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▪P67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一样,初禅地的人,住二禅定也死不了,要出了定之后,初禅的心才死的。

  “加行生故,然死生心任运而起”,这是定是加行而生起来的,不是随随便便自己起来的,生死呢,不要加行的,死生糊里糊涂了,加什么行呢?所以说,一个是加行起的定,所以不会死。

  第三是能摄益故,“生死有损,定既有益,故无死生”,定里边有摄益的作用,生死有损,生死呢是有损坏的,定是摄益的,两个相反的,所以说定里边死不了。那么这个定里边有摄益作用,在经里边也很多,有一次舍利弗入定,入定的时候,有两个大力鬼神,他们跑过来,看到他入定,感到讨厌,就拿过来一巴掌打过去,打过去之呢,舍利弗后来出定了,感到头痛,就问世尊,他说怎么我这一次出定,怎么头痛起来了,佛说你还是入定呢,它那个两个大力鬼神,如何你不是入定的话,这一巴掌打过来,你是粉身碎骨了,早就没有了,定中就是祗感到一点头痛,那么大的气力打过来,还祗一点点头痛就算了,那就是说入定的时候,摄益的力量极大,定的加持力,定的力量。非无心,在无心时候,定不会死的。

  “若所依身,将欲变坏心必定还起,属所依心,然后命终,更无余理”,在无心定,你入那个定的时候呢,你绝对不会死掉,假使你一个身体真正要死了,他的心决定要生起来,还要所依心,你原来属于你身体的那一界那一个地方的心,还要生起来,生起来之后然后命终,没有心的时候是不会命终的。

  “更无余理,于无心位,亦无受生”,这个没有其它道理的,就这么一个,就是没有其它的,例外的了,没有例外的,假如要死的时候,决定要从无心出来,然后生起那个所依的心,最后是命终,其它地方,例子,例外是没有的。

  “于无心位,亦无受生”,受生同样,因为死生很多地方相同的了,他讲死时候,就附带讲生,在生的时候,也不会无心,因为受生的时候,也就是烦恼染着,或是染着那些男女,或者染着香,或者染着处,决定不会无心而受生的,受生的时候,烦恼是因。

  “于无心位”,没有烦恼因,无心的时候,烦恼也生不起来了,不会受生,“故无生也”,

  

  二无记涅槃者,入涅槃心唯二无记,谓异熟生及威仪路。唯无记心入涅槃者,无记势力微,顺心断灭故,工巧稍强,通果定发,虽是无记,不入涅槃。

  二无记涅槃,涅槃的时候,哪两个无记心呢?就是用异熟生、威仪路两个无记心。无记心有四个,忘记了没有?还有工巧明了,还有通果心了,这两个呢是力量强,所以说入涅槃不用那两个无记心,而用威仪路、异熟生两个无记心。“入涅槃者,无记势力微”,入涅槃了,那个势力要减下去,涅槃等于剎车了,无始以来的,流转生死,那么大的动力要把它剎下去,那就是要把力量减微,减微,减到最低点,然后就涅槃,所以说不能用强的力量来涅槃,要无记势力微,无记呢力量是弱。

  “顺心断灭故”,顺着心断灭是顺的,如果你其它的心呢?力量强的,不顺它这个断灭心,不顺这个涅槃的心,不顺的,那么无记心里边工巧明,工巧这个无记心呢,比异熟生、威仪路还要强一点,比其它的有记的当然要差一点呢,但是也是算强的跟两个比起来。

  “通果定发,虽是无记,不入涅槃”,通果心是要入定而发的,我们前面说的,入定,他不起这个,不会生死的,那么虽然这两个心呢是无记,但是呢,不入涅槃,不是入涅槃的心,入涅槃的心是异熟生无记,跟威仪路无记,这两个。

  这是附带讲死呢,把阿罗汉入涅槃的心也说一下,下边死的时候,最后意识是哪里走?这是世界上经常关心的事情,那么说法也很多。

  

  渐死足脐心,最后意识灭,下人天不生者,明死时识也。言下者,三恶趣也。不生谓阿罗汉也,若顿命终,意识身根忽然总灭。若渐死者,堕于恶趣,识灭于足,若往人中,识灭于脐,若得生天,识灭于心,若得罗汉,识灭亦于心,有言于顶灭。上来所明,皆据最后意识灭也。

  《俱舍》的说法是,“渐死足脐心,最后意识灭,下人天不生”,这是配起的噢,死的时候,意识哪里最后灭,哪里灭?哪里出去呢?下,第一个是下,下是三恶道,下呢,一个,人一个,天一个,不生一个,阿罗汉。

  那么“若顿命终,意识身根忽然总灭”,这个就没有简别了,顿死,突然死的,假使一个炸弹把他炸死了,一下子死掉的,他意识身根忽然子全部灭掉了,他没有哪里慢慢的灭,没有,渐次的没有。

  渐死的他就是有次第的,就是善趣,恶趣,他有差别的,“若渐死者,堕于恶趣,识灭于足”,足部,这个识在足下边没有,那么这个离其它,这个单是足部了,其它的说呢,畜生道是膝盖上没有的,饿鬼道是那个肚子里没有的,那么地狱是脚板心以下没有的。那么这里总说一个足。“若往人中,识灭于脐”,那个跟那个有点差异,人,假如生人的,最后识在脐中灭掉。生天的心间灭掉。得阿罗汉的也在心间灭掉,“有言于顶灭”,有的人说,阿罗汉在顶上灭掉,这是一般都采取,证果证道的顶上灭,从顶上出去。

  “上来所明,皆据最后意识灭也”,这个说的地方,都是说意识在最后那个地方灭掉。那么就是哪里灭掉,也是有一定地方的,现在的人呢,一般说是修行的人,证果证道的顶上灭,或者往生的也是顶上灭,那么有的人就是一个人他往生了,尽去摸他的头,这个也(笑)不要太执着了,你说他才没有了,假使一般的凡夫呢,他是有烦恼心的了,你一会儿摸一下,一会儿摸一下,尽摸他的头,摸得他烦恼起来了,就是本来可以往生的,弄得他生不了了,你不是阻碍他的往生了吗?所以说不要太执着噢,不要尽去摸,尽去摸的。

  

  断末摩水等者,正明死义,末摩此云支节,然于身中,有百处异支节,其量甚小,触便致死,是谓末摩。水等者,等取风火,于此三大,随一增盛,如利刀刃,触彼末摩,因此命终,故名为断。此言断者,非如斩薪令成两段,但由三大触彼末摩,令身无觉,说名为断。地界不名断末摩者,谓无第四内灾患故,内三灾患,谓风热痰,痰是水增,淡24热缘火起,风病风增,无第四灾故,无地界断末摩也。

  “断末摩水等”,这个死,什么叫死?末摩断掉了,这个叫死掉了,水等,什么东西断的?水火风。

  “末摩,此云支节”,这个是什么支节?“然于身中,有百处异支节”,在身上,一个人身上,有一百处不同的,这个跟其它的支节不同的支节,这个量极小,这个支节是很小的,很小,很微细的,但是呢,“触便致死”,一碰就死,就是我们这个一般就是说致命伤的,致命的地方了,这个就叫末摩。那么怎么断的,并不是拿把刀把它砍断了,它很小的,你用不着刀,祗要有强有力的风,水火风把它一碰,他就死掉了。

  “水等者,等取风火”,等就是等火等风,“于此三大”,这三个大,随便哪一个大特别增强,四大不调嘛,等到病得,一般的四大不调好调整的,病好了。如果要死了,四大不调就不行了,调整不过来了,那么四大不调里边,特别强大的一个,或者是水也好,风也好,火也好,这个特别强大的一个大,它碰到那个末摩,就像利刀一样,一碰这个末摩的话,就命终。“随一增盛,如利刀刃,触彼末摩”,好象快刀一样,一碰到它这个末摩呢,就死掉,者叫断。这个断,“非如斩薪令成两断,但由三大触彼末摩,令身无觉,说名为断”,它这个断末摩,并不是说拿把刀砍柴一样,把它砍了两段,叫断了末摩,仅不过是三个大了,就是水,火,风了,三个大,它特别增盛的时候,碰到那个末摩就这个一,身体全部失去知觉了,那就叫断了。

  “地界不名断末摩者”,那么为什么祗有水火风呢?地大为什么不断末摩呢?“谓无第四内灾患故”,内灾祗有三个,没有第四个,那么实际上呢,地的力量不大,所以说它们没有在里边,这里呢,是配合三灾,内三灾什么?风、热、痰,痰是水增,热是缘火起,风嘛是有风增,就是水火风能产生三种灾患,三种内三灾,能够产生内三灾,那么这个断末摩呢,也有这三大,地大没有,所以说没有第四灾,所以没有地界“断末摩也”,没有地界,地界不能断末摩,因为内灾也没有第四灾,祗有三灾。

  

  有说:此似外器三灾,外有水火风,内还有水火风,既外无地界灾故,内无地界患也,此断末摩唯人间有,非于天上。然诸天子将欲死时,有五衰相,一、衣染尘垢,二、华鬘萎悴,三、两腋汗出,四、臭气入身,五、不乐本座,此五相现必定当死。

  “有说:此似外器三灾”,外器界有三个灾,外有水火风,内有,外灾有水火风,内灾也有水火风,这个外灾水火风就是,火烧初禅,水淹二禅,风吹三禅了,这个是外器世间的三灾了,那么跟相应的,内里边也有水火风三灾,外边没有地灾,内部也没有地灾。

  “此断末摩唯人间有”,断末摩呢,就是人间有,天上没有。

  “然诸天子将欲死时,有五衰相”,那么天人死的时候也要讲一下,他是五衰相现的时候就要死,哪个五衰相?“衣染尘垢”,本来天上的天人,身是干净的,尘垢不沾的,这个时候快死了,尘垢就沾住了,“华鬘萎悴”,头上戴的天冠上的华鬘萎了,本来这个华永远是鲜的,华萎了就完了,这个快死了,“两腋汗出”,两个腋下它是出汗了,本来不出汗的,第四,“臭气入身”,身上发臭气,“五、不乐本座”,对自己的原来的那个天子坐的地方,现在坐着稳不住了,感到坐不安逸了,这个五个相现,“必定当死”,一般说三、五天就会死。

  那么天上的,还有这五衰相,大的五衰相,还有小五衰相25。小五衰相,第一,他的衣服,庄严品,出的声音,非爱声。出的声音不可爱了,以前衣服、庄严品,出的声音很可爱的,这个时候出的声音不可爱了。

  第二,“自身光明忽然昧劣”,本来天人身上有光的了,他的光明忽然暗下去了,不亮了。…
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