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▪P71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树其形似彼”,故名,山上有很多宝树,形状就像它一样的,所以也把这个山叫这个树的名字。

  第五个山,蕴达黎舍那,叫善见,见者称善,大家看了都说好,那叫善见山。

  第六个山,頞湿缚羯拿,就是马耳山,这个山的形状像一个马的耳朵。

  再外边是毗那怛迦山,象鼻山,这个山的形状像一个象鼻子。

  再最外边一层叫尼民达罗山,尼民达罗是一种鱼,它觜很尖的,这个山就像一条尖觜鱼的样子,叫尼民达罗山。那么这几重金山。

  “于大洲等外,有铁轮围山”,这个尼民达罗山之外,就是四大洲;那么四大洲之外边有铁围山围起来。前面七个山不是一般的土山,是金所成。苏迷庐是四宝所成,这个后边要讲,金、银、吠琉璃、颇胝迦宝,四个宝成的,四方各一个颜色 。须弥山的南方是吠琉璃宝,吠琉璃宝就是青宝石,那么青宝石的颜色,照到虚空,这个整个虚空乃至水都成了青颜色。其它的地方就不一样了,如果我们到东洲,东洲的颜色就是银色的,北方是金色的。很多人说,现在的美国是北俱庐洲,那美国的天是金的吗?不是啊,还是蓝的,蓝的就是南洲。所以这个东西要看那个,那更可笑,说是喜玛拉雅山就是须弥山,那么喜玛拉雅山的纬度都在亚洲,哪里一个亚洲的地方有金颜色的天呢?没有的。所以这些都是不可靠的说法,以科学考证,什么东西,硬套的东西,不可取。

  据说以前我们在五台山,广济茅蓬有一个叫什么?好象是法音差不多名字,他到北京学了十一年,学巴利文的。那个时候,北京佛学院很好,有汉文系,有藏文系,还有巴利文系,那是完整的,三个语系的佛学都有。他巴利文系学了十一年,该说学得很好,十一年,不是一年。十一年学了之后,他回来怎么说呢?他说你们都上当了,那个佛教没有的?他说:怎么没有啊?须弥山,我们看过了,上面没有帝释天宫,帝释天没有,忉利天,那个夜摩天也不会有了,夜摩天没有,推到最后,他化自在天没有,他化自在天没有,初禅没有,初禅、二禅、三禅都没有,四禅乃至非想非想天都没有,什么出三界,什么都是空话。再说你初禅、二禅没有,初禅、二禅、三禅的定也没有,四禅八定也推翻了,他说这全部都是空的,你们实际上是上当受骗了,什么东西……。十一年的学习的成绩就是这么一回事情,把信心全部退完了。回到五台山,为什么下放呢?就是四清运动来了,那么他就是大闹革命起来了,文化大革命大显身手。结果不晓得他什么原因,那个因果的关系,业报的关系,他在文化大革命没有把他抬上去,做一个头头,反而,他们说,被人家揪出来挂了个牌子,黑帮嘛,都要挂牌子游街了。他挂的牌什么呢?五台山的木头,榆木是最重的木头,五台山那个庙里的门,又是又大又高,这样榆木做的大门,漆做一个牌子,挂在他颈项上,用铁丝串起来挂在颈上,这个路都走不动,还要叫他游街,这个苦是可想而知。那么他想搞革命爬上去做官,结果下场是背了一个榆木的什么牌子在游街,这是他想不到的。

  苏迷庐四宝所成,入水皆八万,到水里边去,就是水下边的高度都是八万,那就是说须弥山,它下那个水了,在这个水中间,这个水的深有八万逾缮那。“妙高出亦然”,须弥山的高度,跟水底里一样高,也是八万,“余八半半下”,其余八个山呢,半半下,就是第二重山,逾健达罗山祗有四万,那么伊沙驮罗山二万,一倍一倍的减下去。“广等皆高量”,它的四周的广度,跟它的高一样,高的就是山要厚,四周要宽,山不高的,它的四周要狭一点,广跟那个高相同。

  

  释曰:前两行半明九山,次两句明山体,后一行明山量。论云:于金轮上,有九大山,妙高山王处中而住,余八周匝繞妙高山,于八山中前七名内。第七山外有大洲等。此外复有铁轮围山,周匝如轮,围一世界。持双等七,唯金所成;妙高山王,四宝为体。谓如次四面,北东南西,金、银、吠琉璃、颇胝迦宝。随宝威德,色显于空。故赡部洲空,似吠琉璃色。

  前面两个半颂明九山,后面两句明山的体,最后一行颂明山的大小。

  “论云”,这是《俱舍论》这么说。“于金轮上,有九大山”,金轮的上边有九个大山,当然,金轮上边还有地,这个金轮不是我们这个土地那么松,金轮都是很坚硬的。那么上边风化之后,成了一个地,土地那个东西。那么金轮上边有九个大山,须弥山王,山之王,最高的、最大的就是须弥山,处中,在中中间间,“余八围绕”,其余八个大山围绕在四周,绕须弥山,是个圈子,一层一层的包起来,“于八山中前七名内,第七山外有大洲等”。这个八山里边,前七个山是内,第八个山是外。前七山里边都是八功德水,四大洲不在里边,第七个山以外是咸水,四大洲就是咸水海里边。咸水海之外有个铁围山,“周匝如轮,围一世界”,铁围山,好象轮子一样,把整个的里边的七重大山、咸水海,全部包起来,这个周围一圈,范围是一个小世界。一个小世界就是说,须弥山为中,旁边七重金山,最后的一个铁围山包起来,那么大小。那么上边忉利天,一直上去,还有四禅天……,这是一个小世界。

  “持双等七,唯金所成”,持双山过去,前面七个山都是金所成,这个金是金属,不一定就是黄金。妙高山呢,“妙高山王,四宝为体”,妙高山是最珍贵的,它有四个宝为体。“谓如次四面,北东南西,金银吠琉璃,颇胝迦宝”,妙高山,四周四个宝为体。那么四周什么宝呢?挨着次第,四面北东南西,北面是金,东面是银,南边是吠琉璃,西就是颇胝迦宝。

  “随宝威德,色显于空”,这个宝,是无价之宝,它的威德很大,这个宝的颜色一直映到天上去,所以天空的颜色就是宝的颜色。“故南部洲空,似吠琉璃色”,所以说我们南洲的天空是青颜色的,假使说什么云彩没有,太阳照得很亮的时候,你看天,就那是一片青天。那么这个青颜色是什么地方来的呢?那就是须弥山的南方的吠琉璃宝反射出来的光,反射出来的这个颜色,当然光是太阳的光。那么这个就可见,北方是金的,东方是银的,那么西方是颇胝迦宝,一般就是水晶宝,白色,白颜色的玉石,跟水晶一样的这一类的宝,那么它的颜色也可以看到了。照这样说,北方天是金色的,那么东洲的那一边的天,须弥山东方是银色的,那么南方是青蓝色的,西方就是白色的。那么我们现在的宇宙,不管你飞船也好,什么也好到处去跑,有没有发现那金色的天,有没有发现银色的天,跟白色的天?恐怕还没有发现,那我们还在南洲里边,没有跑出去。

  

  问:如是宝等,从何而生?答:亦诸有情,业增上力,复大云起,雨金轮上,滴如车轴,积水涛奔,其水即为众宝种藏。由具种种威德,猛风钻击,变生众宝类等。

  “问:如是宝等,从何而生?”那么这个《俱舍》是聪明论,什么问题总是都要问一下,但是不是乱问,都问在题上的。我们听说有的居士讨论,《广论》听好讨论,讨论什么?讨论生意经。那个不对头了,生意经不要去讨论了,做生意的事情,不要在这个时候讨论。这个时候讨论是经书的事情,如何出生死,如何把经上的一些知识能够接受下来。

  这些宝呢,是怎么来的呢?怎么生出来的?“答:亦诸有情,业增上力”。这个最普遍的一个原则,都就是业报所感的,怎么业报所感,具体怎么变出来的呢?不能说变,变了又变数论了。在《俱舍论》里边就特别强调,生出来,跟数论的变不一样。这里怎么起来的,宝怎么起来的?众生业力增上的缘故,又大云起,又起一阵大云,大雨澍下,就成了雨,金轮上边,滴似车轴,也是下很大的雨,跟车的轴那么粗的雨下来。“积水涛奔”,这个水下来,那么大的水下来,那就是成了大大的一个水流,这个水的波涛,奔,奔!“其水即为众宝种藏”,这个水就是众宝的,各式各样宝的种,也是藏。什么叫种?它里边含了宝的因素,宝从水生的,它是种,宝的种子。藏,宝就藏在这个水里边,那就是说这个水里边,很多矿物质,有很多金了什么东西的矿物都含在里边。这个水不是一般的自来水,也不是一个蒸馏水,里边含的东西、宝藏很多。那么里边,“由具种种威德,猛风钻击,变生众宝类等”,它本来水里边有宝的种,它藏在水里边,那么有各式各样的风,很厉害的风,这个风是有威德的,就是有各种各样功能的风去吹那个水,就产生了种种的宝。这个风就是运动,在水的这个库藏,种子那个藏里边,经过各式各样的运动,那么就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宝。

  

  如是变生金宝等已,复由业力,引起别风,简别宝等,摄令聚集,成山成洲,分水甘咸,令别成立内海外海。

  “如是变成金宝等已,复由业力,引起别风”,假使金、宝什么东西产生以后呢,还要一些业力感的风,另外一种风,“简别宝等,摄令聚集,成山成洲,分水甘咸,令别成立内海外海”,这样子那些金、宝成功之后,又另外一个风把那些宝分别积聚起来,堆成各式各样的山,成了各式各样的洲,把水又分了咸、甘的,甘的就是八功德水,使它们成了内海、外海。前面七个内海是甘的,八功德水,甜的,外海是咸的,咸水海。

  

  如是九山住金轮上,入水量皆等,八万逾缮那。苏迷卢山,出水亦尔。余八出水,半半渐卑,谓初持双山,出水四万,乃至最后铁轮围山,出水三百一十二半。如是九山一一广量,各各自与出水量同。

  “如是九山,住金轮上”,这九重山,在金轮上面,入水量皆等八万逾缮那,水下边都是八万逾缮那,出水面的却就是一层低一层,一层低一层,“苏迷庐山出水亦尔”,苏迷庐山的出水量,跟水底下的都是八万逾缮那。“余八出水半半渐卑”,其余八个山,它的出水量,一半一半的减,卑就是低下去了,怎么减呢?“谓初持双山,出水四万”,比须弥山减一半,最后铁轮围山,出水祗有三百一十二半。三百一十二半,这个自…
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