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▪P77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它深度、廣度也是五百逾繕那。

  “從此展轉,散居余處”,但是,這是根本地方。也是跟前面一樣,從這個地方發展出去,其它地方散居,各式各樣的地方都散開出去了,那麼這些餓鬼裏邊有各式各樣的,就是有多財鬼、少財鬼、無財鬼什麼。“或有端嚴,具大威德,受諸富樂,自在如天”,福德最大的,他長也長得“端嚴”,“具大威德”,他有很大的威德,“受諸富樂”,也受到很大的福報享受,“自在”,他也非常的自在,跟天一樣,這是鬼道的最高階的。

  那麼還有最差的呢,“或有饑贏,顔貌醜陋,如是等類,廣說如經”,或者是經常受苦的,長得樣子也醜陋,這些經上說得很多,可以去參考。好象後頭也要講的,餓鬼的情況後頭好象有講的。

  那麼這是叁惡道的,主要講處所,它的根本地在哪裏,後來支流出去的一些在哪裏。那麼據一般的論書裏邊記載,餓鬼福報大的在天上也有,那麼當然了,是從根本地——五百逾繕那的琰魔王國裏出來的。

  

  丁七 明日月等

  從此第七,明日月等。論雲:日月所居、量等義者,頌曰:

  日月迷盧半  五十一五十  夜半日沒中  日出四洲等

  雨際第二月  後九夜漸增  寒第四亦然  夜減晝翻此

  晝夜增臘縛  行南北路時  近日自影覆  故見月輪缺

  “從此第七,明日月等”,那麼我們說須彌山、四大洲、八中洲都講過了,要講太陽、月亮了,現在講日月這些。

  “論雲:日月所居、量等義者”,日、月它住的地方,它大小是怎樣子,這些道理,這些事情要問一下,那麼它用一個頌回答:“日月迷廬半,五十一五十,夜半日沒中,日出四洲等,雨際第二月,後九夜漸增,寒第四亦然,夜減晝翻此,晝夜增臘縛,行南北路時,近日自影覆,故見月輪缺。”這裏是以前的印度的一些天文地理知識,那麼當然,我們跟科學配,不一定配得上。它日月的大小,祗有五十一、五十逾繕那。那麼當然我們看看,照現在的說,太陽、月亮,它的大小懸殊,不是五十一、五十的比;同時,五十一,五十,那比地球要小得多,也不是那回事。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?這個得了天眼之後,自己去看。那麼這個記載是古代的人記下來的,當然了,可能是根據當時的地理記的。那個時候的科學水平是這樣的,一定要把現在科學的道理跟人家說,人家也不一定接受,根據以前的,佛就這麼說,也可以的,佛不與世間爭。

  

  釋曰:初句明日月近遠,第二句明日月體量,次兩句明四時,後兩行明晝夜增減。

  “釋曰:初句明日月近遠”,第一句,太陽、月亮跟我們地面的遠近是多少?第二句說太陽的大小,月亮的大小,下邊兩句講四時,就是說白天晝夜了,好象說,我們現在是白天,美國是半夜,就是這個情況,當然四周的情況比較一下。再下邊兩行是晝增、夜增。我們說,夏至以後,天要減短,冬至以後,天慢慢增長。這個它也是講一下。那麼再下邊還要講什麼?月亮爲什麼有的時候圓,有的時候缺,這個它也要講。所以《俱舍論》裏邊,包含的知識面是很多很多的。

  

  論雲:日月衆星,依何而住?依風而住。謂諸有情,業增上力,共引風起,繞妙高山,空中旋環,運持日等,令不停墜。

  “論雲:日月衆星,依何而住?”《俱舍論》裏邊提個問題,太陽、月亮,還有天上的星,它依什麼住的?我們說人依地而住的,地下邊是金輪、水輪、風輪,一層一層的依靠,那麼月亮,太陽跟星是依什麼住的?“依風而住”,它是依了風的力量住的。“謂諸有情,業增上力,共引風起,繞妙高山,空中旋環,運持日等,令不停墜”,那麼這是業力所感,總的話,業力所感,風就是運動,不要想到風,就是一定一股大風,這樣子,這個大風把太陽推吹來吹推去,這個講法好象太膚淺了一點,就是運動的力量把它……我們說力學,吸引力也是屬于力的一部分。依了風力而住,謂諸有情的業增上力量,有一陣種風引起來,它繞了妙高山在空中旋環,把月亮、太陽在運持,使它不掉下來。

  

  彼所住去此,四萬逾繕那,持雙山頂,齊妙高山半。日五十一,月唯五十,星最小者,唯一俱盧舍,其最大者,十六逾繕那。日輪下面,頗胝迦寶,火珠所成,能熱能照。月輪下面,頗胝迦寶,水珠所成,能冷能照。唯一日月,普于四洲,作所作事。北洲夜半,東洲日沒,南洲日中,西洲日出,此四時等,余例應知。

  “彼所住去此,四萬逾繕那,持雙山頂,齊妙高山半”,彼所住,那麼太陽、月亮,離開我們地面多少高?這裏說的是,四萬逾繕那,就是妙高山的一半,山的腰裏邊,在持雙山的頂。持雙山是妙高山一半,就是第二層持雙山的山頂,妙高山的一半,“齊妙高山半”。太陽,是五十一個逾繕那那麼大,月亮祗有五十個逾繕那那麼大,星最小的祗有一逾繕那,最大的十六逾繕那,都比太陽、月亮小,這個跟現在的天文、地理,不一定符合。

  “日輪下面,頗胝迦寶,火珠所成,能熱能照。月輪下面,頗胝迦寶,水珠所成,能冷能照”,那麼它說,爲什麼太陽能發光呢?太陽的下邊是一種頗胝迦,是水晶這一類的寶,這個水晶寶是火珠所成的,能發火的,能發熱,也能照。那麼月輪下邊的頗胝迦寶是水珠的所成的,它有清涼的作用,也能照。

  “唯一日月,普于四洲,作所作事”,在四大洲,祗有一個太陽、一個月亮,它做它的事情,就是白天、晝夜的事情。那麼怎麼白天、晝夜呢?“北洲夜半,東洲日沒,南洲日中,西洲日出,此四時等,余例應知”,他舉個例,它說北俱盧洲半夜的時候,東洲太陽才下去黃昏的時候,南洲正在太陽當午的時候,西洲太陽才出來。那麼根據這個,有人就是說,美國就是北洲,那不是的。美國天是藍,怎麼會是北洲?“此四時等,余例應知”,那麼這樣子,舉個例,其它的,你可以比了,北俱盧洲是白天,那麼東洲什麼,西洲什麼,你去比一下就出來了,不要寫那麼多了。

  

  日行此洲,路有差別,故令晝夜有減有增。從雨際第二月後半,第九日,夜漸增;從寒際第四月,後半第九日,夜漸減也。晝時翻此。夜若漸增,晝便漸減;夜若漸減,晝則漸增。晝夜增時,增一臘縛,晝夜減時,減一臘縛。日行此洲,向南向北,如其次第,夜增晝增。

  “日行此洲,路有差別,故令晝夜有減有增”,它說太陽、月亮,在這個四周回路旋環的時候,它走的路軌不完全是老路,有差異的,一會兒朝南,一會兒朝北。現在就是南回歸線、北回歸線,太陽的軌道要移動的。那麼因爲軌道移動的關系呢,晝夜有長有短。我們現在是晝長夜短,白天長得很,早上很早天亮了,晚上八點種,天還沒完全黑掉,到冬天呢,到六點鍾才亮起來,晚上五點鍾就看不出來了,那麼就是晝長夜短,夜長晝短。什麼原因?他就這裏講一下,那麼下邊解釋。

  “從雨際第二月後半,第九日,夜漸增”,雨際、寒際,這些都是印度分時間,我們一年分四季,印度是分叁季,一季是四個月,那麼這個下邊要說。“從寒際第四月,後半第九日,夜漸減也”,就是說從雨際的,第二個月的後邊,第九日開始,夜就增,就是晝開始短了,晚上長了;從寒季的第四個月後半,第九日開始,“夜漸減也。晝時翻此。夜若漸增,晝便漸減”,晝就是反翻過來,夜增的時候,晝就減,夜減的時候,晝就增。

  “夜若漸增,晝便漸減;夜若漸減,晝則漸增”,反正一天就那麼多時間,夜長了嘛,晝就短,晝長了嘛,夜就短。

  增的時候,增一臘縛,晝要減的,晝要增時,增一臘縛,晝要減時,減一臘縛,減的時候,減一個臘縛,增的時候也增一個臘縛。什麼叫臘縛下邊要說,先把它念了再說,下邊有解釋。

  “日行此洲,向南向北,如其次第,夜增晝增”,太陽的軌道在南洲航行的時候,偏于南,那麼就是夜增,偏北的時候,晝增,白天就長。

  這是《俱舍論》的原文,那麼下邊圓晖法師解釋。

  

  釋曰:西國之法,分十二月,以爲叁際,謂寒熱雨,各有四月,略述兩釋。

  “西國之法”,印度的曆法,分十二月爲叁季,一年十二月,分了叁季,什麼叁季呢?寒季、熱季、雨季,每一個季四個月,那麼這個晝增夜增的關系,有兩個解釋。這兩個解釋也不矛盾,我們先把兩個解釋說了,再看它矛不矛盾。

  

  泰法師雲:從二月十六日,至六月十五日,爲熱際四月;從六月十六日,至十月十五日,爲雨際四月;從十月十六日,至二月十五日,爲寒際四月。雨際第二月,後半第九日,當此間八月九日,從秋分已去,夜增晝減也。寒際第四月,後半第九日,當此間二月九日,從春分已去,夜減晝增也。此約晝夜停等,後說增減也。

  這一個泰法師,神泰法師,他是《俱舍》叁大家之一,他是從二月十六,到六月十五,這個四個月是熱際,四月就是熱際的四個月,從六月十六到十月十五,這是四個月是雨季的四個月,從十月十六開始,到二月十五,那麼是寒季四個月。雨季第二個月的後半,第九日,就是這裏的八月九日。他怎麼算的呢?雨季是印度的演算法了,它是白半月,黑半月。它一個月呢,從十六開始是初一,到叁十日是月半,到最後呢,到十五,月滿了是月底。他們跟我們演算法不一樣,它一個月前半月是黑月,後半月是白月,最後一天是圓,月亮是圓的那一天。所以說他們的分法跟我們不一樣,它的雨季第二月後半第九天,雨季,我們說是六月十六到十月十五。第一個月,六月十五到那個七月十六。第二月的後半,就是八月初,第九日,八月初九,“從秋分已去,夜增晝減也”,相當我們的秋分,這個時候,晚上長,白天短了。寒季第四個月後半,第九日,就是相當于我們的二月初九。那麼這個怎麼算呢,前面寒季是哪一日開始的,你推一推,這個很好推,那麼相當于我們的春分,這個時候,夜減晝增,晚上是少了,白天要增了。這個夜減晝增,不是我們的夏至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