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論頌疏講記 根品▪P100

  ..續本文上一頁無色除惡  無漏有二心

  

  “從此大文第二,別明等無間。”前面我們說,等無間,它要廣明,這個等無間,說起來是一大套。“于中有二:一明諸心相生,二明得心多少。”諸心相生,這個心生哪個心?“等無間”,就是說它下邊可以接著生什麼心?那麼得的心多少?這個非常繁瑣的,很麻煩的。“就明諸心相生中”又分兩科:“一明十二心,二明二十心。”先說十二心:第一,“列十二心”,十二心什麼名字,把它排出來;第二,“正辨相生”,這十二個心裏邊,互相生。

  

  “且初列十二心者,論先問雲:前已總說諸心心所,前能爲後等無間緣,未決定說何心無間,有幾心生?複從幾心有何心起?今當定說。”這個就是前面說等無間緣,心心所法,前面的讓了路之後,能夠生起後面的,這個叫等無間緣了。這個原則是講了,但具體的還沒有決定,就是有什麼心無間可以生幾個心?哪些心無間又生起什麼心?這個互相相生的關系,沒有說,那麼這裏要說。

  

  這個樣子的說法呢,其它的論是不多見的,而《俱舍論》裏邊都是講得很明細。所以《俱舍論》有的人害怕,也害怕這一些東西。有的人看到這些東西,他腦筋就看得痛了。我們說,學這個法,一般說這是年輕人學的,年紀大了,你再去學這個法,學不進去了。說個老實話,你如果年輕的時候沒有學《俱舍》,老了,想學了,不行了。它(《俱舍》)這個思想呢,太細致了,他沒有那麼耐煩去看這些了。

  

  那麼下邊我們且說,“謂且略說有十二心”,我們先說十二心,一共有十二心——第二個有二十心了,先說十二心。哪十二心?“雲何十二心?”問哪些是叫十二個心呢?

  

  “頌曰:欲界有四心,善惡覆無覆”,四個,善的、惡的、有覆、無覆四個。“色無色除惡”,色、無色界沒有惡心,那就是單是善、有覆、無覆叁種,(色、無色界)各叁個——二叁六,加四,十個,再加“無漏有二心”,有學的、無學的兩個心,那麼加起來一共是十二個心。

  

  十二個心表明之後,互相生的關系那就是相當多了,後來二十個心更多了。後面,這個第七卷的後頭一些是相當麻煩,但是過了這個麻煩呢——這個上坡啊,上坡的時候吃力得很——過了之後,講世間品,卻是要容易了。那個是,經過這些麻煩的呢,看後邊世間品之類的,就感到很舒服,等于走下坡路一樣的,不要用氣力了,它給你送下去了,《俱舍》就是這麼一回事。你總是有某些地方有一個難度的,也不是永遠是難的,過了這個難度之後,又感到很容易;越是經過難的多了,後面本來難的也感到容易了,這是能力增長、增強了。

  

  

  

  

  釋曰:且于欲界有四種心,謂善、不善、有覆無記、無覆無記。色、無色界各有叁心,謂除不善,余如上說。如是十種,說有漏心。若無漏心,唯有二種,謂學無學,合成十二。

  

  “釋曰:且于欲界有四種心”,一種是“善”的,一種是“不善”的,“有覆無記,無覆無記”。那麼有覆無記、無覆無記前面都說過了,障聖道的,就是有覆了;不障聖道的,就是無覆;不感異熟果的,那就是無記。

  

  “色無色界各有叁(個)心”,因爲色界、無色界,惡心沒有的,不善心沒有的,“謂除不善”,那善的當然有了,有覆無記、無覆無記同樣也有,“余如上說”,其余的就是善、無覆、有覆,跟前面欲界一樣。

  

  “如是十種,說有漏心”,那麼叁界一共有十種心,是有漏的。還有無漏的呢?“若無漏心,唯有二種”,有兩個心,祗有兩個:有學的、無學的。那麼有漏的十個、無漏的兩個,總的說一共有十二種心。這十二種心它互相的生的關系,下邊就要來了。

  

  

  

  

  己二 正辨相生

  

  從此第二,正辨相生。論雲:此十二心,互相生者,頌曰

  

  欲界善生九  此複從八生  染從十生四  余從五生七

  

  色善生十一  此複從九生  有覆從八生  此複生于六

  

  無覆從叁生  此複能生六  無色善生九  此複從六生

  

  有覆生從七  無覆如色辨  學從四生五  余從五生四

  

  這十二心互相生,這個是比較麻煩的事情。“頌曰”,這個頌也夠長的,相當長。

  

  (46B)“欲界善生九,此複從八生”,欲界的善法,它能生九個心,本身又從八個心能生。“染從十生四”,染汙的心,從十個心生,它自己又能生四種心。“余從五生七”,余,有覆無記、無覆無記,從五心生,它本身又能生七個心。這是欲界,這四句是屬于欲界的。

  

  “色善生十一”,色界的善心,能生十一個心,“此複從九生”,它本身又從九種心生。“有覆從八生,此複生于六”,有覆的心,從八個心生,它本身又能生六個心。“無覆從叁生,此複能生六”,那麼無覆的心,就是色界的無覆無記的心,從叁種心生;“此複能生六”,它本身又能生六種心。這一個半頌,是屬于色界的。

  

  無色界,“無色善生九”,無色界的善心,能生九個心;“此複從六生”,它本身又從六個心生。“有覆生從七”,有覆的心從七個心生。“無覆如色辨”,無色界的有覆心,它從七個心生;無覆的、無覆無記的心,如色界一樣,跟色界一樣,它就省了——色界的“無覆從叁生,此複能生六”,這兩句,“如色辨”叁個字代替了。

  

  下邊是無漏的心。“學從四生五,余從五生四”,有學的心(無漏心),從四個心生,它本身能生五個心;那麼“余”,另外一個無漏心就是無學的心了,從五個心生,它也能生四個心。

  

  這個頌就是標一個數字。具體的,十二心裏邊,哪五個,哪六個,哪七個,哪九個?裏邊就講了很多,裏邊的解釋就是一大篇了。今天我們恐怕是念不完了。

  

  

  

  

  釋曰:欲界善生九者,謂從欲界善心,無間容生九心。謂自界四心、色界二心、無色一心、無漏二心,故成九也。

  

  色界二心者,謂善、染汙也。從欲界善心,入色界定,生彼善心;又從欲界善心中死,往生色界,生彼染心,續生心中,必染汙故。故論雲:于入定時及續生位,如其次第,生善、染心。

  

  無色界一心者,謂從欲界善心中死,生無色界,生彼染心,續生心中,必染汙故。欲界不生無色善心者,以極遠故。無色于欲界,四遠故遠:一、所依遠,二、行相遠,叁、所緣遠,四、對治遠。所依遠者,無色界心,不與欲界心爲所依故。行相遠者,無色界心,唯于第四禅,作苦粗障行相,必無緣欲作苦粗等行相故。所緣遠者,不緣欲故。對治遠者,未離欲界貪,必無能起無色界定,能爲欲界惡戒等法,厭壞及斷二對治故。

  

  無漏一48心者,謂從欲果49加行善心入學、無學觀也。

  

  “釋曰:欲界善生九者”,“謂從欲界”的“善心”,“無間”可以“生九”個“心”,這是等無間緣了。依欲界的善心做等無間緣,它下邊不是隨便什麼心都可以生出來,有規律的。它無間可以生九個心。

  

  哪九個心呢?“謂自界四心”,欲界自己四個心,當然,欲界生欲界,都可以生;生色界的,祗能生兩個心;無色界的,生一個心;無漏的心,有兩個,“故成九也”,加起來九個。

  

  下邊爲什麼生這個、生那個,道理還要講一下。

  

  欲界生欲界的心,本地的,那麼當然可以隨便生了,這個沒有問題。

  

  “色界二心者”,它生色界的兩個心,怎麼生?“謂善、染汙也”,色界的善心,跟色界的染汙心,“從欲界”的“善心”,“入色界”的“定”,“生彼善心”。入色界定嘛,當然這個定是善的了,是色界的善心了。“又從欲界”的“善心中死”,“往生色界,生彼染心”,那麼另外生色界的染汙心怎麼生呢?就是從欲界生色界的時候,當然善心死了,欲界的善心死了以後,生到色界去;生到色界,投生了,決定是染汙的。這個染汙呢,我們說欲界是染著男女了,色界就染著這個生的地方。“續生心中,必染汙故”,續生就是投生那一剎那的心,它必定是染汙的。

  

  “故論雲:于入定時及續生位,如其次第,生善、染心。”所以呢,這個《俱舍論》也講了,入定的時候,生色界的善心;“續生位”,投生的時候,生色界的染心了。入定的時候,假使入初禅定,那麼你入了定之後,就可以生色界的善心;假使你投生到色界去了,投生的時候,對色界的地方生歡喜心(貪),起染汙的、染著那個地方(生處),那麼它就投生,這個時候,生的是色界的染汙心。這是從欲界的心生色界的心,兩種。

  

  “無色界一心者”,生無色的心,祗有一種。“謂從欲界善心中死,生無色界,生彼染心,續生心中,必染汙故。”同樣,欲界以善心而命終,生到無色界去——那麼當然了,這個生無色界,你不是隨便生的了,也要修好無色界的定,定成就了,然後下一輩子才能生到無色界去;生色界也同樣,色界定也成就了,才能生色界去。但是你生上去的時候,你總是貪著那個地、那一界,那麼這個染汙心呢,就是投生的那個心,“續生心中”,必定是染汙的。如果不染汙的話,你不要投生了。所以無漏法呢,它是不貪,沒有染汙的,無漏法不沾著叁界,無漏心不會投生的。

  

  “欲界不生無色善心者,以極遠故。”色界裏邊,欲界的心,等無間可以生出色界的定。那麼無色界爲什麼不這樣子呢?它說欲界不能生無色界的善心,什麼緣故?“以極遠故”,太遠了,欲界、色界兩個是挨著的,無色界跟欲界隔了四個禅的天,有十幾個天呢,太遠了。

  

  “無色于欲界”,這個遠呢,有四種遠,“四遠故遠”,假如分析它所謂極遠呢,有四個方面來說,是很遠的。一是“所依遠”,二是“行相遠”,叁是“所緣遠”,四是“對治遠”。那麼下邊一個一個說。

  

  “所依遠者,無色界心,不與欲界心爲所依故。…

《俱舍論頌疏講記 根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