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▪P66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亦是食,那就是段食,“謂所飲啖爲緣,資益諸根大種”,

  第四句,既不是段,又不是食,那麼就是除開前面的,那些既不是可以分段的,又不是可以資養身體的,那些其余的東西,除了前面講的其余都是這一類。

  

  觸等叁食皆有四句,于中是觸等而非食者,謂無漏觸及有漏觸爲緣,損壞諸根大種,余思可解。

  “觸等叁食,皆有四句”,觸食、思食、識食,這叁個食裏邊,也都有四句,“于中是觸等而非食者”,這裏邊就把幾個難的給你講一下,其余的,容易的,你自己去配,這個當中,這個叁種的四句裏邊,觸等,是觸,是思,是識,而不是食的,無漏觸,無漏的思,無漏的識。這個無漏的不能作食,但是它本身是觸,也是思,也是識。

  “謂無漏觸及有漏觸爲緣,損壞諸根大種”,無漏觸是一種,那麼有漏的觸,它不能長養身體的,反過來損壞諸根大種的,這個就叫觸,而不是食。那麼其它的“余思可解”,其它呢很容易,你自己可以去照搬好了。既是思又是食,那就是有漏的思了,那可以資養身體的,希望爲業了,像這一類的,能夠引起後世的業的,這些,對現世的,能夠生活把它維持的,這都叫思食。那麼識食、觸食等等這些,這個不難,那麼沒有什麼困難的,他不講了。

  

  論雲:五趣四生,皆具四食。問:如何地獄有段食耶?答:飲鐵丸等,雖于食已能爲損壞,而能暫時解除饑渴,得食相故,亦名爲食。又孤地獄飲食如人,故五趣中皆具四食。

  但是裏邊,有一個問題,等一下我們還要講一下,他先說這個,它說叁界的五趣四生,五趣:地獄、傍生、鬼、天、人,這五趣裏邊,它的四生,胎、卵、濕、化,是不是都有四食的?先問這個問題。“論雲:五趣四生,皆具四食”,回答是,五趣四生,四個食都是有的。

  那麼他又問了,“如何地獄有段食耶?”地獄裏邊怎麼有段食呢?地獄裏邊的段食是什麼?他說,“飲鐵丸等,雖于食已能爲損壞,而能暫時解除饑渴,得食相故,亦名爲食”,兩個理由,一個是說,地獄裏邊,吃的烊銅,鐵丸子,這個呢吃下去,對身體有壞的,本來不叫食,但是暫時也可以解除饑渴,也叫食。

  另外一個原因,孤獨地獄,“又孤地獄,飲食如人”,孤獨地獄裏邊,它的吃法,飲食跟人一樣,當然吃得差一點了,那麼它也是有段食了。

  所以說,“五趣中皆具四食”,在五趣裏邊四個食都有,那麼當然了,指的是欲界了,色界裏邊段食就沒有了,色無色界沒有段食,前面講過了。

  那麼這裏我們就要說一下,爲什麼說,前面說,是食,是段非食吃下去之後,損壞大種的不叫食,這裏又說地獄裏邊,吃烊銅,鐵丸子吃下去,雖然對身體損壞,也叫食,這個不是矛盾嗎?那麼解決這個矛盾呢,它由一個大毗婆沙有一段文,它說什麼叫食,有兩種情況,它說有兩種,祗要有一種都可以叫食。

  哪兩種呢?一個吃下去,能夠除饑渴的,吃下去,暫時把身體的饑渴除掉的。另一個呢,吃下去對我們的身體,諸根大種有益的,這兩種隨具一種都叫食。

  那麼我們說,光影炎涼根本不能解渴,解饑,但是對身體有好處,也叫食,那麼地獄裏的烊銅,鐵丸,雖然是不能是增益我們的四大,地獄的四大,根身四大不能增長了,要把它損壞的,非但不能增益還要損壞,但是也叫食,因爲有前面那一個功能,吃下去能夠暫時的解除饑渴。

  那麼我們說這個海裏邊不是大鵬金翅鳥要吃龍的嗎?龍裏邊有化生龍,也有那個不是化生的了,不是化生的,你吃下去,當然不饑渴了,吃飽了,可以增益身體,化生龍就不行了,化生龍,你吃下去的時候是飽了,但是這個龍死掉以後,沒有了,什麼東西都沒有了,化生的東西死掉之後,一點也不留下來的,連一個毛毛,毛片都不留下的,那你根本飽不了,根本不能增長身體了,但是它吃下去的時候,暫時把肚子填飽了,填飽,它裏邊死掉之後,死透了,它什麼都沒有了,那滋養身體,是沒有這個作用,那麼也叫食了,那個也有作用。

  所以說,它裏邊就是說這一條呢,就是凡是有兩個作用的,都叫食,一個是吃下去除饑渴的,一個是吃下去能夠長養身體大種的。那麼兩個全的當然是很多了,祗要具一個,也能算食。那麼地獄裏的烊銅、鐵丸子,同樣,它們地獄的那些罪人,它吃下去,也能暫時解除一些饑渴,也叫食,這是地獄裏說有段食的原因也就是這個。那麼講到這裏呢,有情的生,有情的住,都講完了,下邊是有情如何沒有了,有情的死了。

  

  丙叁 明有情沒

  從此大文第叁,明有情沒。論雲:今應正辨,何識現前,何受相應,有死生等?頌曰:

  斷善根與續  離染退死生  許唯意識中  死生唯舍受

  非定無心二  二無記涅槃  漸死足臍心  最後意識滅

  下人天不生  斷末摩水等

  釋曰:初兩句標六法也,一斷善根,二續善根,叁離染位,四退惑時,五死,六生。許唯意識中者,于此六位,唯許第六意識相應也。死生唯舍受者,死生唯許舍受相應,苦樂明利不順死生,舍受中庸,故順死生。

  講到沒呢,那麼順便也把生帶著講一下,就是說在死的時候,包括生的時候,那些識現前?那個時候,什麼識?那麼這個識,又是什麼受?何受相應?跟哪個受相應的?就是死的時候,怎麼死?最後的識是什麼?什麼的受相應?生的時候,也帶便講一下,那麼什麼識?什麼受相應?

  “斷善根與續,離染退死生,許唯意識中”,那麼這個就是講了,很多都是意識,那些意識呢?斷善根,續善根,也就是意識的事情,離染退,本來是離染了,得了定了,後來就退了,也是意識的事情,死也是意識的事情,生也是意識的事情,生我們前面講過了,投生是意識麼,投生意識。那麼你說,唯識裏說阿賴耶識,阿賴耶識也是意識的細意識了,就是分出來的,這五種情況斷善根,續善根,離染退,死生都是意識的,祗有一個意識,其它識不參與的。

  “死生唯舍受”,那麼什麼受相應呢?死的時候,跟生的時候,都是舍受。“非定無心二”,定中無心,它都沒有死生。“二無記涅槃”,涅槃的時候,依什麼心死?依兩種無記心,那麼死的時候,最後意識在哪裏滅?漸死,頓死,意識一下滅掉了,那沒有次第,沒有地方按一定的規律。那麼是漸死,漸死就是慢慢死的,慢慢死的呢,它是足臍心,叁惡道。

  這個有好幾個講法,《俱舍》裏講的呢,叁惡道是足下出來的,意識最後走,從足部消滅,人是臍間最後消滅,生天的,在心裏邊消滅,也就是說意識從這個地方出去了。那麼其它的說法,我們以後再說了,一般是生天的,眼睛裏了,或者是往生的嘛,聖者,阿羅漢了,或者往生的是從頂上出去了,等等,這是各式各樣的說法,有些大同小異的,以後再說。最後意識滅就是說,叁惡道在足,那麼人在臍,天在心,最後意識在那個地方滅,“下人天不生”,下就是叁惡道,在足下意識滅,人就是在臍,最後意識滅,天,不生,阿羅漢都在心間滅,這是《俱舍》的說法。

  “斷末摩水等”,那麼死的時候,是怎麼死的?末摩,一個人身上有一百個小的支節,叫末摩,這個末摩死掉了,那麼人就死掉了噢,是最,就是人致死的地方,打拳的人,就是會武的,就什麼地方,致命的地方,他可以知道,這地方打一下,命就沒有了,那麼這個,我們《俱舍》裏邊說,人的身上有一百處這個末摩,致死的地方,這個地方一斷掉之後,那就命就沒有了,那麼什麼東西使它斷的?水火風,並不是刀噢,這個斷也不是把它一刀兩斷,用水火風使它激烈地刺激一下,它就死了,斷掉了也就是沒有命了,那麼下邊就是詳細講了。

  “釋曰:初兩句標六法也”,有六個法,斷善根,續善根,離染位,退惑離染退,還要分兩個,離染也是意識,離染退的時候也是意識,那麼死的時候也是意識,生的時候意識,這六個地方,全部是意識的事情,那就是講死什麼識呢?附帶地把這六個一起講一下,就是說斷善根與續善根,離染,離染有退那麼這是再加死,一個生,一共是六個位,全部是意識,“許唯意識中”,“于此六位,唯許第六意識相應也”,在這個時候祗有第六意識相應,前五識不參與的。

  “死生唯舍受”,死的時候,生的時候,祗有舍受相應,爲什麼原因?

  “苦樂明利不順死生,舍受中庸,故順死生”,生也好,死也好,都是糊裏糊塗的,噢,那麼,明利的苦樂受不會有,那麼都是舍受,那麼我們說一個人痛死的,他怎麼沒有苦受呢?他是沒有死之前是苦受,等到他死的一剎那,苦受沒有了,他已經麻木了,就是說,等他死了之後,什麼都糊裏糊塗了,那個神經也麻木了,根本苦受也不見了,就是舍受,所以死就是一剎那了,並不是很長的時間,他臨死長時的苦,跟那個死一剎那不是一回事。

  

  非定無心二者,二謂死生,定及無心無死生義,故言非也。言非定者,謂由叁義:一、身在下界,起上界定,必無死生,界地別故。二、加行生故,然死生心任運而起。叁、能攝益故,生死有損,定既有益,故無死生。非無心者,在無心位,命必無損,若所依身,將欲變壞,心必定還,起屬所依心,然後命終,更無余理,于無心位,亦無受生,以受生時煩惱爲因,于無心位,無煩惱因,故無生也。

  “非定無心二”,二就是死生,死跟生,在定中跟無心的時候是沒有的,非就是沒有的,生也好,死也好,假使你入定了,或者是沒有心,無心定了,那就是都不會有死有生,“故言非也”,

  “言非定者,謂由叁義:一、身在下界,起上界定,必無死生,界地別故”,你假使在下界欲界的人,你起色界定,那你就會,決定不會死,它的界的別故,因爲這個界跟地不一樣,定是色界的定,而這個人是欲界的人,這個界跟地都是不一樣的,他不會死生,要死生就是同界,同一個界才能,同界還要同地,假設色界的話,初禅是,同是色界有初禅地,二禅地不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