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▪P56

  ..續本文上一頁的定,在修近分定的時候,正是要厭離四禅,要想,欣慕那個空無邊處無色界的那個定,就是欣上厭下,對下邊第四禅感到不滿足,要追求上邊的根本的空無邊處定。他在中間,正在努力的時候,它要緣色界。如果你不緣色界,不知道厭離的話,你怎麼能達到空無邊處呢?所以說他要緣色界。這個色界,它有四個境,沒有香味了,祗有一個舍,那麼就是四個,近行有四個。起有漏道就是要斷那個色界的煩惱了,它要決定要緣下邊,那麼四個近行。

  “既緣有四,系亦四也”,能夠緣色界的第四禅的有四個近行,那麼一共它所屬的,它所系的境也是四個。“緣自界一”,緣自己的時候,它祗有一個“法境”,祗緣一個法,因爲這個無色界是沒有色聲香味觸的,緣自己近分定的時候祗有法。

  

  四本及叁邊,唯一緣自境者,謂空處等四根本地及識處等叁近分地,名爲叁邊。此七地中唯一謂法。無色根本不緣色界,彼上叁邊亦不緣色,故唯有法一近行也,不緣色義,定品當辨。

  “四本及叁邊,唯一緣自境者”,這個簡單了,四個根本靜慮,就是空無邊處、識無邊處、無所有處、非想非非想處,這叁邊除了第一個近分定,後邊叁個——識無邊處、無所有處、非想非想處的叁個近分定。這叁個邊,就是近分定,祗有一個,緣自境的法,他們祗有一個舍受,也祗能緣一個法,所以祗有一個近行。

  “謂空處等四根本地及識處等叁近分地,名爲叁邊”,此七地裏邊祗有一個法,“此七地中唯一謂法”,無色界沒有色聲香味觸,祗有法。“無色根本不緣色界”,無色界的定不緣色界,它厭離色界,怎麼再去緣色界呢?不緣色界。

  “彼上叁邊亦不緣色”,空無邊處的近分定,因爲厭離這個第四禅,它要緣色界,不緣色界,你不能厭離,他要緣它的粗苦障的相,要緣一下。而上邊叁個近分定呢,是要遠離下邊的無色界定,那不要緣色界了,所以說,它們不緣色界,祗緣自己法。無色界祗有一個法境,沒有色聲香味觸,所以,叁個近分定,跟四個根本地,祗有一個法近行。“不緣色義,定品當辨”,爲什麼無色界的定,不緣色,在我們後邊講定品的時候要講,這裏我們可以附帶的講一下。

  他說這個定,就是無色界的根本定,它有善的,就是有漏的,無漏的善的,它是不緣下邊的有漏的境的。因爲無漏法,當然不緣于下邊的有漏境。那麼有漏的,它已經超出了下邊的,已經厭離下邊的,怎麼還去緣下邊的呢?不緣下邊的。所以說無色界的定心也是極微細,它沒有那麼遍緣的那個力量去緣下邊的。一方面它是厭離掉了,已經厭離掉的東西,它不會再去回顧它了。所以,無色界那些定得到之後呢,對下界的有漏的法,它是不緣的。

  那麼這裏一筆帳算得還蠻仔細的,十八個意近行,欲界有多少,欲界自己緣自己多少,緣色界有多少,緣無色界有多少?那麼色界裏邊分兩個,初、二禅的,屬于初禅的有多少,緣欲界有多少,緣自己多少,緣無色界多少?色界裏邊第叁、第四禅的又分一個等級,它一共有多少近行,緣欲界的有多少,緣自己叁、四禅的有多少,緣無色界的又是多少?那麼無色界裏邊,這個空無邊處近分定特殊的,它跟色界挨到的,要緣色界,它有多少的意近行,緣色界的有多少,緣自己的有多少?欲界它不緣了,太遠,不緣了。那麼上邊四個根本的無色定,跟 上邊叁個近分定,它有多少?這個很簡單,一個。一共是一個,緣來緣去也是一個,那麼總的來說,叁界所系的意近行,跟每一界所系的意近行緣叁界的,它的這筆帳,這裏都算清楚了。

  下邊我們看,是不是再講一點?這個比較長的,開一個端,時間還有一點。

  

  子二 有漏無漏分別

  從此第二,有漏無漏分別者。論雲:此意近行通無漏耶?頌曰:

  十八唯有漏

  釋曰:此意近行,叁界所系,故唯有漏,不通無漏。論雲:誰成就幾意近行耶?謂生欲界,若未獲得色界善心,成欲一切,初二定八,叁四定四,無色界一。所成上界,皆不緣下,唯染汙故。

  “從此第二,有漏無漏分別者”,前面的系緣分別是相當麻煩,有漏無漏比較容易一些,但是它後邊講的還是相當麻煩的,我們先把有漏,無漏先說一下。

  “論雲:此意近行,通無漏耶?”這個意近行,通不通無漏的?現在我們這裏要,有的人沒有來,前面沒有聽了,我們大家回憶一下,什麼叫無漏?“無漏謂道谛 ,及叁種無爲”,這是具體的法,是那些無漏法,無漏的定義呢?什麼樣子的東西叫無漏法?煩惱不隨增的,就是不隨增煩惱的,那這個意思一定要抓住。這個十八個近行,到底是煩惱隨增的,還是不隨增的,就是生不生煩惱的。

  “有漏無漏分別者,論雲:此意近行通無漏耶?”,這十八個意近行,屬于叁界系的,當然是有漏,它就是問通不通無漏?有漏是肯定了,既然,叁界系的,叁界是有漏的嘛,它屬于叁界嘛,是有漏法了,但是通不通無漏?

  “頌曰:十八唯有漏”,十八個意近行,祗能是有漏的,沒有無漏。

  “釋曰:此意近行,叁界所系,故唯有漏”,這個意近行,既然是叁界所系的,當然有漏了,無漏法是叁界不系的,出叁界的,屬于叁界所系縛的,決定是有漏法。

  “論雲:誰成就幾意近行耶?謂生欲界,若未獲得色界善心,成欲一切,初二定八,叁四定四,無色界一,所成上界,皆不緣下,唯染汙故”,這又算帳了,有漏無漏很簡單,十八個意近行,是屬于叁界所系,是有漏,我們把這個解決了。但是下邊這筆帳又難算了。他就是生了欲界,假使沒有得到色界善心,成就欲界的一切意近行,初二定成就八個,叁四定成就四個,無色界一個。那麼這個帳算起來不是很簡單算的,就把一些原則的東西要知道。

  第一個它給你說,“所成上界,皆不緣下,唯染汙故”,這是一個原則性東西,爲什麼不緣下界?下界是染汙的,你成了上界善的話,那下界決定不緣了,這個掌握好之後,這個帳才能算,那麼這個帳呢,我們明天算了,希望你們回去,先預習一下。這個也不是很好算的帳,看好之後,明天講的時候就沒有困難,否則的話,暈頭轉向,不曉得你說啥個帳。

  因爲《俱舍》是很細的,我們以前在佛學院裏邊就這麼說的,《俱舍》是真刀槍,沒有靠作假的。其余的講那些性空,什麼東西,你也可以冒充的,一切法空,什麼東西,講一大套,人家聽了是頭頭是道,可是說得對不對,不知道!《俱舍》卻半點假也假不來,你說《俱舍》這個意近行,叫你算帳,《俱舍》沒有學過的話,你去算嗎,你根本算不出來的。你講也講不像的,沒辦法的,就是真刀槍,他們說《俱舍》真刀槍,沒有學過,是冒充不了的。其它的東西,可以馬而虎之來說一套,麻痹人了,可以的,這個《俱舍》,麻痹不了的。那麼學過《俱舍》的人,你要去騙騙他,也騙不了的,他的耳根莊嚴。我們說聽過《現觀莊嚴論》的人,耳根莊嚴,比戴金筘子,那不曉得莊嚴多少?這是海公上師給我們的開示。那麼我們說一切佛法,都聽過的,“谛聽谛聽,善思念之”,多聞的弟子,都有耳根莊嚴。我們《俱舍論》這部論呢,是聰明論,如果你聽了之後,你這個耳根莊嚴,就是聰明的莊嚴,那你就是人家說的話對不對?心裏全部有數,你想騙,騙不了他的。那麼你對人家說法也是,基本上不會,《俱舍》學好的人不會亂說的,都是有尺寸的,這個該怎麼?那個該怎麼?不能混而摸之 的,馬馬虎虎是不行的。真正學好《俱舍》的人說法,都有份量的,也不是亂說的。

  那麼當然,你沒有學好,騙騙那些沒有學過的,那當然也可以冒充,但對真正那些學過的,你要騙的話,就不好騙了。那麼學《俱舍》的好處,不但修行需要,辯論的時候,非常需要,那麼你鑒別人家的法,說得對不對?相似佛法,還是真正的佛法?也是一個很厲害的尺子,一量就准,你到底是相似佛法,真的、假的,真貨、假貨?馬上就在《俱舍》的面前顯原形的。我們識寶,作珠寶商,祗能夠這個真的寶石、假的寶石能夠鑒別,一般的人鑒別不了。那麼我們佛法,沒有學過《俱舍》的人,鑒別能力就差;學過《俱舍》的,那是騙不了,真的、假的,一目了然。好,今天講這裏。

  

  第六十講

  (第162頁下第8行至第165頁上第14行)

  《俱舍頌疏》。昨天我們講了十八個意近行,十八意近行就是從心所裏邊開出來的,因爲心所比較微細,就把它廣說。身受很明顯,那就是沒有打開,那麼作用也是在心所上,我們修行就是在心上。下邊是有漏無漏的問題,昨天我們就是講一點,十八個意近行,是叁界所系,當然是有漏,通不通無漏?不通!一般說都是雜染的,纔叫意近行。

  “論雲:誰成就幾意近行耶”,接下去噢,這個論裏邊,又開始這個問題,也是算帳的問題,哪些人成就幾個意近行,什麼人?就是各式各樣的人,“謂生欲界,若未獲得色界善心”,生了欲界的,沒有得到色界善心的,那就是色界的定沒有修的,那麼色界的善法沒有得到的。當然,他欲界的意近行一切都成就。那麼“初二定八,叁四定四,無色界一,所成上界,皆不緣下,唯染汙故”,他欲界的有情,凡是欲界的,一般的有情呢,叁界的染汙法即身是有的,那麼成了上界的善心之後呢,下地的染汙,他就舍掉了。那麼他現在是最下的欲界,它又沒有成就上界的善心,色界的善心沒有成就,那麼叁界的所有染汙法都成就,意近行本身就是染汙的。當欲界的一切,十八個都成就,初二定成就八個,沒有香味了,也沒有憂了,這跟前面講過一樣的,成就八個。那麼叁四定成就四個,它就是叁、四定裏邊喜也沒有了,祗有色聲觸法四個境,四個境,一個舍,那麼四個,祗有四個。無色界,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都沒有了,祗有一個法。憂,色界沒有了,喜,無色界也沒有了,祗是一個舍,所以舍一個法,法近行。那麼這是“所成上界,皆不緣下,唯染汙故”,假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