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死有、本有。这个四个有里边,“生有唯染污”,染不染的问题就是先讲,生有决定是染污的,不染污不会投生了,不管你染男女,跟父母的交会,或者是染香气,或者是染地方,处所,都是染污心,都是贪着这个心。因为有这个染污的心才投生,所以说我们要不投生,不要起染污心。我们密法里修法就是说,有些修法,就是断你这个男女贪的心,就是说看看好象是不可以理解的,实际上就是断你投生的心,看了那个东西,看了之后不起染污心,那你就不会投生了,所以真正的什么,双身法之类的人,是高层次的人,他要断除那些投生的心, 再去修那个法。你不是那个器,你投生的种子多得不得了,你再去火上加油,你不是自己往地狱里钻嘛,所以没有那个资格的人,不要乱修。生有是一定染污的。
“由自地烦恼”,他的烦恼是染着自地的,染着他地的,不会了,你生在这个地,决定是这个地方的烦恼,把你系住了,投生在这里,其它的地方呢?你心里不住。“余三”,另外三个有,三种都有,染的、善的、无记的,这三种都可以有。这个很容易,我们自己思考一下,我们投生时候,生有是莫名其妙,那个时候是迷了的了,那是佛告诉我们一定是染污心。那么投生以后的这个阶段又很长一段时间,你到底是起的什么心?那自己体会嘛,善的心会起来,那个无记心也会起来,那么那些染污的烦恼心同样会起来,那个三个都有了。那“余三”,不但是本有如此噢,本有就是这一辈子了,死的时候,也是三种了,中有也会起三种。唯独生有,决定是染污的,不染污,他不投生的了。那么“无色三”,下面在三界之中,无色界祗有三个有,那么这反说就是欲界,色界四个有都有了,无色界少一个中有,无色界没有物质的,中有这个东西也不需要。中有是从死,死了之后,投生到那边,中间一个过度。那么你无色界不要来去的,它根本不需要中有,也没有物质,中有生起也没有,祗是一个精神状态,所以根本不需要中有。这个精神状态又没有距离的,没有空间的,因为没有物质就没有空间了,没有空间就没有来去,没来去就不需要中有。
“释曰:前三句及第四句余三字,三性分别门”,前三句讲生有是染污的,跟第四句的后面三个字,就是“无色三”,跟“第四句余三”,这三个字是“三性分别门”,善的、染污的,跟无记的。最后无色三,就是分别四个有里边,哪些有,几个有?三界里边,哪一个界有几个有?那么无色界有三个,那么里边呢,就反面的衬托出来,色界,欲界是四个。这个一共是三界了,无色界不一样,前面两个界都有中有,生有,死有,本有,哪一界都有。那么这里呢,我们先说噢前三句。
“于四有中”,四个有里边,生有是祗有一种染污的,不通善也不能无记。“谓受生时,自地烦恼,皆能润生”,受生的的时候,本地的,它投哪一个地方?假使是欲界人的,人趣的烦恼都能够生起来。
“故对法者,咸作是言”, 对法者就是阿毗达磨论师呢,他都这样子说。“诸烦恼中,无一烦恼于结生位,无润功能,然诸结生唯烦恼力,非由自力现起缠垢”,那么它说呢,这个烦恼里边,在投生的时候,自地的烦恼都能产生作用,没有一个烦恼没有润的功能,就是所有的烦恼都起功能的。“然诸结生唯烦恼力”,但是结生的时候,这个烦恼的力量,“非由自力现起缠垢”,不是自力缠,这个下边要讲。
“解云:自力缠者,嫉悭忿覆悔眠也”,这几个小烦恼,是自力缠,垢,什么叫垢?自力现起的缠垢 ,不是其它的烦恼力,那么自力现起的缠,自力现起的垢,这个是什么呢?他下边说一下,自力缠就是嫉、悭、忿、覆、悔、眠这几个,垢嘛是六个垢,那么后边这随眠品都有了,这个缠跟垢起的时候,不要靠它的缘的,叫自力。“以自力故,要因思择,方始现前”,这个呢,要经过考虑呢,自己力量产生的,不是外缘生起来的。
所以说呢,“初受生时,身心昧劣,故不起也”,投生的时候思考力减弱,不会生起自力缠,自力缠、自力垢,它们不起作用,而其它的一切烦恼,唯烦恼力,其它的烦恼呢,都要在投生的时候,都能起润的功能,那么除开这两个自力缠垢 。“此缠及垢起不籍他”,不是因为其它的缘起的,要靠自己的思考力,思择而起的,所以受生的时候,因为身心昧劣,这个生的糊里糊涂的,所以不起这些。“无惭、无愧、昏沉、掉举,是随从缠,烦恼起时,必相应故”,这个缠,不是自力缠,虽然是缠,但不是自己力量起来的,是随从缠,跟了其它烦恼起来的,这个呢,投生的时候相应的,要起来,起作用的 。“于受生位,亦得起也”, 也可以起那些,也可以起。
“又论云”,这是一个,就是说投生的时候,那些烦恼起作用,当然,主要的是贪着对方的境,或者是贪男女,或者是贪香,或者染着这个地方,但是其它的烦恼,都在起一定的作用,祗有自力缠跟那个垢。垢 决定是自力的,所以说它就没有给你,祗有六个。这个六个在随眠品里边有。那么缠里边有自力的缠,还有随从缠,就是烦恼,跟了烦恼一起起的,不要靠自己的思择力的,那就是无惭、无愧、昏沉、掉举这四个。
“又论云:虽此位中身心昧劣,而由数起或近现行引发力故,烦恼现起”,虽然那个生有的时候呢,身心说它昧劣的了。投生的时候,但是呢,因为经常起来,这些烦恼,或近现行,才前辈子,临终的时候现行的那些烦恼,由它们的这样引发的力量,烦恼会现起的。你说它本来糊里糊涂,怎么起烦恼呢?就是因为这个力量,数起烦恼,经常要产生的烦恼力量特别大,最近发起了烦恼,也是有一定的,很大的力量。所以说我们自己修行修行,修了半天,自己要检查了,你哪一方面的烦恼是特别厉害的,经常要涌起的,这个对以后投生的是决定性的因素。你如果是经常起这些烦恼的话,那投哪一生,决定摆在面前,就是你要投哪一生的,那么你自己要把,要避免那个,投那个苦的,苦趣要避免进去,就把这个烦恼对治掉。你烦恼不对治掉的话,它这个力量就会把你拉过去。你自己作不了主,你自己,我们说修行的人,就是对境的时候,要起能够起主宰作用了。这个境来了,本来起,你不修行的话,它天然起什么烦恼,你修行人就是要知道,这是烦恼,这是一个烦恼心,这个烦恼心有什么后果。现在把你的身心扰乱,智慧减退,身体衰弱,将来引入地狱,恶鬼,畜生,三恶道,那么你这样子划不来了,你要对治它了。对治它之后,当下就可以身心健康,学法能够有得益,下辈子的苦报可以免掉,如果你随着烦恼走,那你这辈子就是一段枯木,没有人形了,那么下辈子呢,就不要说了。
“解云:无始名数起”,无始以来经常起的烦恼,数起。“前生称近行”,前一辈子,叫近行。“初受中有,亦唯染污”,那么中有开始起来的时候,也是染污的。“犹如生有”,但是中有之后,中间可以生起其它的,善的,无记的,也可以起来。那么我们说为什么临终的一念最要紧?就是近行的关系,你要投生,受中有的时候,最近的这一剎那就是临终那个念头。这个临终念头起善念,将来投生有好处,就靠这个力量,投到善趣。如果是念的阿弥陀佛,你一心的念,要求西方的话,会接引到西方去,十念,临终十念就能去,这个临终的力量也极大,所以说临终的助念,不是迷信。这是因为这个念头,对他中有产生他的中有,中有决定他的下一辈子了,这个力量极大的。那么有福气的人呢,虽然这一辈子,没有好好修行,临终碰上善知识,这也是前辈子的善根而得到的,如果前辈子没有善根,临终决定不会碰到善知识,也可能碰到一些恶友,把你引得更坏的地方去。那么临终碰见善知识呢,你可以生天或者是生西方了,如果临终你没有善友的话,来了一批外道,跟你叽哩呱啦的搞了一阵子,那你完了。“初受中有,亦唯染污,犹如生有”,这是说明一下噢,我们说,生有固然是唯染污的,中有初起的时候,也是染污的,跟生有一样。这是中有,但是中有不是一剎那了,其它的时候,他会起善的,无记的,而生有祗有一剎那,这一剎那过了,就是本有了,所以生有祗有染污。
余三无色三者,除生有外所余三有,皆通三性,名为余三,善染无记也。无色三者,于无色界,唯有三有,但无中有。颂中不言欲色界者,故知于中具足四有,已上总是第一明有情生竟。
“余三无色三”,除了生有以外,其它的三个有,那就是通三性噢。这个三就是三性了,“余三”,余就是中有之一,那“余三”,就是善,无记,那个染污了。通善、染、无记就是这个三个三,三性门,那么下边就是中有到底三界里边有几个?那就是说,它说一个,举一反三,这个说了,那其它两个你自己推得出来了,这些也是阿毗达磨的方式,它不要给你说完的,说完了,这本书六百颂要变,要变这个九百颂也不够,一千二百颂也不够。它这个无色界一个说了吗,色界,欲界不说了,三分之一,如果你从三个一起说嘛,六百变一千八百颂了,无色界三者,因为无色界祗有三有,没有中有。
“颂中不言欲色界者,故知于中具足四有”,这个是聪明论,你不要说了,颂里边没有说欲界,色界,祗说无色界就三个,那很明显的,欲界,色界是四个具足的,“故知于中俱足四有”。“已上总是第一,明有情生竟”,有情生,有情住,有情死,这个在这个世间品这一品都要讲。这是有情世间,这一科讲完了,下边就是器世间了,我们世间怎么形成的?怎么后来是,小三灾、大三灾,世间怎么毁灭,成住坏空,都要讲那些。这里讲有情世间,有情生讲完了,生的时候,生的情况,从中有一直讲到这里,有情生讲完了,有情住,如何住下来?生了之后要住嘛,住的情况是这么样的,从这里开始。
丙二 明有情住
从此大文第二,明有情住。论云:有情缘起已广分别,是诸有…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