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▪P71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樹其形似彼”,故名,山上有很多寶樹,形狀就像它一樣的,所以也把這個山叫這個樹的名字。

  第五個山,蘊達黎舍那,叫善見,見者稱善,大家看了都說好,那叫善見山。

  第六個山,頞濕縛羯拿,就是馬耳山,這個山的形狀像一個馬的耳朵。

  再外邊是毗那怛迦山,象鼻山,這個山的形狀像一個象鼻子。

  再最外邊一層叫尼民達羅山,尼民達羅是一種魚,它觜很尖的,這個山就像一條尖觜魚的樣子,叫尼民達羅山。那麼這幾重金山。

  “于大洲等外,有鐵輪圍山”,這個尼民達羅山之外,就是四大洲;那麼四大洲之外邊有鐵圍山圍起來。前面七個山不是一般的土山,是金所成。蘇迷廬是四寶所成,這個後邊要講,金、銀、吠琉璃、頗胝迦寶,四個寶成的,四方各一個顔色 。須彌山的南方是吠琉璃寶,吠琉璃寶就是青寶石,那麼青寶石的顔色,照到虛空,這個整個虛空乃至水都成了青顔色。其它的地方就不一樣了,如果我們到東洲,東洲的顔色就是銀色的,北方是金色的。很多人說,現在的美國是北俱廬洲,那美國的天是金的嗎?不是啊,還是藍的,藍的就是南洲。所以這個東西要看那個,那更可笑,說是喜瑪拉雅山就是須彌山,那麼喜瑪拉雅山的緯度都在亞洲,哪裏一個亞洲的地方有金顔色的天呢?沒有的。所以這些都是不可靠的說法,以科學考證,什麼東西,硬套的東西,不可取。

  據說以前我們在五臺山,廣濟茅蓬有一個叫什麼?好象是法音差不多名字,他到北京學了十一年,學巴利文的。那個時候,北京佛學院很好,有漢文系,有藏文系,還有巴利文系,那是完整的,叁個語系的佛學都有。他巴利文系學了十一年,該說學得很好,十一年,不是一年。十一年學了之後,他回來怎麼說呢?他說你們都上當了,那個佛教沒有的?他說:怎麼沒有啊?須彌山,我們看過了,上面沒有帝釋天宮,帝釋天沒有,忉利天,那個夜摩天也不會有了,夜摩天沒有,推到最後,他化自在天沒有,他化自在天沒有,初禅沒有,初禅、二禅、叁禅都沒有,四禅乃至非想非想天都沒有,什麼出叁界,什麼都是空話。再說你初禅、二禅沒有,初禅、二禅、叁禅的定也沒有,四禅八定也推翻了,他說這全部都是空的,你們實際上是上當受騙了,什麼東西……。十一年的學習的成績就是這麼一回事情,把信心全部退完了。回到五臺山,爲什麼下放呢?就是四清運動來了,那麼他就是大鬧革命起來了,文化大革命大顯身手。結果不曉得他什麼原因,那個因果的關系,業報的關系,他在文化大革命沒有把他擡上去,做一個頭頭,反而,他們說,被人家揪出來挂了個牌子,黑幫嘛,都要挂牌子遊街了。他挂的牌什麼呢?五臺山的木頭,榆木是最重的木頭,五臺山那個廟裏的門,又是又大又高,這樣榆木做的大門,漆做一個牌子,挂在他頸項上,用鐵絲串起來挂在頸上,這個路都走不動,還要叫他遊街,這個苦是可想而知。那麼他想搞革命爬上去做官,結果下場是背了一個榆木的什麼牌子在遊街,這是他想不到的。

  蘇迷廬四寶所成,入水皆八萬,到水裏邊去,就是水下邊的高度都是八萬,那就是說須彌山,它下那個水了,在這個水中間,這個水的深有八萬逾繕那。“妙高出亦然”,須彌山的高度,跟水底裏一樣高,也是八萬,“余八半半下”,其余八個山呢,半半下,就是第二重山,逾健達羅山祗有四萬,那麼伊沙馱羅山二萬,一倍一倍的減下去。“廣等皆高量”,它的四周的廣度,跟它的高一樣,高的就是山要厚,四周要寬,山不高的,它的四周要狹一點,廣跟那個高相同。

  

  釋曰:前兩行半明九山,次兩句明山體,後一行明山量。論雲:于金輪上,有九大山,妙高山王處中而住,余八周匝繞妙高山,于八山中前七名內。第七山外有大洲等。此外複有鐵輪圍山,周匝如輪,圍一世界。持雙等七,唯金所成;妙高山王,四寶爲體。謂如次四面,北東南西,金、銀、吠琉璃、頗胝迦寶。隨寶威德,色顯于空。故贍部洲空,似吠琉璃色。

  前面兩個半頌明九山,後面兩句明山的體,最後一行頌明山的大小。

  “論雲”,這是《俱舍論》這麼說。“于金輪上,有九大山”,金輪的上邊有九個大山,當然,金輪上邊還有地,這個金輪不是我們這個土地那麼松,金輪都是很堅硬的。那麼上邊風化之後,成了一個地,土地那個東西。那麼金輪上邊有九個大山,須彌山王,山之王,最高的、最大的就是須彌山,處中,在中中間間,“余八圍繞”,其余八個大山圍繞在四周,繞須彌山,是個圈子,一層一層的包起來,“于八山中前七名內,第七山外有大洲等”。這個八山裏邊,前七個山是內,第八個山是外。前七山裏邊都是八功德水,四大洲不在裏邊,第七個山以外是鹹水,四大洲就是鹹水海裏邊。鹹水海之外有個鐵圍山,“周匝如輪,圍一世界”,鐵圍山,好象輪子一樣,把整個的裏邊的七重大山、鹹水海,全部包起來,這個周圍一圈,範圍是一個小世界。一個小世界就是說,須彌山爲中,旁邊七重金山,最後的一個鐵圍山包起來,那麼大小。那麼上邊忉利天,一直上去,還有四禅天……,這是一個小世界。

  “持雙等七,唯金所成”,持雙山過去,前面七個山都是金所成,這個金是金屬,不一定就是黃金。妙高山呢,“妙高山王,四寶爲體”,妙高山是最珍貴的,它有四個寶爲體。“謂如次四面,北東南西,金銀吠琉璃,頗胝迦寶”,妙高山,四周四個寶爲體。那麼四周什麼寶呢?挨著次第,四面北東南西,北面是金,東面是銀,南邊是吠琉璃,西就是頗胝迦寶。

  “隨寶威德,色顯于空”,這個寶,是無價之寶,它的威德很大,這個寶的顔色一直映到天上去,所以天空的顔色就是寶的顔色。“故南部洲空,似吠琉璃色”,所以說我們南洲的天空是青顔色的,假使說什麼雲彩沒有,太陽照得很亮的時候,你看天,就那是一片青天。那麼這個青顔色是什麼地方來的呢?那就是須彌山的南方的吠琉璃寶反射出來的光,反射出來的這個顔色,當然光是太陽的光。那麼這個就可見,北方是金的,東方是銀的,那麼西方是頗胝迦寶,一般就是水晶寶,白色,白顔色的玉石,跟水晶一樣的這一類的寶,那麼它的顔色也可以看到了。照這樣說,北方天是金色的,那麼東洲的那一邊的天,須彌山東方是銀色的,那麼南方是青藍色的,西方就是白色的。那麼我們現在的宇宙,不管你飛船也好,什麼也好到處去跑,有沒有發現那金色的天,有沒有發現銀色的天,跟白色的天?恐怕還沒有發現,那我們還在南洲裏邊,沒有跑出去。

  

  問:如是寶等,從何而生?答:亦諸有情,業增上力,複大雲起,雨金輪上,滴如車軸,積水濤奔,其水即爲衆寶種藏。由具種種威德,猛風鑽擊,變生衆寶類等。

  “問:如是寶等,從何而生?”那麼這個《俱舍》是聰明論,什麼問題總是都要問一下,但是不是亂問,都問在題上的。我們聽說有的居士討論,《廣論》聽好討論,討論什麼?討論生意經。那個不對頭了,生意經不要去討論了,做生意的事情,不要在這個時候討論。這個時候討論是經書的事情,如何出生死,如何把經上的一些知識能夠接受下來。

  這些寶呢,是怎麼來的呢?怎麼生出來的?“答:亦諸有情,業增上力”。這個最普遍的一個原則,都就是業報所感的,怎麼業報所感,具體怎麼變出來的呢?不能說變,變了又變數論了。在《俱舍論》裏邊就特別強調,生出來,跟數論的變不一樣。這裏怎麼起來的,寶怎麼起來的?衆生業力增上的緣故,又大雲起,又起一陣大雲,大雨澍下,就成了雨,金輪上邊,滴似車軸,也是下很大的雨,跟車的軸那麼粗的雨下來。“積水濤奔”,這個水下來,那麼大的水下來,那就是成了大大的一個水流,這個水的波濤,奔,奔!“其水即爲衆寶種藏”,這個水就是衆寶的,各式各樣寶的種,也是藏。什麼叫種?它裏邊含了寶的因素,寶從水生的,它是種,寶的種子。藏,寶就藏在這個水裏邊,那就是說這個水裏邊,很多礦物質,有很多金了什麼東西的礦物都含在裏邊。這個水不是一般的自來水,也不是一個蒸餾水,裏邊含的東西、寶藏很多。那麼裏邊,“由具種種威德,猛風鑽擊,變生衆寶類等”,它本來水裏邊有寶的種,它藏在水裏邊,那麼有各式各樣的風,很厲害的風,這個風是有威德的,就是有各種各樣功能的風去吹那個水,就産生了種種的寶。這個風就是運動,在水的這個庫藏,種子那個藏裏邊,經過各式各樣的運動,那麼就産生了各式各樣的寶。

  

  如是變生金寶等已,複由業力,引起別風,簡別寶等,攝令聚集,成山成洲,分水甘鹹,令別成立內海外海。

  “如是變成金寶等已,複由業力,引起別風”,假使金、寶什麼東西産生以後呢,還要一些業力感的風,另外一種風,“簡別寶等,攝令聚集,成山成洲,分水甘鹹,令別成立內海外海”,這樣子那些金、寶成功之後,又另外一個風把那些寶分別積聚起來,堆成各式各樣的山,成了各式各樣的洲,把水又分了鹹、甘的,甘的就是八功德水,使它們成了內海、外海。前面七個內海是甘的,八功德水,甜的,外海是鹹的,鹹水海。

  

  如是九山住金輪上,入水量皆等,八萬逾繕那。蘇迷盧山,出水亦爾。余八出水,半半漸卑,謂初持雙山,出水四萬,乃至最後鐵輪圍山,出水叁百一十二半。如是九山一一廣量,各各自與出水量同。

  “如是九山,住金輪上”,這九重山,在金輪上面,入水量皆等八萬逾繕那,水下邊都是八萬逾繕那,出水面的卻就是一層低一層,一層低一層,“蘇迷廬山出水亦爾”,蘇迷廬山的出水量,跟水底下的都是八萬逾繕那。“余八出水半半漸卑”,其余八個山,它的出水量,一半一半的減,卑就是低下去了,怎麼減呢?“謂初持雙山,出水四萬”,比須彌山減一半,最後鐵輪圍山,出水祗有叁百一十二半。叁百一十二半,這個自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