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根品▪P10

  ..續本文上一頁無漏根,在二十二根裏邊是最後的叁個,叫後叁。它的體,決定是無漏,本身就是無漏根嘛,那麼當然是無漏的了。

  

  “有色命憂苦,當知唯有漏”——一個單是無漏,一個單是有漏,中間的那個就是通有漏、通無漏;既不是有漏,又不是無漏,這個沒有了,四料簡裏邊,最後一個沒有的,所以說了叁個。那麼單是有漏的有幾個呢?“言有色者,謂七色根”,有色根,就是七個色根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女、男根七個,“眼等五根,及女根男根”,這個七個是有色的,“此之七根,是色蘊攝”,叫有色根,“名爲有色”。“七有色根”,再加上“命”根、“憂”根、“苦”根,這十個根,都是祗有有漏,不通無漏的,“一向有漏”。

  

  十個、叁個嘛,十叁個了,再加九個,就是二十二。那麼余下九個根呢,當然擺在那裏了,就是有的時候是有漏、有的時候是無漏,通二邊,叫“通二余九根”。“通有漏無漏二門”的, 謂九個根:“意”根、“喜”根、“樂”根、“舍”根,“信等五根”,信、勤、念、定、慧,“此九皆通有漏無漏”,這九個根,有的時候是有漏,有的時候是無漏。簡單地說,見道以前的,有漏;見道以後的,屬于叁無漏根的,那就是無漏,見、修、無學道是無漏的。這個很容易,但是要記。如果你記到了之後,以後碰到問題很好解決;記不住的話,等于是給你武器了,你不會用,那沒有用處了。

  

  

  

  

  丙二 是異熟非異熟門

  

  從此第二,是異熟非異熟門者。論雲:如是已說,有漏無漏,二十二根中,幾是異熟?幾非異熟?頌曰

  

  命唯是異熟  憂及後八非  色意余四受  一一皆通二

  

  下面第二個“是異熟非異熟門”。二十二根裏邊哪個是屬于異熟果,哪個不是異熟的。“論雲:如是已說,有漏無漏”,跟了上面來的,有漏無漏講過了,“二十二根中”,有第二個問題,“幾是異熟、幾非異熟?”“異熟”我們見過面了,哪些是異熟?那些不是異熟?

  

  “頌曰:命唯是異熟”,命根決定是異熟果,它一生就是業所感的。“憂及後八非”,憂根和後面八個:信、勤、念、定、慧及叁無漏根,這個決定不是異熟。“色意余四受,一一皆通二”,也是四料簡了,一個是異熟;一個是非異熟;一個也是異熟,也可以不是異熟。那麼色(有色根)、意根,還有四受(除了憂以外,五個受裏邊把憂除開,苦、樂、喜、舍,這四個受)都通異熟、非異熟,都可以有。

  

  

  

  

  釋曰:命唯是異熟者,唯一命根,定是異熟,業所招故。憂及後八非者,憂根及後信等八根,是非異熟,憂通善惡,信等八根,唯是善性,是有記故,故非異熟。色意余四受,一一皆通二者,色謂七色,及意根余四受除憂,此十二根,一一皆是,通是異熟非異熟門,謂七色根,業所招者,即是異熟,若長養者便非異熟;意及四受,業所招者,即是異熟,若善惡性,又無記中,威儀工巧,及通果者,非是異熟。故十二根,通二門也。

  

  那麼下邊圓晖法師說,什麼樣的是異熟?什麼樣的不是異熟?先說“命唯是異熟”,“唯一(個)命根,(決)定是異熟,業所招故”,他是業所感的嘛。我們說業,命根是前輩子的業感的,那麼它決定是異熟果了,沒有其它的。

  

  “憂及後八非”,反過來,決定不是異熟果的。憂根及信、勤、念、定、慧五個跟後邊叁無漏根這八個,決定不是異熟果。“憂根及後信等八根”,信等八根就包五個善根跟叁無漏根,這個不是異熟,爲什麼不是異熟?“憂通善惡,信等八根,唯是善性,是有記故,故非異熟。”我們說異熟果的特征是無記法,憂根是通善惡的,不能叫無記,那就不是異熟。信等八根決定是善的,信、勤、念、定、慧是善根嘛;叁無漏根當然也是無漏善了,都是善的,這個根本不是異熟,所以憂跟後面八個決定不是異熟。那麼一個是異熟,一個不是異熟,兩個單句講了。通兩個的就是中間。

  

  

  下邊,“色意余四受,一一皆通二”,余下的七個色根,就是前面講過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女、男根,意根,還有四個受,“除憂”,把憂除開,苦、樂、喜、舍四個受,“此十二根,一一皆是,通是異熟非異熟門”,這十二根,有的時候是異熟,有的時候不是異熟,兩方面都有。“謂七色根,業所招者,即是異熟”,我們前面講過了,業報所感的就是異熟生,異熟的果啊。“若長養者便非異熟”,那麼還有長養的,那就不是異熟果了。小孩子養下來,原來的那些東西是異熟,但是他吃了飯吃了什麼奶啊,慢慢長大了,長胖了,這個不是異熟生下來的,這是長養出來的。

  

  “意及四受,業所招者,即是異熟”,業所感的那些意根,跟四個受根,那也是異熟的。但是屬于善、惡性的,那就不是異熟了。

  

  “若善惡性,又無記中,威儀工巧,及通果者,非是異熟。”另外無記裏邊,我們說異熟一定是無記,但是無記裏邊也有些東西不是異熟:威儀、工巧、通果——無記裏邊有四個東西:一個是威儀、一個是工巧、一個通果、一個異熟生,四個裏邊這叁個,都是後來學出來的。“威儀”,不能說一個小孩子生下來就有威儀:“過去的業報所感,他自己懂這麼一些威儀。”——他不懂的。當然了,天然他比較細一點,不是粗裏粗氣的;有些人粗裏粗氣,笨頭笨腦的,這是天生的。但是學的威儀,我們出家人在戒堂裏邊,過堂的時候怎麼坐、怎麼拿筷子、怎麼擺,怎麼怎麼,這個你不教,他不會的,絕對不是異熟的。“工巧”,做工的技術,研究無線電、裝什麼東西的,這個你生下來不會的,不是異熟果,雖然它是無記。“通果”,神通,能夠變化,這些神通的果,那也不是異熟果,那也是後邊修得來的。那麼這個雖然是無記,假使屬于這叁類的,也不是異熟,“故十二根,通二門也”,所以這個十二根呢,有的是異熟、有的時候不是異熟,二邊都有,通二個。

  

  這, 些很容易,但是記就是要記。我們現在的安排是這樣子,因爲你們記起來時間蠻緊張的,要背了,我們就接受了幾個佛事,十叁號一次,念一次經,那就是不講了,你們可以複習。十五號誦戒,還是念一次經。那麼十七號,阿彌陀佛聖誕,那當然要放假的,有叁天放假,你們好好複習了。我們今天還是要講一點,多講一點。

  

  

  

  

  丙叁 有異熟無異熟門

  

  從此第叁,有異熟無異熟門。論雲:如是已說,是異熟等。二十二根中,幾有異熟?幾無異熟?頌曰

  

  憂定有異熟  前八後叁無  意余受信等  一一皆通二

  

  “從此第叁,有異熟無異熟門”,前面講的是:是異熟、非異熟。現在講能不能感異熟:有異熟、無異熟。“論雲:如是已說是異熟等”,“等”就是非異熟了。“二十二根中,幾有異熟?幾無異熟?”二十二根裏邊,哪些能夠有異熟果的,哪些沒有的。那麼這是與前面不一樣的事情。

  

  “憂定有異熟,前八後叁無,意余受信等,一一皆通二。”這個也是四料簡的叁句,什麼都沒有的就沒有。“憂”決定是有異熟。“憂”要感異熟果的,所以不要隨便亂“憂”啊,一天到晚愁眉苦臉的樣子,要異熟感果的,自己當心一點!“前八後叁無”,前八個根就是說幾個色根了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男、女及命根這八個,後叁就是叁無漏根。無漏法不感異熟果的,這個大家知道,我們前面說爲什麼六界裏邊不能包括無漏識呢?因爲識本來是通有漏無漏的,祗能取有漏那一部分,因爲它是流轉生死,不能無漏;無漏的就是出叁界的,要破壞生死的,所以說這個叁無漏根,不感異熟果。前八根都是無記的,也不感異熟果。那麼余下的“意”根,還有“余受”,除了憂以外,苦、樂、喜、舍這四個受,還有“信等”五根,“一一皆通二”:有的時候感異熟果,有的時候不感異熟果。下邊仔細打開說。

  

  

  

  

  釋曰:憂定有異熟者,憂根當知,定有異熟,依唯越義,頌說定聲,唯者謂顯憂根,唯有異熟也。越者具二義故,越根次第,先說憂根也。言二義者,一憂非無記,強思起故;二非無漏,唯散地故。由此越次第,先說憂根定有異熟。

  

  “釋曰:憂定有異熟者,憂根當知,定有異熟”,應當知道,(憂根)一定感異熟果的。“依唯越義,頌說定聲”,這個頌裏邊說“定”這個“聲”,就是這個話、這個字,它有二個意思:一個是唯,一個是越。“依唯、越”的“義”兩個意思來說這個“定”。

  

  那麼什麼叫“唯”?“唯者謂顯憂根,唯有異熟也。”憂根,它是一定有異熟的,“唯有異熟”,祗有有異熟,沒有無異熟的。

  

  “越者具二義故,越根次第,先說憂根也。”本來憂根不是在第一個的,憂根是在中間的,因爲它有兩個意思突出,所以超過次第,先說憂根。

  

  哪兩個意思?“言二義者,一憂非無記,強思起故。”憂沒有無記的,因爲我們心裏邊有強烈的思心所才起憂的;沒有這個強的思心所,糊裏糊塗,就沒有憂(我們說,無心道人、腦筋糊裏糊塗的人,不大會憂的,所以無心道人總是胖胖的,爲什麼?他不會憂啊。他心裏糊裏糊塗,他憂不起來的)。真正心思多的人才會憂了,所以說“強思起故”,要思想能力比較強的人,他才考慮這個考慮那個——憂。那麼第一個原因,不是無記的——是強思起的原因,不是無記的。

  

  “二非無漏,唯散地故”,第二個,非無漏,祗有散地有。因爲無漏法要定地才有了,憂心到了定地就沒有了。“由此越次第,先說憂根定有異熟”,它具有這兩個意思,所以超越了次第,先講憂根。

  

  那麼這裏“定有異熟”這個“定”,它含的意思不是決定就完了。一個是唯,它祗有是異熟,沒有其他的情況,既不通二個,也不是沒有異熟,祗能是有異熟;另外一個,它一定是沒有無記的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根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