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都會有,吵吵鬧鬧的也會有。所以說他避免攝衆,歡喜一個人閉關,淸修,清清靜靜的,這樣子,習氣久了之後,就不願意跟人家說法,將來的果是獨覺,不是菩提,不是佛。所以說,我們自己在因地的時候,好好的審查自己。如果有這些習氣的話,你即使聞到的是佛法,將來感的果是獨覺。即使你是很用功,但是因爲愛清淨,怕煩,怕攝衆,嫌麻煩,不願意給人家多說法,這樣子的話,將來最高的果是獨覺。要是修不成,那更不要說了,就是一切都圓滿,修成了,也是一個獨覺果。昨天我們就講過了,佛的因是菩提心,菩提心不生起來,你一切法修得再高,最高的是獨覺,聲聞、緣覺。所以說我們現在在因地上修行的時候,需要刻刻檢查自己,到底獨覺的習氣有沒有?如果獨覺的習氣很深的話,將來你成就的時候,最高的是獨覺,成不了佛,所以這個值得警惕。很多人都在叢林裏邊怕煩,怕多事,歡喜清淨,少事少惱,這樣子跟菩提心是有違背的。所以說真正要發心的話,這些不要怕麻煩,不是爲了世間的五欲,財色名食睡,那個世間八風,而爲正法,爲利益衆生的事情,是該做的要做,不能做的,不要亂做。
我們說菩薩利衆生有層次的。初發心菩薩,祗能利益到某一個程度,慢慢高的,乃至見了空性,他一個個層次不同。菩薩戒的時候,我們講過,如果你一開始要做大事,自己的能力還沒有,鳥的翅膀還沒有長夠,就想飛過大海,那恐怕掉在大海裏死掉了。所以說大鵬金翅鳥,一鼓翅能飛十萬八千裏,那大海飛過去毫無問題。但是你小鳥,翅膀還沒有硬,你想要幹大事,那就是掉在海裏淹死,非死不可,這個要量力而行。所以說,佛製的戒都是根據客觀情況,很科學的,有層次的,自己不要蠻幹,也不要不幹,就是該幹的要幹,不能幹的不要亂幹。
這個如何得到恰到其分呢?祗有學習。不通過學習,你怎麼知道?要該做到哪裏?哪些不該做的,怎麼知道呢?所以說學習是最重要的事情,多聞多聞,谛聽,谛聽,這是佛再叁贊歎多聞弟子。所以說你說學佛的話,不想聽教,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情。除非你是禅宗根機,有大善知識攝持你,這個它是特殊的一個路徑,也是可以通達。但是,總的來說,整個的佛教的通途,必須學教。你走一條別路,有大善知識,這是另外的特殊情況。通途來說,非學教不可,戒定慧,聞思修,這是必須的途徑。所以說我們贊歎,再叁的強調,一定要學教,不要嫌麻煩。這個教不好懂,我一句阿彌陀佛……,你一句阿彌陀佛,你最多是往生,往生之後,你還是要學教,你不學教,你怎麼成佛呢?怎麼度衆生?再到娑婆世界來廣度衆生,你怎麼度呢?所以說你不學是不行的。那麼先學、後學,反正總是要學,那你以後學,不如現在就學起來嘛。我也經常說這個話,在五濁惡世,持一天戒,一天一夜持一個淨戒,比在佛在世,幾百年功德還要大。那麼在五濁惡世,你艱苦地學法,那比在佛在世,正法的時候,當然功德也無邊無量的大,何樂而不爲呢?你整天在那裏等死,等往生,那不如現在馬上就學起來嘛。
庚二 明輪王出現
從此第二,明輪王出現。論雲:輪王出現,爲在何時一問?幾種二問?幾俱叁問?何威四問?何相五問?頌曰:
輪王八萬上 金銀銅鐵輪 一二叁四洲 逆次獨如佛
他迎自往伏 诤陣勝無害 相不正明圓 故與佛非等
釋曰:初句答初問,次兩句答第二問,次一句答第叁問,次兩句答第四問,後兩句答第五問。從此洲人壽無量歲,至八萬歲,有輪王出。此王由輪旋轉應導,威伏一切,名轉輪王。金銀銅鐵,輪應別故。謂鐵輪王,王一洲界;銅輪王,王二洲界;銀輪王,王叁洲界;金輪王,王四洲界。輪王如佛,無二俱生,唯一出現。
下邊是講輪王的事情,“從此第二,明輪王出現”,轉輪聖王,我們經常聽到的,輪王到底怎麼回事?他出現世間是怎麼樣子的?這裏要講。
“論雲:輪王出現,爲在何時?”輪王出現的時候在什麼時候?這是第一問,“幾種?”輪王分幾種?“幾俱?”輪王出現的時候,有什麼東西跟他一起來的?“何威?”輪王有什麼威德?叫他轉輪聖王,總有一定威德,不然就是普通王,爲什麼叫轉輪聖王呢?這麼四個問題,“何相?”轉輪聖王有什麼相?就是跟普通王是不是一樣的?這一共五個問題,一個半頌全部回答。
“頌曰:輪王八萬上”,輪王出現,八萬四千歲以上的時候,那就是說,人壽減了八萬以下,沒有轉輪聖王的。“金銀銅鐵輪”,輪王有幾種?有四種,金輪王、銀輪王、銅輪王、鐵輪王四種。他統治的地方,“一二叁四洲”,“逆次”,倒過來,就是金輪王統治四洲,銀輪王統治叁洲,銅輪王統治兩洲,鐵輪王統治一洲。所以,一二叁四洲是逆次,跟前面配起來是反過來配。“獨如佛”,輪王出現的時候,跟佛一樣,祗有一個的,不可能一個時間兩個轉輪聖王,兩個轉輪聖王那就要鬥爭了,輪王是無敵的,兩個無敵怎麼辦呢?所以說一個時間祗有一個轉輪聖王。
那麼轉輪聖王的威德呢?“他迎自往伏,诤陣勝無害”,轉輪聖王,他的威德,金輪王,是其他的國家自己來迎請他,叫他去統治他們的地方。那麼銀輪王呢,他要去一下,自己給他們宣告一下,他的這個輪王的一些德政,然後他們才服。那麼這個銅輪王呢,就是要到那邊去,要宣布自己威德,把自己的威德要給他們講一下,他們才伏。銀輪王祗要去了之後,他們一看到之後,也不要多說話,他們自己就伏了,銅輪王去呢,要給他們宣布自己的威德,然後他們才伏。鐵輪王的話,那就是要把部隊帶去,部隊帶去,他們看到部隊來了,就害怕了,就伏了,但是沒有戰爭,一切輪王不需要動刀槍的。“诤陣勝無害”,這個雖然是四種的不同呢,但是他都沒有害,不傷害的,即使把部隊帶去,也不傷害,不需要流血,他們自己會伏。
“相不正圓明,故與佛非等”,有什麼相?輪王也有叁十二相,但是輪王的叁十二相,跟佛的叁十二相不一樣,一個是不正,一個是不圓,一個是不明,這叁個跟佛的叁十二相不一樣,“故與佛非等”。所以說,佛跟輪王的相不是一樣的。雖然同樣叁十二相,一個佛是正、明、圓,一個是不正、不明、不圓,所以說同樣叁十二相裏邊還有差別。那麼《金剛經》裏邊,說輪王也有叁十二相,也說那個話,但是它沒有詳細辨,輪王的叁十二相與佛的叁十二相,中間還是有差別。
“釋曰:初句答初問,次兩句答第二問,次一句答第叁問,次兩句答第四問,後兩句答第五問”,挨著次第噢,五個問題,一句,兩句的回答。
那麼開始第一個問題,“從此洲人壽無量歲,至八萬歲,有輪王出”,這個此洲,南洲,一開始的時候,劫初的時候,光音天下來,那時壽命是無量。因爲天上的壽命很長的,他到地面上來,又沒有受過地面的那些飲食,那麼他仍然是天人差不多的,所以他壽命無量。慢慢,慢慢,後邊要講到,吃東西了,吃了東西之後,就要排泄,有大小便,就這麼,慢慢地身體重了,飛不起來,福報也減了,那麼壽命也減了,慢慢地減下去,減到八萬歲。這個時候,這個中間有輪王出來,八萬歲以下就不出來,因爲輪王在福報大的時候出來的,八萬歲以下,福報越來越少了,不行了,人的根機也差了,煩惱也重了,不可教化噢。所以輪王也沒有,沒有這個福報見到輪王出現,八萬歲的時候,有輪王出。
“此王由輪旋轉應導,威伏一切,名轉輪王”。這個王爲什麼叫轉輪聖王呢?因爲他有一個輪,就是輪王的金輪寶,它可以在四天下旋轉,等于說現在的飛機一樣。“旋轉應導”,帶了他的部隊,到處去威伏一切,他的威德可以降伏一切的,叫轉輪王。
轉輪王有“金銀銅鐵,輪應別故”,他們感得他的輪有金輪、銀輪、銅輪、鐵輪四種差別,根據他的福報、業報的差別,感的輪也不同,金輪王的輪最好了,那麼鐵輪王的要差一些。“謂鐵輪王,王一洲界”,鐵輪王管一個洲,一個南洲,銅輪王管兩洲,銀輪王管叁洲,金輪王四大洲全部管到。那麼金輪王怎麼出現金輪寶的呢?《俱舍論》34裏邊有這麼一段。
“契經說”, 契經裏邊這麼說,“若王生在剎帝利種,紹灑頂位”,就是這個王是剎帝利,就是高貴種裏邊出現,他受到灌頂的位,他就是受了王位,“于十五日受齋戒時”,在十五受齋戒的時候,那就是這個王是受齋戒的,每月受戒的,八關齋戒之類的,他受戒的時候,“沐浴首身,受勝齋戒”,所以說我們真正要受戒的話,尤其是要剃度的話,沐浴,“沐浴首身”,要前一天申請沐浴,清淨,然後那一天就穿新的衣服,那就是出家的衣服了。“受勝齋戒”受了殊勝的齋戒,八關齋戒之類。“升高臺殿,臣僚輔翼”,那麼他受了戒之後,登上他的臺殿,國王的殿。“臣僚輔翼”,那麼他的大臣在他周圍,兩邊站起服侍他。這個時候,因爲他誠心誠意地受聖戒,感應來了,“東方忽有金輪寶現”,東方自然有一個金的輪寶,這是指金輪王,“金輪寶現”。這個輪一千輻,我們現在畫的*輪,八輻,代表八正道,他這個輪中間一千輻,“其輪千輻,具足毂辋”,中間毂輻辋其都具足的。“衆相圓淨”,這個輪非常圓,非常之清淨,“如巧匠成”,好象是技術最高的那些匠人所造的,“舒妙光明來應王所”,放出極好的光明,到王的地方來。“此王定是轉金輪王”,那麼這個王就是金輪王,金輪王有他的感應的,他福報,業報所感。他到十五日,沐浴齋戒,升殿的時候,就會有金輪寶現出來,到他那裏來爲他服務。那麼其余的轉輪王呢,銀輪、銅輪、鐵輪,他也有這個情況,但是感應的輪不一樣,一個是金輪,一個銀輪,一個銅輪,一個鐵輪。那麼這是輪王的一些殊勝的功德。
下邊就是說:“輪王如佛,無二俱生”,轉輪聖王跟佛一樣,生下來祗有一個,不能二個同時出現,佛也是,出現的時候,一個世界,叁…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世間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