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▪P67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一樣,初禅地的人,住二禅定也死不了,要出了定之後,初禅的心才死的。

  “加行生故,然死生心任運而起”,這是定是加行而生起來的,不是隨隨便便自己起來的,生死呢,不要加行的,死生糊裏糊塗了,加什麼行呢?所以說,一個是加行起的定,所以不會死。

  第叁是能攝益故,“生死有損,定既有益,故無死生”,定裏邊有攝益的作用,生死有損,生死呢是有損壞的,定是攝益的,兩個相反的,所以說定裏邊死不了。那麼這個定裏邊有攝益作用,在經裏邊也很多,有一次舍利弗入定,入定的時候,有兩個大力鬼神,他們跑過來,看到他入定,感到討厭,就拿過來一巴掌打過去,打過去之呢,舍利弗後來出定了,感到頭痛,就問世尊,他說怎麼我這一次出定,怎麼頭痛起來了,佛說你還是入定呢,它那個兩個大力鬼神,如何你不是入定的話,這一巴掌打過來,你是粉身碎骨了,早就沒有了,定中就是祗感到一點頭痛,那麼大的氣力打過來,還祗一點點頭痛就算了,那就是說入定的時候,攝益的力量極大,定的加持力,定的力量。非無心,在無心時候,定不會死的。

  “若所依身,將欲變壞心必定還起,屬所依心,然後命終,更無余理”,在無心定,你入那個定的時候呢,你絕對不會死掉,假使你一個身體真正要死了,他的心決定要生起來,還要所依心,你原來屬于你身體的那一界那一個地方的心,還要生起來,生起來之後然後命終,沒有心的時候是不會命終的。

  “更無余理,于無心位,亦無受生”,這個沒有其它道理的,就這麼一個,就是沒有其它的,例外的了,沒有例外的,假如要死的時候,決定要從無心出來,然後生起那個所依的心,最後是命終,其它地方,例子,例外是沒有的。

  “于無心位,亦無受生”,受生同樣,因爲死生很多地方相同的了,他講死時候,就附帶講生,在生的時候,也不會無心,因爲受生的時候,也就是煩惱染著,或是染著那些男女,或者染著香,或者染著處,決定不會無心而受生的,受生的時候,煩惱是因。

  “于無心位”,沒有煩惱因,無心的時候,煩惱也生不起來了,不會受生,“故無生也”,

  

  二無記涅槃者,入涅槃心唯二無記,謂異熟生及威儀路。唯無記心入涅槃者,無記勢力微,順心斷滅故,工巧稍強,通果定發,雖是無記,不入涅槃。

  二無記涅槃,涅槃的時候,哪兩個無記心呢?就是用異熟生、威儀路兩個無記心。無記心有四個,忘記了沒有?還有工巧明了,還有通果心了,這兩個呢是力量強,所以說入涅槃不用那兩個無記心,而用威儀路、異熟生兩個無記心。“入涅槃者,無記勢力微”,入涅槃了,那個勢力要減下去,涅槃等于剎車了,無始以來的,流轉生死,那麼大的動力要把它剎下去,那就是要把力量減微,減微,減到最低點,然後就涅槃,所以說不能用強的力量來涅槃,要無記勢力微,無記呢力量是弱。

  “順心斷滅故”,順著心斷滅是順的,如果你其它的心呢?力量強的,不順它這個斷滅心,不順這個涅槃的心,不順的,那麼無記心裏邊工巧明,工巧這個無記心呢,比異熟生、威儀路還要強一點,比其它的有記的當然要差一點呢,但是也是算強的跟兩個比起來。

  “通果定發,雖是無記,不入涅槃”,通果心是要入定而發的,我們前面說的,入定,他不起這個,不會生死的,那麼雖然這兩個心呢是無記,但是呢,不入涅槃,不是入涅槃的心,入涅槃的心是異熟生無記,跟威儀路無記,這兩個。

  這是附帶講死呢,把阿羅漢入涅槃的心也說一下,下邊死的時候,最後意識是哪裏走?這是世界上經常關心的事情,那麼說法也很多。

  

  漸死足臍心,最後意識滅,下人天不生者,明死時識也。言下者,叁惡趣也。不生謂阿羅漢也,若頓命終,意識身根忽然總滅。若漸死者,墮于惡趣,識滅于足,若往人中,識滅于臍,若得生天,識滅于心,若得羅漢,識滅亦于心,有言于頂滅。上來所明,皆據最後意識滅也。

  《俱舍》的說法是,“漸死足臍心,最後意識滅,下人天不生”,這是配起的噢,死的時候,意識哪裏最後滅,哪裏滅?哪裏出去呢?下,第一個是下,下是叁惡道,下呢,一個,人一個,天一個,不生一個,阿羅漢。

  那麼“若頓命終,意識身根忽然總滅”,這個就沒有簡別了,頓死,突然死的,假使一個炸彈把他炸死了,一下子死掉的,他意識身根忽然子全部滅掉了,他沒有哪裏慢慢的滅,沒有,漸次的沒有。

  漸死的他就是有次第的,就是善趣,惡趣,他有差別的,“若漸死者,墮于惡趣,識滅于足”,足部,這個識在足下邊沒有,那麼這個離其它,這個單是足部了,其它的說呢,畜生道是膝蓋上沒有的,餓鬼道是那個肚子裏沒有的,那麼地獄是腳板心以下沒有的。那麼這裏總說一個足。“若往人中,識滅于臍”,那個跟那個有點差異,人,假如生人的,最後識在臍中滅掉。生天的心間滅掉。得阿羅漢的也在心間滅掉,“有言于頂滅”,有的人說,阿羅漢在頂上滅掉,這是一般都采取,證果證道的頂上滅,從頂上出去。

  “上來所明,皆據最後意識滅也”,這個說的地方,都是說意識在最後那個地方滅掉。那麼就是哪裏滅掉,也是有一定地方的,現在的人呢,一般說是修行的人,證果證道的頂上滅,或者往生的也是頂上滅,那麼有的人就是一個人他往生了,盡去摸他的頭,這個也(笑)不要太執著了,你說他才沒有了,假使一般的凡夫呢,他是有煩惱心的了,你一會兒摸一下,一會兒摸一下,盡摸他的頭,摸得他煩惱起來了,就是本來可以往生的,弄得他生不了了,你不是阻礙他的往生了嗎?所以說不要太執著噢,不要盡去摸,盡去摸的。

  

  斷末摩水等者,正明死義,末摩此雲支節,然于身中,有百處異支節,其量甚小,觸便致死,是謂末摩。水等者,等取風火,于此叁大,隨一增盛,如利刀刃,觸彼末摩,因此命終,故名爲斷。此言斷者,非如斬薪令成兩段,但由叁大觸彼末摩,令身無覺,說名爲斷。地界不名斷末摩者,謂無第四內災患故,內叁災患,謂風熱痰,痰是水增,淡24熱緣火起,風病風增,無第四災故,無地界斷末摩也。

  “斷末摩水等”,這個死,什麼叫死?末摩斷掉了,這個叫死掉了,水等,什麼東西斷的?水火風。

  “末摩,此雲支節”,這個是什麼支節?“然于身中,有百處異支節”,在身上,一個人身上,有一百處不同的,這個跟其它的支節不同的支節,這個量極小,這個支節是很小的,很小,很微細的,但是呢,“觸便致死”,一碰就死,就是我們這個一般就是說致命傷的,致命的地方了,這個就叫末摩。那麼怎麼斷的,並不是拿把刀把它砍斷了,它很小的,你用不著刀,祗要有強有力的風,水火風把它一碰,他就死掉了。

  “水等者,等取風火”,等就是等火等風,“于此叁大”,這叁個大,隨便哪一個大特別增強,四大不調嘛,等到病得,一般的四大不調好調整的,病好了。如果要死了,四大不調就不行了,調整不過來了,那麼四大不調裏邊,特別強大的一個,或者是水也好,風也好,火也好,這個特別強大的一個大,它碰到那個末摩,就像利刀一樣,一碰這個末摩的話,就命終。“隨一增盛,如利刀刃,觸彼末摩”,好象快刀一樣,一碰到它這個末摩呢,就死掉,者叫斷。這個斷,“非如斬薪令成兩斷,但由叁大觸彼末摩,令身無覺,說名爲斷”,它這個斷末摩,並不是說拿把刀砍柴一樣,把它砍了兩段,叫斷了末摩,僅不過是叁個大了,就是水,火,風了,叁個大,它特別增盛的時候,碰到那個末摩就這個一,身體全部失去知覺了,那就叫斷了。

  “地界不名斷末摩者”,那麼爲什麼祗有水火風呢?地大爲什麼不斷末摩呢?“謂無第四內災患故”,內災祗有叁個,沒有第四個,那麼實際上呢,地的力量不大,所以說它們沒有在裏邊,這裏呢,是配合叁災,內叁災什麼?風、熱、痰,痰是水增,熱是緣火起,風嘛是有風增,就是水火風能産生叁種災患,叁種內叁災,能夠産生內叁災,那麼這個斷末摩呢,也有這叁大,地大沒有,所以說沒有第四災,所以沒有地界“斷末摩也”,沒有地界,地界不能斷末摩,因爲內災也沒有第四災,祗有叁災。

  

  有說:此似外器叁災,外有水火風,內還有水火風,既外無地界災故,內無地界患也,此斷末摩唯人間有,非于天上。然諸天子將欲死時,有五衰相,一、衣染塵垢,二、華鬘萎悴,叁、兩腋汗出,四、臭氣入身,五、不樂本座,此五相現必定當死。

  “有說:此似外器叁災”,外器界有叁個災,外有水火風,內有,外災有水火風,內災也有水火風,這個外災水火風就是,火燒初禅,水淹二禅,風吹叁禅了,這個是外器世間的叁災了,那麼跟相應的,內裏邊也有水火風叁災,外邊沒有地災,內部也沒有地災。

  “此斷末摩唯人間有”,斷末摩呢,就是人間有,天上沒有。

  “然諸天子將欲死時,有五衰相”,那麼天人死的時候也要講一下,他是五衰相現的時候就要死,哪個五衰相?“衣染塵垢”,本來天上的天人,身是幹淨的,塵垢不沾的,這個時候快死了,塵垢就沾住了,“華鬘萎悴”,頭上戴的天冠上的華鬘萎了,本來這個華永遠是鮮的,華萎了就完了,這個快死了,“兩腋汗出”,兩個腋下它是出汗了,本來不出汗的,第四,“臭氣入身”,身上發臭氣,“五、不樂本座”,對自己的原來的那個天子坐的地方,現在坐著穩不住了,感到坐不安逸了,這個五個相現,“必定當死”,一般說叁、五天就會死。

  那麼天上的,還有這五衰相,大的五衰相,還有小五衰相25。小五衰相,第一,他的衣服,莊嚴品,出的聲音,非愛聲。出的聲音不可愛了,以前衣服、莊嚴品,出的聲音很可愛的,這個時候出的聲音不可愛了。

  第二,“自身光明忽然昧劣”,本來天人身上有光的了,他的光明忽然暗下去了,不亮了。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