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己去減。四萬,二萬,一萬,五千,二千五,這樣算到後來,第八層就變了叁百一十二個半。這個數字我們不去算了,大概知道它一半一半減就完了。“如是九山一一廣量,各各自與出水量同”,這個山的廣度,跟它出水量的高度一樣。
丁叁 明八海
從此第叁,明八海。頌曰:
山間有八海 前七名爲內 最初廣八萬 四邊各叁倍
余六半半陜27 第八名爲外 叁洛叉二萬 二千逾繕那
釋曰:妙高爲初,輪圍爲後,中間有八海,前七名爲內。七中皆具八功德水:一、甘,二、冷,叁、耎,四、輕,五、清淨,六、不臭,七、飲時不損喉,八、飲已不傷腹。如是七海,初廣八萬,約持雙山內邊周圍量。于其四面,數各叁倍,謂各成二億四萬逾繕那。其余六海,量半半狹,謂第二海,量廣四萬。乃至第七量,廣一千二百五十。此等不說周圍量者,以煩多故。第八名外,鹹水盈滿,量廣叁億二萬二千。
這是海的大小。九個山中間有八重海,兩個山夾一個海,這是八個海。就是須彌山過來,中間往外排出去,前面七個內海,最後,鐵圍山以內的那個海是外海。那麼“最初廣八萬”,最初的海,它的寬度八萬逾繕那,“四邊各叁倍”,它的四邊,就是這個海的四邊,四周圍呢,“叁倍”,就是叁八二十四萬。這個很好算,須彌山在中間,中間須彌山本身的周圍是八萬,海又是八萬寬,這邊八萬,那邊八萬,那麼整個的海就是叁八二十四萬那麼寬,四邊都是那麼寬。其余的六個海,就是八功德水的海,內海,半半的狹,一半一半的減,減半減半的寬。第八個海是鹹水海,它有多少寬呢?就是叁億二萬二千逾繕那。這是海的量,大概的情況記住就可以了,數量我們不一定記得那麼仔細。
“釋曰:妙高爲初,輪圍爲後,中間有八海”,最初是妙高山中間,最外的一圈是鐵輪圍山,中間這個山,一層山,兩層山中間夾一個海,一共八個海,九個山中間嘛,夾八個海了,前面七個海,就是中間那七個海,內海。
“七中皆具八功德水”,在七個海裏邊,都有八功德水。我們經常念《彌陀經》,八功德水,哪八個功德呢?恐怕大家不一定能夠背得下來。那麼現在這裏,就是什麼叫八個功德,第一是甘,甜的;第二是冷,清涼的;第叁是軟的,不是硬水,就是裏邊沒有那些硬水的東西,渣子沒有;第四是輕,很輕;第五是清淨,很幹淨;第六是不臭,這個水不會臭的;第七,飲時不損喉,吃下去的時候,不損害我們的喉嚨;第八,吃下去的時候,不傷肚子。有的時候,吃了冷水肚子要痛,這個水不會的,吃下去喉嚨吃得,凍得不得了,也不會,它是清涼,不是冷得不得了。那麼這是八功德水,前面七個海都是八功德水。
“如是七海,初廣八萬,約持雙山內邊周圍量。于其四面,數各叁倍,謂各成二億四萬逾繕那”,那麼第一個海的情況弄清楚了,第叁、第四個海好推,那就不要去管它了。把第一個海搞通,二億四萬是怎麼來的?大家自己拿個筆寫下就可以了。須彌山在中間,我們姑且把它寫個方的,畫個方就好了,中間方塊塊,須彌山,它每一邊都是八萬逾繕那,高也八萬逾繕那,寬也是八萬逾繕那,這個四方的,四邊都是八萬逾繕那。
那麼海水也是八萬,海水圍繞了須彌山,也當它是方的,就在外邊再畫方圈圈,是八萬。那麼這個八萬,是怎麼八萬呢?海水的寬八萬,就是須彌山,假使說東邊出去到海的邊,須彌山的一邊到海的那一邊有八萬的寬;須彌山西邊到那個海的西邊那個邊八萬,同樣東邊過去也是八萬,南邊過去也是八萬,整個的海是八萬的寬。那麼這個海的邊,那就可以算了,中間須彌山是八萬,兩邊又是八萬,叁個八萬就是叁八二十四,就是二億四。那麼東邊是二億四,南邊也是二億四,西邊二億四,北方也是二億四,四邊都是二億四萬逾繕那,二十四萬。
那麼這個須彌山的第一層山是這麼的,第二層也好算了,它的寬度也是少一半的,祗有四萬了,四萬這一邊四萬,那一外邊四萬,加中間的有多少呢?,就中間有二十四萬,那麼加上四邊再推出去,每一邊多少?自己照算,第一個山算出來了,第二個自己算好了,那麼也不需要把它全部算出來,大概知道半半,半半減下去就可以了,海的寬度,一半一半減,“其余六海,量半半狹”,其余六個海的寬度呢,一半一半減,就是說須彌山跟持雙山中間的海,寬是八萬,那麼持雙山跟持軸山中間的海面的寬祗有四萬,四萬之後,它兩邊加四萬,八萬。再加上中間二十四萬,那麼這是內邊,再算外邊……。它給你也說了一下,第二海的寬是四萬。要是第七海的量,一半一半減呢,減到一萬二千五。四萬,二萬,一萬,五千,二千五,二千五的一半就是一千二百五了。
“此等不說周圍量者,以煩多故”,那麼它這個海的周圍有多少寬呢?沒有說了,爲什麼不說呢?太繁了,它就不寫了。你要算,你歡喜算你去算好了,這個也不是很難的算術,就是把它的海,兩邊寬度加上去,原來有多少寬,再加上外邊是多少寬,一層一層推出去,照第一個山去推。
那麼這七層海過了之後,第八個海是外海,鹹水充滿,這個外海跟前面不一樣,不是八功德水。所以說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也有八功德水,就是我們沒有看到,碰不到。我們碰到的海水都是鹹得不得了,這個鹹水鹹得怎麼樣?不能吃。我們說海裏邊不會渴死?海裏要渴死的。如果開入大海之中,你帶的淡水沒有了,那就非渴死不可。這個海水不能吃的,海水越吃越渴的,不能解渴的,海水是鹹的。“鹹水盈滿,量廣叁億二萬二千”,第八個海是鹹水海,它充滿了鹹水,它的寬度叁億二萬二,就是叁十二萬二千,億就是十萬。這是八大海。
丁四 明四大洲
從此第四,明四大洲。頌曰:
于中大洲相 南贍部如車 叁邊各二千 南邊有叁半
東毗提诃洲 其相如半月 叁邊如贍部 東邊叁百半
西瞿陀尼洲 其相圓無缺 徑二千五百 周圍此叁倍
北俱盧畟方 面各二千等 中洲複有八 四洲邊各二
再過去就是四大洲。我們修供曼茶,這個地方就是一層一層的,更清楚了。在第八個鹹水海裏邊有四大洲,有八小洲——這裏是八個中洲,因爲小洲還有啊,小洲無計數了,他不說了,中等的有八個,每一個大洲旁邊有兩個中洲。
“于中大洲相,南贍部如車”,大洲的形狀,南贍部的就是南洲,它的形狀如車,“叁邊各二千,南邊有叁半”,車是什麼呢?車是古代乘的車,後邊寬,兩邊伸出去,前面很狹,前面是騎馬的什麼東西的,後邊寬坐人的,這個南贍部洲的樣子就是跟車一樣,在南邊是最狹的一塊,那麼其它叁邊一樣長,一個矩形。就是南邊特別短,東西北叁邊都是二千逾繕那,南方祗有叁個半逾繕那,那是小得不得了,那麼後邊這個北方跟南方一比呢,那不曉得好多倍了,差不多快一千倍,那麼這個形狀是這樣子。那麼洲的相,跟人的面相一樣,人的面相也是上邊寬,下邊狹一點,我們下邊那麼小,一個下額就是那麼一點點,跟上面顱骨比起來,那個下額是很小的。大概樣子,當然不是全部的。
東毗提诃洲,東洲是半月的樣子,半個月亮的樣子。“叁邊如贍部,東邊二百半”,半月形,那是總的來說;從東南西北四邊來說,這個以前講過,須彌山在中間,東洲是在須彌山東邊嘛,半月形,靠東那一邊是個尖尖,很小,南、北是一個圓弧形,靠西邊是一個弓弦的那個,因爲圓弧形跟弓弦基本上長度差不多,都是兩千,那麼東邊是一個尖尖的地方,是叁百半,最小,半月形。
“西瞿陀尼洲,其相圓無缺,徑二千五百”,西洲它是圓圓的,無缺,一個圓形,它的直徑二千五百,“周圍此叁倍”,周圍呢,3.1416一乘就是叁倍。
“北俱盧畟方”,北俱盧是正方形,每一面都是二千,相等的。
“中洲複有八”,每一個四大洲兩旁邊各有兩個中洲,我們說小洲,實際上是中洲,再小的洲就不說了,太多了。“四洲邊各二”,在四大洲的旁邊各有兩個中洲,一共八個。那麼就是四大洲、八中洲。
釋曰:前叁行半明大洲,後兩句明中洲。論雲:于外海中,大洲有四,謂于四面對妙高山。南贍部洲,北廣南狹,叁邊量等,其相如車。南邊唯廣叁逾繕那半,叁邊各有二千逾繕那。解雲:此言車者,是西國車,彼國車形,前狹後闊,如人面也。
“釋曰:前叁行半”,前叁個半頌釋大洲,最後兩句說中洲。
“論雲:于外海中,大洲有四”,在外海,鐵圍山裏邊的鹹水海裏邊有四大洲。所以說從這個裏邊看,我們到須彌山的距離遠得很,喜瑪拉雅山怎麼是須彌山呢?要經過七重金山,要經過七個八功德水的海,然後才到達須彌山。我們到喜瑪拉雅山哪裏經過八功德水呢?在地球上,還沒有發現八功德水在哪裏。那麼須彌山在哪裏,你這怎麼知道呢?所以,說喜瑪拉雅就是須彌山,從各方面來說,都是不可靠的。于外海中有四個大洲。
“謂于四面對妙高山”,對妙高山來說,它的四個邊邊,當然中間還有七重香水海,還有外邊一個鹹水海,它的方向是這麼的,四邊的南邊是贍部洲。“北廣南狹”,北面是寬,南面是狹,東西兩邊跟北面一樣長,叁邊量等,東西北叁邊一樣長。“其相如車”,好比古代的車一樣,南邊祗有叁逾繕那半,就是南邊特別小,叁邊各有兩千逾繕那,叁邊是兩千,這個畫起來,這個矩形是很小很小的,前面南邊這一塊。“此言車者,是西國車”,是印度的車,“彼國車形,前狹後廣,如人面也”,他們國家的車子呢,前面很狹,後面蠻寬的,跟人的臉一樣,上邊寬,下邊狹,那麼方向也是這樣子,朝南的那一邊很狹,北面很廣,東西兩邊彎下去,南邊一點點寬,就是一個矩形的樣子。
又論雲:唯此洲中,有金剛座,上窮地際,下據金輪,一切菩薩,將登正覺,皆坐此座上,起金剛喻定,以無余依及余處所,有堅固力能…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