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▪P60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死有、本有。這個四個有裏邊,“生有唯染汙”,染不染的問題就是先講,生有決定是染汙的,不染汙不會投生了,不管你染男女,跟父母的交會,或者是染香氣,或者是染地方,處所,都是染汙心,都是貪著這個心。因爲有這個染汙的心才投生,所以說我們要不投生,不要起染汙心。我們密法裏修法就是說,有些修法,就是斷你這個男女貪的心,就是說看看好象是不可以理解的,實際上就是斷你投生的心,看了那個東西,看了之後不起染汙心,那你就不會投生了,所以真正的什麼,雙身法之類的人,是高層次的人,他要斷除那些投生的心, 再去修那個法。你不是那個器,你投生的種子多得不得了,你再去火上加油,你不是自己往地獄裏鑽嘛,所以沒有那個資格的人,不要亂修。生有是一定染汙的。

  “由自地煩惱”,他的煩惱是染著自地的,染著他地的,不會了,你生在這個地,決定是這個地方的煩惱,把你系住了,投生在這裏,其它的地方呢?你心裏不住。“余叁”,另外叁個有,叁種都有,染的、善的、無記的,這叁種都可以有。這個很容易,我們自己思考一下,我們投生時候,生有是莫名其妙,那個時候是迷了的了,那是佛告訴我們一定是染汙心。那麼投生以後的這個階段又很長一段時間,你到底是起的什麼心?那自己體會嘛,善的心會起來,那個無記心也會起來,那麼那些染汙的煩惱心同樣會起來,那個叁個都有了。那“余叁”,不但是本有如此噢,本有就是這一輩子了,死的時候,也是叁種了,中有也會起叁種。唯獨生有,決定是染汙的,不染汙,他不投生的了。那麼“無色叁”,下面在叁界之中,無色界祗有叁個有,那麼這反說就是欲界,色界四個有都有了,無色界少一個中有,無色界沒有物質的,中有這個東西也不需要。中有是從死,死了之後,投生到那邊,中間一個過度。那麼你無色界不要來去的,它根本不需要中有,也沒有物質,中有生起也沒有,祗是一個精神狀態,所以根本不需要中有。這個精神狀態又沒有距離的,沒有空間的,因爲沒有物質就沒有空間了,沒有空間就沒有來去,沒來去就不需要中有。

  “釋曰:前叁句及第四句余叁字,叁性分別門”,前叁句講生有是染汙的,跟第四句的後面叁個字,就是“無色叁”,跟“第四句余叁”,這叁個字是“叁性分別門”,善的、染汙的,跟無記的。最後無色叁,就是分別四個有裏邊,哪些有,幾個有?叁界裏邊,哪一個界有幾個有?那麼無色界有叁個,那麼裏邊呢,就反面的襯托出來,色界,欲界是四個。這個一共是叁界了,無色界不一樣,前面兩個界都有中有,生有,死有,本有,哪一界都有。那麼這裏呢,我們先說噢前叁句。

  “于四有中”,四個有裏邊,生有是祗有一種染汙的,不通善也不能無記。“謂受生時,自地煩惱,皆能潤生”,受生的的時候,本地的,它投哪一個地方?假使是欲界人的,人趣的煩惱都能夠生起來。

  “故對法者,鹹作是言”, 對法者就是阿毗達磨論師呢,他都這樣子說。“諸煩惱中,無一煩惱于結生位,無潤功能,然諸結生唯煩惱力,非由自力現起纏垢”,那麼它說呢,這個煩惱裏邊,在投生的時候,自地的煩惱都能産生作用,沒有一個煩惱沒有潤的功能,就是所有的煩惱都起功能的。“然諸結生唯煩惱力”,但是結生的時候,這個煩惱的力量,“非由自力現起纏垢”,不是自力纏,這個下邊要講。

  “解雲:自力纏者,嫉悭忿覆悔眠也”,這幾個小煩惱,是自力纏,垢,什麼叫垢?自力現起的纏垢 ,不是其它的煩惱力,那麼自力現起的纏,自力現起的垢,這個是什麼呢?他下邊說一下,自力纏就是嫉、悭、忿、覆、悔、眠這幾個,垢嘛是六個垢,那麼後邊這隨眠品都有了,這個纏跟垢起的時候,不要靠它的緣的,叫自力。“以自力故,要因思擇,方始現前”,這個呢,要經過考慮呢,自己力量産生的,不是外緣生起來的。

  所以說呢,“初受生時,身心昧劣,故不起也”,投生的時候思考力減弱,不會生起自力纏,自力纏、自力垢,它們不起作用,而其它的一切煩惱,唯煩惱力,其它的煩惱呢,都要在投生的時候,都能起潤的功能,那麼除開這兩個自力纏垢 。“此纏及垢起不籍他”,不是因爲其它的緣起的,要靠自己的思考力,思擇而起的,所以受生的時候,因爲身心昧劣,這個生的糊裏糊塗的,所以不起這些。“無慚、無愧、昏沈、掉舉,是隨從纏,煩惱起時,必相應故”,這個纏,不是自力纏,雖然是纏,但不是自己力量起來的,是隨從纏,跟了其它煩惱起來的,這個呢,投生的時候相應的,要起來,起作用的 。“于受生位,亦得起也”, 也可以起那些,也可以起。

  “又論雲”,這是一個,就是說投生的時候,那些煩惱起作用,當然,主要的是貪著對方的境,或者是貪男女,或者是貪香,或者染著這個地方,但是其它的煩惱,都在起一定的作用,祗有自力纏跟那個垢。垢 決定是自力的,所以說它就沒有給你,祗有六個。這個六個在隨眠品裏邊有。那麼纏裏邊有自力的纏,還有隨從纏,就是煩惱,跟了煩惱一起起的,不要靠自己的思擇力的,那就是無慚、無愧、昏沈、掉舉這四個。

  “又論雲:雖此位中身心昧劣,而由數起或近現行引發力故,煩惱現起”,雖然那個生有的時候呢,身心說它昧劣的了。投生的時候,但是呢,因爲經常起來,這些煩惱,或近現行,才前輩子,臨終的時候現行的那些煩惱,由它們的這樣引發的力量,煩惱會現起的。你說它本來糊裏糊塗,怎麼起煩惱呢?就是因爲這個力量,數起煩惱,經常要産生的煩惱力量特別大,最近發起了煩惱,也是有一定的,很大的力量。所以說我們自己修行修行,修了半天,自己要檢查了,你哪一方面的煩惱是特別厲害的,經常要湧起的,這個對以後投生的是決定性的因素。你如果是經常起這些煩惱的話,那投哪一生,決定擺在面前,就是你要投哪一生的,那麼你自己要把,要避免那個,投那個苦的,苦趣要避免進去,就把這個煩惱對治掉。你煩惱不對治掉的話,它這個力量就會把你拉過去。你自己作不了主,你自己,我們說修行的人,就是對境的時候,要起能夠起主宰作用了。這個境來了,本來起,你不修行的話,它天然起什麼煩惱,你修行人就是要知道,這是煩惱,這是一個煩惱心,這個煩惱心有什麼後果。現在把你的身心擾亂,智慧減退,身體衰弱,將來引入地獄,惡鬼,畜生,叁惡道,那麼你這樣子劃不來了,你要對治它了。對治它之後,當下就可以身心健康,學法能夠有得益,下輩子的苦報可以免掉,如果你隨著煩惱走,那你這輩子就是一段枯木,沒有人形了,那麼下輩子呢,就不要說了。

  “解雲:無始名數起”,無始以來經常起的煩惱,數起。“前生稱近行”,前一輩子,叫近行。“初受中有,亦唯染汙”,那麼中有開始起來的時候,也是染汙的。“猶如生有”,但是中有之後,中間可以生起其它的,善的,無記的,也可以起來。那麼我們說爲什麼臨終的一念最要緊?就是近行的關系,你要投生,受中有的時候,最近的這一剎那就是臨終那個念頭。這個臨終念頭起善念,將來投生有好處,就靠這個力量,投到善趣。如果是念的阿彌陀佛,你一心的念,要求西方的話,會接引到西方去,十念,臨終十念就能去,這個臨終的力量也極大,所以說臨終的助念,不是迷信。這是因爲這個念頭,對他中有産生他的中有,中有決定他的下一輩子了,這個力量極大的。那麼有福氣的人呢,雖然這一輩子,沒有好好修行,臨終碰上善知識,這也是前輩子的善根而得到的,如果前輩子沒有善根,臨終決定不會碰到善知識,也可能碰到一些惡友,把你引得更壞的地方去。那麼臨終碰見善知識呢,你可以生天或者是生西方了,如果臨終你沒有善友的話,來了一批外道,跟你叽哩呱啦的搞了一陣子,那你完了。“初受中有,亦唯染汙,猶如生有”,這是說明一下噢,我們說,生有固然是唯染汙的,中有初起的時候,也是染汙的,跟生有一樣。這是中有,但是中有不是一剎那了,其它的時候,他會起善的,無記的,而生有祗有一剎那,這一剎那過了,就是本有了,所以生有祗有染汙。

  

  余叁無色叁者,除生有外所余叁有,皆通叁性,名爲余叁,善染無記也。無色叁者,于無色界,唯有叁有,但無中有。頌中不言欲色界者,故知于中具足四有,已上總是第一明有情生竟。

  “余叁無色叁”,除了生有以外,其它的叁個有,那就是通叁性噢。這個叁就是叁性了,“余叁”,余就是中有之一,那“余叁”,就是善,無記,那個染汙了。通善、染、無記就是這個叁個叁,叁性門,那麼下邊就是中有到底叁界裏邊有幾個?那就是說,它說一個,舉一反叁,這個說了,那其它兩個你自己推得出來了,這些也是阿毗達磨的方式,它不要給你說完的,說完了,這本書六百頌要變,要變這個九百頌也不夠,一千二百頌也不夠。它這個無色界一個說了嗎,色界,欲界不說了,叁分之一,如果你從叁個一起說嘛,六百變一千八百頌了,無色界叁者,因爲無色界祗有叁有,沒有中有。

  “頌中不言欲色界者,故知于中具足四有”,這個是聰明論,你不要說了,頌裏邊沒有說欲界,色界,祗說無色界就叁個,那很明顯的,欲界,色界是四個具足的,“故知于中俱足四有”。“已上總是第一,明有情生竟”,有情生,有情住,有情死,這個在這個世間品這一品都要講。這是有情世間,這一科講完了,下邊就是器世間了,我們世間怎麼形成的?怎麼後來是,小叁災、大叁災,世間怎麼毀滅,成住壞空,都要講那些。這裏講有情世間,有情生講完了,生的時候,生的情況,從中有一直講到這裏,有情生講完了,有情住,如何住下來?生了之後要住嘛,住的情況是這麼樣的,從這裏開始。

  

  丙二 明有情住

  從此大文第二,明有情住。論雲:有情緣起已廣分別,是諸有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