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▪P69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了。世間品沒有考過,下邊我們要考一下。今天的時間還多,我們還要把器世間,先講一點下去,但是考的時候,就是考有情世間這叁品。當然要停兩天了,給大家鞏固一下。學了法之後,一定要有鞏固。本來我們說,討論就是鞏固的方式之一,但是你們不擅于利用討論的時間來鞏固自己,深入自己,這個也是吃了個大虧,那麼現在是複習的時候,主要是鞏固。討論不但是鞏固,還能深入,而且還能利人,就在討論的時候,人家不懂的,可以發揮自己的,讓他們懂了。

  但是我們也反對,在討論的時候誇誇其談,好象自己是講經一樣的。這個方式,我們感到,就是我慢的表現。討論是討論,討論的時候,都是以大家平等的、協商的態度,不要摻入主觀。好象我說的非對不可,你不能反對,你一反對就是錯誤,甚至于面紅耳赤地爭起來了,這不是討論的精神。討論就是大家平心靜氣的把自己的知道的長處,貢獻給大家參考,自己的不夠之處,讓大家的見解來補充自己,就是虛心接受人家的意見,不要堅持自己。即使人家的意見是錯的,你要提出適當的依據,根據什麼什麼經,什麼什麼論,是這樣講的,好象你這個話不大符合,這樣子是可以的。不要硬爭,自己也沒有依據,就是說我一定是對,你一定是錯,這個你哪裏?你說我對你錯,這個我就不對了,這個我就是我執。

  

  

  

 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十一

  分別世間品第叁之四

  

  

  

  前面的八、九、十,叁卷是講的有情世間,這裏開始講器世間,器世間就是講世界的形成是如何的?裏邊的一些,四大洲、八小洲,還有地獄的、餓鬼的情況,他們裏邊的一些壽量、身量等等,各式各樣的,那麼最後是叁大災。這是世間上的一些地理知識、天文知識。

  那麼這個裏邊,不一定跟現在的科學符合,我們也不要勉強去跟現在的科學相符合。爲什麼呢?這是以前佛說的話,佛說的話,科學不一定能夠證明到。很多的科學,十九世紀的科學,二十世紀推翻了,那麼二十世紀的科學,二十一世紀不一定能成立。所以說科學是不斷地在發展,不斷地改進,現在符合了,將來改變掉了。你說科學錯了,可以;佛所說的話也錯了?不見得,所以說不要硬配。

  以前因爲比較空,《香港佛教》、 《內明》還經常看一看,裏邊有人寫了一篇文章,說佛說的四個緣,不是我們學過嘛,六因四緣五果,四個緣正好配上宇宙間的那四個場,什麼引力場、電磁場,什麼場……。這個東西我想就有點硬配的,四個緣明明是因緣、所緣緣、等無間緣,還有增上緣,它意義很確定的。用物理學四個場來配,已經夠勉強了,尤其是這四個場,如果以後又發現第五個場出來了,那你四個緣不是要加一個緣嗎?這些硬配的話,實在是不可以,大可不必!本來看上去很生硬,這個科學的四個場又不是天經地義的,一定就是四個,沒有了;以後你又發現一個,你怎麼說呢?還有空間,叁度空間,四度空間,這個東西不斷地在發展下去,你一定要把現在的科學水平來衡量佛教,這個也是多余的。佛教裏邊很多東西,現在科學已經證明的也有不少,我們也不反對。但是不一定說全部證明了,所以說不要完全去配合。

  還有,我在四川的時候,有一些氣功師,他們很好,也是想弘揚佛教,他們說要用科學來弘揚佛教的,將來把科學跟佛教證明得完全一模一樣,最後把科學學透了,佛也成了。這個,可以說是一個妄想,科學怎麼會跟佛教一模一樣呢?科學裏邊,它的最基層的依據是五官觀察的現象。我們說五官,靠眼耳鼻舌身的接觸到我們的外部的世界,然後從這個裏邊,一些直接的經驗把它總結起來,合成一個一個規律,從這個規律又推演出來那些看不到的、摸不到的,有些事理也可以推測出來。這個最基礎的,靠我們人五官,但是我們五官有局限性、片面性,就是靠不住的,所以說,科學根本就不是絕對可靠的。

  第一個,五官的觀察世界,是帶自性的。你看到桌子,就是桌子,凳子就是凳子,山就是山,都是實實在在有的。而真正的一切客觀的事情是空性的,都是如幻顯現的,這一個已經不可靠了。

  再一個,我們說很淺的例子,把一個筷子擺在玻璃茶杯裏邊,你眼睛看到的上去就是彎的,不直的,但你手摸一下,卻是直直的,沒有斷掉,這個就是五官觀察靠不住。起大風的時候,看見月亮在雲朵裏邊很快的在跑,實際上月亮跑不跑?月亮沒有跑,雲在跑。而我們學過物理學的,或者是懂一點航海知識的人,他就知道,兩個船在海上航行的時候,看看就要碰到了,實際碰不到,有的時候,看上去不會碰的,就是會碰到。因爲兩個都在走,看的方向的就不一樣了,看過去這個樣子,他過來,你過去,並不是照眼睛看的方向就是准確的,因爲都在動。所以這個方向是一定要靠儀器測量出來,這個方向開過去要碰頭的,那個方向不會碰的,這個東西,你靠眼睛觀察不行的。所以說我們的五官觀察東西,這個我記得,沈家桢也發揮了很多,整個宇宙間的光波,從紫外光線到紅外線中間這麼一段,是我們眼睛能觀察到的,紫外線以外,紅外線以內的,這些光波再多,我們毫無所知,眼睛根本看不到。那你觀察有多少東西呢?整個宇宙那麼多光波,你祗看到一點點,你說把這個整個一點點,可以概括全部的宇宙的光的現象了,那靠是靠不住。耳朵也同樣,聲波,最高的頻率的,聽不到的,最低的頻率的也聽不到的,祗有中間那麼一段能聽到。你說你靠這耳朵,你可以把宇宙一切觀察到了,也靠不住。那手碰到的,更不要說了,你碰到有多少東西?那麼整個宇宙,你哪裏碰得完呢?那你觀察宇宙的現象靠科學,實際上是能夠得到真正的結論也是不可能。

  再說,你科學研究透了就成佛了,更是笑話。佛教要斷煩惱的,科學家哪個斷煩惱的?科學家他可以發明很多東西,脾氣大得不得了,佛教卻不行的。所以說要想佛教來證明科學,以科學來證明佛教,本身就是一個不一定靠得住的。因爲觀察的器官不行,我們的五官眼耳鼻舌身觀察的現象都是帶了偏見的,有毛病的。等于說顯微鏡,或者是這個儀器,本身都是帶了病的,不准確的,准確的東西怎麼量得出呢?再加上一切都是空性的,你看了都是實在有。再加上一個,科學又不斷煩惱的,又不證空性的,這樣子即使你科學研究得最高峰了,二十世紀、五十世紀的科學了,不見得跟佛教一模一樣。五十世紀的科學家,跟佛的距離差得不曉得有好遠,這個以科學來成佛是不可能的。所以說這些妄想呢,現在也確實是很普遍的,提這些設想。

  

  

  

  甲二 明器世間

  乙一 明所居器

  丙一 別明小器

  丁一 明叁輪

  從此大文第二,明器世間。一、明所居器,二、明能居量,叁、明叁分齊。就明所居器中有二:一、別明小器,二、總明大千。就明小器中有八:一、明叁輪,二、明九山,叁、明八海,四、明四洲,五、明黑山等,六、明地獄,七、明日月,八、明天器。且初第一明叁輪者,說雲:如是已說有情世間,器世間今當說。頌曰:

  安立器世間  風輪最居下  其量廣無數  厚十六洛叉

  次上水輪深  十一億二萬  下八洛叉水  余凝結成金

  此水金輪廣  徑十二洛叉  叁千四百半  周圍此叁倍

  釋曰:初句總標,余句別釋。洛叉此雲億,論雲:許此叁千大千世界,如是安立形量不同。謂諸有情業增上力,先于最下,依止虛空,有風輪生,其量廣無數,厚十六億逾繕那。如是風輪其體堅密,假使有一大諾健那此雲露形神,以金剛輪,奮威懸擊,金剛有碎,風輪無損。又諸有情,業增上力,起大雲雨,澍風輪上,渧如車軸,積水成輪。于未凝結位,深十一億二萬逾繕那。

  我們說器世間,“一、明所居器,二、明能居量,叁、明叁分齊”,我們所居的器世間是怎麼一回事?有二,“一別明小器”,小世界,“二總明大千”,大千,叁千大千世界。先明小器世間,裏邊又分八個。先明叁輪,明九山,明八海,明四洲,明黑山等——南洲後邊有黑山,下邊明地獄,明日月,明天器,天上的人住的地方,那麼一共分八科。

  “且初第一,明叁輪”,先說叁輪,這個叁輪不是“嗡阿吽”噢,這是器世間的叁輪。“說雲:如是已說有情世間,器世間今當說”,這是《俱舍論》的話,前面有情世間講過了,那麼器世間怎麼一回事?現在該說了。

  這個叁輪,就是風輪、水輪、金輪。器世間,最下面的是風輪,上面是水輪,然後是金輪,金輪上邊,再形成我們住的地方。那麼總的來說,器世間是依靠在金輪上,金輪又依靠在水輪上,水輪又依靠在風輪上。所以說我們佛法裏邊修持,也是根據這個器世間的原則,修內供的時候,最下是風輪,然後是水輪,水輪上面是地輪,地輪,實際上是金輪,再上面還有一個地,那麼就是金輪。它的量,那麼什麼都這裏講那些情況。

  “釋曰:初句總標”,安立器世間,這一總標,我們要講器世間了。“余句別釋”,那麼器世間什麼樣子的,一句一句下面講。

  “洛叉”,這是印度話,叫“億”,但是這個億,不是我們中國的億,中國的億是一萬萬叫億,印度是十萬叫億,所以說這個裏邊,數字有不一樣。那麼這個它說的,十一億二萬,實際上就是一百一十二萬。

  “論雲:許此叁千大千世界,如是安立形量不同”,這個“許”就是說共許,這個一般的佛教徒,或者各個經論,哪個宗派,都共同認爲這個叁千大千世界是這樣安立的,它的形量是不同。“謂諸有情業增上力”,怎麼不同呢?形量怎麼安立,怎麼不同?下邊就可開始講,主要是有情的業報的關系,衆生的業力增上的緣故。

  “先于最下,依止虛空,有風輪生”,這個我們後邊還要講,世界的成住壞空,這個世界成了之後,要住,住了之後,要壞,壞了之後,最後是空,全部都空。壞就壞完了,空了一段時間,又要成。成的時候,就是先是風輪,風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