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▪P61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情由何而住?頌曰:

  有情由食住  段欲體唯叁  非色不能益  自根解脫故

  觸思識叁食  有漏通叁界  意成及求生  食香中有起

  前二益此世  所依及能依  後二于當有  引及起如次

  釋曰:有情由食住者,標也。經說,世尊自悟一切法,正覺正說,謂諸有情,一切無非由食而住。食有四種:一段、二觸、叁思、四識。

  “從此大文第二”,我們發給你們的科判呢,有的時候查起來好象是沒啥意思,有的時候還是很有意思,它在世間品裏邊就是幾個大題目,有情生、有情住、有情死。最後有情死的時候,他是怎麼死的,以什麼心死的,從哪裏出去的,都要講。那麼這個第一科,有情生講完了,有情住。

  “論雲:有情緣起已廣分別”,有情的緣起,十二支緣起廣分別,講了很多。“是諸有情由何而住”,這個緣起是講生,投生的事情,那麼生了下來,怎樣子安住呢?

  “頌曰:有情由食住,段欲體唯叁,非色不能益,自根解脫故”,那麼一共有情由食住,有情它所以能住呢,靠食,飲食了。這個飲食,卻不是我們那麼簡單,吃飯、喝稀飯,這麼喝飲料,這叫飲食,還有其它的食:段食、觸食、思食、識食,四個食。

  先講段食,“段欲體唯叁”,段食祗有欲界,它的體是叁、香味觸叁個。“非色不能益”,爲什麼色不是段食的體呢?“非色”,色不是段食,體唯叁嘛,是香味觸了,聲也不是了。聲它不能住的,本身就是說過了就沒有的,色它能安住,但是色不能作飲食,爲什麼?不能益,“非色”,色不是的,爲什麼?“不能益,自根解脫故”,它對我們自根,對了色的根就是眼根,它對眼根尚不能夠滋養它,何況其它的根呢?所以不能起食的作用。“解脫故”,解脫就是阿羅漢,他根本沒有貪著,他吃東西的時候,香味觸吃下去,身體能夠滋益。色吃下去,顔色吃下去對他身體沒關系,你吃一塊糕,一碗飯,你白的飯也好,黑的飯也好,什麼也好,祗要是飯,你塗什麼顔色吃下去,都能長。這個顔色不塗,你什麼顔色都沒有,你吃下去,也一樣長,所以顔色對我們沒有關系。這是段食。

  下面觸食、思食、識食這叁個食,“有漏通叁界”,它是有漏法,叁界都有,段食祗有欲界有。

  “意成及求生,食香中有起”,這裏又順便提到中有的問題,中有吃什麼食物?中有吃什麼的?它就是聯系到中有,就把中有的名字,說了五個。中有有五個名字:一個是意成,它不是入胎而成的,是意成的。求生,它是要在追求投生的,所以叫求生。又叫食香、健達縛,前面講過的,它吃香的。又叫中有,這個一般的中有。又叫起,中有叫起不能叫生,這個前面也講過。所以中有有五個名字,意成、求生、食香、中有、起。那麼這是附帶把中有五個名字講一下。

  下邊總結四個食,“前二益此世,所依及能依”,前面兩個食,段食、觸食,對我們這一輩子的身體,所依,就是我們的色根,能依就是我們的心、心所。這個段食對色根有滋益,觸食對我們的,這個能依,能緣的心有滋益。“後二于當有,引及起如次”,後邊兩個食,思食,識食于當有,下一輩子,一個思食能引起它,識食呢能夠把它生起它,挨著次第起這個作用。那麼這個裏邊呢,當然是從大部分來說了,思食有的時候對現世也有益處,段食有的時候,對下輩子也有好處,那麼這個裏邊,祗是少部分的,不是絕對的就是說。大部分來說,段食、觸食對這一輩子有益,思食、識食對下輩子滋益的力量大,這是從大部分來說,那麼下邊就分開講。

  “釋曰:有情由食住者,標也”,我們說有情生之後,有情住,有情又怎麼樣子住的?“由食而住”的,那麼這是一句話,開門見山,由食住,那麼什麼叫食?下邊文章就多了,“有情由食住”,這是引經據典。

  “經說:世尊自悟一切法,正覺正說,謂諸有情,一切無非由食而住”。經裏邊說,世尊就是佛,佛自己無師自悟,一切法,一切智,什麼東西都知道了。“正覺正說”,自己正覺又能夠如實而說,正說。那麼就這麼說呢?“諸有情一切無非由食而住”,一切有情,它都是由食而能夠安住,沒有食就不能住。 《集異門論》,我們在五臺山的時候,每一個人都有一部,可惜每一個人都沒有看完,總作參考資料。 《集異門論》的第一篇,講食的時候,就是說,“一切有情皆由食住”,就說這個話,第一句話就是這個,那麼佛經上也是這麼說,“謂諸有情,一切無非由食而住”,那麼就是食的重要性,把你提出來了,食的重要性提出來之後,那麼下一步就是研究什麼叫食?“食有四種”,我們所說的食,不是我們現在想象那麼簡單,吃的飯就是食,吃的點心、水果是食,食有四種,一是段食,二是觸食,叁是思食,四是識食。

  

  段有二種,謂細及粗。細爲中有食,香爲食故。諸天中食,及人劫初食,亦名爲細。無便穢故,如油沃沙,散入支體故。或細汗蟲,嬰兒等食,亦名爲細。謂身有細蟲,因汗而生,名細汗蟲也。

  “段有二種,謂細及粗”,在段食裏總共又分兩種,謂細及粗,這個粗你們是什麼粗啊?叁個鹿是嗎?叁個鹿就是粗細的粗,這是古代的體。鹿是心是靜不下來的,東跑西跑的,叁個鹿就是粗得不得了了。

  “細爲中有食,香爲食故”,細爲中有食,那麼先說段食,段食裏邊有粗有細,那麼細食裏邊又分兩種。

  第一種最細的,“細爲中有食”,這個細的食,中有的食,“香爲食故”,中有這個體本來極微細,你想它吃東西,怎麼能吃這個粗的東西呢?中有,鐵圍山,須彌山都穿得過去的,哪能吃粗的。你一顆米,把它吃進去,那個把它頂住,不要說須彌山,一張紙就頂住了,一顆米就過不去了,它絕對不吃那些粗東西。所以它吃什麼呢?香,祗吃一點香味道,香是很小的,體積很細的。

  “諸天中食”,天上的食也是微細的,細食。“及人劫初食,亦名爲細”,人劫初的時候,我們吃的什麼東西?地味,那個劫初的時候這個地上一層皮,這個皮比奶餅都好吃。那吃下去呢,沒有大小便,這些都是細食。而吃了粗食之後,才有大小便,所以說開始的人,從光音天下來的時候,吃地上的細食呢,根本就沒有大小便。後來就是貪心大了,越吃越要吃,越吃越要吃,地味沒有了。那麼慢慢飲食就長了粗了,自然香稻。自然香稻是不要人種的一個稻,那比現在的稻谷子是要好吃的多了,但是雖然好畢竟是粗了一點,吃下去大小便來了。大小便來了呢,有排泄了,就有大小便,大小便就大小便地方,有大小便地方,就會生淫欲。淫欲來了,就男女相一現,那一連串的犯罪的事情都來了,這個後邊要講。

  這個細食,“無便穢故”,它沒有排泄的便穢的,髒東西排出來沒有的,它祗是吸進去,怎麼樣呢?“如油沃沙,散入支體故”,好象油滲入沙裏邊,它直接滲進去了,沒有渣子的,不要排泄的,這是最細的細食。本身就是很小,它吃的東西,那是人的血了,那是很細的。我們嬰兒的食是奶了,也是很細的,但是這個細呢,還是有排泄了。小孩子畢竟還有大小便的。

  那麼這是細食裏邊,有兩種,一種是真正的細食,沒有排泄的。一種呢是我們的飲食裏邊,比較細了,就是流質之類的東西,那麼也叫細食。

  什麼叫細汗蟲?“謂身有細蟲”,身上長一個細的蟲,因汗氣而長的,叫細汗蟲。那麼這個解釋一個蟲的問題。這個重點是說,細汗蟲的吃東西,跟我們嬰兒吃的東西,這也叫細食,這個細汗蟲一般我們注解裏邊就是說是蚤虱之類的東西,或者呢,吃汗的蟲,也是屬于細汗蟲。這是細食。反過來,除開這個就是粗食。我們吃的飯、餅幹、饅頭,這些都是粗食。

  

  段欲體唯叁者,明段食體,如是段食唯欲界系。體唯叁塵,謂香味觸。言段食者,可成段別而飲啖故,謂以口鼻,分分受之。光影炎涼及塗洗等,雖無分段,有資益故,亦名爲食,故段食言從多分說。光影炎涼名爲食者,寒遇日光,及值炎火,熱逢樹影,並得風涼,有益于人,皆名食也。

  “段欲體唯叁者”,段食祗是欲界有,它的體是叁個。“明段食體”,這個頌這一句話呢,是說明段食以什麼爲體?“如是段食唯欲界系”,這個段食先說是叁界,哪裏有段食?祗有欲界有。那麼這個我們知道了,色界得了初禅的定,他不要段食了。到色界的人,根本不吃段食,都以禅悅爲食,不要吃飯了。那麼得了色界禅定的人,不要說叁天不吃飯,叁年不吃飯也沒關系,祗要他入定不出來,他不要飲食,他以禅悅爲食,段食不要了。那麼祗有欲界的人要段食,所以段食是欲界系。“體唯叁塵”,這個段食的體呢,叁個,塵就是外境,就是香味觸。我們說飲食嘛,都是有它的味道,香味道,舌頭嘗的味道,還有碰上去軟的,硬的,燙的,假使硬的,我咬不動,都是觸的問題。

  “言段食者”,爲什麼叫段食?“可成段別而飲啖故,謂以口鼻,分分受之”,就是吃下去呢,不是吞下去,一下子全部下去,是一段一段的,分了吃下去的,一口一口吃下去,或者鼻子一口一口吸了這個香味道,一口一口吸進去,這樣子可以分了一段一段的,這樣子吃,這樣子飲叫段食。

  那麼下邊就是說,有的時候要誤會的,它這裏特別說一下。“光影炎涼,及塗洗等,雖無分段,有資益故,亦名爲食”,段食裏邊,還有一種食,“光影炎涼”,“光”,光線對我們對身體有好處,這個現在科學證明了。太陽光曬一曬,曬了十分鍾,身上維他命D已經夠了,不要再吃這個什麼維他命丸,不要吃了,曬個幾分鍾就有了。那麼“影”,天很熱的時候,你到樹影下邊,或者蔭涼的地方坐一下,對身體有滋益。“炎涼”,冬天烤烤火,夏天乘乘涼,這些對身體都資助的。還有塗洗,洗澡,塗,塗一些末香、塗香之類的東西,它雖然沒有分段。這個光、影,這個太陽光什麼東西,哪有一段一段吃下去的,沒有的,它照在那身上就照了,這個雖然不是一段一段的,不能叫段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