出来的,那么这些一起慢慢的生长,发育最后就出胎,长成之后就出胎。那么从毛发等呢,都是第五位。钵罗奢佉的位置长一点,开始长毛发,长五根这时间,都在这个钵罗奢佉那一位。钵罗奢佉长成了,就是出胎了,出胎就是婴孩了,种种就是从入胎到出胎的一些,介绍一引起情境。
丁八 明十二缘起
戊一 广明十二缘起
己一 总辨
庚一 总判支位
从此大文第八,明十二缘起。第一、广明十二缘起,第二、略摄喻显。就第一广明十二缘起中:一、总辨,二、别明。就总辨中,又分六段:一、总判支位,二、别显体性,三、明本说意,四、以略摄广,五、遣通疑难,六、会释经文。且初第一,总判支位者。论云:如是蕴相续,说三生为位。颂曰:
如是诸缘起 十二支三际 前后际各二 中八据圆满
释曰:前两句标名、列数,下两句依世立支。
那么下边“从此大文第八,明十二缘起”,从这个介绍那么到底从烦恼造业,到入胎,又造业,又死又入胎,到底怎么回事?在佛教里边,因缘,缘起是怎么回事呢?十二缘起。“第八,明十二缘起”:“第一广明十二缘起,第二略摄喻显”,先说“广明十二缘起”,把它详细的说明,第二把它摄弄来,用一个比喻来说,来把它显出它的道理。第一个,“广明十二缘起中,一、是总辩,二、是判明,总辩又分六段,一总判支位,二别显体性,三明本说意,四以略摄广,五是远通余难,六是会释经文”,就是跟经合起来,讲了半天你不能离开经。
“且初第一,总判支位者”,十二缘起,它有几个阶段,支分几个位,“论云:如是蕴相续说三生为位”,五蕴相续的,从三生来说,就是前生、现生、后辈子,三生来说,这是有部的解释,十二缘起的,三际解释十二缘起。
“如是诸缘起”,缘起是佛经里经常讲的了,到处出现的,那么每一个部派,有它不同的解释,这是有部的解释。
“如是诸缘起,十二支三际,前后际各二,中八据圆满”,这个我们前面说的缘起呢,总的分十二支分;这十二支分时间上说,分三世,三际就是三世了。“前后际各二”,前生、后生呢,就是各两支。“中间据圆满”来说,八支,假使不圆满,不一定八支。那么这个我们叫你们带《三学》来把表看一看(大概可以参考一下,在三十二页,这两个表都要用的,以后前面的那个圈还要用,现在我们看下边那个表)。
“三际”——前际、中际、后际,前际两支,无明支、行支;后际也是两支,生支、老死支;那么中间八支,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。那么这个中间呢,八支是据圆满的来说的,欲界的圆满的八支。也可以略,因为我们说这个胎生呢,有识,投生的羯罗蓝,慢慢地长到名色,就是頞部昙了、健南了这些一直到六处,六根完了,钵罗奢佉出胎,那么这个是胎生了。如果是化生的话,那么这个识、名色都不要了,一下就六支完的了。它生下就是六根完整的,六根就全的,不要经过这个阶段,就不要这两支了,所以说呢,这个是根据圆满的说,八支。那么你如果中夭的,胎里边死掉了,那么就识、名色、六处就没有了,后边的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等都没有了,祗有三支。所以说据圆满的欲界的人生来说,那么是有八支。这个意思就是说,这个八支,不一定八支,最多的、圆满的是八支;也可能不到八支,化生就不要八支;中夭的,胎里死掉,也不到八支,那么据圆满的说八支。好!这个表我们现在放一下,等会再看,先把文看了。
“释曰:前两句标名列数,下两句依世立支”,前两句,把名字标出来,缘起几支呢?十二支;一共有几世来说呢?三际来说;那么下边呢,每一际有几支,依了这个世来立支,就是前后际两支,中间据圆满的说,有八支,不圆满的说就可以减,不一定八支。
十二支者,一无明,二行,三识,四名色,五六处,六触,七受,八爱,九取,十有,十一生,十二老死。言三际者:一、前际,即是过去;二、后际,即是未来也;三、中际,谓现在世也。前后际各二者,谓前后际各立二支。无明、行在前际,生、老死在后际。
此十二支,哪十二支?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处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,这么十二支。“言三际者”,前际就是过去世了;二是后际,就是未来世;三是中际,就是现在世。那就是说,从一个生命的过程,前辈子,投生到现辈子,现辈子死掉,投生到后辈子,这个连续的三世来说,“前后中三际”。
“前后际各二者”,前际、后际各安立二支,无明、行,前际;生、老死,后际。这个我们表上一看就清楚。
中八据圆满者,此明中际立八支也。除前后际,所余八支,在现在世。据圆满者,中际八支,非诸有情皆悉具有。今言八者,据圆满说,历八支位,名为圆满。若中夭者,不具八支,有历二支等,谓胎内死等也。又此八支,据欲界说,非色、无色。谓色界中,无名色支,以彼化生,诸根顿具故。若无色界,无名色及六处支,以无色故。故《大缘起经》说具有故,彼说,佛告阿难,识若不入胎,名色得广大增长不?不也。世尊乃至广说。解云:此经既云,入胎方有名色等增长,明知八支据欲界说,以色界不入胎故。
“中八据圆满者”,中际有立八支,除了前后际,设两个二支。除了四支,一共十二支,减了之后,还有八支,所有八支,都“在现在世”。唉!这个现在世八支是据圆满的来说的。“中际八支,非诸有请,皆悉具有”,不是一切有情都要满八支的。这个现在说八,“今言八支,据圆满说”,最多的,最圆满的有八支。“今言八者,据圆满说,历八支位,名为圆满”,这个八支,跟圆满的那个来说的,八支,八个支分都经过的叫圆满。
假使“中夭”的,那就没有八支了,祗有两支。胎难死的,识、名色、六根还没长全,就死掉了。打胎呢,堕胎,不是打下来一块软的肉了。那就是两支,识和名色两支,还没有成这个硬块的,那么祗有两支,这是中夭的。
“又此八支,据欲界说,非色无色。谓色界中,无名色支”,这个八支,是欲界里边说的。色界里边没有名色的,因为它化生的。化生,不要经过胎里边的,名色支不要。它一生的时候,六根已经完具的。无色界根本谈不上了,名色,六处都没有。它没有身体,那么这个都没有了。所以说圆满的八支以欲界里边正常的,没有中要夭的来说…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