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持此故。解云:以无余依者,除菩萨身外,更无余依身起此定也。无余处者,除金刚座外,无余处所也。此定力大,余依余处,无坚固力,可能持故。
这是顺便讲到,南洲特色,南洲里边有个金刚座,这个座“上穷地际”,上面在地面上,下边一直深到金轮上。那就是说金轮上面还有一个地面,地面下去一直到金轮,金刚座,就那么深。“一切菩萨将登正觉”,他要成佛的时候,都要坐在金刚座上。为什么要坐金刚座?因为他成佛之前,要“起金刚喻定”,这个金刚喻定的力量极大,没有其它的地方能够承得住这样大的力量。所以一定要在金刚座上成佛,其它地方坐就都承不住这个定。
“以无余依”,没有其它的身体。最后身菩萨,这个后面要讲,佛的身体跟其他的人结构不同,佛的骨头,它们交接的地方,跟龙盘一样的,盘起来的,非常坚固的,一般的人,骨头钩住就完了,它是龙盘的,那个钩得很牢的。那么佛的身体能够承得住这个定,而金刚座才承得住这个定,唯有这个地方才承得住这个定。无余依,没有其他的身体,无“余处所”,没有其它地方,有这么大的力量能够持此,此就是金刚喻定。金刚喻定起的时候,力量大得不得了。佛入定的时候,大家可能回忆到,东涌西没,西涌东没,南涌北没,啊!这个地动起来了,那个就是在金刚座上,还能够维持到他不动。如果说,其它的地方,你这样子东涌西没搞起来了,那个座就跨掉了,坐不起来。
“解云:以无余依者”,除了菩萨的,依就是依身,依的这个身体,除了菩萨身,就是最后身菩萨,“更无余依身,起此定也”,除了菩萨这个身体之外,这个菩萨身,就是成佛的那个菩萨的身,没有其他的身体可以起这个定的,金刚喻定,祗有菩萨能起。“无余处者”,除了金刚座以外,没有其它的地方,“无余处所也。此定力大”,这个金刚喻定的力量大得不得了,其它的依,其它的处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来持它,就是承不住的。这是南洲。
东胜身洲东狭西广,三边量等,形如半月。东三百五十,三边各二千。西牛货洲圆如满月,经二千五百,周围七千半。北俱卢洲形如方座,四边量等,面各二千。等言为明无少增减。随其洲相,人面亦然。
“东胜身洲东狭西广”,东边很狭,西面很宽,三边量等,南北,两边一样,跟半月一样,东边是三百五十,东边很小,那就是东边什么呢?我们在供曼茶的时候,东胜身洲就是个半月形,一个直的朝西边,两个弧在南北。然后,东边是个尖尖,这个尖尖上边的一部分的量,祗有三百五,而两边弧跟西边那个直线都有两千那么长,所以说也是东少,南西北比较宽,那是东洲。
“西牛货洲圆如满月”,这个圆形,跟满月一样,那是好算,径,它的直径是二千五百,周围是七千半,那就是乘三倍了。
“北俱卢洲形如方座”,好象我们的座子,方的座子一样,“四边量等”,正方形,每一面都是二千。“等言为明无少增减”,所谓相等的话,就是说两边一样的,那四边一样的,没有多,也没有少。
“随其洲相,人面亦然”,这个洲跟人的关系,地形对人有一定的关系。我们说洲的样子,跟人的脸是相同的。人的面形,这个是习惯问题,我们看惯了南洲的人都是上边宽,下边狭,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东洲的人就不可思议,半月形的脸,那看了之后,恐怕不晓得怎么样子了。如果看到北俱卢洲的正方形的脸,也是奇怪了。那么还有看到西牛货洲,圆的,圆的脸倒是我们这里的也有了。我们记得我们做学生初中的时候,有个人脸圆得不得了,人家叫他西瓜的,他的外号是西瓜,一个头,就是西瓜那么圆。那照这四个洲的形状看呢,牛货洲的人就是这么样子的,圆圆的。这个还不算怪了,半月形的跟正方形的,这个才怪了。但是我们没有看惯,看惯了,东洲的人看看的我们南洲的人也太怪了,那个头上面那么宽,下面一点点,这个叫啥东西?这是各人各人的,地形对人的生理有关。那么这个我们也可以看出来,现在我们看到我们的华侨,或者华裔,那些欧洲人的脸,他们的相貌就会跟我们真正的汉人有一点,住得久了,几代的了,就会有些不同。我在温洲就看到一些,有一个居士,她的丈夫是意大利的,她样子就是有点不像汉人了。
复有八中洲,是大洲眷属。谓四大洲侧,各有二中洲。赡部洲边二中洲者:一、遮末罗洲,此云猫牛,二、筏罗遮末罗洲,此云胜猫牛。东胜身洲边二中洲者:一、提诃洲,此云身,二、毗提诃洲,此云胜身。西牛货洲边二中洲者:一、舍搋洲28,此云谄,二、嗢怛罗漫恒里拿洲,此云上仪。北俱卢洲边二中洲者:一、矩拉婆洲,此云胜边,二、憍拉婆洲,此云有胜边。此八中洲,皆人所住。人形短小,如此方侏儒。有说唯一洲,罗剎婆居,即是此方,遮末罗洲也。
“复有八中洲”,四大洲讲完了,还有八个中洲,是大洲的眷属,是大洲边边的上的,附带的。“谓四大洲侧,各有二中洲”,每一个大洲里边,有两个中洲,南赡洲的两边,旁边两个中洲,一个是遮末罗洲,“此云猫牛”,第二个是筏罗遮末罗洲,“此云胜猫牛”,反正两个中洲的名字。东胜身洲的两边两个中洲,一个提诃洲,身,一个毗提诃洲,胜身,胜身洲,这个倒是跟我们曼茶供一样的。西牛贺洲两个呢,一个是舍搋洲,这个都是印度话,叫谄,一个叫嗢怛罗漫恒里拿洲,叫上仪洲,这是印度语翻中国话。北俱卢洲两边中洲,矩拉婆洲,我们叫胜边, 憍拉婆洲 ,这个叫有胜边,反正都是印度话,不去管它了。
此八个中洲都是人住的,它里边的人要比大洲要小一点。这个小岛上的人,是要小一点。过去日本人是比我们中国人矮一点。人形跟地形是一样的,大洲上的人要高大一些,小洲上的人要小一点,“如此方侏儒”,侏儒就是小人,长不高的人,它里边的人,就是跟我们这里所谓侏儒这一类的人一样。
“有说唯一洲,罗剎婆居”,有的人说,有一洲不是人住的,里边有罗剎,那么就是此方的遮末罗洲,就是南洲一个遮末罗洲,是罗剎住的,那么有人这么说。反正以前我们看到印度佛教的故事里边,总是一些什么商人漂堕罗剎鬼国,大概就是指这个遮末罗洲,里边都是罗剎婆住的。那么现在是不是罗剎住呢?就不一定了,可能现在有人了。
那么我们现在讲的是整个的世界,这个很快的。器世间形成,三轮,是风轮,跟水轮,上边是金轮,金轮上边有九重山,须弥山在中间,七重金山,最后是铁围山。那么在山中间有八个海,七个是内海是八功德水,一个是外海,是咸水海。在这个咸水海里边有四大洲,四大洲形状大小都讲了,那么四大洲边就有两个中洲,一共八个中洲。这是都很容易,但是知道以后呢,对修曼茶却有大帮助,今天时间到了。
第六十三讲
(第172页上第10行——第178页上第9行)
《俱舍颂疏》。上一次我们讲到第十一卷,三轮,九山,还有是八个海,四大洲,八小洲都讲完了,今天是第五,明黑山等 。 《俱舍论》这里是最容易的地方,如果要讲《俱舍》呢,如果对水平差的人,就这里开始也可以,世间品开始,那么前面的界品、根品是要难一点的,这里是什么人都听得懂的。但是世亲菩萨的结构,先讲体用,再讲两层因果,所以说这么安排。如果对水平差的,可以从这里开始。
丁五 明黑山等
从此第五,明黑山等。颂曰:
此北九黑山 雪香醉山内 无热池纵广 五十逾缮那
释曰:此赡部洲,从中向北,三处各有三重黑山。有大雪山,在黑山北;大雪山北,有香醉山。此山有香,人齅便醉。雪北香南,有大池水,名无热恼,出四大河:一、殑伽河,从池东面出,繞池一匝,方入东海。二、信度河,从池南面出,繞池一匝,方入南海。三、徙多河,从池北面出,繞池一匝,方入北海,此方孟津河是也。四、缚刍河,从池西面出,繞池一匝,方入西海,无热恼池,纵广正等,五十逾缮那量。八功德水,盈满其中,非得通人,无由能至。于此池侧,有赡部林,树形高大,其果甘美,依此林故,名赡部洲;或依此果,以立洲号。
这是讲我们这个南赡部洲的其它一些有名的地方。
“释曰:此赡部洲,从中向北,三处各有三重黑山”,从南洲的中部到北面去有三个地方,每个地方有三重黑山,三三九,九个黑山,那么一个地方三重,三个地方九重,那么过了三重黑山之后有大雪山,在黑山北有个大雪山,大雪山的北面有另外一个山,叫香醉山,为什么叫香醉山?“此山有香,人齅便醉”,这个山里边有个香味道,人闻到那个香味道要醉的,这个叫香醉山。
“雪北香南,有大池水,名无热恼”,在这个雪山的北面,香醉山的南面,中间有一个大的池水,叫无热恼池。这个无热恼池也是佛经里边很有名的一个地方,这个无热恼池里边出四大河。第一是殑伽河,就是恒河,“从池东面出,繞池一匝,方入东海”,从池的东边出来,绕了池一圈,然后进入东海。第二是信度河,从池的南面出来,也是绕池一匝到南海。第三是徙多河,从池的北面出来,绕池一匝,到北海去,这个就是印度的所谓孟津河。第四是缚刍河,从池的西面出来,绕池一匝,方入西海。这都是印度的河,那么源头都是从无热恼池里边出来的,在无热恼池的东南西北,流出四大河流。四大河流流出来时候,从无热恼池的周围绕一圈,然后流入东南西北四大海。这是印度的地理,我们也不一定去花很大力气研究它。那么在佛教里边,对地理知识一向是不太重视的。这里因为讲到这个雪山什么呢,讲到我们器世间,它顺便说一下。
现在说无热恼池是怎么一个情况。“无热恼池,纵广正等,五十逾缮那”,它是正方形的,横的、宽的是五十个逾缮那那么宽。“八功德水,盈满其中”,我们说南洲是在咸水海里边,七个内海有八功德水,然后在南赡部北面这个无热恼池,却是…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