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▪P7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持此故。解雲:以無余依者,除菩薩身外,更無余依身起此定也。無余處者,除金剛座外,無余處所也。此定力大,余依余處,無堅固力,可能持故。

  這是順便講到,南洲特色,南洲裏邊有個金剛座,這個座“上窮地際”,上面在地面上,下邊一直深到金輪上。那就是說金輪上面還有一個地面,地面下去一直到金輪,金剛座,就那麼深。“一切菩薩將登正覺”,他要成佛的時候,都要坐在金剛座上。爲什麼要坐金剛座?因爲他成佛之前,要“起金剛喻定”,這個金剛喻定的力量極大,沒有其它的地方能夠承得住這樣大的力量。所以一定要在金剛座上成佛,其它地方坐就都承不住這個定。

  “以無余依”,沒有其它的身體。最後身菩薩,這個後面要講,佛的身體跟其他的人結構不同,佛的骨頭,它們交接的地方,跟龍盤一樣的,盤起來的,非常堅固的,一般的人,骨頭鈎住就完了,它是龍盤的,那個鈎得很牢的。那麼佛的身體能夠承得住這個定,而金剛座才承得住這個定,唯有這個地方才承得住這個定。無余依,沒有其他的身體,無“余處所”,沒有其它地方,有這麼大的力量能夠持此,此就是金剛喻定。金剛喻定起的時候,力量大得不得了。佛入定的時候,大家可能回憶到,東湧西沒,西湧東沒,南湧北沒,啊!這個地動起來了,那個就是在金剛座上,還能夠維持到他不動。如果說,其它的地方,你這樣子東湧西沒搞起來了,那個座就跨掉了,坐不起來。

  “解雲:以無余依者”,除了菩薩的,依就是依身,依的這個身體,除了菩薩身,就是最後身菩薩,“更無余依身,起此定也”,除了菩薩這個身體之外,這個菩薩身,就是成佛的那個菩薩的身,沒有其他的身體可以起這個定的,金剛喻定,祗有菩薩能起。“無余處者”,除了金剛座以外,沒有其它的地方,“無余處所也。此定力大”,這個金剛喻定的力量大得不得了,其它的依,其它的處沒有那麼大的力量來持它,就是承不住的。這是南洲。

  

  東勝身洲東狹西廣,叁邊量等,形如半月。東叁百五十,叁邊各二千。西牛貨洲圓如滿月,經二千五百,周圍七千半。北俱盧洲形如方座,四邊量等,面各二千。等言爲明無少增減。隨其洲相,人面亦然。

  “東勝身洲東狹西廣”,東邊很狹,西面很寬,叁邊量等,南北,兩邊一樣,跟半月一樣,東邊是叁百五十,東邊很小,那就是東邊什麼呢?我們在供曼茶的時候,東勝身洲就是個半月形,一個直的朝西邊,兩個弧在南北。然後,東邊是個尖尖,這個尖尖上邊的一部分的量,祗有叁百五,而兩邊弧跟西邊那個直線都有兩千那麼長,所以說也是東少,南西北比較寬,那是東洲。

  “西牛貨洲圓如滿月”,這個圓形,跟滿月一樣,那是好算,徑,它的直徑是二千五百,周圍是七千半,那就是乘叁倍了。

  “北俱盧洲形如方座”,好象我們的座子,方的座子一樣,“四邊量等”,正方形,每一面都是二千。“等言爲明無少增減”,所謂相等的話,就是說兩邊一樣的,那四邊一樣的,沒有多,也沒有少。

  “隨其洲相,人面亦然”,這個洲跟人的關系,地形對人有一定的關系。我們說洲的樣子,跟人的臉是相同的。人的面形,這個是習慣問題,我們看慣了南洲的人都是上邊寬,下邊狹,如果我們看到一個東洲的人就不可思議,半月形的臉,那看了之後,恐怕不曉得怎麼樣子了。如果看到北俱盧洲的正方形的臉,也是奇怪了。那麼還有看到西牛貨洲,圓的,圓的臉倒是我們這裏的也有了。我們記得我們做學生初中的時候,有個人臉圓得不得了,人家叫他西瓜的,他的外號是西瓜,一個頭,就是西瓜那麼圓。那照這四個洲的形狀看呢,牛貨洲的人就是這麼樣子的,圓圓的。這個還不算怪了,半月形的跟正方形的,這個才怪了。但是我們沒有看慣,看慣了,東洲的人看看的我們南洲的人也太怪了,那個頭上面那麼寬,下面一點點,這個叫啥東西?這是各人各人的,地形對人的生理有關。那麼這個我們也可以看出來,現在我們看到我們的華僑,或者華裔,那些歐洲人的臉,他們的相貌就會跟我們真正的漢人有一點,住得久了,幾代的了,就會有些不同。我在溫洲就看到一些,有一個居士,她的丈夫是意大利的,她樣子就是有點不像漢人了。

  

  複有八中洲,是大洲眷屬。謂四大洲側,各有二中洲。贍部洲邊二中洲者:一、遮末羅洲,此雲貓牛,二、筏羅遮末羅洲,此雲勝貓牛。東勝身洲邊二中洲者:一、提诃洲,此雲身,二、毗提诃洲,此雲勝身。西牛貨洲邊二中洲者:一、舍搋洲28,此雲谄,二、嗢怛羅漫恒裏拿洲,此雲上儀。北俱盧洲邊二中洲者:一、矩拉婆洲,此雲勝邊,二、憍拉婆洲,此雲有勝邊。此八中洲,皆人所住。人形短小,如此方侏儒。有說唯一洲,羅剎婆居,即是此方,遮末羅洲也。

  “複有八中洲”,四大洲講完了,還有八個中洲,是大洲的眷屬,是大洲邊邊的上的,附帶的。“謂四大洲側,各有二中洲”,每一個大洲裏邊,有兩個中洲,南贍洲的兩邊,旁邊兩個中洲,一個是遮末羅洲,“此雲貓牛”,第二個是筏羅遮末羅洲,“此雲勝貓牛”,反正兩個中洲的名字。東勝身洲的兩邊兩個中洲,一個提诃洲,身,一個毗提诃洲,勝身,勝身洲,這個倒是跟我們曼茶供一樣的。西牛賀洲兩個呢,一個是舍搋洲,這個都是印度話,叫谄,一個叫嗢怛羅漫恒裏拿洲,叫上儀洲,這是印度語翻中國話。北俱盧洲兩邊中洲,矩拉婆洲,我們叫勝邊, 憍拉婆洲 ,這個叫有勝邊,反正都是印度話,不去管它了。

  此八個中洲都是人住的,它裏邊的人要比大洲要小一點。這個小島上的人,是要小一點。過去日本人是比我們中國人矮一點。人形跟地形是一樣的,大洲上的人要高大一些,小洲上的人要小一點,“如此方侏儒”,侏儒就是小人,長不高的人,它裏邊的人,就是跟我們這裏所謂侏儒這一類的人一樣。

  “有說唯一洲,羅剎婆居”,有的人說,有一洲不是人住的,裏邊有羅剎,那麼就是此方的遮末羅洲,就是南洲一個遮末羅洲,是羅剎住的,那麼有人這麼說。反正以前我們看到印度佛教的故事裏邊,總是一些什麼商人漂墮羅剎鬼國,大概就是指這個遮末羅洲,裏邊都是羅剎婆住的。那麼現在是不是羅剎住呢?就不一定了,可能現在有人了。

  那麼我們現在講的是整個的世界,這個很快的。器世間形成,叁輪,是風輪,跟水輪,上邊是金輪,金輪上邊有九重山,須彌山在中間,七重金山,最後是鐵圍山。那麼在山中間有八個海,七個是內海是八功德水,一個是外海,是鹹水海。在這個鹹水海裏邊有四大洲,四大洲形狀大小都講了,那麼四大洲邊就有兩個中洲,一共八個中洲。這是都很容易,但是知道以後呢,對修曼茶卻有大幫助,今天時間到了。

  

  第六十叁講

  (第172頁上第10行——第178頁上第9行)

  《俱舍頌疏》。上一次我們講到第十一卷,叁輪,九山,還有是八個海,四大洲,八小洲都講完了,今天是第五,明黑山等 。 《俱舍論》這裏是最容易的地方,如果要講《俱舍》呢,如果對水平差的人,就這裏開始也可以,世間品開始,那麼前面的界品、根品是要難一點的,這裏是什麼人都聽得懂的。但是世親菩薩的結構,先講體用,再講兩層因果,所以說這麼安排。如果對水平差的,可以從這裏開始。

  

  丁五 明黑山等

  從此第五,明黑山等。頌曰:

  此北九黑山  雪香醉山內  無熱池縱廣  五十逾繕那

  釋曰:此贍部洲,從中向北,叁處各有叁重黑山。有大雪山,在黑山北;大雪山北,有香醉山。此山有香,人齅便醉。雪北香南,有大池水,名無熱惱,出四大河:一、殑伽河,從池東面出,繞池一匝,方入東海。二、信度河,從池南面出,繞池一匝,方入南海。叁、徙多河,從池北面出,繞池一匝,方入北海,此方孟津河是也。四、縛刍河,從池西面出,繞池一匝,方入西海,無熱惱池,縱廣正等,五十逾繕那量。八功德水,盈滿其中,非得通人,無由能至。于此池側,有贍部林,樹形高大,其果甘美,依此林故,名贍部洲;或依此果,以立洲號。

  這是講我們這個南贍部洲的其它一些有名的地方。

  “釋曰:此贍部洲,從中向北,叁處各有叁重黑山”,從南洲的中部到北面去有叁個地方,每個地方有叁重黑山,叁叁九,九個黑山,那麼一個地方叁重,叁個地方九重,那麼過了叁重黑山之後有大雪山,在黑山北有個大雪山,大雪山的北面有另外一個山,叫香醉山,爲什麼叫香醉山?“此山有香,人齅便醉”,這個山裏邊有個香味道,人聞到那個香味道要醉的,這個叫香醉山。

  “雪北香南,有大池水,名無熱惱”,在這個雪山的北面,香醉山的南面,中間有一個大的池水,叫無熱惱池。這個無熱惱池也是佛經裏邊很有名的一個地方,這個無熱惱池裏邊出四大河。第一是殑伽河,就是恒河,“從池東面出,繞池一匝,方入東海”,從池的東邊出來,繞了池一圈,然後進入東海。第二是信度河,從池的南面出來,也是繞池一匝到南海。第叁是徙多河,從池的北面出來,繞池一匝,到北海去,這個就是印度的所謂孟津河。第四是縛刍河,從池的西面出來,繞池一匝,方入西海。這都是印度的河,那麼源頭都是從無熱惱池裏邊出來的,在無熱惱池的東南西北,流出四大河流。四大河流流出來時候,從無熱惱池的周圍繞一圈,然後流入東南西北四大海。這是印度的地理,我們也不一定去花很大力氣研究它。那麼在佛教裏邊,對地理知識一向是不太重視的。這裏因爲講到這個雪山什麼呢,講到我們器世間,它順便說一下。

  現在說無熱惱池是怎麼一個情況。“無熱惱池,縱廣正等,五十逾繕那”,它是正方形的,橫的、寬的是五十個逾繕那那麼寬。“八功德水,盈滿其中”,我們說南洲是在鹹水海裏邊,七個內海有八功德水,然後在南贍部北面這個無熱惱池,卻是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