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▪P6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食了,但是對我們身體有資益,也能叫食,所以屬于段食裏邊。有的人說這是觸食,太陽光碰到身上,觸上去,舒服嘛,是觸食嘛,不是。我們說觸食呢,是什麼?叁和合生的觸,是心所法那個觸,不是身上碰到的觸,你身上碰到舒服,什麼東西,都屬于段食的範圍,這不是分段的。

  “故段食言從多分說”,所以說段食,大部分來說可以分段而食的,叫段食,其中也有一些不可一段一段分開的,陽光,影涼了,這個塗洗噢等等,你洗澡能不能水一塊的分開來洗,那不能,那不行的,“多分說”叫段食。

  “光影炎涼名爲食者”,光影炎涼怎麼叫食呢?“寒遇日光”,冬天碰了太陽光;“及值炎火”,烤烤火;“熱逢樹影,並得風涼”,熱天的時候,樹影下子躲一下,那個涼風吹一下,對人都有好處,也是食。凡是對人有資益的都叫食,這個食的那個範圍,並不是一定吞到肚子裏就叫食,我們看這個食沒有一個口在裏邊。如果是吃下去才叫食的話,那要加個口字旁了。

  

  非色不能益,自根解脫故者,明色非段食也。

  “非色不能益,自根解脫故”,這裏就是說食,段食講了,它的體是香味觸。聲當然不能作食了,聲又抓不到的東西,聲音一下子過了,馬上就沒有了,你怎麼吃下去呢?你說的一句話,說好了,它本身沒有了,你吞下去,肚子裏還是空了,再吞也吞不下去了,所以聲不能作食,這個大家很容易了解的。色爲什麼不能作食?所以辯這個問題。“非色不能益,自根解脫故”,色不是食,爲什麼?不能益有根,不能益解脫故,這個原因。非色是個宗,因就是不能益自根故,不能益解脫故。

  那麼時間到了,這個要明天再講,現在回向。

  

  第六十一講

  (第165頁上第14行——第168頁下第1行)

  《俱舍頌疏》第十卷。昨天我們講到四個食,段食、觸食、思食、識食,這四個裏邊,段食又分兩種,一種是細的,一種是粗的。細的裏邊又分兩種,那個劫初的,中有吃的,天上吃的飲食是細的。另外一種比較粗的,嬰兒吃的乳,就是奶,或者細汗蟲,小的蟲吃的東西,流質的也算細食。那麼在這個裏邊,光影炎涼,這個也算是段食,也是屬于細的段食,段食的,它的字的意思,可以分段的,以口鼻一分,分了段一口一口吃下去的。那麼這個光影炎涼不能分段的,但是,從多分說,它是屬于段食一類;就是段食呢,不一定說,全部都要一段一段飲食才能叫段食,大部分來說是這樣子的,也有少部分不這樣子的,就是光影炎涼之類的,那也是屬于段食,這個是細的段食。有的人認爲光影炎涼是觸食,不是,這個觸,不是皮膚上的身觸。觸食的觸是心觸,叁和合生的觸是觸食。所以這不是觸食,是段食。

  下面就是色,段食的體是香、味、觸,色不是段食的體,爲什麼色不是?昨天就講到這裏,非色,第一個就是肯定,色不是食,什麼緣故?不能益自根故,不能益解脫故,這是兩個原因。你說色不是段食,這是宗了。爲什麼不是段食,有兩個原因。

  

  論雲:色亦可成段別飲啖,何緣非食?以不能益自所對根、解脫者故。解雲:且色不益自根者,自根是眼,眼見色時,而無益也。自根大種尚無有益,況能益余諸根大種,故色非食。不益解脫者,謂不還果,及阿羅漢,無段食貪,名爲解脫,此不還等,色香味觸俱得離貪,雖見美食,而不能益飲啖香味等,便即有益,一種離貪,見色無益,以此故知,色非段食。

  “論雲:色亦可成段別飲啖,何緣非食?”先提一個問題,《俱舍論》裏邊說,色是個外境,色塵,它也可以分了一段一段的吃下去,爲什麼它不屬于食?那麼下邊就是說,“以不能益自所對根解脫者故”,這是兩個原因了,一個是不能益自所對根故,一個是不能益解脫者故,有兩個原因成立色不是段食。那麼《俱舍論》裏邊講到這裏就行了,圓晖法師恐怕大家不懂,又解釋一下。

  他說,第一個:“且色不益自根者,自根是眼,眼見色時,而無益也。自根大種尚無有益,況能益余諸根大種,故色非食”,兩個原因,第一個,我們說東西吃下去,第一個要長益的是自根。假使舌根吃下去,第一個,它對舌根有好處,那麼鼻根東西吃下去,對鼻根先有好處,然後其它的資養,慢慢的資養其它的,眼、耳、鼻、舌根。那麼色根,這個色吃下去之後,對自根不能益,眼根都不能益,何況益其它的根呢?自根大種都不能益,所以說,第一個原因,色不是食。

  第二個原因,“不益解脫者”,解脫者就是不還果、阿羅漢,他們對欲界的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,都沒有貪著了,因爲不還果已經離開欲界了,不還了,欲界再也不來了,那麼這樣子,對欲界的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,當然已經沒有貪著心了。阿羅漢更不要說,他叁界都沒有貪著了,何況欲界(段食是欲界的)。所以,不還果跟阿羅漢這兩種,都是對欲界的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沒有貪著了,它們對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沒有貪,一樣的,好的東西看到了,他吃下去,雖然不貪,吃下去之後,能夠對它身體有益;但是呢,色吃下去卻沒有,沒有益,噢,所以他看到好的東西,他再好的東西,他看到,他沒有貪,對他沒有益,但是你香味觸吃下去,他也沒有貪,但是他吃下去,能資養身體。所以說,一樣的離貪,色聲香味觸都離了貪的,它見了色沒有資養身體的作用,而吃了那個香味觸呢,它能夠起作用,從這裏證明,色不是段食。

  那麼這裏當然說得簡單,我們要把那個補充材料稍微講一點。那麼就是什麼呢?先是《俱舍論》原文的16。它說什麼叫食?凡是食,吃下去,先要資益自根大種。假使鼻根聞到了之後,第一個對鼻根有好處,然後再到其它的眼、耳、鼻等根,那麼舌根也是嘗了味道之後,第一對舌根有好處,然後再資益其它的根。那麼,當你色吃下去的時候,那不但是看了,它要真的吃下去的時候,對資自己的眼根毫無好處,那麼對其它根更沒有好處。這是什麼原因?你吃下去的時候,根本在嘴裏吃,嘴裏是鼻舌身的作用,根本它不能了別這個色境,它對色境呢,根本沒有感覺。那麼對眼睛,它也沒有起那個消化的作用。所以對這個色來說呢,它是沒有起作用的。

  另外再微細一點說,我們說《成唯識論》裏再這樣子講一下,《成唯識論》它裏邊食有四種17,這個我們可以作參考的。它說第一是段食,段食以什麼爲相?以變壞爲相,所以說這個是把食的意思更深一層的解了。什麼叫變壞爲相呢?謂欲界系的香、味、觸叁個,在吃了嘴裏變了的時候,能起食的作用。“由此色處,非段食攝”,因爲這個原因,色處不是段食,爲什麼?“以變壞時,色無用故”,你嚼在嘴裏,嚼了半天,色,對那個眼睛又看不到,鼻子,舌頭又接觸不到色境,它是各取各別境的了。舌頭,舌對的是味境,鼻是香境,身就是觸境,這個是燙的,或者是軟的,身體知道。那麼你眼睛,它又沒有起作用,在口裏咬的時候,眼睛沒有對色,色也就對其它叁個根又不起作用,所以說嚼爛了,色對身體沒有好處,沒有起資益作用。

  那麼這個裏邊再補充一個《順正理論》18,就是《俱舍雹論》,它有一個問題,它說“色處何緣不名爲食?”色處爲什麼不叫食?“是不至取根所行故”,它這個色看,眼睛看色的時候,不要碰到的,而這個經上說呢,“段食非在手中器中可成食事”,所謂段食,不是拿在手裏,或者擺在器裏,就是擺在碗裏邊,可以算吃東西了,一定要擺了口裏邊,牙齒裏邊嚼了之後,經過津液的潤濕,就是口水的拌攪,然後把它咽下喉嚨,順著腸裏邊,慢慢消化,它經過一系列的變化的作用之後,把它的裏邊的營養,流入脈裏邊,資益身上的那些蟲,乃至增益諸根,這個就是叫食,而真正食的意義在這裏,那麼色來說就沒有,毫無這個作用,所以說,色不叫食。

  那麼這個樣子說呢,是比較充分一點,但是我們這裏又提起一個問題,就是《俱舍論》上有的,有的時候,看見色,好的色看了,心裏歡喜,心裏高興了,對身體也有好處,這是什麼食?有的時候我們看了很好的,假使我們看顔色,一般說,顔色對人的作用很大了。他們說以前法國有座大橋,是灰色的,經常很多人跑到橋上去自殺。後來他們這個政府就感到顔色有問題,把這個橋染成紅顔色的,很鮮明的紅色,結果自殺的人就明顯減少。這個什麼原因?色對人作用極大。那麼我們說有的時候看了色,心裏生歡喜心,對自己有好處,這是什麼?爲什麼色不是食呢?這是觸,這是觸食。你心裏生高興心,這是心的觸,眼睛生的觸,觸對身體起作用。不是眼睛看到色,色對我們物質上起作用,不, 是這個,所以不是段食。看了起作用,看了好的,是思食。

  我們這裏又想到一個以前的公案,曹操,叁國時候打仗,路上部隊口幹得不得了,沒有水喝,曹操很聰明,爬高地方一看,他說那裏有一片梅子的林,梅林,我們趕快跑過去,到了那裏大家吃梅子,那就解渴的。他這樣一說的話,部隊馬上精神振奮,開過去,本來走不動了,渴得不得了,那就走得動了。結果那裏並沒有梅子林,但是他離目的地近了,也就是再熬一熬就到了,水也有喝了。這是什麼原因?這個是什麼食?思食,這是思食,這個我們心裏的一個虛妄心。

  那麼我們再說一個色不是食的原因。我們經常說畫餅不充饑,你看了一個畫了很好,或者電影裏邊看了人家很好的飲食,人家在吃,或者飯館之類的廣告裏邊,看了很多好的飲食,你看了半天,你會不會飽啊?不會飽。那麼至于要飯的人,他肚子餓得不得了,看人家在吃好東西,他不但沒有飽,反而更難受,餓得更慌,那就是什麼呢?就是看看不會飽的,色不能當飲食的。

  我們還要說一個話,一個廚師往往很胖,他就是在廚房裏燒飯呢,燒菜了,那個氣味熏在那裏身上,經常聞那個味道,他胃口並不大,但是他很胖。什麼原因?這也是食了,這是細的段食,聞香,跟中陰一樣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