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▪P68

  ..续本文上一页

  第三,“于沐浴位水滴着身”,洗澡的时候,本来天人的皮肤不沾水的,这个时候,水沾住了。

  第四,“本性嚣驰今滞一境”,本来天人是活泼的,到处要作用中的,这个时候,脑筋钝了,一个境界里呆在那里不大活动了。

  第五,“眼本凝寂今数瞬动”,天上的人,天人的眼睛,本来是有神,不是乱的,眉毛、眼睛不是乱眨的,这个时候,不断地眨眼睛了。那就是小五衰相。

  这个小五衰相现,可以挽救,不一定死的,如果你修这个其它的方法,或者你什么样子,也可以不死,但是大的五衰相现,一定要死了,这是讲有情的死。

  现在呢,本来想今天讲完,看来是后边还有一段,蛮重要的,不要太着急,今天我们就讲这里。

  

  第六十二讲

  (第168页下第2行——第172页上第9行)

  《俱舍颂疏》 。昨天我们讲到众生的生住没,全部讲完了。那么今天还有一个,有情世间里头最后一段,三聚,有情分三个聚,三类。

  

  乙二 判聚差别

  从此大文第二,明三聚。论云:世尊于此有情世间生住没中,建立三聚,何谓三聚?颂曰:

  正邪不定聚  圣造无间余

  释曰:上句标,下句释。谓诸圣人,名正性定聚。造五无间者,名邪性定聚。自余凡夫,名不定性聚。颂言余者,正邪定余,即无间外余凡夫也。言正性者,所谓涅槃,定者是圣,有无漏道,远一切恶,故名为圣;获得毕竟离系得故,定尽烦恼,故名为定;圣于正性,得决定故,名正性定也。言邪性者,谓三恶趣,定谓造无间人也,造五无间,必堕恶趣,故名为定。造无间人于邪性中,得决定故,名邪性定也。不定性者,除正邪外,所余有情,遇圣入圣,遇邪入邪,名不定性聚。

  在有情的生、住、没,总的来说,有情里边建立三个聚,三类,三类的众生,哪里三聚,“何谓三聚?”

  “颂曰:正邪不定聚,圣造无间余”,这个颂很好,这些你们背了之后,对你们有好处,并不是要应付考试,好象是嫌多了,嫌少了。这个你以后学法也好,给人家讲经也好,现成的注解,不要查字典的,字典查出来,不一定配得上。这里说有三聚:正定聚、邪定聚、不定聚。这三聚是哪些人呢?“圣”,第一个是圣者,圣者是正定聚。“造无间”,造无间罪的是邪定聚。“余”,除了圣者、造无间的以外,余下的有情都是不定聚。这两句话干脆得很,意思却包得很多。

  “释曰:上句标,下句释,谓诸圣人,名正性定聚。造五无间者,名邪性定聚”,那么“自余凡夫”,其他凡夫,圣者以外,造无间罪以外,余下的当然是凡夫,就是不造无间罪的凡夫叫不定聚,“不定性聚”。这个性可加可不加,不加也可以,加也可以。

  “颂言余者,正邪定余”,正定,邪定之外的余,那就是无间以外,其他的凡夫,圣者当然是除开了。前面正定聚是圣者,那么造无间罪的是凡夫,把无间罪的凡夫——邪定聚的除开以外,其余的凡夫都是不定聚。那就是说一般的凡夫都是不定聚,除了造无间罪的那是邪定聚,决定是邪的,就是堕恶趣的,那么凡夫是不定聚。这个也可以看到凡夫都是不坚定的,自己努一把力,可以加入正定聚里边,自己退,放松一点,就可以到邪的当中去,自在权都在自己。所以说,我们最害怕有些人,命,这个命里边规定要怎么的,怎么的,那就是把自己推给客观,自己不要努力了。

  我们看到上海有两个人,他怎么说的呢?他自己心里总是有这个想法了,他就是说,他命里边注定要跟那个人结婚的,这个话你怎么说得出来呢?你跟哪个结婚,你自己命里定,你自己没有主宰权的啊?现在父母还主张,也管不了,法律也管不了,那个婚姻的事情法律不管的,哪里一个法律订了,你必须要跟什么人结婚,没有的。那么什么命注定你的,没有的。那你不要嘛,就可以了。所以说这推客观呢,实际也就是表示他自己愿意。你愿意嘛,直接说愿意好了,不要去推客观,什么命不命的,所以这些都是宿命论的外道之论,我们不要听,佛教徒不要用这些东西。你要是自己欢喜,就直截了当的,你想的就是了,你不欢喜,你不要推命。这个命,这样子说的命是外道的命,宿命论者。佛教不是宿命论者,佛教是创造命运的,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。这个也不很深,袁了凡就能明白这个,袁了凡是个凡夫,他尚且能够明白“命自己立”这个道理,何况真正研究佛教的佛教徒呢?所以这些客观推辞,我看最好不要用,这个是污蔑佛教的说法。

  那么什么叫正性定聚?正定聚,“正性”就是“涅槃”,能够得到寂灭涅槃的是正性。“定者”,这个圣者有无漏道,远一切恶叫“圣”,那么圣者得到无漏道之后,能够得到毕竟的离系得。这个离系得,我们学过前面得、非得的可以知道一点,没有学过的就没有办法了,也是一个名相。离系是一个法,就是涅槃,也是无为法里边的择灭涅槃。离系,你要证到离系的时候,这个法你证到了,就有一个得,这个得得到了,那就是离系涅槃得到了。得到涅槃,决定会尽烦恼,凡是圣者决定会尽烦恼的,他已经到了入了圣者之后,他就是这个去向已经肯定了,将来总有一天,烦恼要尽的,要断的。

  “圣于正性,得决定故”,圣者,见了道以上的人,他决定能够,将来要得到涅槃的,那么这样子的人呢,叫“正性定”聚,他这个涅槃的性呢,是肯定了,将来一定要得的。那么凡夫,你说发菩提心,发了半天,这个你并不一定得到嘛,这个还不给你授记了。佛要授记了,你决定哪一辈子成佛,那你才说是决定了。你还没有得到授记的凡夫,不定聚,佛也不给你授记,因为你还不定呢,没有得到决定的。圣者呢,他有了无漏道了,无漏道能够远一切恶,所以就叫圣。因为他入圣者之后,他有这个无漏道,将来决定能够把烦恼断完的,得到毕竟的离系的涅槃会得到的,所以这是肯定了,这决定性的,叫正性定聚。

  反过来,“邪性”,邪性是三恶道,三恶道的人。决定入三恶道的人是哪些?造无间罪的人。其他的人到三恶道可以改的,他不是一定去,他要是忏悔了,或者是做了极大的善事,可以把它扭转过来,不一定马上就下去。但是造了无间罪的人呢,他必定堕三恶道,而且三恶道里边的无间地狱,最苦的地狱,那就是邪性是肯定了的了。

  “造无间罪,必堕恶趣,故名为定”,这里呢,还说得宽一点了,实际上五无间罪的人下什么地狱呢?就是无间地狱,恶趣里边的最苦的地方,这是肯定的。提婆达多,他三次害佛,一次是放醉象,没有害到。第二次山上大石头拋过来,石片子,碰到佛的身上的小趾脚,碰了一点点,出了一点血,以恶心出佛身血,无间罪成功了。后来临终的时候,又是把自己的手指甲留得很长,里边摆了很多的毒药,他故意装那个可怜样子,说他快死了,请佛来看看他。佛来看他,他就爬起来,想用这个爪子把佛的皮抓破,然后毒可以进去。那是什么?就是慧毒门了,他这个是真的毒了,皮一破进去,就要死人的。那么他爬起来,要想抓佛的时候,地下里边就裂开了,生陷地狱。那么这是无间地狱去了,无间罪也成就了,这是定,必定堕恶趣。“造无间人于邪性中,得决定故”,改变不了了,叫邪性定。

  “不定性者”,那就是一般的凡夫,除了正性聚、邪性定聚之外所有的有情,他碰到圣者,他可以入圣,遇到邪的恶知识、邪友、恶友,可以入邪,不定聚。所以说凡夫修行要找环境,你说凡夫不找环境的话,你随了圣者可以入圣,随邪入邪,你环境不找到的话,碰了邪的恶友、恶知识,那可以引入地狱。

  所以说你这个凡夫修行,一定要借助环境的。圣者可以随便,圣者呢,淫室酒肆都可以行菩萨道,这个我们菩萨戒里讲过的。但是你凡夫不行了,凡夫你在这些地方,你不堕落是哪个堕落呢?所以说凡夫,要真正想修行的话,那你必定要选择清净的道场。如果你不选择的话,恶友、恶知识是最危险的。他表面上看起来很同情你,很通情达理,好象对世间上的事情很通达,跟你说,这些过分了,不合时代了,什么说了一大套,讲起来很中听,好象很合理,而且很切时代,很符合我们的众生的那个烦恼习气,听起来很顺耳朵的。真正的教诫,叫你修行呢,却是不顺耳的,都是要艰苦奋斗的,反正这个要吃苦,那个要去勤劳,那个要什么,什么,总是不顺了你习气的。你要睡懒觉,他三点半就打起钟来了。我们这里三点半,昭觉寺两点钟,还要早,而且两点钟打了钟之后,他们是不停的。我记得以前某师作维那的时候,随手打钟进来之后,马上就“大师慈悲”就念起来了,那你爬起来,洗个脸的时间都没有的。那么这个就看自己了,如果要精进的,你就是好好的上去,如果想不精进的,退堕下去的话,这个道路自己选。

  凡夫是自己选择的,那么选择的正邪也是靠自己,那么你自己要走正路,要走邪路也靠自己。你要进清净道场住,就是走正路,你做什么东西都逼你,人家看了不顺眼。如果你走到了那些地方去,世间地方去呢,那是邪路,那什么都符合人家的心愿,人家也欢喜你这么做,你自己也感到很舒服。但是舒服到后来的后果呢,恶道。而且不但是恶道啊,这辈子就要吃苦的,这是因果的关系了。所以我们真正来修行的人,凡夫,圣者我们不说了,圣者是也不要我们教了,他自己路认得到,那么凡夫的话,如果你自以为是凡夫的话,就一定要选择一下,一定要亲近善知识、善友,恶知识、恶友是不能见。

  西藏经常发这个愿26,永远不要碰到恶友、恶知识,万一碰到的时候,希望他不要跟我讲话,万一他讲了话之后,希望我听不懂,这就是这样子。这个愿发了之后,有没有用?有用!如果经常发这个愿的话,恶友、恶知识就会碰不到,即使碰到了之后,也莫名其妙,他说什么你听不清楚,这些缘会来。什么东西靠发愿的啊,我们成佛度众生也是靠发愿。

  那么这里呢,就把有情世间,基本上讲完…
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