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无色除恶 无漏有二心
“从此大文第二,别明等无间。”前面我们说,等无间,它要广明,这个等无间,说起来是一大套。“于中有二:一明诸心相生,二明得心多少。”诸心相生,这个心生哪个心?“等无间”,就是说它下边可以接着生什么心?那么得的心多少?这个非常繁琐的,很麻烦的。“就明诸心相生中”又分两科:“一明十二心,二明二十心。”先说十二心:第一,“列十二心”,十二心什么名字,把它排出来;第二,“正辨相生”,这十二个心里边,互相生。
“且初列十二心者,论先问云:前已总说诸心心所,前能为后等无间缘,未决定说何心无间,有几心生?复从几心有何心起?今当定说。”这个就是前面说等无间缘,心心所法,前面的让了路之后,能够生起后面的,这个叫等无间缘了。这个原则是讲了,但具体的还没有决定,就是有什么心无间可以生几个心?哪些心无间又生起什么心?这个互相相生的关系,没有说,那么这里要说。
这个样子的说法呢,其它的论是不多见的,而《俱舍论》里边都是讲得很明细。所以《俱舍论》有的人害怕,也害怕这一些东西。有的人看到这些东西,他脑筋就看得痛了。我们说,学这个法,一般说这是年轻人学的,年纪大了,你再去学这个法,学不进去了。说个老实话,你如果年轻的时候没有学《俱舍》,老了,想学了,不行了。它(《俱舍》)这个思想呢,太细致了,他没有那么耐烦去看这些了。
那么下边我们且说,“谓且略说有十二心”,我们先说十二心,一共有十二心——第二个有二十心了,先说十二心。哪十二心?“云何十二心?”问哪些是叫十二个心呢?
“颂曰:欲界有四心,善恶覆无覆”,四个,善的、恶的、有覆、无覆四个。“色无色除恶”,色、无色界没有恶心,那就是单是善、有覆、无覆三种,(色、无色界)各三个——二三六,加四,十个,再加“无漏有二心”,有学的、无学的两个心,那么加起来一共是十二个心。
十二个心表明之后,互相生的关系那就是相当多了,后来二十个心更多了。后面,这个第七卷的后头一些是相当麻烦,但是过了这个麻烦呢——这个上坡啊,上坡的时候吃力得很——过了之后,讲世间品,却是要容易了。那个是,经过这些麻烦的呢,看后边世间品之类的,就感到很舒服,等于走下坡路一样的,不要用气力了,它给你送下去了,《俱舍》就是这么一回事。你总是有某些地方有一个难度的,也不是永远是难的,过了这个难度之后,又感到很容易;越是经过难的多了,后面本来难的也感到容易了,这是能力增长、增强了。
释曰:且于欲界有四种心,谓善、不善、有覆无记、无覆无记。色、无色界各有三心,谓除不善,余如上说。如是十种,说有漏心。若无漏心,唯有二种,谓学无学,合成十二。
“释曰:且于欲界有四种心”,一种是“善”的,一种是“不善”的,“有覆无记,无覆无记”。那么有覆无记、无覆无记前面都说过了,障圣道的,就是有覆了;不障圣道的,就是无覆;不感异熟果的,那就是无记。
“色无色界各有三(个)心”,因为色界、无色界,恶心没有的,不善心没有的,“谓除不善”,那善的当然有了,有覆无记、无覆无记同样也有,“余如上说”,其余的就是善、无覆、有覆,跟前面欲界一样。
“如是十种,说有漏心”,那么三界一共有十种心,是有漏的。还有无漏的呢?“若无漏心,唯有二种”,有两个心,祗有两个:有学的、无学的。那么有漏的十个、无漏的两个,总的说一共有十二种心。这十二种心它互相的生的关系,下边就要来了。
己二 正辨相生
从此第二,正辨相生。论云:此十二心,互相生者,颂曰
欲界善生九 此复从八生 染从十生四 余从五生七
色善生十一 此复从九生 有覆从八生 此复生于六
无覆从三生 此复能生六 无色善生九 此复从六生
有覆生从七 无覆如色辨 学从四生五 余从五生四
这十二心互相生,这个是比较麻烦的事情。“颂曰”,这个颂也够长的,相当长。
(46B)“欲界善生九,此复从八生”,欲界的善法,它能生九个心,本身又从八个心能生。“染从十生四”,染污的心,从十个心生,它自己又能生四种心。“余从五生七”,余,有覆无记、无覆无记,从五心生,它本身又能生七个心。这是欲界,这四句是属于欲界的。
“色善生十一”,色界的善心,能生十一个心,“此复从九生”,它本身又从九种心生。“有覆从八生,此复生于六”,有覆的心,从八个心生,它本身又能生六个心。“无覆从三生,此复能生六”,那么无覆的心,就是色界的无覆无记的心,从三种心生;“此复能生六”,它本身又能生六种心。这一个半颂,是属于色界的。
无色界,“无色善生九”,无色界的善心,能生九个心;“此复从六生”,它本身又从六个心生。“有覆生从七”,有覆的心从七个心生。“无覆如色辨”,无色界的有覆心,它从七个心生;无覆的、无覆无记的心,如色界一样,跟色界一样,它就省了——色界的“无覆从三生,此复能生六”,这两句,“如色辨”三个字代替了。
下边是无漏的心。“学从四生五,余从五生四”,有学的心(无漏心),从四个心生,它本身能生五个心;那么“余”,另外一个无漏心就是无学的心了,从五个心生,它也能生四个心。
这个颂就是标一个数字。具体的,十二心里边,哪五个,哪六个,哪七个,哪九个?里边就讲了很多,里边的解释就是一大篇了。今天我们恐怕是念不完了。
释曰:欲界善生九者,谓从欲界善心,无间容生九心。谓自界四心、色界二心、无色一心、无漏二心,故成九也。
色界二心者,谓善、染污也。从欲界善心,入色界定,生彼善心;又从欲界善心中死,往生色界,生彼染心,续生心中,必染污故。故论云:于入定时及续生位,如其次第,生善、染心。
无色界一心者,谓从欲界善心中死,生无色界,生彼染心,续生心中,必染污故。欲界不生无色善心者,以极远故。无色于欲界,四远故远:一、所依远,二、行相远,三、所缘远,四、对治远。所依远者,无色界心,不与欲界心为所依故。行相远者,无色界心,唯于第四禅,作苦粗障行相,必无缘欲作苦粗等行相故。所缘远者,不缘欲故。对治远者,未离欲界贪,必无能起无色界定,能为欲界恶戒等法,厌坏及断二对治故。
无漏一48心者,谓从欲果49加行善心入学、无学观也。
“释曰:欲界善生九者”,“谓从欲界”的“善心”,“无间”可以“生九”个“心”,这是等无间缘了。依欲界的善心做等无间缘,它下边不是随便什么心都可以生出来,有规律的。它无间可以生九个心。
哪九个心呢?“谓自界四心”,欲界自己四个心,当然,欲界生欲界,都可以生;生色界的,祗能生两个心;无色界的,生一个心;无漏的心,有两个,“故成九也”,加起来九个。
下边为什么生这个、生那个,道理还要讲一下。
欲界生欲界的心,本地的,那么当然可以随便生了,这个没有问题。
“色界二心者”,它生色界的两个心,怎么生?“谓善、染污也”,色界的善心,跟色界的染污心,“从欲界”的“善心”,“入色界”的“定”,“生彼善心”。入色界定嘛,当然这个定是善的了,是色界的善心了。“又从欲界”的“善心中死”,“往生色界,生彼染心”,那么另外生色界的染污心怎么生呢?就是从欲界生色界的时候,当然善心死了,欲界的善心死了以后,生到色界去;生到色界,投生了,决定是染污的。这个染污呢,我们说欲界是染着男女了,色界就染着这个生的地方。“续生心中,必染污故”,续生就是投生那一剎那的心,它必定是染污的。
“故论云:于入定时及续生位,如其次第,生善、染心。”所以呢,这个《俱舍论》也讲了,入定的时候,生色界的善心;“续生位”,投生的时候,生色界的染心了。入定的时候,假使入初禅定,那么你入了定之后,就可以生色界的善心;假使你投生到色界去了,投生的时候,对色界的地方生欢喜心(贪),起染污的、染着那个地方(生处),那么它就投生,这个时候,生的是色界的染污心。这是从欲界的心生色界的心,两种。
“无色界一心者”,生无色的心,祗有一种。“谓从欲界善心中死,生无色界,生彼染心,续生心中,必染污故。”同样,欲界以善心而命终,生到无色界去——那么当然了,这个生无色界,你不是随便生的了,也要修好无色界的定,定成就了,然后下一辈子才能生到无色界去;生色界也同样,色界定也成就了,才能生色界去。但是你生上去的时候,你总是贪着那个地、那一界,那么这个染污心呢,就是投生的那个心,“续生心中”,必定是染污的。如果不染污的话,你不要投生了。所以无漏法呢,它是不贪,没有染污的,无漏法不沾着三界,无漏心不会投生的。
“欲界不生无色善心者,以极远故。”色界里边,欲界的心,等无间可以生出色界的定。那么无色界为什么不这样子呢?它说欲界不能生无色界的善心,什么缘故?“以极远故”,太远了,欲界、色界两个是挨着的,无色界跟欲界隔了四个禅的天,有十几个天呢,太远了。
“无色于欲界”,这个远呢,有四种远,“四远故远”,假如分析它所谓极远呢,有四个方面来说,是很远的。一是“所依远”,二是“行相远”,三是“所缘远”,四是“对治远”。那么下边一个一个说。
“所依远者,无色界心,不与欲界心为所依故。…
《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