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▪P10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无漏根,在二十二根里边是最后的三个,叫后三。它的体,决定是无漏,本身就是无漏根嘛,那么当然是无漏的了。

  

  “有色命忧苦,当知唯有漏”——一个单是无漏,一个单是有漏,中间的那个就是通有漏、通无漏;既不是有漏,又不是无漏,这个没有了,四料简里边,最后一个没有的,所以说了三个。那么单是有漏的有几个呢?“言有色者,谓七色根”,有色根,就是七个色根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女、男根七个,“眼等五根,及女根男根”,这个七个是有色的,“此之七根,是色蕴摄”,叫有色根,“名为有色”。“七有色根”,再加上“命”根、“忧”根、“苦”根,这十个根,都是祗有有漏,不通无漏的,“一向有漏”。

  

  十个、三个嘛,十三个了,再加九个,就是二十二。那么余下九个根呢,当然摆在那里了,就是有的时候是有漏、有的时候是无漏,通二边,叫“通二余九根”。“通有漏无漏二门”的, 谓九个根:“意”根、“喜”根、“乐”根、“舍”根,“信等五根”,信、勤、念、定、慧,“此九皆通有漏无漏”,这九个根,有的时候是有漏,有的时候是无漏。简单地说,见道以前的,有漏;见道以后的,属于三无漏根的,那就是无漏,见、修、无学道是无漏的。这个很容易,但是要记。如果你记到了之后,以后碰到问题很好解决;记不住的话,等于是给你武器了,你不会用,那没有用处了。

  

  

  

  

  丙二 是异熟非异熟门

  

  从此第二,是异熟非异熟门者。论云:如是已说,有漏无漏,二十二根中,几是异熟?几非异熟?颂曰

  

  命唯是异熟  忧及后八非  色意余四受  一一皆通二

  

  下面第二个“是异熟非异熟门”。二十二根里边哪个是属于异熟果,哪个不是异熟的。“论云:如是已说,有漏无漏”,跟了上面来的,有漏无漏讲过了,“二十二根中”,有第二个问题,“几是异熟、几非异熟?”“异熟”我们见过面了,哪些是异熟?那些不是异熟?

  

  “颂曰:命唯是异熟”,命根决定是异熟果,它一生就是业所感的。“忧及后八非”,忧根和后面八个:信、勤、念、定、慧及三无漏根,这个决定不是异熟。“色意余四受,一一皆通二”,也是四料简了,一个是异熟;一个是非异熟;一个也是异熟,也可以不是异熟。那么色(有色根)、意根,还有四受(除了忧以外,五个受里边把忧除开,苦、乐、喜、舍,这四个受)都通异熟、非异熟,都可以有。

  

  

  

  

  释曰:命唯是异熟者,唯一命根,定是异熟,业所招故。忧及后八非者,忧根及后信等八根,是非异熟,忧通善恶,信等八根,唯是善性,是有记故,故非异熟。色意余四受,一一皆通二者,色谓七色,及意根余四受除忧,此十二根,一一皆是,通是异熟非异熟门,谓七色根,业所招者,即是异熟,若长养者便非异熟;意及四受,业所招者,即是异熟,若善恶性,又无记中,威仪工巧,及通果者,非是异熟。故十二根,通二门也。

  

  那么下边圆晖法师说,什么样的是异熟?什么样的不是异熟?先说“命唯是异熟”,“唯一(个)命根,(决)定是异熟,业所招故”,他是业所感的嘛。我们说业,命根是前辈子的业感的,那么它决定是异熟果了,没有其它的。

  

  “忧及后八非”,反过来,决定不是异熟果的。忧根及信、勤、念、定、慧五个跟后边三无漏根这八个,决定不是异熟果。“忧根及后信等八根”,信等八根就包五个善根跟三无漏根,这个不是异熟,为什么不是异熟?“忧通善恶,信等八根,唯是善性,是有记故,故非异熟。”我们说异熟果的特征是无记法,忧根是通善恶的,不能叫无记,那就不是异熟。信等八根决定是善的,信、勤、念、定、慧是善根嘛;三无漏根当然也是无漏善了,都是善的,这个根本不是异熟,所以忧跟后面八个决定不是异熟。那么一个是异熟,一个不是异熟,两个单句讲了。通两个的就是中间。

  

  

  下边,“色意余四受,一一皆通二”,余下的七个色根,就是前面讲过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女、男根,意根,还有四个受,“除忧”,把忧除开,苦、乐、喜、舍四个受,“此十二根,一一皆是,通是异熟非异熟门”,这十二根,有的时候是异熟,有的时候不是异熟,两方面都有。“谓七色根,业所招者,即是异熟”,我们前面讲过了,业报所感的就是异熟生,异熟的果啊。“若长养者便非异熟”,那么还有长养的,那就不是异熟果了。小孩子养下来,原来的那些东西是异熟,但是他吃了饭吃了什么奶啊,慢慢长大了,长胖了,这个不是异熟生下来的,这是长养出来的。

  

  “意及四受,业所招者,即是异熟”,业所感的那些意根,跟四个受根,那也是异熟的。但是属于善、恶性的,那就不是异熟了。

  

  “若善恶性,又无记中,威仪工巧,及通果者,非是异熟。”另外无记里边,我们说异熟一定是无记,但是无记里边也有些东西不是异熟:威仪、工巧、通果——无记里边有四个东西:一个是威仪、一个是工巧、一个通果、一个异熟生,四个里边这三个,都是后来学出来的。“威仪”,不能说一个小孩子生下来就有威仪:“过去的业报所感,他自己懂这么一些威仪。”——他不懂的。当然了,天然他比较细一点,不是粗里粗气的;有些人粗里粗气,笨头笨脑的,这是天生的。但是学的威仪,我们出家人在戒堂里边,过堂的时候怎么坐、怎么拿筷子、怎么摆,怎么怎么,这个你不教,他不会的,绝对不是异熟的。“工巧”,做工的技术,研究无线电、装什么东西的,这个你生下来不会的,不是异熟果,虽然它是无记。“通果”,神通,能够变化,这些神通的果,那也不是异熟果,那也是后边修得来的。那么这个虽然是无记,假使属于这三类的,也不是异熟,“故十二根,通二门也”,所以这个十二根呢,有的是异熟、有的时候不是异熟,二边都有,通二个。

  

  这, 些很容易,但是记就是要记。我们现在的安排是这样子,因为你们记起来时间蛮紧张的,要背了,我们就接受了几个佛事,十三号一次,念一次经,那就是不讲了,你们可以复习。十五号诵戒,还是念一次经。那么十七号,阿弥陀佛圣诞,那当然要放假的,有三天放假,你们好好复习了。我们今天还是要讲一点,多讲一点。

  

  

  

  

  丙三 有异熟无异熟门

  

  从此第三,有异熟无异熟门。论云:如是已说,是异熟等。二十二根中,几有异熟?几无异熟?颂曰

  

  忧定有异熟  前八后三无  意余受信等  一一皆通二

  

  “从此第三,有异熟无异熟门”,前面讲的是:是异熟、非异熟。现在讲能不能感异熟:有异熟、无异熟。“论云:如是已说是异熟等”,“等”就是非异熟了。“二十二根中,几有异熟?几无异熟?”二十二根里边,哪些能够有异熟果的,哪些没有的。那么这是与前面不一样的事情。

  

  “忧定有异熟,前八后三无,意余受信等,一一皆通二。”这个也是四料简的三句,什么都没有的就没有。“忧”决定是有异熟。“忧”要感异熟果的,所以不要随便乱“忧”啊,一天到晚愁眉苦脸的样子,要异熟感果的,自己当心一点!“前八后三无”,前八个根就是说几个色根了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男、女及命根这八个,后三就是三无漏根。无漏法不感异熟果的,这个大家知道,我们前面说为什么六界里边不能包括无漏识呢?因为识本来是通有漏无漏的,祗能取有漏那一部分,因为它是流转生死,不能无漏;无漏的就是出三界的,要破坏生死的,所以说这个三无漏根,不感异熟果。前八根都是无记的,也不感异熟果。那么余下的“意”根,还有“余受”,除了忧以外,苦、乐、喜、舍这四个受,还有“信等”五根,“一一皆通二”:有的时候感异熟果,有的时候不感异熟果。下边仔细打开说。

  

  

  

  

  释曰:忧定有异熟者,忧根当知,定有异熟,依唯越义,颂说定声,唯者谓显忧根,唯有异熟也。越者具二义故,越根次第,先说忧根也。言二义者,一忧非无记,强思起故;二非无漏,唯散地故。由此越次第,先说忧根定有异熟。

  

  “释曰:忧定有异熟者,忧根当知,定有异熟”,应当知道,(忧根)一定感异熟果的。“依唯越义,颂说定声”,这个颂里边说“定”这个“声”,就是这个话、这个字,它有二个意思:一个是唯,一个是越。“依唯、越”的“义”两个意思来说这个“定”。

  

  那么什么叫“唯”?“唯者谓显忧根,唯有异熟也。”忧根,它是一定有异熟的,“唯有异熟”,祗有有异熟,没有无异熟的。

  

  “越者具二义故,越根次第,先说忧根也。”本来忧根不是在第一个的,忧根是在中间的,因为它有两个意思突出,所以超过次第,先说忧根。

  

  哪两个意思?“言二义者,一忧非无记,强思起故。”忧没有无记的,因为我们心里边有强烈的思心所才起忧的;没有这个强的思心所,糊里糊涂,就没有忧(我们说,无心道人、脑筋糊里糊涂的人,不大会忧的,所以无心道人总是胖胖的,为什么?他不会忧啊。他心里糊里糊涂,他忧不起来的)。真正心思多的人才会忧了,所以说“强思起故”,要思想能力比较强的人,他才考虑这个考虑那个——忧。那么第一个原因,不是无记的——是强思起的原因,不是无记的。

  

  “二非无漏,唯散地故”,第二个,非无漏,祗有散地有。因为无漏法要定地才有了,忧心到了定地就没有了。“由此越次第,先说忧根定有异熟”,它具有这两个意思,所以超越了次第,先讲忧根。

  

  那么这里“定有异熟”这个“定”,它含的意思不是决定就完了。一个是唯,它祗有是异熟,没有其他的情况,既不通二个,也不是没有异熟,祗能是有异熟;另外一个,它一定是没有无记的…
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