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▪P56

  ..续本文上一页的定,在修近分定的时候,正是要厌离四禅,要想,欣慕那个空无边处无色界的那个定,就是欣上厌下,对下边第四禅感到不满足,要追求上边的根本的空无边处定。他在中间,正在努力的时候,它要缘色界。如果你不缘色界,不知道厌离的话,你怎么能达到空无边处呢?所以说他要缘色界。这个色界,它有四个境,没有香味了,祗有一个舍,那么就是四个,近行有四个。起有漏道就是要断那个色界的烦恼了,它要决定要缘下边,那么四个近行。

  “既缘有四,系亦四也”,能够缘色界的第四禅的有四个近行,那么一共它所属的,它所系的境也是四个。“缘自界一”,缘自己的时候,它祗有一个“法境”,祗缘一个法,因为这个无色界是没有色声香味触的,缘自己近分定的时候祗有法。

  

  四本及三边,唯一缘自境者,谓空处等四根本地及识处等三近分地,名为三边。此七地中唯一谓法。无色根本不缘色界,彼上三边亦不缘色,故唯有法一近行也,不缘色义,定品当辨。

  “四本及三边,唯一缘自境者”,这个简单了,四个根本静虑,就是空无边处、识无边处、无所有处、非想非非想处,这三边除了第一个近分定,后边三个——识无边处、无所有处、非想非想处的三个近分定。这三个边,就是近分定,祗有一个,缘自境的法,他们祗有一个舍受,也祗能缘一个法,所以祗有一个近行。

  “谓空处等四根本地及识处等三近分地,名为三边”,此七地里边祗有一个法,“此七地中唯一谓法”,无色界没有色声香味触,祗有法。“无色根本不缘色界”,无色界的定不缘色界,它厌离色界,怎么再去缘色界呢?不缘色界。

  “彼上三边亦不缘色”,空无边处的近分定,因为厌离这个第四禅,它要缘色界,不缘色界,你不能厌离,他要缘它的粗苦障的相,要缘一下。而上边三个近分定呢,是要远离下边的无色界定,那不要缘色界了,所以说,它们不缘色界,祗缘自己法。无色界祗有一个法境,没有色声香味触,所以,三个近分定,跟四个根本地,祗有一个法近行。“不缘色义,定品当辨”,为什么无色界的定,不缘色,在我们后边讲定品的时候要讲,这里我们可以附带的讲一下。

  他说这个定,就是无色界的根本定,它有善的,就是有漏的,无漏的善的,它是不缘下边的有漏的境的。因为无漏法,当然不缘于下边的有漏境。那么有漏的,它已经超出了下边的,已经厌离下边的,怎么还去缘下边的呢?不缘下边的。所以说无色界的定心也是极微细,它没有那么遍缘的那个力量去缘下边的。一方面它是厌离掉了,已经厌离掉的东西,它不会再去回顾它了。所以,无色界那些定得到之后呢,对下界的有漏的法,它是不缘的。

  那么这里一笔帐算得还蛮仔细的,十八个意近行,欲界有多少,欲界自己缘自己多少,缘色界有多少,缘无色界有多少?那么色界里边分两个,初、二禅的,属于初禅的有多少,缘欲界有多少,缘自己多少,缘无色界多少?色界里边第三、第四禅的又分一个等级,它一共有多少近行,缘欲界的有多少,缘自己三、四禅的有多少,缘无色界的又是多少?那么无色界里边,这个空无边处近分定特殊的,它跟色界挨到的,要缘色界,它有多少的意近行,缘色界的有多少,缘自己的有多少?欲界它不缘了,太远,不缘了。那么上边四个根本的无色定,跟 上边三个近分定,它有多少?这个很简单,一个。一共是一个,缘来缘去也是一个,那么总的来说,三界所系的意近行,跟每一界所系的意近行缘三界的,它的这笔帐,这里都算清楚了。

  下边我们看,是不是再讲一点?这个比较长的,开一个端,时间还有一点。

  

  子二 有漏无漏分别

  从此第二,有漏无漏分别者。论云:此意近行通无漏耶?颂曰:

  十八唯有漏

  释曰:此意近行,三界所系,故唯有漏,不通无漏。论云:谁成就几意近行耶?谓生欲界,若未获得色界善心,成欲一切,初二定八,三四定四,无色界一。所成上界,皆不缘下,唯染污故。

  “从此第二,有漏无漏分别者”,前面的系缘分别是相当麻烦,有漏无漏比较容易一些,但是它后边讲的还是相当麻烦的,我们先把有漏,无漏先说一下。

  “论云:此意近行,通无漏耶?”这个意近行,通不通无漏的?现在我们这里要,有的人没有来,前面没有听了,我们大家回忆一下,什么叫无漏?“无漏谓道谛 ,及三种无为”,这是具体的法,是那些无漏法,无漏的定义呢?什么样子的东西叫无漏法?烦恼不随增的,就是不随增烦恼的,那这个意思一定要抓住。这个十八个近行,到底是烦恼随增的,还是不随增的,就是生不生烦恼的。

  “有漏无漏分别者,论云:此意近行通无漏耶?”,这十八个意近行,属于三界系的,当然是有漏,它就是问通不通无漏?有漏是肯定了,既然,三界系的,三界是有漏的嘛,它属于三界嘛,是有漏法了,但是通不通无漏?

  “颂曰:十八唯有漏”,十八个意近行,祗能是有漏的,没有无漏。

  “释曰:此意近行,三界所系,故唯有漏”,这个意近行,既然是三界所系的,当然有漏了,无漏法是三界不系的,出三界的,属于三界所系缚的,决定是有漏法。

  “论云:谁成就几意近行耶?谓生欲界,若未获得色界善心,成欲一切,初二定八,三四定四,无色界一,所成上界,皆不缘下,唯染污故”,这又算帐了,有漏无漏很简单,十八个意近行,是属于三界所系,是有漏,我们把这个解决了。但是下边这笔帐又难算了。他就是生了欲界,假使没有得到色界善心,成就欲界的一切意近行,初二定成就八个,三四定成就四个,无色界一个。那么这个帐算起来不是很简单算的,就把一些原则的东西要知道。

  第一个它给你说,“所成上界,皆不缘下,唯染污故”,这是一个原则性东西,为什么不缘下界?下界是染污的,你成了上界善的话,那下界决定不缘了,这个掌握好之后,这个帐才能算,那么这个帐呢,我们明天算了,希望你们回去,先预习一下。这个也不是很好算的帐,看好之后,明天讲的时候就没有困难,否则的话,晕头转向,不晓得你说啥个帐。

  因为《俱舍》是很细的,我们以前在佛学院里边就这么说的,《俱舍》是真刀枪,没有靠作假的。其余的讲那些性空,什么东西,你也可以冒充的,一切法空,什么东西,讲一大套,人家听了是头头是道,可是说得对不对,不知道!《俱舍》却半点假也假不来,你说《俱舍》这个意近行,叫你算帐,《俱舍》没有学过的话,你去算吗,你根本算不出来的。你讲也讲不像的,没办法的,就是真刀枪,他们说《俱舍》真刀枪,没有学过,是冒充不了的。其它的东西,可以马而虎之来说一套,麻痹人了,可以的,这个《俱舍》,麻痹不了的。那么学过《俱舍》的人,你要去骗骗他,也骗不了的,他的耳根庄严。我们说听过《现观庄严论》的人,耳根庄严,比戴金筘子,那不晓得庄严多少?这是海公上师给我们的开示。那么我们说一切佛法,都听过的,“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”,多闻的弟子,都有耳根庄严。我们《俱舍论》这部论呢,是聪明论,如果你听了之后,你这个耳根庄严,就是聪明的庄严,那你就是人家说的话对不对?心里全部有数,你想骗,骗不了他的。那么你对人家说法也是,基本上不会,《俱舍》学好的人不会乱说的,都是有尺寸的,这个该怎么?那个该怎么?不能混而摸之 的,马马虎虎是不行的。真正学好《俱舍》的人说法,都有份量的,也不是乱说的。

  那么当然,你没有学好,骗骗那些没有学过的,那当然也可以冒充,但对真正那些学过的,你要骗的话,就不好骗了。那么学《俱舍》的好处,不但修行需要,辩论的时候,非常需要,那么你鉴别人家的法,说得对不对?相似佛法,还是真正的佛法?也是一个很厉害的尺子,一量就准,你到底是相似佛法,真的、假的,真货、假货?马上就在《俱舍》的面前显原形的。我们识宝,作珠宝商,祗能够这个真的宝石、假的宝石能够鉴别,一般的人鉴别不了。那么我们佛法,没有学过《俱舍》的人,鉴别能力就差;学过《俱舍》的,那是骗不了,真的、假的,一目了然。好,今天讲这里。

  

  第六十讲

  (第162页下第8行至第165页上第14行)

  《俱舍颂疏》。昨天我们讲了十八个意近行,十八意近行就是从心所里边开出来的,因为心所比较微细,就把它广说。身受很明显,那就是没有打开,那么作用也是在心所上,我们修行就是在心上。下边是有漏无漏的问题,昨天我们就是讲一点,十八个意近行,是三界所系,当然是有漏,通不通无漏?不通!一般说都是杂染的,纔叫意近行。

  “论云:谁成就几意近行耶”,接下去噢,这个论里边,又开始这个问题,也是算帐的问题,哪些人成就几个意近行,什么人?就是各式各样的人,“谓生欲界,若未获得色界善心”,生了欲界的,没有得到色界善心的,那就是色界的定没有修的,那么色界的善法没有得到的。当然,他欲界的意近行一切都成就。那么“初二定八,三四定四,无色界一,所成上界,皆不缘下,唯染污故”,他欲界的有情,凡是欲界的,一般的有情呢,三界的染污法即身是有的,那么成了上界的善心之后呢,下地的染污,他就舍掉了。那么他现在是最下的欲界,它又没有成就上界的善心,色界的善心没有成就,那么三界的所有染污法都成就,意近行本身就是染污的。当欲界的一切,十八个都成就,初二定成就八个,没有香味了,也没有忧了,这跟前面讲过一样的,成就八个。那么三四定成就四个,它就是三、四定里边喜也没有了,祗有色声触法四个境,四个境,一个舍,那么四个,祗有四个。无色界,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都没有了,祗有一个法。忧,色界没有了,喜,无色界也没有了,祗是一个舍,所以舍一个法,法近行。那么这是“所成上界,皆不缘下,唯染污故”,假…
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